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历史——西方艺术设计

独木舟雕饰
西学习方要古求代:的了解设其计起源,发展过
程,主要特点,风格,成就 手工艺时代设计
树皮画(塔帕布)
2.美洲的艺术设计
美洲——这个名称是公元16世纪初才出现的。象尊整 个美洲分为两个州:一为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 一为拉丁美洲,北从墨西哥起到美洲最南端。
直到公元15世纪末,不同地区的印第安人是各自独立 发展的,各部分发展很不平衡。在印第安人中,以玛 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创造的文化水平最高,史 学上称之为三大文明中心。
小结:工业化、批量化、新技术广泛应用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设计的发展状况
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历史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从英国扩大 到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变革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 1. 生产方式的变化 手工业生产 标准化、批量化、机械化 功能、装饰的随意 标准 2. 传统设计无法满足新形势 新材料的出现使设计者不能从传统手工业品的设计制作中得到借鉴。 3. 设计地位的独立
第二章:西方的艺术设计的历史1
content
西方的古代设计:
第二节.西方的艺术设计
中国古代的设计与造物可作为东方设计的一个代表。 在西方,古代的造物和设计同样精彩。早在旧石器时 代晚期,西方的狩猎民族已经制作出带动物型的投枪 器一类的工具。新石器时代,欧洲出现了陶器,新石 器时代中期,出项了彩陶,同时,金属工艺亦发达起 来。
西学习方要古求代:的了解设其计起源,发展过
程,主要特点,风格,成就
手工艺时代设计
古罗马斗兽场
西方古代的设计
手工艺时代设计
古罗马建筑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设计
主要设计风格: 1.拜占庭风格 2.早期中世纪风格 3.罗马式风格 4。哥特式风格
(五)西方设计史-古代西方设计史

西方设计史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国,面积 很大。 “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 位置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使其处 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其形成了独具面 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生活在古代独特 地里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 有普遍的敬畏心理。可以说,正是那样 的环境特别适于宗教的产生和流传。
古代大洋洲的艺术特点: (1)受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利用木、石、植物纤维、 贝、砂等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2)反映了当地土著民族的宗教生活。 (3)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原始艺术特征。
西方设计史
染织工艺 “塔帕布”
用树皮做成的纺织品 纹饰精美、色彩绚丽,充满原始情调 装饰方法:手绘法、印染法
2)和古代埃及相似的设计风格; 3)注重现实生活
古巴比伦文明 是两河流域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河流域文明还 包括苏美尔文明、 阿卡德文明、亚 述文明等重要组 成部分。
古巴比伦是人 们已知的历史最 悠久的古代东方 国家之一。它和 中国,古埃及, 古印度并称四大 文明古国。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竭力维 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 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并在一定 程度上体现了同等接近内公平的原则,如众所周知 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法令,大概在公元前 1791年或前1790年始拟,完成于巴比伦尼亚统一之 后。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法典分为序言、正 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 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 对奴隶的处罚等。
以上几个时代,公元前2300年直到笈多帝国的兴起,古印度除了137年 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强盛的帝国外,其余则都是诸国分 裂时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时代。
商代遗珍——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

商代遗珍——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1989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商代大墓,有一棺一椁,椁室东西长8.22米,两端有2层台。
墓内随葬品非常丰富,其中青铜器数量最多,达 480余件,是江南地区商代青铜器的一次重大发现。
大洋洲墓所出青铜器,工艺精美,品种繁多。
粗略加以分类,礼器中的食器有鼎、鬲、甗、簋、豆、匕等,酒器有罍、瓿、卣、壶、瓒、勺等,乐器有镈、大铙,兵器有胄、钺、戈、戟、矛、长刀、短剑、镞等,用器有杖首、炭箕、厨刀等,工具有斧、钻、凿、刻刀等,农具有耜、臿、犁、镰等。
此外还有若干饰件和用途有待研究的杂器。
大洋洲墓的青铜器许多与中原商文化的器物相同或类似。
但用中原的标准来观察,又有不少明显的地方特色。
例如,在礼器的组合上,缺少了尊、觚、爵、角、斝等常见的酒器。
即使是形制和中原类同的器物,不少也有特别的装饰或花纹,如器耳上多附加虎、鹿一类动物形饰,纹饰间多有“燕尾”形的索纹、阔口的牛首纹等。
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这是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一次,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向人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商代青铜文化源于中原,当时广袤的江南地区尚属荒蛮之地。
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期赣江中游樟树市吴城商代遗址的发现,撩开了“南蛮之地”的神秘面纱。
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感叹道:“殷墟文化过长江,江南又一春”。
而1989年距离吴城遗址20公里远的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现,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三千多年前赣鄱大地先进文化的芳香扑面而来,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原商代文化的气息,又能体会到浓烈土著文化的味道。
牛角兽面纹立鸟青铜镈商代此镈时代早,且为科学出土,为确立镈起源于南方之说提供了依据双系带銎青铜钺商代短铜矛商代短柄翘首青铜刀商代兽面纹柱足圆鼎商代通高70.斜折沿,口敛,方唇,梯形立耳,耳外侧有凹槽,深腹,腹壁较直,圆底近品个,柱足中空,填满泥芯,足底微鼓。
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

灰
、
纤 维
奥 塔
戈
博
物
馆
收 46
藏
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 47
房 屋 装 饰 男 人 像 和 女 人 像 新 喀 里 多 尼 亚
48
仪 式 用 斧 子 软 玉 、 木 、 皮 毛 、 纤 维 、 塔 帕 布
奥 塔 戈 博 物
馆 49
收 藏
新赫布里底NEW HEBRIDES 50
114
1860
软 玉 佩 饰
约
年 塔 拉 纳 基 奥 克 兰 博 物 馆 收 藏
115
鲸 牙 和 鸟 骨 制 饰 品
1769 1770
年 ~
北
部
年
岛
屿
坎 特 伯 雷 博
1物馆16
收 藏
第五节 大洋洲装饰工艺
117
一、器物装饰
1. 几何图形 2. 动物图案 3. 植物纹样 4. 人物图形
118
111
19
指 挥 棒 头 部
世 纪 早 期 东 部 岛 屿 坎 特 伯 雷 博 物 馆 收 藏
112
玉石工艺
玉石小人像“海蒂基” 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祖先偶像,用作护身符 高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但需耗时数月方可雕成 材质昂贵而稀有,加工过程冗长 仅在部族首领的家族中代代相传
113
翡 翠 饰 物 新 西 兰
2.活动装饰 贝、石制的耳环、耳坠、戒指、项链、脚套等
84
陶工艺 造型简括、缺乏必要的装饰 风格特征:抽象而简洁、粗犷而随意
85
编织工艺 种类:席、篮 特征:造型独特,纹饰新奇,美观实用
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86
染织工艺 树皮布 发明背带织机 重要生活用品,有代表性的染织工艺美术制品
外国工艺美术史中体现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的例子

外国工艺美术史中体现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的例子
1.维纳斯:原始社会的小型女性石雕像,雕像的双手、足、及面部特征被省略,性别特征、臂部、胸部及腹部等女性基本造型则被强调出来。
象征女神,寓意生产、繁衍。
腿部并起可插入田地,祈求丰收。
2大洋洲树皮画:又称“塔帕”取桑科树木的皮,去掉木质成分,在其上作画,是最具有特色的原始艺术造型之一。
独特的造型,相互适合的构图,蕴藏于线条之中奇异的流动感,以及分割的结构和网格织体状层次,又刚又柔既现实又抽象,原始而又现代。
3.马登形:南美洲的陶工艺代表,查文文化的遗物主要是陶器,呈红、棕、黑等胎色,质地坚硬,最具特色的造型是马瞪形壶和敝口碗,器形上刻饰着神话图案。
早期陶器器身厚重,较小的壶嘴上有较厚的凸缘逐渐变小以至消失。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课件

陶器工艺案例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碑刻
总结词:独特风格
详细描述:汉谟拉比法典碑刻是古代两河流域陶器工艺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风 格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展现了古人在陶器工艺方面的卓越才能。
金属工艺案例分析:铁柱工艺品
总结词:高超技艺
详细描述:铁柱工艺品是古代两河流域金属工艺的杰出代表,其高超的铸造和雕刻技艺,以及细腻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 古代金属工艺的精湛水平。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概述 •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种类与风格 •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材料与技术 •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与象
征意义 •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影响与传承 •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案例分析
01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概述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工艺美术的 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文化背景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是多种文化交融的 场所,不同民族、宗教和语言在这里 汇聚,形成了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 为工艺美术的创新提供了动力。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影响与意义
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对周边地区如埃及、希腊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 地中海地区的艺术交流与融合。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是指古代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今中东地 区)的工艺美术作品,包括陶器 、雕塑、金属制品等。
特点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以其独特 的几何图案、动植物图案和人物 形象为特点,展现出简洁、明快 、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历史背景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王权政治象征意义
外国工艺美术

1、约5万年前,除了原始的石斧之外,还有尖状器、刮削器的出现,此期称为“中期旧石器时代”。
2、大约在5万年至1.5万年之前的“晚期旧石器时代”,人们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
3、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这意味着农牧业的出现。5000年至3000年之前之一阶段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罗马式工艺美术1发展于11世纪,成熟于12世纪上半期它首先出现于法国然后遍及所有不受拜占庭艺术影响的欧洲国家.2金属工艺的制作风格主要是以平面化自由化处理形象占主
导地位3罗马式家具的主要特色是素朴无华的装饰风格.它们大多以薄木雕刻作为装饰手法并且延续了古代家具的某些风格.4纺织工艺,主要作品是在贵族的府邸与教堂中悬挂的壁毯,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和规模上,这一时期的欧洲纺织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代表作:贝叶挂毯.罗可可形成的生产时间、背景、风格艺术特征、形成因素或原因:
现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1、传统风格——现在人使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与装饰风格,追求怀旧情思和复古意趣。2、装饰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功能,忽略材质肌理的展现,但实用功能依然占有主要比重。3、现在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肌理本身的美感效果,同时考虑到实用功能,但忽略装饰性的表现。4、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工艺家个性的表现,有意改变作品材质肌理的感觉。
外国的工艺美术史重点

1、威兰多夫的石制维纳斯原始社会它是从奥地利威兰多夫出土的,肥大的乳房和突出的盆骨与阴部,强调女性的特征,膝盖微弯曲,体现人体结构,局部有一些抽象处理。
2,、牙雕小马原始社会造型非常简洁,形象十分生动,具有优美的形式感和圆润的形体结构,线条富有变化且充满美感。
3 球形陶器原始社会古希腊新石器时代彩陶,以暗褐色和红色的平行线想穿插,中间是旋涡纹,别致大方。
4 神纹式陶器原始社会日本的陶工艺,陶器底部成尖形或圆形,用绳子缠绕或刻画出纹样,初期口沿部呈波状赋予变化,中期刻意做成绳子纹样使器型变得厚重。
早期,绳子缠绕在器壁上为了加固自然形成绳纹;前期,有意识的用绳纹做装饰,口沿多为波状;中期,绳纹装饰达到顶峰,整个器型厚而大,夸张;后期,夸张装饰走向平面,出现精致品和粗制品的划分;晚期,走向衰落,出现红色装饰。
5朝鲜篦纹陶原始社会多为尖底或圆底的陶器,后期出现平底造型,材质以不含石粒的砂石土较多,在口沿、腹部及底部分别装饰不同的篦纹,口沿为斜线或斜点线为主,腹部为鱼骨状纹样,底部为向四周放射的直线,朝鲜多雷文装饰。
6 树皮画大洋洲最具特色的原始工艺造型之一,独到的造型相互适应的构图,蕴藏于线条之中,奇异的流动感以及分割结构和网络织体壮的层次,又刚又柔,兼具写实性与抽象性,具现代气息。
制作:将树皮剥下压平,用碳烟熏黑后用利器刻线,或用木炭条画出图形,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
7 海蒂基大洋洲玉石工艺,海蒂基玉石小人是对祖先的崇拜,作为护身符。
圆形头斜置于躯体之上强化动势,双眼有神富有光彩,阔口夸张,身体极为简单,手臂和腿脚处理成有动感的曲线,与身体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
8 马镫型陶壶南美洲查文文化陶工艺,造型独特,呈马镫型,质地较硬,色彩艳丽,器型上刻画神话图案。
9 锚形黄金镊子美洲卡立马型独特金属工艺,整体以流线型的轮廓构成简洁新奇的造型,线性优美柔润,具现代感,实用性强。
10 虎面人像玉斧美洲奥尔梅克小型石工艺,用翡翠精心雕刻的人形玉斧,作为宗教礼仪祭器,肃穆中透一丝幽默,造型大胆夸张,方中见园,沉稳庄重,头部和身体各占二分之一,身体用线条象征性刻画手臂和脚轮廓,材质珍贵,做工精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
大洋洲主要指南太平洋除印度尼西亚以外的大小诸岛屿,其中,除澳大利亚是大陆性岛和新西兰南北岛外,还有1万多个岛屿,它们被分为三个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大洋洲最早的土著居民来自亚洲大陆。
一类是数万年前南亚与东南亚的尼格罗热带黑色人的迁徙。
另一类是亚洲北方黄河流域的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的迁徙。
古代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代表性工艺是木制品及其装饰。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帆船、独木舟、船桨上精美的雕刻或彩绘图案,极为原始的工具、凿刻方法。
装饰部位有船头、船尾、船舷、船桨。
装饰手段为镂雕或浮雕。
装饰题材包括鸟、人物、鸟与人的复合体形象。
装饰目的是为了祈求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图腾祖先保佑他们出海平安、驱灾避难,满载而归。
在古代大洋洲,主要的工艺美术有陶工艺、木工艺、石工艺、编织工艺、贝石工艺等。
在大洋洲,即使是重要仪式所使用的器具大部分也是木质、人身体佩戴的是贝壳类。
在大洋洲,他的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就是1.鲜明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实用和宗教兼而有之。
2.实用品、宗教祭品、游戏品都十分讲究色彩装潢。
下面我要介绍其四种主要的工艺美术,包括三大群岛工艺美术、澳大利亚土著人工艺美术、新西兰毛利人工艺美术和大洋洲装饰工艺。
一、三大群岛工艺美术
三大群岛包括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
首先是美拉尼西亚工艺美术。
这有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 )及2000 多个大小岛屿。
“美拉尼西亚” 希腊语原意为“ 黑人群岛” 。
这里是太平洋台风经常生成之处,天空常黑云密布,岛上植被浓密,故有人翻译为“ 黑岛群岛” 。
这里有纯古代土著人: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衣着简单,人体装饰复杂。
1. 鼻插、头梳、项链、手镯、脚套、胸牌、头饰等2. 用木、贝、骨、牙、石等原料加工而成 3. 男子比女子更甚。
代表性工艺为木制品及其装饰、帆船、独木舟、船桨上精美的雕刻或彩绘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其他代表性工艺品有木工艺和石工艺。
木工艺有日用器具、盾牌、腰鼓、面具。
石工艺有图腾柱。
其陶工艺存在于新喀里多尼亚西部的拉皮塔(Lapita)地区。
器型为带肩锅、平底盘、敞口壶等。
装饰是涂以红泥釉,陶器上有刻压V形、齿形、带状图案,这是大洋洲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染织工艺用树皮做成的纺织品,纹饰精美、色彩绚丽,充满原始情调。
装饰方法为手绘法和印染法。
总体特征为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实用和宗教兼而有之。
实用品、宗教祭品、游戏品也都十分讲究色彩装潢。
其次是波利尼西亚工艺美术。
它北起夏威夷(Hawaii ),南至新西兰东到复活节岛(I. De Pascua )是太平洋覆盖面积最大的群岛,土著人为棕黄色人种。
马克萨斯群岛有木工艺、骨贝工艺、石工艺。
夏威夷群岛的代表性工艺品有染织工艺(塔帕布)、木工艺、石工艺。
特征是装饰物十分讲究、雕像制作精细。
塔希提岛(Tahiti)及其整个社会群岛是波利尼西亚中部的人口聚集地。
其代表性工艺:木工艺、石工艺立柱式神像、小型人像。
复活节岛有石工艺—巨石雕像和木工艺。
最后说说密克罗尼西亚工艺美术。
它是西太平洋群岛的2500多个珊瑚岛与火山岛,原希腊文为“小岛群岛”(Micronesia),居民很少、仅20多万,为黄、黑的综合人种,工艺美术的发展水准较上述两大群岛略低。
身体装饰有文身和活动装饰。
文身女子限于四肢,男子遍布全身,图案为鱼纹、对折纹、波浪纹、点圈线纹等、活动装饰为贝、石制的耳环、耳坠、戒指、项链、脚套等。
其陶工艺造型简括、缺乏必要的装饰,风格特征为抽象而简洁、粗犷而随意。
它的编织工艺种类为席、篮,特征为造型独特,纹饰新奇,美观实用,颇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它的染织工艺工具是树皮布,发明了背带织机,是重要生活用品,有代表性的染织工艺美术制品。
其木工艺运用于建筑物或设施上的彩绘木雕装饰、造型较简单的木雕人像和独木舟。
二、澳大利亚土著人工艺美术
澳洲大陆是大洋洲最大的岛屿,土著居民是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混血。
生活方式为狩猎、采集、半农耕、衣着简单。
他们的工具武器种类为盾、矛、棍、刀、飞去来器。
装饰为凹线花纹装饰、直折线几何图案、少量具象装饰纹样。
其独特工艺为树皮画,美观而具有新奇的装饰效果,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十分活跃、充满生活气息。
它的木工艺和石工艺的主要品种为原始图腾崇拜雕刻,作用是用来做墓碑、部落的标记,以木工艺加彩绘的图腾动物形象为主,也有各类几何图形。
三、新西兰毛利人工艺美术
其文化较发达,至今保留人数最多的平原民族,源出自波利尼西亚人,10 世纪起乘船到新西兰北岛定居,语言、文化及艺术趣味等各方面都与波利尼西亚很接近。
14 世纪以前他们纯渔猎、采集生活,14 世纪后靠刀耕火种生活。
对工具的装潢美化加强,各类生活生产用具的样式增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毛利人从野生状态中脱离出来,并有了等级与阶级的萌芽。
亚麻织物由草编工艺进一步发展而成,用于斗篷、披肩、腰围、头巾,色泽花纹丰富、经久耐用,将闪光的羽毛、动物的软尾毛、人的头发掺入亚麻织品。
画身与文身是毛利人的传统装饰形式之一,他们在脸部涂画粗细不等的红白条纹,身上劙划或针刺出永久性的斑痕。
木工艺用在建筑装饰、船、图腾圆柱和小型工艺制品。
其特征为造型美观、做工细致,在太平洋各土著民族中最负盛名。
四、大洋洲装饰工艺
它包括器物装饰和人物装饰。
其器物装饰包括几何图形、动物图案、植物纹样和人物图形。
人物装饰包括画身、文身、佩饰。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大洋洲工艺美术的总体特点。
一、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深受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普遍具有适应大洋环境的特征。
譬如,由于缺乏优质黏土,因而陶工艺的发展受到限制;又因为金属矿藏匮乏,导致整个大洋洲金属工艺的滞后。
但大洋洲丰富的植物、贝壳和石料,为其木工艺、编织工艺、贝制品及石工艺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在当地土著民族的宗教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这一区域的工艺美术对宗教而言,几乎处于全面服务的地位。
大量
的木工艺、石工艺及其他材料的装饰工艺,基本上是围绕着图腾崇拜而展开的。
因此,强烈的宗教性是大洋洲工艺文化的显著特征。
三、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原始艺术特征,拉皮塔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和贝制品,波利尼西亚古代文化时期的骨制品和植物纤维工艺,以及之后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各类生活用品和狩猎工具,美拉尼西亚人用树皮制作的“塔帕布”、毛利人和巴布亚人的木工艺制品和器物装饰等等,无不反映出稚拙、古朴、简括、强烈而坚韧的原始艺术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工艺风格和时代特色。
四、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区特征虽然整个古代大洋洲似乎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但各区域各民族在保持着共同的人种血缘和近似的文化语言,有着相同的原始宗教和生活习俗的同时,亦表现出各自强烈的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这明显地反映在他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他们的工艺创作之中。
具体地讲,在他们的木器、石器、骨贝制品以及植物纤维工艺中,皆以不同的纹饰、色彩和形制体现各自的审美和意识。
五、纵观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几乎都是利用木、石、植物纤维、贝、砂等自然材料直接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绝少有人们再造的材料(如金、银、陶、玻璃等)。
这不仅表现了大洋洲的原始性和地理、环境的制约,亦反映了土著民族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生活习俗。
当然,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材料,不仅是他们最喜欢的,而且也是用起来最亲切、最便利的材料。
另外,大洋洲土著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亦决定了他们的工艺美术发展水平,更高级的材质或更完美的器物和用具,对他们来说似乎不在追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