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 53-14-2005 公路隧道消防设计施工管理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公路隧道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隧道,以及长度超过1000m 的二级公路隧道(以下简称“隧道”)。

本规程不适用于城市隧道、水下隧道等。

1.0.3 隧道工程的消防设计、消防专项工程施工及验收、运营消防安全管理等,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设计应针对隧道的火灾特点,立足于自防自救,采用相应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1.0.4 隧道防火等级根据公路等级、隧道长度和交通量划分为I 级、II 级、III 级等3个等级,并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隧道防火等级划分标准 公路等级

交通量

(辆?日) 隧道长度 (m )

防火等级 公路等级 车 道 数 1000<L ≤2000

III 级 2000<L ≤3000

II 级 5000~7500 L >3000

I 级 1000<L ≤1500

III 级 1500<L ≤2000

II 级 7500~10000 L >3000

I 级 1000<L ≤3000

II 级 10000~15000 L >3000 I 级 二级公路 双向交通 双 车 道

2公路等级 交通量

(辆?日) 隧道长度 (m )

防火等级 公路等级 车 道 数 500<L ≤1000 III 级

1000<L ≤2500 II 级

15000~20000 L >2500 I 级

500<L ≤750 III 级

750<L ≤2000 II 级

20000~30000 >2000 I 级

四 车 道 500<L ≤750 III 级

750<L ≤1500 II 级

25000~40000 >1500 I 级

500<L ≤1000 II 级

40000~55000 L >1000 I 级

一级公路 六 车 道 500<L ≤750 III 级

750<L ≤1500 II 级

25000~40000 >1500 I 级

300<L ≤1000 II 级

40000~55000 L >1000 I 级

四 车 道 500<L ≤1000 II 级

45000~60000 L >1000 I 级

500<L ≤1000 II 级

60000~80000 L >1000 I 级

六 车 道 60000~100000

L >500 I 级 高速公路 八 车 道 备 注 交通量是指年度隧道单洞平均日交通量,二级公路按照各种汽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按照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型载重汽

车。

1.0.5隧道内消防应急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内消防应急设施的设置不应低于表1.0.5的规定。表1.0.5 隧道内消防应急设施设置标准

2对于纵坡大于4%、平曲线半径小于250m的隧道,其消防应急设施的设置应在所确定的隧道等级基础上提高一级设置。

3长度超过5000m的双向交通隧道,其消防应急设施的设计应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1.0.6隧道消防专项工程应与隧道其它工程、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隧道同时验收、使用。

1.0.7隧道的消防设计、消防设施施工、验收、维护以及运营消防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2.1.1公路隧道

为使公路从地层内部通过而修建的建筑物。

2.1.2设计年度隧道单洞年平均日交通量

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隧道设计标准的远景设计年限单孔隧道年平均日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是指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2.1.3消防专项工程

为确保隧道及其附属用房消防安全,在隧道消防安全布局、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采取的技术措施和设置的设施,以及隧道火灾报警、灭火救援等消防应急设施工程的总称。

2.1.4单向隧道交通

单孔隧道只设计有一个交通流向的隧道交通。

2.1.5双向隧道交通

单孔隧道设计有2个相反的交通流向的隧道交通。

2.1.6隧道交通控制设施

为确保车辆在隧道中安全高效行驶而设置的控制交通量、车速、行车道和车辆行驶方向等交通要素的设施。

2.1.7隧道附属用房

为隧道正常运营而设置的管理和设备用房。其中,管理用房包括隧道控制室、管理人员办公用房等,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所、自备发电机房、消防应急车辆器材库等。

2.1.8建筑构件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按照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止的时间,用小时表示。

2.1.9隧道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

隧道承重结构体按照碳氢时间—温度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距离混凝土底表面25mm处钢筋的温度超过250℃,或混凝土表面任一点温度超过380℃止的时间,用小时表示。

2.1.10横洞

相邻隧道间横向设置的,用于特殊情况下人员、车辆疏导或安全疏散的联络洞。

2.1.11 专用避难疏散通道

设置了具有防火防烟功能的前室,火灾时专门用于人员从起火隧道安全疏散到洞外的独立通道。

2.1.12独立避难间

在隧道内独立设置的具有一定防火防烟功能,火灾时专门用于人员在隧道火灾延续时间内避难的房间。

2.1.13隧道防烟排烟系统

设置在隧道内,可兼作隧道通风系统使用的,由风机、风道、竖(斜)井、排烟(送风)口、控制设备等部分或全部设施、设备组成的,用于排除火灾产生的烟和热气的固定通风系统。

2.1.14纵向式通风

通过风机、竖(斜)井等通风手段在隧道中形成沿隧道纵断面流动的排风气流的通风方式。

2.1.15半横向式通风

通过隧道内设置的风道,形成沿隧道横断面流动的送风气流或排风气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