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_李志鹏

合集下载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布井方法——以铁边城地区延8储层为例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布井方法——以铁边城地区延8储层为例
量 为 8 .% , 中 、 粒 为 主 , 度分 布 区间 主 要 为 05 以 细 粒 02 ~ . rm。碎屑 成分组 成 中 , 英 含量6 . , .5 05 a 0 石 86 长 %
系 组
以上 , 砂体 垂 向上 未见 吉尔 伯特 =层 结构 . i 为典型 的
浅水 三 角洲 沉积体 系 ,可识 别 出上 三角 洲平 原分 流
三 角 洲沉 积特 征BA。研 究 表 明 , 水三 角洲 是三 角 o1 】 浅
数 条 河 流入 湖 , 水 成湖 , 洪 水 期 汪 洋一 片 , 枯 集 在 在
水 期河 流纵 横 , 湖泊 星罗 棋布 。 进入 延 8 层沉 积期 , 盆
地 持续 下沉 , 流 向湖盆 推进 . 河 形成 大 面积 的浅水 三 角 洲砂 体并 构成 有利 的储 集体 。又 由于盆地 沉 积后 期 的差 异 压 实 作用 口 , 区发 育 大 致 由东 向西 倾 没 2该 1 的低 幅鼻状 隆起 。有 利 的储层 和构 造在 区域 上 的 良 好 配置 区为最终 形成 侏 罗系 油藏创 造 了条件 。
第 1 3卷 第 4期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 1 年 8月 01
浅水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布 井方 法
— —
以铁 边 城 地 区延 8 层 为例 储
张晓明 殷 国瑞 胡 瑞 骆 高峻 李章元 苟恒兴
( 庆 油田公 司第八采 油 厂 , 长 西安 7 0 2 ) 1 0 1
区 的主体 。 角洲在 向湖进积 过程 中 , 三 随着 分 流河道
的快 速推进 ,在分 流河 道间 的洼地 不 断发 生着决 E l 沉 积 和越岸 沉 积作用 , 的分 流 间湾形 成 . 口扇发 新 决 育, 间湾逐 渐被 充填 , 三角洲 平 原进 一步 扩大 。在 上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张新涛;周心怀;牛成民;刘豪;魏文艳【摘要】坡折带类型、分布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通过对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2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断裂坡折可以进一步分为断阶坡折、帚状坡折和断裂转换带坡折,不同类型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②断阶坡折控制了陡坡带扇三角洲、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帚状坡折控制了沉积体系入湖方向和沉积厚度;断裂调节带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挠曲坡折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③构造坡折控制不同类型的圈闭组合,断阶坡折带发育断块型圈闭、岩性上顷尖灭圈闭;帚状坡折带发育掀斜断块圈闭;断裂转换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断鼻-岩性圈闭;挠曲坡折带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为下一步中深层油气勘探指明方向.【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4(060)002【总页数】7页(P332-338)【关键词】黄河口凹陷;构造坡折;断裂调节带;控砂模式【作者】张新涛;周心怀;牛成民;刘豪;魏文艳【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2【正文语种】中文沉积体系的分布与预测一直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

近些年,“构造地层学”或“构造沉积学”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沉积盆地分析的热点,并对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Bryan and Jason, 2002; Pavelicd, 2001; Hans et al., 2002; Vincenzo et al., 2006)。

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要素划分方法及三维表征技术研究

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要素划分方法及三维表征技术研究

累积概率(%)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1~2
2~3
分支河道砂体厚度概率图
3~4
4~5
5~6
砂体厚度(m)
6~7
1.2 1 0.8 0.6 0.4 0.2 0 7~8
35 30 25 20 15 10
5 0
50~100
主河道河道砂体宽度概率图
101~150
151~200 201~250 河道砂体宽度(m)
建立知识库思路
搭资以建 料 知架的识构收库,集架确和构定学为研习基究阶础内段,容,通。 结调过合研数沉国据积内库学外软知件识完,库成总研知结究识野成入外果库, 露提实头供现知搭网识建络库知功,识能并库,对架指比构导油的地田思质实路基, 际总础区结研块野究解外工剖露作,头。充和实现知代识沉库积内资 容料。,为野外露头知识库的建 立作准备。
三维表征是目前进行构型要素表征的主要手段 之一,从地质统计学角度来看,可分为三个方面:
(1) 基于象元的两点统计学算法 (2)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 (3)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
该方法相对简单、成熟,一般是采 用变差函数的方式模拟,变差函数分 析结对果于的基优于劣目将标会的直示接性影点响过到程最算终法模而 型言的,好需坏要。填在写进地行质变体差的函几数何分特析征时参,数, 往不影这能质于面多往可响些否条河比点都避,参建件道传地采免表数立的砂统质用地征需起地体的统人会结要一质构随计机对果从套知型机学交变存地完识表建具互差在质备库征模有模函不知的,、方独拟数确识、将条法特方产定库符会件有的式生性中合直化较优,人。得实接数大势因为到际影据提,此的。地响方高对,, 到但最算终法模仍型在的完好善坏之。中,特别是计算机

09三角洲 课件

09三角洲 课件

潮控三角洲,现代巴布亚湾(引自《沉积相模式》中译本,1979)
浪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的特点是河口的波浪作用很 浪控三角洲的特点是 强,河口沙坝的沉积物被波浪改造形成了 一系列与波浪方向平行的沙坝。与河控三 角洲的沙体分布不同,浪控三角洲的沙体 往往与海岸平行或小角度相交。如罗纳河 罗纳河 三角洲。 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相
7 三角洲的类型
三角洲的平面形态主要受河流 波浪 潮汐 河流、波浪 潮汐三种 河流 波浪和潮汐 基本水动力因素的控制,这三种基本因素同时也 控制了三角洲沙体的形态和分布,是三角洲分类 的基础。按照各种水动力因素的相对强弱,可将 三角洲分为三个端元系列,即
① ② ③ ④ 河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综合控制三角洲
控浪三角洲,现代罗纳河三角洲(引自《沉积相模式》中译本,1)
综合控制三角洲 以上的分类是典型的端元系列,大部分 大部分 三角洲都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基本因素的 影响而形成各端元之问的过渡类型。如受 影响 径流和潮流综合作用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及沙体分布格局
l一河口沙体;I1-河口沙坝;I2河口叉道河床沙体; Ⅱ-海成沙体;II1-滨岸沙堤;II2-辐射沙洲;Ⅲ-河床沙体
现代河口是在冰后期海侵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一般不会超过7ka~8ka的历史,所以现代三角洲 现代三角洲 都是非常年轻的地质体,是高水位体系域的主要 沉积体系。在末次冰期极盛期—距今18ka年之前, 海平面下降了130m右左,河流因基准面降低在原 沿海平原和现代的陆架区(低海面时为陆地)形 成深切河谷。并将侵蚀下的泥沙堆积在陆架外缘 水下扇或三角洲。 的盆地内,形成低水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或三角洲 水下扇或三角洲
三层构造的形成过程

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

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

第39卷第2期2021年4月Vol.39No.2Apr.2021沉积学报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齐亚林1,赵彦德2,邵晓州1,3,楚美娟1,左静1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2.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兰州7300703.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摘要分析河口动力特征,进而揭示其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挟沙河流床沙载荷(推移质)搬运和沉积机制,是合理构建河控三角洲生长沉积模式的前提。

运用流体力学的湍流理论从微观动力过程角度分析失去河床约束条件下依靠惯性作用流动的河水入湖过程中河、湖两类水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流动规律,结合水槽物理模拟及前人开展的数值模拟,并借鉴河流泥沙动力学理论成果,构建了受流体力学及河流泥沙动力学约束的河控三角洲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

结果表明:湍流的特点决定了两类水体界面处存在强烈的质量、动量、动能传递。

河水入湖过程既不是圆形(轴对称)射流,也不是平面(二维)射流,而是矩形(三维)射流,流速沿程会以负指数快速衰减。

河口是挟沙河流流速衰减的终点,其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挟沙河流床沙载荷沉积的终点。

三角洲平原砂体生长过程,是三角洲平原动力、沉积、地貌相互作用的过程,生长的动力和沉积模式可以概括为:河流末端水体流速沿程衰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堤岸决口→河流分叉→水体流速沿程衰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平原的骨架砂体,地貌控制下河流的频繁摆动是三角洲平原砂体生长的重要机制。

河控三角洲沉积的主体为平原环境,而非前缘环境。

关键词湍流;动量射流;沉积过程;动力和沉积模式;河控三角洲第一作者简介齐亚林,男,1974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碎屑岩沉积学、油气储层沉积学,E⁃mail:qiyl _*****************.cn通信作者赵彦德,男,1973年出生,副教授,E⁃mail:************.cn 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0引言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波浪、潮汐作用微弱,建设作用远大于改造作用的三角洲类型,在我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发育[1]。

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_省略_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_付晶

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_省略_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_付晶

第46卷第11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46No.11 2015年11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v. 2015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15.11.027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付晶1, 2,吴胜和2,王哲3,刘钰铭2(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3.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涿州,072751)摘要:应用野外露头资料,通过选取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观察剖面的精细描述、测量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河、仕望河露头延长组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储层构型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按其分布位置和成因可分为主干分流河道(包括深切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3种类型;除深切分流河道外,主干分流河道、汊道和末端分流河道砂体宽度、厚度呈正相关的双对数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7,即三者宽厚比相近,而深切分流河道宽厚比较小;其内部充填样式包括垂向加积充填和侧向加积充填2种,以垂向加积充填为主,且可进一步分为水平状、同心状和心滩—水道充填3种;分流河道存在侧向拼接—垂向切叠式、侧向拼接—垂向叠加式和孤立式3种复合叠置样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定量关系;构型模式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5)11−4174−09Architecture model of shallow-water delta distributary channel inlake basin: A case study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utcrops in the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FU Jing1, 2, WU Shenghe2, WANG Zhe3, LIU Yuming2(1. Langfang Branch,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Langfang 065007, China;2.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3. Bureau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Inc, CNPC, Zhuozhou 07275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fine descrip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elected outcrop observation points, whose cross sections were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source direction,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lake basin was studied in the classic shallow-water delta sediment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Yanhe and Shiwanghe section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distributary channels in shallow-water delt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cluding trunk distributary channel which includes deeply incised distributary channel, inlet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terminal distributary channel. Except deeply incised distributary收稿日期:2014−12−15;修回日期:2015−03−07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2106) (Project(2011ZX05009-003)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gram of China; Project(4120210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第11期付晶,等: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4175 chann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dth and thickness of other distributary channels is positively double-log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up to 0.97. That is, the ratios of width and thickness of trunk distributary channel, inlet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terminal distributary channel are similar and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deeply incised distributary channel.There are two filling pattern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vertical and lateral accretion. And the predominant vertical accretion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horizontal, concentric and bar-channel filling.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tacking pattern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lateral splicing-vertical cutted, lateral splicing-vertical superposed and isolated pattern.Key words: 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 shallow-water delta; distributary channel;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architecture model浅水三角洲是一类发育于水体较浅和构造相对稳定的台地、陆表海或地形平缓、整体沉降缓慢的坳陷湖盆中以分流河道砂体为主的三角洲[1−3]。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4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0 No.2 181 文章编号:1000-0747(2013)02-0181-07 DOI: 10.11698/PED.2013.02.06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以扶余油田探51区块为例赵小庆1, 2,鲍志东1, 2,刘宗飞1,赵华1, 2,柴秋会1, 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0-005-01;2011ZX05004-004-007)摘要:基于“模式拟合、动态验证”的研究思路,结合密井网区10口取心井、257口井测井资料及近10年的生产动态资料,对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探51区块泉四段扶余油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进行分析,探究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内部构型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及识别标志。

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单河道砂体宽度为300~500 m,其识别标志分别为:河道间沉积、邻井砂体高程差异、河道砂体厚度差异、相邻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河道砂体内部4级构型界面的倾角为0°~2°。

明确了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中单河道砂体及单河道砂体内部增生体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构型模型,为全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地质模式。

图11表1参25关键词:河控三角洲;扶余油田;储集层构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隔层;夹层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An in-depth analysis of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ies in a river dominated delta: A case study of T51 Block, Fuyu Oilfield Zhao Xiaoqing1,2, Bao Zhidong1,2, Liu Zongfei1, Zhao Hua1,2, Chai Qiuhui1,2(1.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Resource and Prospect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model fitting, dynamic validation”, and based on the data of 10 coring wells, 257 logging wells, and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the dense spacing area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reservoir in K1q4 of T51 Block, Fuyu Oilfield, Songliao Basin, was analyzed to exa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the architectures within the reservoi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ngle channel sand body is 300–500 m wide and can be identified by such marks as inter-channel sediments, sand elev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wells, difference of channel sand thickness, and “thick-thin-thick”sands association; the dip angle of the fourth-order interface is 0°–2°. Besides, the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ingle channel sand bodies and their interior accreted bodies were defined for the reservoir. A 3D architecture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providing a quantitative and reliable geological model for analysis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in the whole area.Key words:river dominated delta; Fuyu Oilfield; reservoir architectur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arrier; interlayer0 引言储集层构型亦称为储集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集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1]。

几种典型地震相特征_new

几种典型地震相特征_new
一、三角洲 二、扇 三、盐丘和泥丘 四、火成岩
一、三角洲
回顾思考:
1、什么是三角洲 2、三角洲的分类 3、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4、三角洲的沉积亚相 5、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
渤 海
黄河三角洲(朵状)
长江三角洲
一、三角洲
回顾思考:
1、什么是三角洲
河流携带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区入海(湖), 由于这里河面拓宽,流速降低和坡度变缓,会以 河口为顶点,向海(湖)堆积起平缓的三角地形 和扇形地,称为三角洲。
• 底积层为弱振幅、低-中连续,沉积物富含有机物, 主要为分选均匀的泥岩组成,具细纹理,是良好的 生油层。代表前三角洲相。
顶积层 底积层
二、扇
回顾思考:
1、扇的类型
扇有许多种,如:冲积扇、扇三角洲、洪积扇、 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湖(海)底扇等。
按所处位置与水面的关系: 水上:洪积扇、冲积扇; 水下: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湖(海)底扇。
顶部的薄冲积层称为顶积层(三角洲平原); 其下为向海倾斜的厚层沉积物,称为前积层(三角洲前缘); 底部为薄层细颗粒沉积物向外延伸的底积层(前三角洲) 。
一、三角洲
学习:
6、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纵剖面)
地震纵剖面上:斜交,S形,S-斜交复合前积结构。 地震横剖面上:丘形,内部可见双向下超。
在剖面上常见有倾角和规模不等的多期叠置地震特征相邻的两期之间往往有较明显反射连续性678时频分析剖面西段湖底扇发育在盆地边缘短轴下切谷出口处为丘状或发散状反射特征湖底扇特征剖面三其他常见的沉积体和地质体盐丘和泥丘盐丘和粘土等塑性物质在不均衡压力作用下向上流动从而使上覆地层发生上拱变形形成穹隆或背斜构造模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构 型 界 面 划 分
目前国内对于水下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的 内 部 构 型[9-10] 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界面划分方案。 笔者参照 Mi- all的6级构型界面体系,充分 考虑水 下分 流河 道 砂 体
沉积时的地 形 条 件、水 动 力 条 件、沉 积 方 式 和 沉 积 规 律,建立了水下分流河 道 砂 体 内 部 建 筑 结 构 的 6 级 界 面划分方案(图 1)。Ⅰ 级 界 面 为 交 错 层 系 界 面。Ⅱ 级 界面为交错层系组界面。Ⅲ级界面为单一分 支河 道 砂 体的内部夹层,属于自旋 回 细 粒 沉 积,相 当 于 Miall定 义 的 大 型 底 形 内 增 生 体 界 面 。Ⅳ 级 界 面 为 一 期 水 下 分 流河道中单一河道砂 体 的 边 界 面,包 括 各 分 支 河 道 砂 体之间的分界面和分支河道与其他相带砂体之间的分 界面,相当于 Miall定义的大 型 底 形 界 面,为 具 有 一 定 规模的侵蚀界面。Ⅴ级界面为一期河 道形成的 复 合 砂 体边界面,相当于单砂体 边 界 面。 笔 者 参 考 吴 胜 和[11] 的观点以及目前 国 内 的 地 层 分 层 体 系,将 Ⅵ 级 界 面 定 义为地层分层体系中的小层界面。
摘要:单砂体内部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以及剩余油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在河控三角洲水 下 分 流 河 道 沉 积 模 式 的 指 导 下,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资料,建立了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模式,确定了单一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内 部 夹 层 的 三 维展布形态。研究发现,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存在侧积夹层、前积夹 层 和 垂 积 夹 层 3 种 类 型。 客 观 地 反 映 了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内 部 基 本 单 元 的 三 维 展 布 形 态 ,真 实 再 现 了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的 内 部 建 筑 结 构 。 关 键 词 :河 控 三 角 洲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内 部 建 筑 结 构 ;单 砂 体 ;夹 层 中 图 分 类 号 :TE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质而切割到前期河 道 砂 体,如 图 2 中 P75-F48 井 的 砂 体1与砂体2。浅切式主要出现 在 湖 水 不 深 且 河 道 具 有一定下切能 力 的 区 域,如 曲 流 河 三 角 洲 内 前 缘。该 区域湖水较浅、可容空间不大,水 下分 流 河 道 具 有一 定 的 水 动 力 和 下 切 能 力 ,加 之 间 歇 期 沉 积 的 泥 质 细 粒 物 厚 度有限,后期河道可以切割到前期 砂体,但 受 水 动 力 和 下切能力的限制,难以形成深切式,如图2中 P81-54井 的砂体1和砂体 3;深 切 式 多 形 成 在 湖 水 浅、可 容 空 间 小、河道水动力条件强的区域,如 辫状 河三 角洲内 前缘 及曲流河三 角 洲 靠 近 平 原 的 区 域,该 区 域 物 源 供 应 充 足、相对湖平面较低,水下分流河道水动力条件强、下切 作用强,较 容 易 切 割 前 期 砂 体 形 成 深 切 式,如 图 2 中 7411井的砂体2和砂体3。 2.1.2 平 面 展 布 样 式
图 1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界 面 等 级 Fig.1 The levels in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2 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不同的沉积方式 造 就 不 同 的 砂 体 建 筑 结 构,水 下 分流河道沉积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水下分流河道 存在较为多样的沉积作用。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在三角 洲前缘亚相,位于最 低 湖 平 面 至 浪 基 面 之 间 的 斜 坡 地 带[3],其坡 度 两 头 小,中 间 大。 与 三 角 洲 平 原 的 过 渡 区 ,坡 度 较 小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主 要 发 育 顺 直 河 道 和 曲 流 河 道 两 种 ,顺 直 河 道 以 垂 积 作 用 为 主 ,而 曲 流 河 道 类 似 曲流河发生侵凸沉 凹 的 侧 积 作 用;与 前 三 角 洲 的 过 渡 区,坡度也较小,主要 为 垂 积 作 用 的 顺 直 河 道;中 间 区 为前缘斜 坡 区,坡 度 大,主 要 发 育 顺 直 河 道 和 曲 流 河 道 ,顺 直 河 道 受 地 形 坡 度 的 影 响 发 生 前 积 作 用 ,曲 流 河 道仍然发育侵凸沉凹的侧积作用。 2.1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的 接 触 样 式 2.1.1 垂 向 叠 加 样 式
An internal structure model of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of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
LI Zhipeng1 LIN Chengyan1 DONG Bo2 BU Lixia3
(1.School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ongying257061,China; 2.Baikouquan Oil Production Plant,PetroChina Karamay Oilfield Company,Karamay834000,China;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Vol.33 No.1
Jan. 2012
文 章 编 号 :0253-2697(2012)01-0101-05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李 志 鹏1 林 承 焰1 董 波2 卜 丽 侠3
为中国石油大学 (华 东 )地 质 资 源 与 地 质 工 程 专 业 在 读 博 士 研 究 生,主 要 从 事 石 油 勘 探 与 油 藏 描 述 方 面 的 研 究 工 作。E-mail:liz- hipeng石 油 学 报
2012 年 第 33 卷
相 隔 式 多 出 现 在 湖 平 面 较 高 、水 体 较 深 、河 水 控 制 作用不强的地区。如 曲 流 河 三 角 洲 的 外 前 缘,以 细 粒 泥质沉积为主,河道 受 湖 水 阻 力 和 较 大 可 容 空 间 的 影 响 ,下 切 能 力 有 限 ,后 期 河 道 很 难 侵 蚀 掉 前 期 沉 积 的 泥
20世纪80年代,Miall[1]和Jordan[2]先后提出了沉积 界面分级系 列 和 建 筑 结 构 (构 型)要 素 分 析 法,目 前 已 广 泛应用于各种沉积环境的储层表征中[3-8]。由于受河流、 湖泊的双重作用,加上古地形、沉积速率以及湖平面变化 等的影响,导致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方式多样,内部建筑 结构复杂。笔 者 以 层 次 分 析 的 思 想 为 指 导,按 照 储 层 构 型的研究思路,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等资料,建立了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1.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山 东 东 营 257061; 2.中 国 石 油 新 疆 油 田 公 司 百 口 泉 采 油 厂 新 疆 克 拉 玛 依 834000; 3.中 国 石 化 胜 利 油 田 东 辛 采 油 厂 山 东 东 营 257061)
3.Dongxin Oil Production Plant,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Dongying257061,China)
Abstract:Thin intercalations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within mono-sandbody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jection flooding and remaining oil generation.Based on depositional models of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in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we established an internal structure model for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in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 and figured out a three-dimensional distri- bution mode of intercalations in a singl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using data of outcrop photos and well sec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intercalations within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The first is a lateral accretion intercalation that is formed when channels shift laterally,the second is a foreset intercalation that is formed when channel progradation occurs in a front slope,and the third is a vertical accretion intercalation that is formed when channel accretion occurs vertically in a flat area.These differ- ent intercalations may objectively reveal a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mode of basic units within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veritably reflect internal structures of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 in the fluvial-dominated delta. Key words:fluvial dominated delta;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internal structure;mono-sandbody;interca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