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危重症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应急预案及流程

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应急预案及流程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持续低流量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心电监护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和药品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和皮肤色泽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使用呼吸兴奋剂如有二氧化碳潴留,注意通畅气道及时吸出痰液,防止阻塞呼吸道观察患者有无肺性脑病先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流程】吸氧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健康教育心电监护观察病情肺癌大咯血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嘱患者头低脚高位,轻叩其背部,去除口腔、咽喉血块给予持续低、中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用止血药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备好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等器械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平稳后,做好基础护理,使病人清洁口腔床铺干燥、病室安静鼓励病人咳嗽,将残留血块咯出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准确记录抢救过程【流程】应急抢救通知其他医护人员给药吸氧、静脉输液备好抢救药品、器械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做好基础护理急性肺水肿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其他医护人员镇静吸氧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理护理抢救结束6小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流程】吸氧通知医生镇静减少静脉回流记录生命体征应用血管扩张剂观察生命体征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将患者安置在清洁、光线及通风好的病房,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半卧位,低流量给氧补液,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监测血氧饱和度应用糖皮质激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氧疗效果促进排痰,控制感染必要时机械通气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流程】给氧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健康教育观察生命体征排痰、控制感染用药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程序判断病人有无反应有反应●实行2次人工呼吸●判断循环有呼吸●放置于复苏体位(无外伤)●相应治疗●开始CPR●除颤器显示室颤/室速●电击除颤首选360J●继续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给予高浓度氧、呼吸支持●相应治疗无呼吸无反应无脉搏有脉搏电机械分离心脏停搏恢复自主循环●持续CPR●立即气管内插管●建立2路静脉通道●继续CPR(同左)●肾上腺素1mg 静注,每3~5分钟一次●继续CPR (同左)●争取心脏起博●肾上腺素1mg 静注,3~5分钟重复/加压素40U 静脉注射●阿托品1mg 静注,3~5分钟重复,不超过3次。

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呼吸科急危重症是指威胁患者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例如重症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肺炎等。

对这些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速的患者,医疗机构要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下面是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1.专业救援团队的准备:医疗机构要组建呼吸科应急救援团队,成员包括主治医师、呼吸治疗师、护士等。

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模拟演练,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技能和经验。

2.设备和药品准备:医疗机构要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呼吸机、监护仪、氧气供应系统、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等。

并定期检查设备和药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期。

3.急救流程制定:医疗机构要根据呼吸科急危重症的诊疗规范和指南制定应急处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急救过程的规范和高效。

二、处理流程1.急救呼叫:当发现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时,立即呼叫呼吸科应急救援团队,同时通知其他关键部门和人员,如ICU、手术室、呼吸科主任等。

2.现场评估:呼吸科应急救援团队到达后,首先进行现场评估,包括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氧饱和度等。

同时评估患者的休克、心肺功能、气道通畅度等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行抢救措施。

3.氧疗和呼吸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及时给予氧疗,使用高流量氧供,可考虑使用非侵入性通气或有创通气机械通气等呼吸辅助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4.病因诊断与处理:紧接着,要评估呼吸科急危重症的病因,例如哮喘、肺炎、ARDS等。

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配合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如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5.监测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心电监护、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等。

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疗效。

6.转运与沟通:如果患者需要转运到其他科室或更高级别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应及时安排转运和沟通工作,确保患者顺利转运。

呼吸系统9大急症处理

呼吸系统9大急症处理

呼吸系统9大急症处理一、重症哮喘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应用一般平喘药物包括静滴氨茶碱积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而不能在24 h缓解者,是支气管哮喘的重症发作。

临床表现 1.患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讲话不连贯; 2.呼吸大于30次/每分,呼吸动度下降,三凹征,奇脉; 3.血气分析PaO2<60 mmhg或paco2="">45 mmHg,PH 值下降;60> 4.X线表现为肺充气过度; 5.哮鸣音从明显到消失。

救治原则迅速解除喘息、疏通气道,并立即给氧,改善呼吸困难,纠正酸碱失衡。

急救预案 1、体位与环境取坐位并予以背部支持,保持病室安静及通风良好,注意解除病人的焦虑及紧张。

2、保证呼吸道通畅并纠正缺氧。

(1)清除痰液并协助排痰,吸痰。

吸痰前后应注意予以高流量吸氧; (2)吸氧4-6 L/min,并予以适当湿化; (3)必要时行人工或机械辅助呼吸。

3、平喘扩支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1)0.1%肾上腺素0.5 mg皮上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治喘灵)5-10 mg舌下含化,3-4 d。

(2)治喘灵0.25 mg或0.5%舒喘灵1 mg,稀释后雾化吸入。

(3)氨茶碱0.25 g加2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总量不宜超过1.5 g。

4、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尽早、足量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氢化可的松100-400 mg或地塞米松20 mg加入液体500 ml中静滴,每6-8 h 1次,3 d后如症状改善可改用口服维持。

原则用药在一周左右。

5、纠正脱水及盐碱失衡 (1)等渗液静滴2000-3000 ml/d,保持尿量>1000 ml/d; (2)5%NaHCO3 100-200 ml 静滴; (3)有尿应注意及时补钾。

6、抗感染宜大剂量和联合应用,注意依据药敏试验选用选用敏感抗生素。

其它处理 1、做好呼吸停止的急救准备,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争取挽救病人生命。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学科,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基本原理、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和治疗、危重症的定义和救治等方面进行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呼吸系统的基本原理。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它是人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系统。

人体通过呼吸进入的氧气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疾病三大类。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咽炎等,主要症状为喉咙痛、咳嗽、鼻塞等。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闷等。

肺部疾病包括哮喘、肺结核等,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咳痰等。

针对这些疾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各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危重症是指生命体征异常、器官功能衰竭或病情进展迅速的重症患者。

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核心工作之一。

对于危重症患者,及时、准确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动脉导管测压、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压测定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呼吸支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呼吸支持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两种方式。

无创通气是指通过面罩或鼻罩等装置,向患者提供正压通气,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有创通气是指通过插管或切开气管等方式,将气管插管,通过人工通气来支持患者的呼吸。

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通气方式和参数,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承担着急救工作。

急救是指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急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工作。

在急救过程中,医生需要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争取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呼吸科危重症护理知识

呼吸科危重症护理知识

呼吸科危重症护理知识概述呼吸科危重症护理是指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性、协调性的急救、抢救与综合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呼吸科危重症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科危重症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病情评估、急救处理、护理措施等。

1. 病情评估1.1 呼吸状况评估呼吸状况评估是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全面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

常见的呼吸功能评估工具有APACHE II评分、RASS评分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1.2 意识状态评估意识状态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工具进行评估。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意识状态进一步恶化。

2. 急救处理2.1 呼吸道管理呼吸道管理是急救处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道管理方式,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在进行呼吸道管理时,应注意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2 氧疗氧疗是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常见治疗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氧合状态,合理设置氧疗流量、吸氧方式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氧合指标的监测,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2.3 治疗药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常需使用多种治疗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正确给予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

对于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护理措施3.1 定期翻身与床位护理由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多为卧床休息,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保持患者的舒适感,并进行相关床位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3.2 密切监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率等。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感染指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呼吸系统常见急危重症-大连开发区医院高治庆

呼吸系统常见急危重症-大连开发区医院高治庆

THANKS
感谢观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结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呼细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肺水肿,导致 肺功能严重受损。治疗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抗炎、抗感染等措施,同时积极治 疗原发病。
呼吸系统常见急危重 症
目录
• 呼吸系统急症概述 • 呼吸系统危重症概述 • 呼吸系统常见急危重症病例分析 • 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的救治原则与措
施 • 预防与日常护理
01
呼吸系统急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系统急症是指突发性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且 进展迅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呼吸系统急症可分为多种类 型,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急性哮喘发作等。
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 便及时给药。
诊断与评估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和 评估,以确定病情和治疗 方案。
急救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 的急救治疗措施,如机械 通气、心肺复苏等。
转运与护理
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 者生命体征稳定,并做好 护理工作。
药物治疗与护理
01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 解痉药等。
常见病因与诱因
常见病因
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病因包 括感染、创伤、中毒、过敏反应 等。
诱因
诱因包括各种环境因素和不良生 活习惯,如吸入烟雾、粉尘、刺 激性气体等,以及长期吸烟、酗 酒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 查,如血气分析、胸部X线或CT等, 可以对呼吸系统急危重症进行诊断。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范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范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范围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在医学领域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各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的疾病,如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危重症医学科则是指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测、救治和康复的一门专科。

尽管这两个领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首先,呼吸系统疾病常常是危重症患者的原发病因之一。

例如,在危重症患者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就要求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必须具备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其次,危重症患者常常需要依靠人工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来维持生命。

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必须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呼吸支持策略,以有效地支持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

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范围则涉及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的研究成果也相互促进。

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而危重症医学科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范围的了解对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章节安排的介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叙述。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2.1 概述首先,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重要性进行概述,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引入相关背景和数据,让读者对本文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呼吸系统危重症急救ppt

呼吸系统危重症急救ppt
抗白三烯药物
如孟鲁司特钠等,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哮喘症状。
抗炎药物
01
糖皮质激素
如甲泼尼龙等,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哮喘
症状。
02
抗炎症介质药物
如色甘酸二钠等,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
喘症状。
03
细胞因子抑制剂
如英夫利昔单抗等,可抑制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3
急性发作
哮喘可能在某些诱因下急性发作,如感染、过 敏原暴露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持续性气流受限
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是持续性气流受限Fra bibliotek通常与长期吸烟
、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慢性咳嗽和呼吸困难
02
患者通常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病程较长
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较长,病情可能逐渐恶化。
调节氧流量
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和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观察氧疗效果
密切观察患者吸氧后的症状是否得到缓解,如 未缓解应及时进行下一步治疗。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适应症
01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的患者,应考虑进行
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方式选择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方式,如经口气管
缓解哮喘症状。
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
1 2
化疗药物
如顺铂、卡铂等,可杀灭癌细胞,控制肿瘤生 长。
靶向治疗药物
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生 长,控制肿瘤发展。
3
免疫治疗药物
如PD-1抑制剂等,可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 胞进行杀灭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消化道出血
急性期常规应用制酸剂 PPI qd; H2 bid 3~5天呼吸衰竭纠正后可停用 治疗:PPI iv q4h直至出血停止
18
休克
少见,感染性休克多见,可为混合型 预防为主
19
DVT与DIC
预防为主 肝素50mg/d或低分子肝素0.4/d 治疗采用新鲜血浆
饮水 1200 食物中水 1000 内生氧化水 300
合计
2500
700
一般每日输液2000ml左右
2 受体激动剂


以压缩空气或氧气为动力的雾化溶液吸入 沙丁胺醇5~10mg,吸入,3~4次/d 皮下或静脉用药 经呼吸机的进气管道的侧管雾化吸入 MDI+储雾罐(spacer)
35
氨茶碱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既往称为成人呼吸窘迫 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 多种原发性疾病如休克、创伤、严重感染、 误吸等疾病过程中继发的急性呼吸窘迫和进 行性、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呼吸衰竭, 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的最严重阶段。



常规应用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等支气管舒张剂后喘息症
状不缓解,PEF<预计值的50%; 吸空气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PaO2<60 mmHg, PaCO2>45 mmHg, SaO2<90%
32

重症哮喘的常见诱因
致敏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持续存在
呼吸道感染未能控制 因脱水,痰液粘稠,阻塞气道 对2受体激动剂“失敏”或气道反应性反跳性增高 情绪过度紧张 糖皮质激素依耐型哮喘病人突然停用激素或减量过快 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症
36
糖皮质激素
短期治疗 炎症加重时 治疗时限(<10天):可以突然停药,不需减撤药 使用剂量1mg/kg/d(甲强龙40~160mg) 1天一次早晨时使用 如果并发感染:可同时结合抗菌治疗/抗病毒治疗
使用原则: 1、 早期 3、 静脉给药 2、 足量 4 、短程
制剂选择:甲强龙和琥珀酸氢考首选
37
12
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COPD、其他疾病呼吸衰竭 pH>7.25 有创通气:pH<7.25 开展条件:空间、人员 ABG 医疗资源等
13
控制肺部感染
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1. 根据病情包括临床微生物学资料; 2. 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包括耐药情况; 3. 根据以往用药情况; 4. 根据药物的可及性及经济条件; 5. 根据法规、规章、指南等。 引流分泌物 提高免疫力
22
诊断标准
23
[治疗]
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的重要环节:
机械通气: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低潮气量、最佳 PEEP、肺开放策略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引起ARDS的因素 改善灌注:6h乳酸清除率
目标滴定疗法
24
治疗
Severe Sepsis 或 Septic shock 时早期、普通剂 量、短疗程使用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200~300mg/d
5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尽快消除诱发因素 合理氧疗 改善通气功能 控制呼吸道感染 治疗并发症
6
氧气疗法
最低的氧浓度维持基本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 (PaO2>60mmHg, SpO2>90%) 给氧途径 可采用鼻塞法,鼻导管法,面罩法等。 对重危病人常规给氧无效时,可考虑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给氧
7
改善通气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缓解支气管痉挛 使用呼吸兴奋剂 机械通气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
水化 祛痰药物 物理疗法:翻身、拍背、刺激咳嗽排痰,方法简单、 疗效显著 鼻导管吸痰 雾化治疗 纤支镜吸痰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9
解除支气管痉挛
40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大小便失禁 心跳呼吸停止
哮鸣音减低或消失,但呼吸困难加重,出现三凹征
(排除气胸所致) PaO2 <60 mmHg, PaCO2>50 mmHg,pH < 7.20
41
重症哮喘发作的预后


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为:9%~38% 合并呼吸衰竭时 病死率为:38% 及时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后致死率:0~17% 一组145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死率:16.5% 1年后: 10.1% 3年病死率: 14.6% 6年病死率: 22.6%
中度
稍事活动
重度
休息时
危重
体位 讲话方式 精神状态
出汗
可平卧
连续成句 可有焦虑,尚安静 无
喜坐位
单词 时有焦虑或烦燥 有
端坐呼吸
单字 常有焦虑、烦躁 大汗淋漓 不能讲话 嗜睡或意识模糊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肌活动 及三凹征 哮鸣音 脉率(次/min)
奇脉 使用β2激动剂后PEF 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 PaO2(吸空气,mmHg)
注意事项: 1. 滴速15-30滴/min,密切观察心率、心律与血压 2. 严重缺氧、心律失常及器质性心脏病、甲亢患者忌用 3. 以上两药不宜同时应用 4. 忌与碱性药物配伍
适应证: 年龄<50岁,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44
非常规治疗方法 2.硫酸镁静脉滴注
作用机理:
1. 与钙离子竞争,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导致气道平滑肌松弛 2. 减少乙酰胆碱对终板去极化作用,减低肌纤维的兴奋性而使气道平滑肌 松弛 3. Mg+激活腺苷环化酶,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4. 镇静作用等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治疗
1
呼吸衰竭
2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 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病 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规定在海平面大气压,休息状况下,呼吸室内空气 时,PaO2<7.98kPa(60mmHg)和/或 PaCO2>6.65kPa(50mmHg),作为呼吸衰竭 的血气诊断标准
肾上腺皮质激素 茶碱 ß 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药物
10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无机械通气条件时考虑使用
吗乙苯吡酮(多沙普仑Doxapram)直接刺激颈动脉化学感受 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呼吸中枢兴奋作用强, 对其他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小,安全范围大。改善通气效果优 于其他药物。用法: 140mg/ 次以 5% 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 注。每分钟 2~2.8mg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烦躁,心动过 速、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
轻度增加
常无 散在,呼吸末期
增加
可有 响亮、弥漫
常>30次/min
常有 响亮、弥漫 胸腹矛盾运动 减弱、乃至无
<100
无,<10 mmHg >80% 正常 <45 >95
100~120
可有,10~25 mmHg 60%~80% ≥60 ≤45 91~95
>120
常有,>25 mmHg <60%或<100 L/min或 作用时间<2 h <60 >45 ≤90
1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适应证: 1 )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无效, PaO2 及 PaCO2继续恶化。2)不能自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胃内返流物或出血,随时有误吸危险者; 3)下呼 吸道分泌物滞留,需反复吸引者; 4)出现肺性脑 病。 气管插管 病情危急,估计短期内病情可缓解者。 气管切开 如病情短期内不能恢复,估计气管内插 管留置时间长,则行气管切开术为宜。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均可进行机械 通气,以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3
氧疗 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
重度哮喘发作病人与正常人进出水量的比较
来源 进入水量(ml) 正常人 哮喘病人 400 250 50 来源 排出水量(ml) 正常人 尿 粪 呼出气 汗液 哮喘病人 1000 500 500 500 2500 300 100 1300 1000 2700
34
纠正酸碱平衡 控制感染
重度哮喘发作易于并发感染的原因:
1. 气道炎症、支气管痉挛和粘液痰栓使痰液引流不畅 2. 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 3. 氨茶碱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力和吞噬作用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 静脉给药 2. 先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以后参考痰细菌培养药敏 试验结果和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调整方案 3. 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液体管理,消除肺水肿 严格限制入量,一般每日 输液量不宜超过1500~2000ml,原则上量出为 入,保持500ml/d 体液负平衡,但注意血压应维 持在正常范围内
25
预防控制合并症
感染 ARDS患者易发生感染,感染常为致死原因 之一。应加强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注意环境清洁与 消毒,同时取痰涂片或送细菌培养,给予适当的抗 生素 气压伤 用呼吸机病人应观察有无气压伤,尽早发 现、及时处理 避免氧中毒 PaO2控制在8kPa或稍高即可,避免 长期高浓度氧气(>=70%)吸入
3
分型
I型:PaO2下降而PaCO2正常或降低,换 气功能障碍。多为急性呼吸衰竭 II型:PaO2下降同时伴有PaCO2升高, 通气功能障碍。多为慢性呼吸衰竭 III型:肺不张性呼吸衰竭/围手术期呼吸 衰竭,肺下垂部位的肺泡塌陷,AHRF IV型:低灌注状态所致呼吸衰竭
4
分型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14
治疗并发症
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病 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消化道出血 休克 D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