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鉴赏 ⼈教版必修4中的《苏轼词两⾸》,分别选⼊了苏轼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预习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鉴赏 《念奴娇》⽤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这⾸词的豪壮情调⾸先表现在对⾚壁景物的描写上。

⼀开篇就显⽰了词⼈的⼴阔视野:“⼤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凡⽓象,⽽且将⾃古以来这⾥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周郎,是词⼈⼼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只是先埋伏⼀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写到这⾥,⼼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如画,⼀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不住内⼼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逼⼈”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将“周郎”和“⾚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表明了词⼈对他的景仰;到下⽚再着⼒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以美⼥衬英雄,⼜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转⼊正题:“⽻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从容闲雅,⼀⾝儒装,说说笑笑,⼀把⽕就把敌⽅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敬啊!词⼈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样为⾃⼰的国家建⽴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见⼤,托物⾔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

《定风波》以道中遇⾬这寻常⼩事,隐喻仕途风⾬,并进⽽借⾬后“也⽆风⾬也⽆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志、以⼩见⼤。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全面版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全面版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首的风流
• 《定风波》融合了:
• 《赤壁怀古》的豪杰风流
• 《后赤壁赋》的名士风流

《赤壁赋》的智者风流
• “是真名士自风流”“风流”的苏东坡给我们留 下了千古风流的诗、词、文。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苏轼 词两首 《念奴娇》《定风波》

苏轼 词两首 《念奴娇》《定风波》

一个妓女穿过江边,笨拙地露出 半点姿色 一只远航归来的船便打开了海 人们的思想像包袱一样开始往下 沉 踉跄吃下去的几口水
有时也有人学着古人卷起衣袖 把内心高高地挂上枝头 把文字漂亮地撒进大海 可最终也被朝廷捞上来关进了监狱
于是他们纵身跃入大海 在一个行之将死的朝代面前 悄悄吐在革命前的文字上 吹起一阵风 被一个轻浮的人酝酿成了内心的 成为世人敬仰的旗帜 酒
天子从江南岸一刀切下去 时间就流出血来 多数人都失足跌落水中 成为另一滴水 他们的身体被覆盖在水下面 笔泡得太软 写出流水一样的文章来
落 难 书 生
一群文人一心把笔捏成半壁江山 让自己的老婆用种庄稼的手勾勒 出三宫六院 他们和才华过早来到 他们写诗写在朝代前面 骑马跑在功名后面 闲时也带上个叫做初恋的女子 把手指放在寂寞的北窗东游西荡
返回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 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 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 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 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 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一、小序作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 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 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锐气凌霄弦,舞剑器,摄提蜂, sort 二将去,矫四海之凶!扬名西蜀之晚,霸陵原上赤县侯,虞羽盖、羊车置之宝。

朝驭北来过平原,从蓬莱路,临清涧、上峰度、还归来,翻过青云路。

便觉一寸斜阳,草色新翻醉。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辞君去,卧浪青楚凤。

【翻译】老夫谈狂放年少时的疯狂,左手握黄龙旗,右手举苍龙旗,气势凌霄弦,舞剑狂傲,射飞提蜂,合二位将帅一同离开,扬威遍及西川之晚,纣陵原上称霸的赤县侯,他的盖帐,羊车谓之宝贝。

朝廷御驾北征,经过平原,顺着蓬莱路,过清涧,登上峰顶,再通过青云路归来。

这时候夕阳斜照,使得大地的青草焕发出迷人的醉意。

八百里广袤的疆土,都在这里决策的统帅下炙热饱满,五十条琴弦串联的乐声顿时翻涌到塞外,马蹄激荡起冬天沙场战火,秋季也灌溉着战争的孕育。

千里黄沙百战穿金甲,马蹄轰隆声响如霹雷。

已经了却了君王举世之事,赢得了生前生后的美名。

可怜身体已经白发苍苍了!辞别了君王,我就躺在海浪之间,尽享青楚美景。

《夜行船·秋湖独往瀵渡口立独行人事》苏轼秋湖独往瀵渡口,立独行人事。

酒冷诗病好知己,说出山南山。

北地云惊四海页,界断南风难。

争教朝客闻词拙,归向画堂看。

髭相伴归春戏,不敌青娥笑。

【翻译】秋天,独自来到瀵渡口的湖,站着一个孤独的人,心思纷繁。

酒冷了就写下诗歌来慰藉我的孤单,只有知音能够真正理解幽寂的心情。

告诉他们南山的美,神秘莫测。

北国的云霾扩散四海,可是南国的凉风难以传送。

我努力让朝廷的官员听到我的忠言耿直,可是他们觉得我的词不够畅快淋漓,于是我选择回到自己的画堂里欣赏自己的画作。

绰约娉婷的青娥在春天归来时,伴我戏弄髭须的春姬,我真的无法抵挡她娇笑的魅力。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豪放词 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场面宏大,意境开阔。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 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 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
苏轼
阳刚
词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 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 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 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 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 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 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唐天宝年 间的著名歌女。音调 高亢悦耳,据说玄宗 喜欢听她演唱。此词 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赤壁,苏轼所游赤 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 (文赤壁);而一般认 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 场在现在湖北蒲圻(武 赤壁)。
字词详解
千古: 长远的年代。 风流: 有文采有功绩。 樯,桅杆;橹,浆。这里 樯橹(qiáng lǔ):
白 发 渔 樵 江 渚 滚 滚 长 江 东 逝 水 ,
都 付 笑 谈 中 。
古 今 多 少 事 ,
一 壶 浊 酒 喜 相 逢
惯 看 秋 月 春 风 上 。


几 度 夕 阳 红 。
青 山 依 旧 在 ,
是 非 成 败 转 头 空 ,
浪 花 淘 尽 英 雄 。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苏轼词两首》词牌

《苏轼词两首》词牌

《苏轼词两首》词牌
1、《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闻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又名《百字令》、《百字歌》、《百岁令》、《千秋岁》、《寿南枝》、《庆长春》、《太平欢》、《赛天香》、《杏花天》、《无俗念》、《淮甸春》、《双翠羽》、《白雪词》、《壶中天》、《古梅曲》、《湘月》、《续断令》等。

有仄韵、平韵两体。

宋词中最擅声誉的为苏轼题为《赤壁怀古》的仄韵体。

此作为变格,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宜于抒写豪情壮志。

因其词有“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一尊还酹江月”等句,又名《大江词》、《大江东去》、《赤壁词》、《酹江月》。

2、《定风波》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专门明显,那时的《定风波》依旧儒生期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

也是一个教坊曲。

唐朝尚武,骨子里有股血性,鼓舞文人投笔从戎,建立立业。

“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专门能代表许多读书人的人一辈子理想。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仰天长啸。

敦煌自古多名将,《定风波》如此的教坊曲在晚唐仍旧时时在教坊中演唱,只是它不再有初唐盛唐时候的赫赫声威。

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苏轼在黄州的显现,风波乍现,惊天动地。

人世间的风波不由分说,而人心的风波能够风起云涌也能够风平浪静,只看你有没有那一颗有定力的心。

高一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高一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篇目: 苏轼词两首时间: 月日教学目标:1.背诵苏轼的这两首词。

2.体会诗词的意境。

3.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检验二、能力提升苏轼的海南(节选)海南的真正幸运始于苏轼以一代宗师开南荒文化教育之风。

苏轼作为一个高贵的文化大师,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

海南当时是未化的,中原文化被一道琼州海峡割断,不遗余力地在边鄙荒郊敷扬文教应该是苏轼对海南这块落后土地最突出贡献。

当时的苏轼,是“一生凡九迁”的悲痛,是远谪荒岛的悲凉。

他没有忽视一生的灾难,却在灾难中形成更自由更独特的姿态。

苏轼当然也是幸运的。

这种幸运从他被一群文化小人围攻陷入黄州开始。

灾难于人往往有两种:一种人被灾难击伤,他们整日地怨天尤人,憔悴于痛苦之中;另一种人灾难于他只是涅槃的一道程序。

我真不敢想象,没有这群文化小人的围攻,是否会有我们今天的豪迈、豁达、高贵的苏轼。

如果真的没有那一系列的灾难,苏轼会幸福地生活在都城,与许多文人一样众星伴月地围着宋朝的皇帝吟诗作对或同朝廷众臣们互赠书,他的灵气会在歌和诗中磨光吗?我于是在那些痛苦的灾难中看到文化的光芒。

苏轼的幸运还表现在他诗词风格的成熟。

苏轼最伟大的作品大多数在被贬到黄州之后写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开阔的诗词在我们读来心胸豁然开朗,我们仿佛站在长江江边,听到那千古不断的声音。

但是这种壮丽的声音并没有持续多久,灾难一个接着一个,日益苍老日益憔悴的苏轼显得更加痛苦,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寂寞的痛苦。

从大声到寂静,心灵回归当然是从黄州开始,但在儋州,平淡、自然、超脱的思想与诗风达到极臻。

苏轼谪海南,生与死的思想始终折磨着他,沉重的灾难使他对死生有更透彻的认识与体会,可以说,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验更激烈的爱。

有时夜读苏轼一些谪琼诗,我总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

当时海南是非常落后的,苏轼来到海南,军使张中对苏氏父子热情接待,但不久,湖南提举常平官董必察访广西,派员过海,谕令苏轼不准住官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及词作的写作背景。

了解苏轼词作豪放派的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3、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炼哲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2、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3、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词中描绘的壮阔的意境,深入的品味词人深沉的感情,最终达到背诵全词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江城子•密州出猎》吗?我们一起来背诵“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个意气风发,充满豪情壮志的人就是词人自己。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走近作家
1、苏轼生平: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被贬时苏轼已经43岁,团练副使又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走进课文
1、解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目的还在于“写今”。

2、指导学生朗读,疏通文字。

提问:整首词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4、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下阕抒发人生感慨。

四、深入文本(赏析词的上阕)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谁能说说它好在哪里?明确: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也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

同时还有“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赏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如用“千堆雪”比喻“巨浪”。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

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五、深入文本(赏析词的下阕)
1、词的下阕主要描写了哪一个历史人物?
2、分析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周瑜在作者笔下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形象?(小组讨论)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出嫁”?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

“小乔初嫁了”,自古美人爱英雄,这样写可以衬托出周瑜的年轻有为。

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明确: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

“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

“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各抒己见)
5、试背下阕。

六、拓展研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词,预习《定风波》。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生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词我们已经欣赏了不少,对他的创作风格也有所了解。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词《定风波》再一次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

(板书)
二、预习检查
1、请两个学生分别朗诵这首词,评价谁读的更好。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三、走进课文
1、面对风雨一般人会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朗读词前的小序,说说苏轼面对风雨时和一般人的态度一样吗?
2、再读课文。

说说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四、深入文本
1、本词在表面上看,似乎简单的谈一位途中遇雨者对雨天的一种心态,但实质上是不是这样呢?结合词本
身的写作背景说说。

(小组讨论)
2、在这首词中,诗人不仅仅写了简单的路上遇雨,而且写了自己遭遇人生磨难后的人生感悟。

要分析的话就要抓住词的“词眼”来看,那么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用来比喻什么?
五、拓展研究
讨论:你是怎样看待词中苏轼面对漂泊大雨时的心态的呢?请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来说一说。

并说说这首词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六、作业布置:背诵这两首词并默写。

七、板书设计
定风波
上阕:(在雨中)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阕:(在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
乐观、旷达、洒脱
八、教学心得
这两首词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是苏轼豪放派词作的代表,对于我们了解苏轼的思想和创作风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究。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的引导不够,学生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另外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希望以后能得到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