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二单元知识点
2019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冷与热1 知冷知热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4、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5.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
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湘科版 2019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 知识点

湘科版2019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1.水蒸气是一种_ 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_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 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_蒸发。
3.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在温度越高、暴露面积越大、风越大的情况下,蒸发得越快。
4.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_凝结。
5.草叶上的
4.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这种现象叫作__沸腾_。
沸腾的开水的温度是100℃。
5.水有_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_ 固态的冰三种形态,它们都是_水。
6.水的蒸发快慢与_蒸发面积、_ 空气流动、_ 周围温度有关。
7.水结冰后会膨胀。
8.烧怀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湘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单位是摄氏度,计作℃单位是摄氏度,计作℃。
如 20℃读作二十摄氏度。
0 刻度以下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时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液泡接触被测物体,液柱停止上升后视线与、使用温度计时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液泡接触被测物体,温度计中的液柱面齐平开始读数。
3、液体、气体、固体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收缩。
生活中的利热胀冷缩的现象有:铁轨间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有:铁轨间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踩瘪的乒乓球用热水煮,浇铸水泥路面要留缝隙等。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帽子盖灭。
5、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热总是由高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传递热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传递热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陶瓷、钢材、塑料、木材等。
6、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不同,如铜、铝、陶瓷、钢材、塑料、木材等。
加快热传递的方法有:使用热的良导体、增加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快对流的速度等。
减缓热传递的方法有:采用热有不良导体,减少与周围空气和液体的接触、减慢对流的速度等。
7、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雾淞、霞、霜、冰雹、雾淞、冰雹、龙卷风、沙尘暴等。
8、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
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
9、竺可桢是我国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写有《候学》一书。
10、风的方向有八个,如东、东北、南等,风来的方向就是风的方向。
人们常根据风的方向有八个,如东、东北、南等,风来的方向就是风的方向。
风级图来目测风力,分为零至十二级。
气象站用风向标、风速计等仪器来观测风。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风速计是观测风力的仪器。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单元一:天地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空:天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阳光、空气和雨水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天空,减少污染,使它更加清新和美丽。
2.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会爱护地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 人类: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研究中,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元二:动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种类:动物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它们的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动物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比如鸟类有羽毛,鱼类有鳞片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特征,了解它们对动物的作用。
3.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将研究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单元三:植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部分: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我们将研究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种子繁殖、茎繁殖和根繁殖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如何保持种群的生存。
3. 植物的用途: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提供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单元四:物体和材料本单元主要研究物体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湘教版湘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1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1.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或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2.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4.加快空气的流动、加大蒸发的面积、提高温度都可以加速水的蒸发。
5.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6.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7.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会结冰;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时,冰会融化成水。
8.云、雾、雨、露都是地表的水分蒸发就能成水蒸气,在不同的环境下遇冷形成的。
云是在高空形成,云遇冷则会下雨,雾和露形成则是靠近地面,这些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生活中还有很多凝结现象。
9.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能加快溶解吗1.(加热)、(搅拌)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
多余的盐粒不能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饱和)。
2.根据实验,在20℃时,2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7.2)克食盐,那么,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36)克食盐。
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204)克糖。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物质的量是(不同)的。
3.溶解的快慢和(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实验分组:第2小组实验计划研究问题: 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材料准备:烧杯、水、量筒(tong)、电子秤、玻璃棒、白糖。
研究过程: 1.先用量筒取20毫升水倒入杯中。
2.每次只加一平勺白糖,待完全溶解后再加。
3.计数加过多少平勺后,溶解达到饱和。
4.称量这么多平勺白糖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20毫升水里最多溶解40.4克白糖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在(温度越高)、(暴露面积越大)、(风越大)的情况下,蒸发得越快。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4.草叶上的露珠、冬天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浴室墙壁上出现的水珠等都属于(凝结现象)。
5.水达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C)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并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6.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上升速度是先(慢)后(快)再(慢)。
7.冰融化成水时,需要持续地(吸收)热量。
8.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9.冰雹是(固态)的水,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10.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会(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会(上升)。
11.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状态。
水结冰后会膨胀。
实验:我们来造冰准备材料:酒精烧杯试管架实验过程:1.将酒精放入冰箱冷冻2测量经冷冻后酒精的温度3.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冷冻的酒精中4.测量试管内冰块的温度5.实验现象:水结冰了6.实验结论: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第三单元天气观测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本文档为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复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复和巩固。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复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昆虫的生活
- 了解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昆虫的生长和变态过程
- 理解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 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熟悉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 掌握植物的种子结构和传播方式
第三单元:科学实验
-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熟悉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
- 了解科学实验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天气变化
-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
-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 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和预测方法
第五单元:水的运动与利用
- 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利用
- 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六单元:太阳能的利用
- 了解太阳能的来源和性质
- 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和设备
- 理解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科学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知识点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形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3.水的液态和固态能相互转化,如水凝固成冰,冰融化成水;水的液态和气态能
相互转化,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变成水;水的气体和固态能相互转化,如水蒸气凝华变成冰,冰升华变成水蒸气。
4.除了水,别的物质也会发生形态的变化。
5.云、雾、雨、露都属于液态的水,霜,雪、冰、雹都属于固态的水,水蒸气属
于气态的水。
6.冰,水,水蒸气都属于同一种物质,是水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7.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保持在0℃。
8.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加热能使冰融化的速度加快。
9.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受热了,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因为遇冷
了。
10.把水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的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的翻腾起来,这
种现象叫做沸腾。
11.冰变成水的过程中,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不变;水在沸腾一段时间后它的体
积变小,质量减少。
12.冰在0℃的时候开始融化,冰融化的时候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3.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水,水变成冰的
过程需要释放热量。
14.在寒冷的冬天,当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会结冰。
15.冰受热后化成水,还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16.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蒸发现象;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汽化
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
17.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叫做沸腾,沸腾时需要吸热。
18.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19.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如:用高压锅煮饭比较快;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沸腾较快,但饭不易熟。
20.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的了水的蒸
发,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
21.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22.烧开水时,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锅盖时,就变成了小水珠,附着在锅
盖上,同时水蒸气放热,使锅盖也变热。
23.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有:加热、增大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4.“回南天”的天气,房间内的墙面和地面上出现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到冷的墙面和地面凝结而成的。
25.水能通过蒸发、沸腾的方式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
26.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所以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在冰箱,结冰后瓶子被胀裂。
27.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与相同
三者共同点:①都属于同一种物质;
②都有质量,都能占据空间;
③都无色、无味、透明。
三者不同点:①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②水是液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会流动;
③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
28.水的三态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