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画收藏与鉴赏
收藏鉴赏国画的方法

收藏鉴赏国画的方法
一、学习国画的文化背景
了解国画的历史、流派、技法、题材等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画的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鉴赏国画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参观博物馆展览、聆听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
二、观看真迹作品
观看真迹国画作品是鉴赏国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近距离观赏国画大师的真迹作品,可以亲身感受到墨香、笔力、构图等艺术表现力,进一步培养审美眼光。
可以通过博物馆、艺术画廊的展览或者艺术家的工作室等途径观赏真迹。
三、研究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不同的国画家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研究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可以通过学习艺术家的生平、成就、作品解读等方式研究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四、分析作品的技法
国画作品的技法是其艺术表达的关键之一,不同技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学习国画的技法,如水墨渲染、笔墨运用、色彩运用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
五、品味作品的情感内涵
国画作品往往寓意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学会品味作品的情感内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题,进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国画作品。
六、注意作品的保存和保养。
书画的鉴赏知识以及收藏的八大标准

书画的鉴赏知识以及收藏的八大标准随着国内外书画市场的日益发展,书画收藏爱好者对收藏知识的把握也日渐的成熟。
书画艺术发展中,中国古代字画所沉淀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逐渐被收藏家所认可,古代字画收藏行情不断升温,但是因为古字画距离我们比较的久远,大多难辨真伪,加上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大量的赝品,更增加了其辨别真伪的难度。
那么字画收藏技巧有哪些呢?古字画收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大家一起来探讨以下。
古字画收藏技巧分析:一:要多看真做到迹心中有底。
书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寻找二者差异的过程。
由于古代书画的真品名迹大多珍藏于知名的博物馆中,因此到博物馆目睹它们的庐山真面,是提高辨伪水平与能力最有效可行的办法之一。
对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后,再回到艺术品市场,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二:要多翻古代字画图录,熟悉每一幅字画。
现代出版印刷业非常发达,不少古代书画名家的图录资料十分详尽。
很多图录不仅收录了古代书画名家的代表作,甚至连一些珍藏在国外博物馆中的作品也收录在内,对藏家进行研究与了解颇有帮助。
三:要牢记书画家的画风和笔墨语言。
一位书画家能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必具有超强的功力与独特的风貌。
熟悉书画家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尤其要熟稔元明清三代的书画变迁,流派演变。
四:分清代笔伪作的区别。
中国书画伪作通常有两种,一为代笔,一为作伪。
代笔是中国书画所特有的现象,代笔人因与画家较为熟悉,又处在同一时代,故仿制水平较高,几可乱真。
作伪则较为复杂,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当代造假则每每构图呆板,笔墨粗糙。
五:书画鉴定注意每一处细节。
书画鉴定是一门综合学问,既涉及书画本身,还关联纸张、印泥、装裱形制、名物制度、衣冠器皿、避讳制度、人际称谓等方方面面,从中可以发觉伪作的“马脚”。
六:仔细分辨题款钤印的区别。
在中国国画中明确出现署款可以说历史并不悠久。
书画收藏与鉴赏

书画鉴赏与收藏兜底润祥(上)
如今的社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因此书画收藏成为众多藏家的心头好。
古人有云:“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玩。
”自古以来书画等古玩的收藏与时代环境紧密相关。
但是要怎样鉴定一幅书画作品是否有收藏价值呢?兜底润祥给大家普及一下书画鉴赏与收藏需要关注的几方面。
第一是书画的画工:画家的作品能反映出画家的成就。
画面的形象是画工的具体体现,兜底润祥鉴赏一幅作品的好与坏、值得收藏与否,画工的主观影响占大数。
第二是作品中的书法:中国书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其中最不同的就是中国画中的书法。
中国画中常有诗句出现,而诗句却是书画作品画龙点睛之比,它使画生色不少。
而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通过鉴赏作品中的书法是否精进可窥作者功底。
第三是书画作品中的印章: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如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章、鉴证印章等。
在收藏鉴赏的过
程中,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价之列。
在古画当中,一般会有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鉴赏出作品的真伪。
第四是书画作品的装裱:中国书画的的装裱与众不同,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种。
纸裱粗犷,绫裱精细。
裱边的颜色、接驳、裱工等个个细节有特殊的讲究。
第五是作品的内涵:兜底润祥欣赏书画不独鉴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鉴赏,加上对功力、布局、学识、人品、诗句印文等几方面的鉴赏,就可以确定一幅书画是否值得收藏。
中国古代书画藏品的鉴定与收藏研究

中国古代书画藏品的鉴定与收藏研究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书画藏品的鉴定与收藏研究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书画的鉴定与收藏的意义、方法与技巧、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古代书画的鉴定与收藏的意义鉴定古代书画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提高古代书画的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
古代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具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
而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市场交易与博物馆展览的可能性。
因此,鉴定古代书画的真伪与价值,对于收藏者和文化传承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书画的鉴定与收藏方法与技巧1.外拓法:通过外形、形制、字画质地、笔迹特点、题跋、印章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其真伪。
外拓法鉴定主要依靠经验和技巧,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鉴别能力。
2.辅助科学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显微镜、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化学荧光、电子显微镜等对书画进行综合分析和检测,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历史考证法:从历史文献和传世文物中查找相关资料,比对题跋、作品风格、书画家的生平等信息,以帮助确定书画的真伪和价值。
4.专家鉴定法:请资深专家进行书画的鉴定,借助其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书画作出权威判断。
三、古代书画收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1.鉴别真伪:古代书画藏品市场存在大量的仿品和赝品。
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鉴别真伪是一项难题。
可以通过请专家鉴定、与其他藏家交流、参考书籍与文献、观察细节等方式进行真伪鉴别。
2.防止腐蚀和损坏:古代书画作品易受到气候、湿度、虫害、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腐蚀和损坏。
可以采取调整湿度、适当照明、定期保养、使用材料环保等方式来保护藏品免受损害。
3.藏品估值:古代书画作品的价值受市场行情、流传性、作者和品相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广泛。
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

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以及收藏是一个很有深度的学问,值得大家深入的学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我国艺术市场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并形成一片繁荣景象,尤其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带动了艺术品市场的火热局面。
同时在各类媒体对艺术品市场不断提高关注度的前提下,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也是水涨船高。
艺术品市场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众多民间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做支撑,更需要市场中的参与者对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有一定的了解。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平衡好收藏、鉴赏与投资三者的平衡关系,以及如何在主观意识层面界定自身对书画艺术品的态度,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书画艺术品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旨在对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为书画艺术品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些参考。
当前的书画艺术品市场相较于整个艺术品市场份额不算太大,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书画艺术品市场会异常火热。
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艺术品与投资其他商品相比较,艺术品除了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之外,还有特定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国的传统书画作品,其中包含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见证,并且不同的书画艺术品还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书画艺术品这种特有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成为流通领域的一种广泛交易的商品,甚至成为一种频繁买卖换手的对象。
一、针对当前我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分析当前我国书画艺术品市场最大的特征就是“真假难辨”,如何正确的看待书画艺术品收藏、鉴赏与投资三者的平衡关系,是当前书画艺术品市场与市场参与者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其对于书画艺术品产生的主导作用也越发凸显,尤其是当前几大拍卖行(如保利、嘉德秋)的高价拍品,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书画鉴赏与收藏的涵义

书画鉴赏与收藏的涵义中国书画的鉴赏与收藏对保存和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画鉴赏与收藏,古人称之为鉴藏。
它包括鉴定、欣赏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又具有相当研究价值的课题。
所谓鉴赏,实际上包括鉴定与欣赏两个方面。
鉴定主要指判定与欣赏两个方面。
鉴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伪,应属鉴定学的范畴;欣赏,主要指品评作品的优劣,属艺术批评学的范畴。
鉴定与欣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鉴定是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赏才能判断作品的真伪:欣赏又是鉴定的演进,高明的鉴定家必定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然而,判断真伪与优劣有时又是两回事。
艺术水准好的书画作品并不一定是真迹,如有些代笔的作品;而有些艺术水准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伪作,如一些不善书画艺术的名人墨迹。
但高超的艺术家,其作品再差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
同时, 着重于笔墨内涵、个性风格、文献考证等,而欣赏则重在艺术论析、气韵意境、审美价值等。
因而,鉴定家未必能对作品做出较深的论断;欣赏家也不见得能判断作品的真伪。
然而,遗憾的是,能集鉴定与欣赏于一身的鉴赏家为数实在不多。
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
具有一定眼力,又有财力收藏,从事这方面研究,并藏有一定数量的历代优秀作品者可称为收藏家。
然历代也有一些好事之徒,这些人并不懂得鉴赏却庋藏有众多历代珍品,如严嵩父子。
严格地说,这些人称不上收藏家。
因为,欣赏水平不高,眼力不好,收藏再多,也难以称著于世。
他们只是将其作为个人财富,显贵掠奇而已。
为此,历代许多著名收藏家,其眼力、收藏与著录总是连在一起的,这类人应称鉴藏家。
像宋代的米芾、明代的项子京、清代的安岐等,经他们之手所评定的作品真伪,绝大多数是可靠的,这对后代的收藏与考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欲做收藏家,必先学做鉴定家,眼力不锐、修养不高,必然收罗不少赝品,这不但劳民伤财,其藏品也肯定无多大的价值。
由上可见,中国书画的鉴赏与收藏学问很深,范围很广。
书画收藏从哪些方面鉴赏

书画收藏从哪些方面鉴赏书画收藏一方面是为了投资,一方面是为了欣赏,你知道一幅书画要从哪些方面鉴赏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下啦小编为你推荐的书画收藏从哪些方面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画收藏从哪些方面鉴赏一、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书画作品本身包括艺术家的风格,这幅作品的内涵。
如果一位北派的画家作品出现南派画家风格,这就很让人值得怀疑。
每一幅作品都会有它的年代烙印,我们不能忽视它。
二、作品的装裱书画作品一般是卷起来的保存的。
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
如果你看到一幅作品表面不清爽,有污点,从投资稳健的角度去看,是不是先以一种怀疑的眼光去鉴赏它呢?三、作品的纸张随着印刷技术的创新,大量伪作甚至可以打印得跟真品一模一样。
这时你就要仔细观察作品本身的纸张了,再好的打印技术出来的伪作是生硬的,只有真品才会让人心旷神怡。
收藏观念转变对书画鉴定有哪些影响1、近代博物馆的产生,使书画从私人的收藏方式转变为公家的、面向社会大众的收藏形式,古书画的存在环境和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博物馆的收藏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公家的、公开的、面向公众的,因此,对藏品的鉴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公共责任以及对国家财产的保护等责任,受国家以及公众的监督和制约。
因此,对一件藏品的评判鉴定必须非常慎重,经常是几位鉴定家共同商讨定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七人书画鉴定小组成员针对全国各家文物单位书画文物进行的巡回鉴定工作就是如此。
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公共制约,鉴定就不是对私人负责而是要背负公共责任。
2、对私人藏家来说,现代特别是当代书画收藏的功能当中,除了古代收藏所具有的艺术传播功能、代表藏家身份、品位、学识等职能外,更强调了收藏的经济价值,收藏能够保值、增值,可以从书画交易中获利。
此时的书画鉴定,面对的不是个人而是交易双方甚至多方,鉴定也变得更为复杂。
虽然古代的书画鉴定也会受到一些制约,像启功先生说到的皇威、挟贵、挟长、护短、尊贤等等,但相比夹杂在巨大经济利益中的当代书画鉴定来说,还是要单纯一些。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中华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收藏网总裁龚经强)摘要收藏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收藏行为具有精神、物质两方面含义:一是收藏品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其内涵是永恒的;二是收藏品作为商品是投资对象,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收藏活动也可被视为商业行为。
但不管是精神载体还是投资对象,收藏都离不开大众的鉴定与评估。
论文将着重讨论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首先从书画作品分类切入介绍书画收藏,其次概述目前书画作伪方式和如何鉴定,再次谈谈如何对书画价值进行评估以及我国评估机构的现状,最后将列举两个书画鉴定的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书画;收藏;鉴定;评估目录一、书画的收藏 (1)(一)书画作品的三大种类 (1)1.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 (1)2.群星璀璨的近现代书画 (1)3.良莠不齐的当代书画 (1)(二)收藏的注意事项 (2)1.鉴定证书不可全信 (2)2.出版物不是“保险柜” (2)3.作品价格不代表作品水平 (2)4.收藏精品而不贪图大幅作品 (2)二、书画的鉴定 (2)(一)造假方式 (2)1.完全作伪 (3)2.改头换面 (3)3.偷梁换柱 (3)4.新画做旧 (3)5.投影作伪 (3)6.印刷作伪 (3)(二)鉴定方式 (3)三、书画的评估 (4)(一)评估方法 (4)1.按质地论价 (4)2.按内容论价 (5)3.按作品的尺幅论价 (5)4.按款识论价 (5)(二)我国评估机构现状 (5)1.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5)2.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5)3.书画鉴定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5)四、书画鉴定与评估案例 (6)(一)张宏《华子冈图》 (6)(二)赵少昂花鸟画作 (7)五、结束语 (7)参考文献 (9)书法绘画统属为书画范畴,尤以中国独有的书画书画独具魅力,其审美价值和投资价值共存的特征,为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投资者所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书画收藏与鉴赏
鉴赏和收藏书画,要先了解书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她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她植根于华夏民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
跨越不同时空,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和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
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因此,中国画和西方油画形成了两座对峙的艺术高峰。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欣赏国画呢?
一、欣赏国画作品要看神韵
就国画而言。
看画一般要先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是“神似”;然后再看她的笔墨趣味、画的构图、着色、笔力和线条等;最后才看她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
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国画的实质。
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她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
它不但要求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要具备一定的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才能够更好的去欣赏国画。
二、欣赏国画作品要看笔墨
在传统“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排在第二位。
“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
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
体现了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
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动态、势向、韵律和节奏。
以写神、写性、写心和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的感受是分不开的。
古代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和琐碎,以画作画易于模糊合平板,用线条最易于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和绢帛的特性。
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
千百年来,中国的艺术家们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和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受的线条。
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等,在画面上构成诸多形式的造型,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众多画家的奇才和功底。
笔韵是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
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国画家们的心弦拨动。
笔力、笔气和笔韵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
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
或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
无不是国画家们的千锤百炼和用心血汗水浇灌的结果。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
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方画是体、面、色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水、墨的协调。
墨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和清墨五大色阶。
唐代张彦远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彩。
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中国的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燥,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
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
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片湿墨必以枯墨提醒。
观画时往往尚未看清具体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
用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渍墨法和蘸墨法等。
好的国画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等方面有高妙
之处。
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
古人云:“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
三、欣赏中国画要看构图和形式
从古到今中国画的构图有诸多形式,自成章法布局。
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
说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
即画家将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幅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
一幅作品的境界高地,奇特平庸,构图非常关键。
构图的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
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
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
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彩多姿的世间万物,给绘画家们带来极大的自由空间和灵活性。
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并、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
大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把主要物象放置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画者以视觉美感。
中国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融诗书印于一炉。
宋人邓椿说:“画者文之极也”,画到极致谈何容易。
能创作几幅与众不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并非易事。
因循守旧不行,不师古人不行,师古不化也不行,不师自然、不师心也不行,走捷径,搞旁门左道更不行。
绘画有高有低,因而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品评标准。
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四格。
张彦远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
不论是神先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家始终追逐着高品位。
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
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
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
“六法”精论,千古不移,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
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
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
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书画,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