西方社会工作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一)心理分析理论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全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伦理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认知理论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啊不能关注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这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派和认知理论相似,它也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我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时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四)社会系统理论这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时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步。
西方社会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然而,在借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其理论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社会工作体系。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的欧洲和美国已经产生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工作的发展迅速加快。
二战时期之后,西方国家为了避免战争再次发生,开始重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70年代以后,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人类发展的方向等等。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本主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关爱和关注人的个性、尊严和自尊心。
这种人本主义的理念对于我们的社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尊严和人权是社会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2.跨文化交流:西方社会工作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快速适应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群,这也为我们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专业化: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化非常高,他们通常有相关资格认证或者专业的大学学历,这为实际工作带来了更严谨的规范和更好的技能。
4.实践导向:西方社会工作理论非常实践导向,注重实践应用。
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注重实践应用,关注我们工作的效果。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反思:尽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局限性: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的国情和社会环境,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2.过度依赖:某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可能过度依赖国家政策和政府资源,这种过度依赖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反思,更多的关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力量。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对于加深对社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将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对我国的社会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
这个时期始于英国(18世纪60年代)、相继于法国、德国等西欧主要国家(19世纪30年代)的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但同时,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破坏性的影响。
这表现在:第一,整个社会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这使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追求个人利益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
贫穷、饥饿、失业、堕落等充斥着社会。
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抬高神而贬低人,狂热的宗教意识使人的尊严受到损害,使人的发展受到压抑。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一)心理分析理论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全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伦理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认知理论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啊不能关注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三)行为主义理论这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派和认知理论相似,它也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我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时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四)社会系统理论这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时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西方家庭社会工作发展史

西方家庭社会工作发展史家庭社会工作是一个涉及心理、情感和社会关系的领域,旨在支持和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品质。
西方国家的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初的慈善嘉许,到现代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本文将探讨西方家庭社会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
1. 19世纪至20世纪初:慈善和慈善嘉许时期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社会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慈善机构和慈善嘉许。
这一时期,家庭社会工作是由教会、慈善组织和个人志愿者负责,他们帮助弱势家庭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食物、住房和医疗。
2.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社会改革和福利国家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西方国家经历了社会改革和福利国家的崛起。
家庭社会工作逐渐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开始在医疗、教育、福利和社区服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一时期,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全国性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公共住房等,家庭社会工作正式成为一个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负责的领域。
3.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多元化和全球化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家庭社会工作面临着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社会工作者开始意识到跨文化和跨国家间的家庭关系问题,如移民、离婚、家庭暴力等。
这一时期,家庭社会工作不再仅限于单一民族的问题,而是需要关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及个人的需求。
4. 21世纪至今:科技和创新进入21世纪,家庭社会工作面临着科技和创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社会工作者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更加有效地进行服务和资源的分享。
西方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和技能培训,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
西方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从慈善嘉许到福利国家的崛起,再到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演变,最终走向了科技和创新。
无论在何种历史时期,家庭社会工作一直以支持和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品质为宗旨,成为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力量。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是一套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的基本价值观,旨在帮助那些面临困境和不公正待遇的人群。
下面是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的列表:1. 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社会公正,通过为贫困、弱势和受边缘化的人群提供支持和服务来消除不平等。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促进个人和群体的自我决定权、保障权利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尊重个人: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注重尊重他人的尊严,包括他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
社会工作师努力为人们提供针对个体需要的支持和服务,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权。
3. 自我决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不是替代客户作决定,而是在他们需要时向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支持他们做出决策。
这种理念的核心是个人自我决定权。
4. 发掘潜能:西方社会工作的宗旨是要发掘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潜能,通过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区凝聚力,从而实现社会变革和持续性的生活改善。
5. 综合性:西方社会工作的职责包括帮助人们解决因经济、文化、社会和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困境和问题。
综合性的处理方式以及跨学科的方法能够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创新性和协作性。
6. 可持续性:在支持个人和群体改变和实现其目标和基本服务的同时,西方社会工作还关注和促进可持续性,特别是生态和经济方面的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采取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7. 社区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是基于社区的,社区参与的价值体系是西方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社区参与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发社区资源和关系,组织社区活动,召集社区成员来解决问题,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参与度。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社会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经验,可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通过 引进和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和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借 鉴西方社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探索符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国本 土的社会工作理论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应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药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与国 外药学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药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我国药学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强学生的国 际竞争力。
4、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我国应注重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 需求。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师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应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其次,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包 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职业规划、家庭等方面的帮助。此外,学校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此外,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立法、资 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 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学科之间的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Prevention stage theory and industrial social work
Primary prevention: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workshop, new job training and placement. Secondary prevention: early detection and prompt treatment of employee problems. Tertiary prevention: medical and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4)Private consultantship
(5)Sponsorship by a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 or family service agency.
3. Two levels that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the industrial setting Micro level: the focus is helping employees with problems related to work, self, and others. Macro level: the goal is to help management and employees achieve a common understanding, make decisions together, share and enjoy the fruits of their labor, and feel they have a common destiny.
2. Three dilemmas concerning the advocacy role in social work
(1)In promoting a particular client’s interests, the social worker may be injuring other aggrieved persons with an equally just claim. (2)Conflict between two types of advocacy, client or class. (3)The choice between direct intercession by the worker and mobilization of clients on their own behalf.
Five sponsoring ways
(1)Sponsorship by management in companies
with or without a union
(2)Sponsorship by the union
(3)Sponsorship by both management and labor
第五节 倡导、增权和预防 1. The definition of advocate and social worker advocate
Advocate: one that argues for, defends, maintains or recommends a cause or a proposal. Social worker advocate: his clients’ supporter, his advisor, his champion, and if need be, his representative in his dealings with the court, the police, the social agency,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that affect his well-being. (Scott Briar)
第三节 预防帮派暴力和凶杀
1. Gang and the prevalence of gang violence
A gang is a group of people who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n assemblage share a common identity.
3. Educational prevention models
Program name Boston Youth Program target Minority students purpose Positive change of attitude to violence
Peer Dynamics
2. The origin of gang violence and prevention stage application Which factors do you think are correlated with gang violence in USA? Primary prevention: social, cultural, educational, technological, legal. Secondary prevention: early detection and case finding. Tertiary prevention: prevent further progress toward disability and death.
2. Employee benefit programs and sponsoring ways
Employee benefit programs (1)Extra pay for time worked (2)Pay for time not worked (3)Payments for health, security, and welfare.
第四节 工业社会工作:预防的含义
1.The process of social work’s intervention in
industry. 2.Employee benefit programs and sponsoring ways. 3.Two levels that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the industrial setting. 4.The dilemmas for social work in industry. 5. Prevention stage theory and industrial social work.
high school adolescents
Self-esteem and communication
No joining gangs
Paramount Plan Elementary school
4. Court and community-based programs
program Strike Ⅱ House of UMOJA Gang violence Reduction Project target First-time offenders Fellow gang members Gang members purpose Decrease the recidivism rates Reduce gang violence Peace and activities
4. The relation between advocacy and empowerment
empowerment
advocacy
Social worker advocate: the person who identifies with the plight of the disadvantaged. He sees at his primary responsibility the tough-minded and partisan representation of their interests, and this supersedes his fealty to others. (George Brager)
4. The dilemmas for social work in industry
※The values of social work and industry
are in lict. ※ Facing the risk of cooperation by rich and powerfu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world of work. ※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wishes to deploy its critical available work force to a more affluent target population.
3. Client empowerment and social worker roles
(1) Client empowerment: promote the client’s perception of his or her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value and the client’s motivation to use every personal resource and skill, as well as those of any other person that can be commanded, in an effort to achieve self-determined goals. (2) Social worker role in client empowerment The resource consultant role The sensitizer role The teacher/trainer role
续上表 program Community Youth Gang services Corporation SCAN Team target High-risk gang youth purpose Peace treaty and agre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