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名人李济琛

合集下载

李济深故居450字作文

李济深故居450字作文

李济深故居450字作文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i Jishen is a plac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China. 李济深故居是一个在中国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It is located in the picturesque city of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江苏省苏州市。

Li Jishen was a prominent figure in Chinese history, known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李济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以其对20世纪初革命运动的贡献而闻名。

His former residence has been preserved as a museum, showcasing his life and legacy. 他的故居被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博物馆,展示他的生活和遗产。

Visitors can explore the living quarters, study rooms, and gardens that Li Jishen once inhabited. 游客可以探索李济深曾经居住的起居室、书房和花园。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lies in its portrayal of a crucial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故居的历史意义在于其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During his time, Li Jishen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that eventually led to the founding of theRepublic of China. 在他的时代,李济深在反帝和革命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济深故居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济深故居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济深故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济深故居李济深故居位于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距梧州市区40多公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济深诞生在这里。

李济深故居是一处融中西方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大宅院。

2001年李济深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建于1925年,是李济深兄长李少轩主持修建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式建筑。

四周围墙环绕,东与民居相接,南与村舍为邻,西为水波如镜的池塘,一道九曲十三弯的小溪蜿蜒地从大门前流过,小溪外是田园青山。

故居为庄园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3040平方米。

故居陈列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李济深先生像。

解放后,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

故居是青砖瓦房四合院式厢房和楼房,四周筑围墙和四角炮楼,院后有苍翠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

大门口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胡耀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5 个大字。

顺着扶梯登上二楼,是李济深的卧室和会客室、电报室,大体仍保持着当年的摆设。

四周回廊上西式栏杆别致,门窗上雕的花草图案,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色彩。

外院与内院有曲廊相连,曲廊上有葡萄棚架,可惜现在不是结果的季节,看不到葡萄欲滴的情景。

外院与内院间有块很大的草地,花木扶疏,翠草如茵。

内院非常大单外墙就有几十米长,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半而已。

内院为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布局紧凑,院落宽敞,厅堂精美典雅。

中间是庭院采光、通风非常好,地砖拼成八卦图形,寓意阴阳五行。

四合院为白灰瓦房,磨砖对缝,一明两暗,正南正北,东西厢房。

四合院为二层建筑,院后有大片的苍翠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

外墙的另一端,可以清楚的看到其中一角的炮楼。

炮楼内部结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

“两广事变”中的李济深——李济深信札解读

“两广事变”中的李济深——李济深信札解读
南 湖 ,湖北 江 陵 人 。早 年 曾参 加 过 武 昌起 义 ,后 在 湖 北 参 加 组 织 过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会 ,1 9 2 1 年 加 入 中 国共 产 党 。 “ 福 建 事 变 ”前 后 . 曾任 中共 中央 情 报 部 部
长。 “ 两广 事 变 ” 前 后 ,胡 鄂 公 受 中共 中央 的委 托 ,赴 两 广 联 络 各 方 、积 极 开 展 统 战工 作 ,因 此 与 李 济 深 等 建 立 了密 切 的联 系 ,往 来 频 繁 ,并 在 李 济 深 领 导 的 “ 大 同盟 ” 任 秘 书 长 。李 济 深 对 其 也 热 忱 相 待 。这 从 李 济 深 写 给他 的 几 份 信
出胡 鄂公 、宣侠父 及一些 民主人士 如 陶行 知 等与李 济深 等联 系 .并联 络 了广东 的 陈
济棠 、广西 的李 宗仁
笔者选 取 了其 中几封具有 代表性 的信札 、结 合有关事 件的历史 背景进行 了解读 , 从一 个侧 面如实反 映 了 2 0世 纪 3 0年代 “ 两广 事变 ” 的发 展 .展现 了李济 深与 中共
及 迎 候 , 方 以 为 歉 也 。 胡 兰 畦 女 士 来 ,接 颂 惠 示 , 知 拟 枉 驾 敝 里 见 教 . 至 所 欢 迎 , 惟 间 关数 千 里 , 足
行 中.国 内武力 亦在进 行 云云。谈 至此 ,适 陶知行
先生来谈 .故 未详询 其 实现 方法与 步骤也 。弟拟 日
间再 去 密 电 一 询 ,催 其 究 竟 ,想 先 生 亦 同 意 也 。或
见 为革命 之 热 诚 .尤 今 晚惭 悚 而 感奋 耳 、承 教 在
迩 .谨 肃寸 笺 ,以表 下怀 ,敬候旅 安 晚李济 深谨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历史风云人物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历史风云人物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历史风云人物
,广西十大风云人物,上榜人员都有谁
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有能力的人物,纷纷成为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就比如,位于我国华南的广西,在近代史上就出了不少风云人物。

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军事将领,要知道,广西自古民风彪悍,这里的人民尚武。

在明末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袁崇焕,曾带领广西士兵,在山海关外,重创满清先祖努尔哈赤,取得了宁远大捷,故此广西的士兵又被称之为是狼兵。

再回到近代史上,让我们一起看看,从广西走出的十大风云人物,都有哪些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入选。

第一位李济深,他是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人,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国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山先生创党,建军的得力干将,在党内的资历比蒋介石还要老。

而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同时兼任北伐军参谋长的职务。

可以说,在后来的粤系将领,大多数都是从第四军出来的。

而作为他们的领军人李济深在粤系将领中,包括粤军中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只不过后来由于多次与蒋介石作对,在老蒋掌权后,李济深被开除了党籍,从此退出幕后。

虽然他下野了,但是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绝对是一位风云人物。

第二位陈济棠,他广东防城人(今属广西防城港东兴),也算是广西近代史上风云人物之一。

他属于是粤系将领,担任过由粤军组成的第四军第11师师长职务。

李济深三次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李济深三次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李济深三次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晚年时的李济深在开国大典上,当李济深走上天安门城楼时,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美国政府都大吃一惊。

他们没有想到,李济深居然能在重重监视之下从香港来到北京。

这位国民党元老以及民主党派领导人,这位被毛泽东在信中称为“兄”的人,从投身革命到筹建黄埔军校,从反蒋抗日到成立民革,从北上参加新政协到成为开国副主席,国家的统一和民主成为贯穿他生命始终的红线。

愤然与蒋绝交在国民党中,李济深是位特殊人物,不是因为他功高位重,而是因为他曾三次被蒋介石开除国民党党籍。

1928年,李济深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并致力于调停蒋桂矛盾。

但因为蒋桂关系的恶化,蒋介石以李济深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他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

“九·一八”事变后,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释放李济深,并恢复其国民党党籍。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的李济深,曾应前线抗敌的第19路军要求,建议国民政府调在关外的东北义勇军赴淞沪前线作战,而军事委员会都通过了,蒋介石就是不准。

蒋介石说要“诱敌深入,以空间换取时间”。

1932年5月,李济深被任命为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坐镇蚌埠,他委派黄埔进步学生刘广、秦湘溥、曾致祖3人为上校参议,并派他们外出视察,蒋介石深为提防。

他们3人在武汉时,蒋介石的特务组织将他们秘密逮捕并杀害。

李济深获悉后,写下长信痛骂蒋介石,并愤然与蒋绝交,然后辞职不干。

不久李济深去香港,第二年走上公开反蒋的道路。

1933年10月,蒋介石再一次将李济深“永远开除党籍”。

1933年11月20日,以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为领导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李济深被推举为主席。

在事变期间,李济深、陈铭枢曾通过蔡廷锴,派人至闽西前线与红军商谈合作反蒋抗日的事宜。

但“左”倾路线执行者王明认为李济深是“军阀”,“福建人民政府是投机”,因而双方未能实现合作。

游李济深故事作文300字

游李济深故事作文300字

在李济深故居前的山顶上,静静地竖立着一块“还我河山”石碑,虽历经七十余载,但“还我河山”四个字镌刻有力,字迹仍旧清晰可见,它记载着李济深一段感人的故事,彰显了中华优秀儿女不畏强敌、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1944年日寇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从河南一直打到广西、贵州。

当时日军分两个方向进攻广西。

北部由湖南进攻全州、桂林;东南部则由广州沿西江进攻梧州、平南、桂平。

李济深时任桂林军委办公厅主任,积极支持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抗日救亡运动,蒋介石为此十分恼怒,免除了李济深的桂林军委办公厅主任职务,改任他为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要求其去重庆任职,意图控制住李济深。

蒋介石还派其儿子蒋经国前来劝说李济深去重庆赴任,李济深不为所动。

他在离开桂林到贺州黄姚探望何香凝、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后,即回到家乡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组织抗日活动,居住在现李济深故居。

他在家乡居住期间,接受周恩来建议组织民众武装,并与董必武派遣的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这里组织“南区抗日委员会”,发动民众,建立抗日武装,组建了200多人的军事参议院警卫队,秘密收编了广西警察大队205、206分队,组建了300多人的抚河支队。

日军攻占梧州市区后,在当地伪军的带领下,沿公路和河流向李济深故居进犯,妄图消灭李济深所率领的抗日武装。

为激励民众的抗日斗志,李济深组织当地民众在山顶上竖立起一块“还我河山”石碑,依托该山坡有利地形,击退了日伪军的进攻,击毙、击伤日军30多人,获得广西省政府10万银元的奖励。

李济深在家乡开展的抗日活动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与李济深取得了联系,李济深通过该纵队联系上了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很关心李济深,向他通报了有关抗日的情况,还送了一部电台给李济深,他可以和中共中央直接联系。

通过电台,把从党中央得到的抗日战争的发展情况,还有监听到美国联军在国际上报道的我国抗战的战事情况,每天用广播在村里播放,鼓舞村民的士气。

李济深革命元勋的抗日岁月

李济深革命元勋的抗日岁月

李济深:革命元勋的抗日岁月作者:周海滨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30期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当李济深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美国政府都大吃一惊。

他们没有想到,李济深居然能在重重监视之下从香港来到北京,更没有想到他居然还能登上天安门城楼。

今年是李济深先生诞辰125周年。

6月25日上午9时,在解放后与李济深相处时间最长的六女儿李筱桐的家中,这位老人指着家中一柜子的孙中山像,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父亲追随孙中山先生一辈子,我们家都信仰三民主义。

”李济深,这位身份特殊的国民党元老,这位民主党派领导人,这位被毛泽东在信中称为“兄”的人,从投身辛亥革命到筹建黄埔军校,从反蒋抗日到成立民革,从北上参加新政协到成为开国副主席,国家的统一和民主成为贯穿他生命始终的红线。

联共抗日反蒋在国民党中,李济深是位特殊人物,不是因为他功高位重,而是因为他曾三次被蒋介石永久开除国民党党籍。

对于李济深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李筱桐说:“蒋介石对我爸爸是又敬又恨。

”蒋介石敬的是李济深刚正不阿的人品,恨的是李济深“处处与蒋作对”。

1928年,李济深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并致力于调停蒋桂矛盾。

但因为蒋桂关系的恶化,蒋介石以李济深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他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

“九·一八”事变后,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释放李济深,并恢复其国民党党籍。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的李济深,曾应前线抗敌的第十九路军要求,建议国民政府调在关外进行抗日的东北义勇军赴淞沪前线作战,“军事委员会都通过了,蒋介石就是不准。

蒋介石说要‘诱敌深入’,‘以空间换取时间’。

”李筱桐说。

1932年5月,李济深被任命为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坐镇蚌埠,他委派黄埔进步学生刘广、秦湘溥、曾致祖三人为上校参议,并委派他们外出视察工作,蒋介石深为提防,他们三人在武汉时,蒋介石特务组织“蓝衣社”武汉小组将他们秘密逮捕并杀害。

父亲李济深生命中的红线

父亲李济深生命中的红线

的创 办 人 ,蒋 介 石 是黄埔 军 校第 一 任校 长 ,廖 仲恺 是黄 埔 军校 国民党 党 代表 ,而李济 深在 黄埔 军 校创 立
之 初 只 是 出 任 黄 埔 军 校 教 练 部 主

点 点 钱 ,廖 仲 恺 学 会 了抽 大 烟 ,
跟着 富 商抽 大 烟 ,才能 从 富商 那弄 点 饯来 支持 革 命 。 ”李筱 桐 说 ,“ 父
作 ,小 久 被 调升 为 粤军 第 一师参谋
长 、l 9 2 2年 5月 ,粤军一 师奉 孙 中 山之 命 参加 北 伐 ,连 战连 捷 。 1 9 2 3 年 ,孙 中山 任命拿 济深 兼 任西 江善
后督办 。
“ 那 个f J 寸 候北伐 军 的后勤是 非 常
紧张 的 。在北伐 的时候 ,为 了得 到
2 9 人名 单 ,准 备邀请 他 们前 来解 放 区参 加 政 治协 商会 议 ,排 在 名单 首 位 的就 是李 济 深 ( 冯 玉 祥 位 列 第
二) 。此 时 的李济 深住在香港 罗便 臣 道9 2 号 的宅子里 ,国 民党 特务对 他 严 密监 视 ,香 港 当局 派 遣警 察 在 门
李 济深 还在 肇 庆开 办 西江 陆 军
讲 武 堂 ,他 积 极 扶 植 新 桂 系 李 宗
仁 、黄 绍 ,驱 逐 云 南 军 阀 唐 继
尧 ,并 于 1 9 2 3 年7 月 ,平定 了广西 。 1 9 2 5年 8月 ,粤 军 一 师 改 编 为李济 深 ,这 位 身份 特 殊 的 国民
党 元 老 ,这 位 民 主 党 派 领 导 人 ,从
投 身 辛亥革 命 到筹 建黄 埔 军校 ,从
反 蒋抗 日到 成 立 民革 ,从 北上 参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内战,与蒋决裂的抗日英雄:李济深 人物简介 历史评价
人物生平
人物外貌
反对内战,与蒋决裂的抗日英雄:李济深 人物简介: 李济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 ,字任潮,原名李济琛。广西梧州苍梧人。黄埔 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 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 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历任粤 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 校教练部主任。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人物容貌
人物生平 教育至黄埔 北伐至四一二事件 福建事变至抗战 内战至民革
历史评价
杨尚昆:李济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中国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 的一位老朋友。他为民主革命、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 重要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李济深是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 和军事家。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为近代中华民 族的两大历史进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爱 国革命坚定不移,虽经历坎坷,但面对时代的挑战,表现出非凡的智 慧、力量和道德勇气。祖国统一是最牵动晚年李济深心弦的一件大事 ,他曾多次发表讲话和文章,敦促台湾国民党当局和在台的旧部故交 ,不要忘记孙中山先生的教导,以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利益为重,顺应 历史潮流和人民意志,及早走上正确的道路。在他逝世的前四天,写 下“十年国庆万年红,衡麓光辉永照中;我与全民宏愿在,及身要见 九州同!”的诗句。 白崇禧:“作为广西人的李济深,因其高贵的品格和诚挚待人的作风 而在广东军中被广东将官拥戴为领袖。” 黄绍竑:“即使手握行政和军事大权,他也不滥用职权,他严于律已 ,克已奉公,而且平易近人。”
内战至民革 1947年3月,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 ,号召中国国民党内人士“站出来改正反动派错 误”,再被中国国民党开除党籍。1948年1月, 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 为荣誉主席,李济深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香凝 ,冯玉祥等原中国国民党党员被推为委员。同年5 月,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1月22日,“发表时 局声明”,响应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1日提出 召开“新政协”,“解决国是之主张”[3]。9月 ,到北平参加中共发起第一次政协会议。10月,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之后在1954年任全国人大常委 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59年10月9日 因胃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福建事变至抗战
1929年3月蒋中正和桂系爆发蒋桂战争,李济深被蒋中正扣留在汤山 ,并被永远开除党籍。广东则为李济深原部下,拥蒋的陈济棠所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才被释放并恢复党籍。1933年联合方鼎英、 陈铭枢组成“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拥胡反蒋,抗共抗日,再被南 京开除党籍。同年11月,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兵变(称福建事变), 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提出与共产党合作,反蒋抗日。 李被选为政府主席及军委主席。事败后,李出走香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任李为军事 委员会委员,桂林行营主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1944年8月,乘 湖南战局危急,暗通美国顾问史迪威,密谋另立政府,迫蒋下野 [1][2]。1945年,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教育至黄埔
李济深曾在梧州中学堂读书,是胡汉民的学生。 后转学广东黄埔两广将弁学堂(后更名为两广陆 军中学),与邓铿为同学。之后入读保定陆军军 官学堂。1912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北伐军第二 十二师参谋长;后又入读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 留校任教。1920年应邓铿之邀,任陈炯明建国粤 军第一师参谋长。邓铿被杀后,梁鸿楷继任,不 久,李继任第一师师长。1922年冬参与策动粤军 反戈驱逐陈炯明。1923年任梧州西江善后处长, 曾动员李宗仁、黄绍竑加入国民党;有“半个桂 系”之称。1924年黄埔军校建校,李济深任教练 部少将主任。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建国 粤军第一师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 上将军长。第四军之下辖两个师及一个独立团。长 ,国军总参谋长,总司令部留守主任,广东省政 府主席等职。1927年4月宁汉分裂之际,李济深 到上海参加蒋中正在上海召开的会议,返回广州 后展开反共,是为“广州四· 一五事件”。之后南 京国民政府成立,李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 会总参谋长,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第八路军 总指挥(由第四军扩充)。同年8月共产党在南昌 发动南昌起义,李派大军到潮州、梅州一带镇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