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管理[实验手册]
linux系统管理实训报告

linux系统管理实训报告《linux 系统管理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 Linux 系统管理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常用命令和系统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运用 Linux 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环境在本次实训中,我们使用了虚拟机软件虚拟机软件名称来搭建Linux 系统环境。
所安装的 Linux 发行版为具体发行版名称,版本号为具体版本号。
虚拟机的配置为:详细的配置信息,如内存、硬盘大小等。
三、实训内容(一)用户和权限管理1、用户创建与删除使用`useradd` 命令创建新用户,如创建用户名为`user1` 的用户:`useradd user1` 。
通过`passwd` 命令为新用户设置密码。
使用`userdel` 命令删除用户,如删除`user1` 用户:`userdel user1` 。
2、用户组创建与管理使用`groupadd` 命令创建新用户组,如创建组名为`group1` 的用户组:`groupadd group1` 。
使用`usermod` 命令将用户添加到用户组或从用户组中删除。
3、文件权限设置通过`chmod` 命令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权限分为读(r)、写(w)、执行(x)三种,分别用数字 4、2、1 表示。
例如,将文件`filetxt` 的权限设置为所有者具有读写执行权限,所属组和其他用户具有读和执行权限,可以使用命令:`chmod 755 filetxt` 。
(二)进程管理1、进程查看使用`ps` 命令查看系统中的进程信息,包括进程的 ID、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等。
常用的选项有`ps ef` 可以查看系统中所有进程的详细信息,`ps aux` 可以显示系统中所有用户的进程信息。
2、进程控制使用`kill` 命令终止进程。
首先通过`ps` 命令获取要终止的进程ID,然后使用`kill 进程 ID` 命令来终止进程。
linux-实验指导手册-常用命令

实验一Linux常用命令(一)1、Shell环境和Shell命令格式如果实验用计算机上Linux以图形方式启动,登录系统后打开终端窗口。
方法:桌面:右键菜单-Terminal(终端);或:主菜单-系统工具-Terminal(终端)。
命令格式:command [-option(s)] [option argument(s)] [command argument(s)]步骤1:使用who命令步骤2:使用date命令步骤3:使用上下健提取历史命令who,执行。
2、文件系统操作命令(1)改变目录命令:cd 目标目录路径步骤1:使用绝对路径依次进入Linux根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
例如:cd /usr/bin步骤2:使用绝对路径依次进入用户目录。
步骤3:使用相对路径进入子目录1)使用绝对路径进入/lib目录2)使用相对路径进入/lib/i868目录3)使用相对路径退回到/lib目录(2)列出并观察目录中的文件步骤1:进入任意目录,使用无参数ls命令列出并观察其中所有文件;步骤2:进入任意目录,使用通配符列出其中部分文件;例如:cd /binls c*步骤3:使用-l选项,列出目录中文件的各种属性,并观察识别这些属性。
步骤4:直接列出子目录中的文件。
例如:ls i868步骤5:仅列出子目录本身(-d)步骤6:使用-F选项,显示文件类型标志。
步骤7:使用-a或-A选项,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步骤8:综合使用以上选项。
(3)目录的创建与删除步骤1:在用户目录中,使用相对路径创建一个任意名称的目录,如“tmp”。
mkdir tmp步骤2:删除该目录rmdir tmp步骤3:在根目录中,使用绝对路径在用户命令中创建一个子目录。
mkdir ~/tmp步骤4:删除该目录rmdir ~/tmp步骤5:使用-p参数一次创建多级目录。
如:mkdir ~/tmp/dir1步骤6:使用-p参数删除多级目录。
如:cd ~rmdir tmp/dir1(4)文件和目录拷贝命令:cp步骤1:从/usr/include目录中,任选一个文件拷贝到用户目录的tmp子目录中mkdir ~/tmpcp /usr/include/signal.h ~/tmp步骤2:从/usr/include目录中,任选一个文件拷贝到用户目录的tmp子目录中,并改变其文件名。
linux系统管理实验

• • • • • • • • • •
查看计算机CPU信息 /proc/cpuinfo 查看主机DMA通道信息 /proc/dma 查看文件系统信息 /proc/filesystems 查看主机中断信息 /proc/interrupts 查看主机I/O端口号信息 /proc/ioports 查看计算机内存信息 /proc/meminfo 查看Linux版本信息 /proc/version 查看板卡信息 /proc/pci 查看usb设备 /proc/bus/usb/devices 查看键盘和鼠标: /proc/bus/input/devices
• gzip包的打包和解包
磁盘管理
• 使用fdisk进行硬盘的分区
• LVM(逻辑卷管理器) • RAID
–RAID 0 –RAID 1 –RAID 5
Linux文件系统
• 查看Linux系统所支持的文件系统
–/lib/modules/**2.6.**/kernel/fs/
• 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
问题:信息交流
• • • • 在显示器上显示文字的命令 对全部已登录用户发送信息的命令 向用户发送消息的命令 设定是否允许用write命令发送信息的命 令 • 发送信息给其他使用者的命令
答案:信息交流
• 在显示器上显示文字的命令 echo • 对全部已登录用户发送信息的命令 wall • 向用户发送消息的命令 write • 设定是否允许用write命令发送信息的命 令 mesg • 发送信息给其他使用者的命令 talk
用户和组群账号管理
• Linux中用户类型
–root用户 –普通账号 –虚拟账号
• Linux中账号配置文件
–/etc/passwd –/etc/shadow
Linux操作系统实验说明书

Linux操作系统实验说明书1、实验内容及课时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根据教学大纲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4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学生可以在上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给出的内容,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其他的操作。
实验学时6学时,实验一、二必做,实验三和实验四选一个完成。
4个实验如下:2、实验设备要求实验用机的软件和硬件基本配置。
软件配置:Windows 2000/XP/7系统Orade VM VirtualBox 4 及以上版本Linux Redhat系列硬件配置:CPU P4 2.0G以上、内存 512MB以上3、实验报告要求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对实验中要求操作的部分进行操作并截图,最后完成实验心得。
实验报告格式由老师统一提供,最后打印装订统一提交。
实验一、利用虚拟机安装并启动RHEL Server 5一、实验要求(1)掌握利用虚拟机()软件安装RHEL Server5的基本步骤;(2)启动RHEL Server5并进行初始化设置;(3)登录桌面环境;(4)注销与关机。
二、实验内容下创建Red Hat Linux虚拟机(两种方式选择一种即可),要求虚拟机的内存为512MB或更大,硬盘为15GB或更大。
(2)使用RHEL 5.4的DVD光盘或ISO文件安装Linux系统。
三、实验指导和步骤1.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1)硬盘和分区知识磁盘有IDE接口和SCSI接口两种。
磁盘在使用前需分区。
磁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
一块硬盘可以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有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即可以有3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且一块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在这个扩展分区中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2)Linux如何表示分区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盘符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而在linux下使用分区的设备名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设备名存放在/dev目录中。
磁盘设备名称如下:●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a●系统的第2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b●系统的第1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a●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b分区使用数字编号表示:●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hda1●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hda5●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sdb1●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sdb5注意:数字编号1-4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编号从5开始。
《Linux系统管理》Linux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Linux系统管理》Linux文件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系统文件的操作命令2.掌握Linux系统权限的操作命令二、实验内容:1.用文件显示命令显示文件。
(1)以root身份进入系统命令符界面,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信息,请使用常见的选项进行显示并观察结果;查看/etc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信息,并查看/etc目录自己的信息,简述两种显示结果是否有区别?(2)显示/etc/passwd文件中的信息同时含有行号,并用more、less、head及tail命令进行不同的查看方式对该文件的部分内容进行显示;(3)在/tmp目录下创建/lianxi/first目录路径;在/tmp/lianxi目录下同时创建名为second和third的两个目录;生成 test目录作为lianxi的子目录,并将其权限设置为(744)(要求创建后查看是否存在);(4)利用cat及重定向命令在/tmp/lianxi/first目录中建立小型文件m1,输入以下信息:echo “Hello! Linux”echo ‘date’并显示m1文件的内容;(5)将当前日期重定向至/tmp/lianxi/first/目录的m2文件中,并显示其文件内容;(6)并利用cat命令将m1和m2文件合并至/tmp/lianxi/first/目录的m3文件中,并显示文件内容。
2.用查找、排序、显示内容命令操作文件。
(1)检索/etc/passwd文件中名为root的字符串,且显示其所在文件中的行号,同时利用管导线再次完成此功能;利用cat和管道线查看配置文件/etc/logrotate.conf中过滤掉空格及‘#’注释的文件内容。
(2)重新编辑/tmp/lianxi/first/m1文件中的内容,使得最终m1文件中的内容显示为:Study 30 independentlyHardly 95 finishLinux 85 task●查看m1文件中的内容;●对m1文件按每行第一个字符进行排序输出;●对m1文件按每行第一个字符进行方向排序;●对m1文件按每行第一个字段进行数值排序;●对m1文件按每行以第三个字段为关键字进行排序;●把roo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按文件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Linux系统管理》实验报告

(3)将student用户更名为newStudent
(4)显示当前登录的账户信息
(5)删除创建的用户。
2.组管理
(1)创建一个公共组group1
(2)将group1组更名为group
(3)添加group组的成员student1,student2,student3,student4,并给每一个用户分配一个密码
4.网络通信管理
(1)查看虚拟机的网络配置信息,进行IP地址的配置,并与本地机进行ping测试。
(2)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登录系统多用户之间的信息发送。
(3)实现各用户之间邮件的发送、接受、阅读及回复。
5.进程管理
(1)at作业管理
设置一个作业,要求系统在2020年10月20日早上8:20,向abc用户发送一个问候邮件。
《Linux系统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作为系统管理员如何为新用户建立帐户
2.如何增加、设置或修改账户和组
3.掌握常用软件包的管理方法
4.掌握网络通信管理
5.掌握进程管理
6.掌握常用的磁盘管理命令
二、实验内容:
1.用户管理
(1)添加一个新用户student,UID为508,用户组ID为100,用户目录为/home/student,用户的默认shell为/bin/bash,默认的失效日期为2019-10-20
(1)
(2)
(3)
5.
(1)
(2)
(3)
(4)
6.
(1)
(2)
四、实验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等)
本次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就是对于路径的操作还不太熟悉,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查找资料,与同学进行讨论。
linux实验1_系统管理

实验一Linux指令入门-系统管理目录实验一Linux指令入门-系统管理 (1)1实验环境 (2)2实验内容 (2)2.1常用系统工作命令 (2)2.1.1 echo (2)2.1.2 date (3)2.1.3 wget (5)2.1.4 ps (5)2.1.5 top (6)2.1.6 pidof (7)2.1.7 kill (7)2.1.8 killall (8)2.2系统状态检测命令 (8)2.2.1 ifconfig (8)2.2.2 uname (9)2.2.3 uptime (10)2.2.4 free (10)2.2.5 who (11)2.2.6 last (11)2.2.7 history (12)3实验小节 (12)1实验环境本实验根据移动云平台的《Linux指令入门-系统管理》进行,为了直观展示linux命令对文件的操作,部分实验使用个人电脑双系统的linux环境,这样可以直接打开文件观察。
由于没有使用docker或虚拟机来备份恢复系统,所以分盘等操作会影响linux系统的使用,因此部分实验直接使用移动云的ECS实例。
2实验内容2.1常用系统工作命令2.1.1 echo命令描述:echo命令用于在终端输出字符串或变量提取后的值。
命令格式:echo [字符串| $变量]命令用法包括:显示普通字符串/显示变量命令用法示例:1.显示变量。
首先在shell环境中通过export定义一个临时变量name,然后使用echo命令将变量name的值显示到终端。
2.显示结果定向文件。
将文本This is a test text.输出重定向到文件test.txt中,如果文件已存在,将会覆盖文件内容,如果不存在则创建。
其中>符号表示输出重定向。
3.显示命令执行结果。
如在终端显示当前的工作路径。
2.1.2 date命令描述:date命令用于显示和设置系统的时间和日期。
命令格式:date [选项] [+格式]命令用法示例:1.按照默认格式查看当前系统时间:date2.按照指定格式查看当前系统时间:date "+%Y-%m-%d %H:%M:%S"3.查看今天是当年中的第几天:date "+%j"4.将系统的当前时间设置为2020年02月20日20点20分20秒:date -s"20200220 20:20:20"5.校正系统时间,与网络时间同步a. 安装ntp校时工具:yum -y install ntpb. 用ntpdate从时间服务器更新时间:ntpdate 2.1.3 wget命令描述:在终端中下载文件。
linux系统管理(实验手册)

《UNIX/LINUX系统管理I》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UNIX/LINUX系统管理I》课程设计任务书 (1)3。
1解决grub引导过程故障 (2)3.2解决系统网络接口卡无法激活故障 (12)3。
3解决PUTTY窗口的登陆问题 (23)3。
4解决PUTTY窗口的乱码问题 (36)3.5解决软件yum安装故障 (40)3。
6解决X—WINDOWS启动故障 (50)3。
7解决内核功能问题 (57)3。
8完成系统IO性能优化任务, (59)3。
9完成系统监控任务, (60)3.10完成自动维护任务, (61)3。
11解决资源配给问题, (62)3.12完成性能分析任务 (62)第一部分、课程情况课程名称:UNIX/LINUX系统管理I课程代码: NW3005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面向专业方向:网络设计与管理方向、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任务书编写人:安明忠第二部分、学习目的[键入文字]UNIX/LINUX系统管理I的课程平台是rhel6系列,主要学习故障分析及解决能力,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系统工作原理的认知,掌握基本的管理系统能力.课程设计中考虑了LINUX/UNIX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中的若干项基本工作内容,组织成7个课堂实验任务,5个可选任务。
每个任务都是基于实验主机的真实故障或优化管理来设计,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操作,灵活使用校园网和主机在线手册等资源,排除这些系统故障或按照要求调整优化系统性能.第三部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3.1解决grub引导过程故障3.1.1任务描述主机已经安装完成的 RHEL6 系统启动失败,初步估计是GRUB配置参数错误或系统引导文件丢失,采用手工引导GRUB,查找故障确切原因并修复。
实验环境:VMWARE平台 RHEL6基本系统(包含GRUB数据错误)教师指导:搜索引擎工具 GRUB基本介绍PC系统启动过程知识任务要求:两课时内完成,通过grub引导命令修复GRUB故障,系统可以正常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X/LINUX系统管理I》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UNIX/LINUX系统管理I》课程设计任务书 (1)3.1 解决grub引导过程故障 (3)3.2 解决系统网络接口卡无法激活故障 (4)3.3 解决PUTTY窗口的登陆问题 (5)3.4 解决PUTTY窗口的乱码问题 (6)3.5 解决软件yum安装故障 (7)3.6 解决X-WINDOWS启动故障 (8)3.7 解决核功能问题 (8)3.8 完成系统IO性能优化任务, (10)3.9 完成系统监控任务, (11)3.10 完成自动维护任务, (12)3.11 解决资源配给问题, (13)3.12 完成性能分析任务 (14)第一部分、课程情况课程名称:UNIX/LINUX系统管理I课程代码:NW3005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面向专业方向:网络设计与管理方向、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任务书编写人:安明忠第二部分、学习目的UNIX/LINUX系统管理I的课程平台是rhel6系列,主要学习故障分析及解决能力,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系统工作原理的认知,掌握基本的管理系统能力。
课程设计中考虑了LINUX/UNIX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中的若干项基本工作容,组织成7个课堂实验任务,5个可选任务。
每个任务都是基于实验主机的真实故障或优化管理来设计,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操作,灵活使用校园网和主机在线手册等资源,排除这些系统故障或按照要求调整优化系统性能。
第三部分、本学期的学习容和要求3.1解决grub引导过程故障3.1.1任务描述主机已经安装完成的RHEL6 系统启动失败,初步估计是GRUB配置参数错误或系统引导文件丢失,采用手工引导GRUB,查找故障确切原因并修复。
实验环境:VMWARE平台RHEL6基本系统(包含GRUB数据错误)教师指导:搜索引擎工具GRUB基本介绍PC系统启动过程知识任务要求:两课时完成,通过grub引导命令修复GRUB故障,系统可以正常启动。
按照要求完成报告容。
3.1.2任务分析过程1.主要现象描述:打开虚拟机电源后,出现系统程序加载。
到了Boot Loader的程序后无法加载,屏幕出现“grub>”的提示符,然后无法进一步加载操作系统。
图1 grub加载问题2.问题定位:2.1 windows系统与linux系统之间发生冲突由于实验时使用的虚拟机,所以排除系统间冲突导致配置文件缺少的问题。
2.2 虚拟机文件被破坏打开安装vm的安装路径,检查虚拟机的文件,发现系统、配置文件都没有问题。
图2 虚拟机文件正常2.3 kernel文件的缺少或参数被修改打开/boot/grub文件夹,显示全部文件。
发现缺少“grub.conf”配置文件。
证明问题源于缺少系统的引导文件。
图3 缺少引导文件3.解决步骤:注:实验中TAB可以自动保全命令和文件名,若能正确的补全,则证明硬盘存在该文件。
1. 安装GRUB ,输入“setup (”命令,然后按TAB 键自动补全,出现三个硬盘分区,选择“hd0,0”→显示安装成功。
但是运行boot 或reboot 命令后,依然没有解决无法加载kernel 的问题。
证明重新安装grub 无法复原原始配置文件。
2 .输入root ( ,按TAB 后,产生两个联想(fd0,hd0)→选择输入“fd0”→自动提示“Disk read error ”;图4 选择fd03.选择“hd0 ,”后,按TAB 键,自动补全出现三个编号0、1、2(分区0、1的文件系统是ext2fs,分区类型为0x83;而分区2的文件系统为unknown,分区类型为0x82)→选择(hd 0,0);三个硬盘分区安装GRUB 成功图5 硬盘hd的信息4.输入“kernel”,后面接着一个路径“/vmlinuz-*”5 .ro是读取的意思,root=(后面可以是虚拟机的UUID或者核的根文件系统的路径“/dev/sda*”);实验机有sda0、sda1、sda2三个分区。
→选择sda16.输入initrd /initramfs-*→按TAB键自动补全。
(设置initrd文件,也有可能用软连接代替真正的文件名)图6 initrd设置文件boot - 引导先前已经被指定并载入的操作系统或链式装载程序。
7.输入boot,自动从硬盘中重新加载。
过1分钟后,发现加载还是失败了,证明sda1不是核根分区。
图7 boot加载失败8.机器无法按原路径寻找到kernel的根文件系统,导致机器陷入瘫痪。
所以只能关闭电源,重启系统。
然后尝试第二个硬盘分区(sda2),并重复步骤3-7。
图8 尝试sda2分区图9 成功载入操作系统9.再次尝试重启后,系统又会出现“grub>”,所以证明虽然上次成功登陆系统,但是缺少grub配置文件的问题,并没有根治。
图10 无法再次载入系统10. 重新输入以上步骤,重新登陆。
进入/boot/grub文件夹,创建grub.conf文件。
(grub.conf文件详解为附录1)按照系统基本配置来输入:10.1 vmlinuz的查找::.! ls /boot/vm*(TAB自动补全)10.2 sda2的UUID查找:.! Blkid /dev/sda210.3 initrd文件的查找:.! ls /boot/init*(TAB自动补全)图11 查找vmlinuz文件图12 查找sda2的UUID图13 查找initramf文件图14 显示grub.conf文件11.重启系统,观察结果。
重启系统后,按任意键进入GRUB模式。
按键“e”进入编辑模式。
图15 GRUB模式进入GRUB模式,检查刚刚编写的GRUB配置信息,如没问题,按键“b”开始boot,并最后成功进入系统登陆界面图16 GRUB模式4.问题和总结:4.1问题分析:说明grub.conf 配置文件的功能和GRUB的引导过程当“/boot/grub/grub.conf”配置文件丢失或者关键配置出现错误,或者MBR记录中的引导程序遭到破坏时,Linux主机启动可能会出现”grub>”的提示符,无法完成系统其它操作。
Grub.conf功能是相当于windows下的boot.ini,都是存放启动项设置和信息的。
GRUB的引导过程:附录2简介vmlinuz ,initrad.img文件的位置和作用Vmlinuz-kernel - 当使用直接载入方式引导操作系统时,kernel命令指定核从GRUB的根文件系统中载入。
比如kernel /vmlinuzroot=/dev/hda5; Vmlinuz是核,它从GRUB的根文件系统载入的,如(hd0,0)。
同时,后面一个选项被传给核。
它指出当Linux核载入时,核的根文件系统应该是位于hda5,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五个分区。
initrd - 使用户能够指定一个在引导时可用的初始RAM盘。
当核为了完全引导而需要某些模块时,这是必需的。
Initramfs-核开发人员编写了一个改进版tmpfs,这个文件系统上的数据可以写出到交换分区,而且可以设定一个tmpfs装载点的最大尺寸以免耗尽存。
initramfs就是tmpfs的一个应用.文件系统损坏后,如何修复文件系统?(1)修改/etc/fstab,将受损的文件系统先注释掉,如果无法读写该文件则采用mount -o remount rw , / 将文件系统改成读写模式。
(2)针对受损的文件系统,执行fsck命令,如:fsck /dev/sda1等。
4.2总结:在本次实验中,通过GRUB引导配置文件的出错,导致OS系统无常启动的问题。
深入了解到LINUX系统启动的过程和其文件系统的挂载过程,在此实验过程中,我删除了系统中的grub.conf配置文件,致使LINUX 操作系统的启动故障,并随后手动引导了系统的正常恢复启动且恢复配置文件。
但实验中,遇到许多未知的参数以及文件信息,需要通过查询百度等手段找到其需要的修复方法。
尽管过程所花精力很多,但结果是美好的。
5.参考文献【1】新华网.linuxgrub引导启动过程详解[J]. ChinaUnix博客,2008-04-06【2】凌激冰. 教你一招超级简单的方法快速搞定grub.conf文件的丢失及损坏[J].51CTO博客,2012-12-03【3】xiaoluo501395377. Linux学习之CentOS(二十一)--Linux系统启动详解[J].blogs.,2013-05-19附录1Grub是Linux的下系统启动器之一(另一个名为Lilo),grub.conf相当于windows下的boot.ini,都是存放启动项设置和信息的,如果你熟悉boot.ini的设置的话相信也可以很快适应grub.conf,另外说下我的/boot是独立分了个区出来的,所以你的grub.conf部分容可能与我的不完全一致。
[rootlocalhost root]# cat /etc/grub.conf#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这个就不说了,你要喜欢改成by自己的名字也可以-.-#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注解:修改此文件后你不必重新运行grub(下次启动时会自动生效)#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注意:你有一个/boot分区,这意味着一下几点:#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此行表示所有kernel和initrd的文件路径都在/boot/下# root (hd0,0)# root所在位置,注意此root在这里是根目录,不是指root超级用户#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2# 这项中间的version对应你的kernel版本,稍后我会做点分析# initrd /initrd-version.img# 同上#boot=/dev/hda#这里说明了boot分区(或者说目录)的所在的位置default=0#菜单项,0表示第一项,如果是多系统可以修改此选项改变默认光标停留位置timeout=10#在菜单到自动启动系统前的停留时间,单位时间为sec,我修改为1,可以按需分配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启动菜单的背景图标,如果要修改的话需要使用对应的图片格式,xpm图像title Red Hat Linux (2.4.20- 8)#启动项目的名称,可以任意修改,比如title hahahahaharoot (hd0,0)# root所在位置,为什么这里是hd0,0请参考磁盘在linux下的命名与定义kernel /vmlinuz-2.4.20-8 ro root=LABEL=/# 2.4.20-8为kernel版本,root=LABEL=/为root路径,可以修改,例:root=/dev/hda2 ro是以readonly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