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母构音运动声学特征分析及治疗策略的制定
文字学中的语音分析和研究方法

文字学中的语音分析和研究方法语音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语音特征、语音流程、语音规律等方面,以及声韵学、音位学、音系学等相关问题。
在语言学中,语音是语音形式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如何进行语音分析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将结合言语学中的语音分析来进行阐述。
一、语音分析的基础语音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语音实验和语音技术。
语音实验主要是将某一语音现象注重分析量化,主要有良好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实现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其中,语音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语音采集、语音处理、语音分析、数据管理和结果统计等。
语音技术则是对语音进行量化处理的技术方式。
常用的语音技术包括光电传感器技术、声波分析技术、声学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声学分析技术等。
这些技术应用体现在测量语音特性,如语音频率、语音强度等方面。
同时,计算机声学分析技术利用计算机对声波波形进行精细分析来实现语音频谱的绘制、波形的展示等高级功能,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计算机为语音分析提供支持。
二、语音分析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1.音素分析音素分析是一种语音研究中常用的量化分析方法,旨在找出自然语言中各声母和韵母的具体发音特征,包括语音落点、语音时长、音节辅音、元音等,从而达到区分音素和区分词汇的效果。
实验中的音素分析一般是通过研究声音的频率和时域特征来实现的。
2.音韵分析音韵分析是一种强调发音特征,尤其是声响、音节结构和发音规律之间的关系的语音分析方法。
通过音韵分析,在语音中可以发现类似于词语和语句的重点模式。
其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声调、语音读音、韵律、标典等声学数据,从而将语言特征分为音系和音律部分。
3.语音分析语音分析是一种全面研究自然语言中发音特征和语音性质的语音分析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记录语音,然后采用计算机声学分析技术执行语音波形纵向分析、语音频谱分析、波形重构等模式划分。
三、结语语音分析和研究方法是现代语言学中关注语音发音特征的一种方法。
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摘要: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1]。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此类障碍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其他语言障碍出现。
运动性构音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沟通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所以对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运动性构音障碍诊断治疗mobile construction sound barri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o jianmingabstract:the mobile construction sound barrier is because the nerve pathological change,with says a word related muscle paralysis,the shrinkage force weakens the logopathy which or the movement is the result of not coordinated.after the construction sound barrier is the apoplexy,the brain flesh wound the common complication,this kind of barrier may alone appear also may merge other language barrier appearance.the mobile construction sound barrier has affected patient s communication and the survival quality seriously,creates the serious burden for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therefore regarding the mobile construction sound barrier 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is extremely important.keywords:mobile construction sound barrier diagnosistreatment【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4-021 引言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1]。
汉语声韵母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汉语声韵母是汉语拼音的基础,是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发音的第一步。
声韵母的正确发音对于汉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汉语声韵母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汉语声韵母的特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汉语声韵母的特点1.声母和韵母的区分汉语声母和韵母是汉语拼音的两大组成部分。
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辅音,具有发音清晰、短促的特点;韵母是汉语拼音中的元音,具有发音流畅、长音的特点。
2.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汉语声韵母组合方式多样,有单声母、双声母、三声母等。
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方式决定了汉语拼音的音节结构。
3.声母和韵母的发音特点汉语声母和韵母的发音特点各异。
声母的发音需要注意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音力度;韵母的发音需要注意发音位置、发音长短、发音高低。
三、汉语声韵母教学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汉语声韵母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律。
2.直观性原则汉语声韵母教学应注重直观性,通过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学习发音。
3.实践性原则汉语声韵母教学应注重实践性,通过大量的发音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发音技巧。
4.个性化原则汉语声韵母教学应注重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四、汉语声韵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模仿、练习发音。
例如,通过播放动画片、歌曲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发音。
2.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帮助学生区分发音。
例如,对比“b”和“p”的发音,引导学生注意发音部位的差异。
3.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发音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
教师应注重发音的准确性、清晰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发音。
4.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发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构音障碍案例分析【范本模板】

案例分析-—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郑涛(学号:0810053911 专业:08级特殊教育)摘要:通过对一例构音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的观察和深入分析,结合构音障碍的相关理论对构音障碍的治疗过程进行整理及评价。
关键词:运动性构音障碍;病因;治疗方法运动性构音障碍,简称构音障碍。
是由于大脑损伤,神经病变,与语言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导致的语言障碍。
病因多为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1]。
按照解剖学和言语声学特点可分为痉挛型、弛缓型、失调型、运动过强型、运动过弱型及混合型六种构音障碍.病情有轻有重,儿童比成人有更多的康复机会,但是具体的康复情况要取决于具体病因。
一、案例简介经过诊断,影像学上诊断为缺氧性脑病,弥漫性脑萎缩,临床诊断为缺氧性脑病恢复期,语言诊断为运动性构音障碍。
观察到的训练过程主要有:1、训练发音。
长时发音和短时间发音,训练音调、平仄高低都要训练,在此过程中有发音不好的要用压舌板压舌头训练发音;2、引导气流。
捏住鼻子让气流从嘴出来,训练吹纸条,练习吹气;3、训练拼音。
将声母和韵母拼合发音,使患者掌握构音方法;4、训练说话。
讲一个个单字结合成一句话,让患者练习说句子,在说话过程中就体现了训练拼音、发音、气流和长短音的作用,可以说效果很好,整个治疗过程是环环相扣,卓有成效的。
二、案例分析从所知的病因及诊断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是缺氧性脑病,小脑萎缩,四脑室略大,弥漫性脑萎缩,因此患者的症状应属于混合型构音障碍,偏重于失调型。
在一系列语言训练中我们观察到他发音器官运动异常,特别是软腭运动异常,理解力没有问题。
同时我们观察到患者自发语少,发音吃力,鼻扇气严重,发音不准,一些音节气流难以控制,音量小,气息弱,音质震颤,音调异常低沉.根据这些特点治疗师对他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头颈部及发音器官协调性训练2、呼吸训练3、发音训练4、复述训练每次训练前我们都能看到治疗师首先对患者进行放松运动训练,治疗过程中会依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吞咽动作的加训,最简单与常见的是让患者喝水,既缓解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口渴,又训练了他的吞咽相关肌肉的运动。
构音障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构音障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构音障碍是指个体在发音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错误,这可能涉及到音位、音韵、语音惯等方面。
为了帮助患有构音障碍的个体改善其发音能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 评估和诊断在制定训练计划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构音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原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评估可以包括观察个体的发音表现、进行听觉评估以及使用相关的评估工具和测试。
2. 声音模仿声音模仿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技术,通过模仿和重复正确的发音来帮助个体改善其发音能力。
这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或其他模范发音者的发音方式来进行。
重复练可以帮助个体逐渐熟悉并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3.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是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来增强个体的发音能力。
这可以包括口头表扬、奖励系统和其他积极的激励措施。
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信和动力,并更好地参与到训练过程中。
4. 语音矫正器材一些特殊的语音矫正器材可以用于辅助构音障碍的训练。
例如,语音放大器可以帮助个体听到和感受到他们的发音,并更好地进行自我纠正。
其他矫正器材可能包括舌板、口腔模型等,这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5. 家庭合作和练家庭合作和练对于构音障碍训练的成功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发音训练。
定期的练和反馈可以帮助个体巩固训练成果,并逐渐改善其发音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构音障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在实施训练时,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持续进行评估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构音障碍——运动性构音障碍

构⾳障碍——运动性构⾳障碍构⾳障碍——运动性构⾳障碍构⾳障碍1、定义:因神经肌⾁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器官的肌⾁⽆⼒、瘫痪或肌张⼒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出现的发声、发⾳、共鸣、韵律等异常。
2、分类:运动型构⾳障碍器质性构⾳障碍功能性构⾳障碍运动性构⾳障碍1、定义定义:⼜称中枢性构⾳障碍,是指由于参与构⾳的诸器官(肺、声带、软腭、⾆、下:⼜称中枢性构⾳障碍,是指由于参与构⾳的诸器官(肺、声带、软腭、⾆、下颌、⼝唇)的肌⾁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即⾔语肌⾁⿇痹、收缩⼒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语障碍。
定义强调:呼吸运动、共鸣、发⾳和韵律⽅⾯的变化2、分类:根据神经解剖和⾔语声学特点分6类:l 痉挛型构⾳障碍(中枢)l 迟缓型构⾳障碍(周围)l 运动失调型构⾳障碍(⼩脑、共济)l 运动过强型性构⾳障碍(运动障碍,⼿⾜徐动型)l 运动过弱型构⾳障碍(帕⾦森病)l 混合型构⾳障碍(如下表)名称损伤部位、病因运动障碍⾔语特征痉挛型构⾳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上运上运动神经元):脑⾎管⾃主运动出现异常模式,肌张⼒↑,说话费⼒、⾳拖长、不⾃然的中断、⾳量、⾳调急病、假性球⿇痹、脑瘫、脑外伤、脑肿瘤、多发性硬化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缩或废⽤性萎缩剧变化,粗糙⾳、费⼒⾳、元⾳和辅⾳歪曲,⿐⾳过重迟缓型构⾳障碍周围性运动障碍(周围性运动障碍(下运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痹、球⿇痹、肌⾁本⾝障碍、进⾏性肌营养不良、外伤、感染、循环障碍、代谢和变性性疾病肌⼒↓,肌张⼒↓,腱反射↓,肌萎缩,不适宜的停顿、⽓息⾳、辅⾳错误,⿐⾳减弱失调型构⾳障碍⼩脑系统障碍:肿瘤、多发性硬化、酒精中毒、外伤运动不协调(⼒、范围、⽅向、时机),肌张⼒↓,运动速度↓,震颤元⾳辅⾳歪曲较轻,主要以韵律失常为主,声⾳的⾼低强弱呆板震颤,初始发⾳困难,声⾳⼤,重⾳和语调异常,发⾳中断明显名称损伤部位、病因运动障碍⾔语症状运动过强性型构⾳障碍锥体外系障碍:舞蹈病、肌阵挛、⼿⾜徐动异常的不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造成元⾳和辅⾳歪曲,失重⾳,不适宜的停顿,费⼒⾳,发⾳强弱急剧变化,⿐⾳过重运动过弱型构⾳障碍锥体外系障碍:帕⾦森病运动范围和速度受限,僵硬由于运动范围和速度受限,发⾳为单⼀⾳量、单⼀⾳调,重⾳减少,有呼吸⾳/失声现象混合型构⾳障碍运动系统多重障碍:威尔森病、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种运动障碍的混合或合并各种症状的混合评估⽅法1.采⽤Frenchay评估法:从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语⾔8⼤项和28细项来评估构⾳器官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
论语言学中的音韵结构分析

论语言学中的音韵结构分析第一章:引言言语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表现形式。
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等方面,其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就是音韵结构分析。
音韵学是研究音素的音位性质,研究声音构成和语音规律的科学。
本文将从音素的定义、分类和音韵规律的分析三个方面来阐述语言学中的音韵结构分析。
第二章:音素的定义音素是语言的最小的发音单位,指的是能够区分单词意义并且能被拆分成更小组成部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是语音学中的基础概念,它是一种有限的、离散的单位,不同的语言中,音素的个数是不同的。
第三章:音素的分类根据音素的各种不同分类方法,音素可以被分为元音、辅音、鼻音、辅音,以下是对每类音素做详细介绍:1. 元音:元音也叫母音,是发音时喉部中空,气流顺畅的音素。
元音可以分成单元音和复元音两类,单元音是发音过程中口腔内气流一直是平稳的,复元音是由两个相邻的元音构成的。
2. 辅音:辅音也叫子音,是口腔或喉中出现半封锁甚至封锁气流而发出的音素。
辅音是丰富和多样的,根据发音方法及口腔位置可分成塞音、摩擦音、塞擦混合音、鼻音等几类。
3. 鼻音:鼻音是半封锁声道,让气流贯穿于鼻腔而发出的音素。
鼻音是辅音中的一种,在不同语言中发音方式和发音位置不同。
4. 半元音:半元音是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素。
在语音学中,它属于辅音类,它不像元音那样清晰地发声,但也不会让气流彻底停滞。
第四章:音韵规律的分析音韵规律是规律性的声音变化,是语音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建立在音素的基础上。
以下是几类常见的音韵规律:1. 浊音化清音: 指在一些情况下,清辅音会改变成浊辅音。
例如,英语中的手写字母“v”在单词结尾处时通常发音为/f/,但是当v所在词和下面一个以辅音字母开头的单词连接时,v的发音变成了上声浊音。
2. 清音化浊音: 指在一些情况下,浊辅音会改变成清辅音。
例如,在英语中,字母g在某些情况下会发清音,例如在单词ending中,字母g发/k/音。
构音障碍评估与治疗构音语音

卢红云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博士
«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
黄昭鸣
美国华盛顿大学“言语语言疾病与听力学” 博士
«言语听觉科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 博士生导师
声母音位的治疗原则
习得顺序:从易到难
/m/、/n/ /p/、/t/ /g/、/k/
相同优先:与前一个音位具有相同异常 • /b/、/d/替代 • /b/、/d/替代 • /d/、/t/替代 类型• 口的音替音代鼻位音优先• 不送气音替代 • 舌尖音替代舌
送气音
根音
拓展评估
针对不同声韵组合、为训练服务的
02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
结果记录
舌域图
03 构音语音能力评估
构音语音能力评估
50个单音节词
–21个声母 –13个韵母 –4个声调 –18项音位对比 –36对最小音位对比
构音语音能力评估
记录方法
–正确:√
⊝ –遗漏:he-e,xin-xi(省略了目标音) ⊗ –歪曲:shu-*%u(什么都不像)
周方案 (48)
根据阶段方案,由 康复师制定、相关 人员审核的每周实 施计划。它明确了 当周的主要目标和 内容。
日方案
(240)
日方案是由康复师 根据周方案的目标 和内容制定的每日 构音训练的实施计 划。它明确了当日 具体内容及训练流 程。
构音障碍矫治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0周) (12周) (14周) (12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母构音运动声学特征分析及治疗策略的制定
【摘要】:我国目前对于构音运动仅限于定性描述,缺乏下颌、唇、舌构音运动客观测量,不能较好反映构音运动的精细变化。
故本研究通过共振峰F1、F2、F3研究正常成人的声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比较构音异常运动的特征,从而构建韵母构音运动的治疗体系。
本研究在口部运动和言语构音运动的基础上,从单一构音运动和转换运动两个角度,构建了下颌、唇、舌的构音运动模型。
通过对30例正常成人的下颌韵母构音运动、唇韵母构音运动及舌韵母构音运动进行声学特征分析,确定了反映下颌、唇及舌构音运动的敏感参数,优化了韵母构音运动理论模型和声学参数模型,最终构建正常成人韵母构音运动声学评定体系,为辅助诊断下颌、唇及舌构音运动障碍提供定量的参考标准。
本研究在正常成人构音运动声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听觉感知评估、视觉运动评估以及声学客观测量三种评估方式,对构音运动异常者进行主客观评估,研究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构音运动特征,为构音运动异常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在构音运动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音运动治疗的原则,围绕优化的韵母构音运动理论模型,从构音运动训练和构音重读治疗两个方面分别构建了下颌、唇、舌构音运动的治疗策略,大大提高了康复疗效。
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构了韵母构音运动模式,为构音运动的理论研究做出突破性贡献。
(2)提出韵母构音运动声学参数,制定了成人韵母运动声学测量的参考标准,使得构音运动障碍的诊断更加精细量化;(3)通过
分析了韵母构音运动异常人群的声学特征,细化了韵母构音运动异常临床症状的特点。
(4)制定了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实践指导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1)对参数的临床意义还可以深入探讨,进行适当补充。
(2)被试样本数量较少,建议进一步拓展被试量。
【关键词】:构音运动声学分析构音障碍治疗策略【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018.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9第一章研究背景及思路9-23第一节构音与构音运动9-13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13-21第三节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21-23第二章韵母构音运动模型构建23-35第一节下颌韵母构音运动模型的构建23-26第二节唇韵母构音运动模型的构建26-29第三节舌韵母构音运动模型的构建29-35第三章正常成人韵母构音运动声学特征研究35-76第一节实验方法35-39第二节下颌韵母构音运动的声学特征研究39-49第三节唇韵母构音运动的声学特征研究49-59第四节舌韵母构音运动的声学特征研究59-76第四章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特征研究76-128第一节实验方法76-80第二节主观评估结果整体分析80-85第三节下颌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特征研究85-105
第四节唇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特征研究105-118第五节舌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特征研究118-128第五章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矫治策略128-162第一节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矫治策略的总思路128-129第二节下颌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矫治策略129-144第三节唇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矫治策略144-156第四节舌韵母构音运动异常的矫治策略156-162第六章研究总结与展望162-164第一节研究总结162-163第二节研究展望163-164参考文献164-172后记17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