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每日一练第1-2讲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选择题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2.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3.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

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4.《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6.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C.地面D.自家小车7.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

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8.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9.刮北风的日子里,一列火车冒出的烟却笔直上升,说明()A.列车向正北行驶,速度和风速相同B.列车向正南行驶,速度和风速相同C.列车向正东行驶,速度与风速相同D.列车向正西行驶,速度和风速相同二非选择题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每日一练习题

初二物理每日一练习题

初二物理每日一练习题1. 轻石直落的时间与自由落体物体的质量无关,请问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轻石直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主要是因为重力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的作用是相等的。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而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力就是重力。

因此,无论物体的质量是多少,重力对其的作用都是相等的,因此轻石直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前行驶,并在5秒内减速到5 m/s。

求这辆汽车的减速度是多少?减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汽车的初始速度为20 m/s,最终速度为5 m/s,时间为5秒。

减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5 m/s - 20 m/s) / 5s= (-15 m/s) / 5s= -3 m/s²所以,这辆汽车的减速度是-3 m/s²,注意减速度为负值表示汽车的速度在减小。

3.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在10秒内匀加速到30 m/s的速度。

求这辆汽车的加速度是多少?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汽车的初始速度为10 m/s,最终速度为30 m/s,时间为10秒。

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30 m/s - 10 m/s) / 10s= 20 m/s / 10s= 2 m/s²所以,这辆汽车的加速度是2 m/s²。

4. 一个物体以8 m/s的速度反向运动,在4秒内减速到2 m/s的速度。

求这个物体的减速度是多少?减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物体的初始速度为-8m/s,最终速度为-2 m/s,时间为4秒。

减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2 m/s - (-8 m/s)) / 4s= (8m/s - 2m/s) / 4s= 6 m/s / 4s= 1.5 m/s²所以,这个物体的减速度是1.5 m/s²,注意减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初中物理每日一练(基础题)测试

初中物理每日一练(基础题)测试

1.如左图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

根据图像,求:(1)求开始5s内质点运动的总路程、总位移和平均速度;(2)在右图上画出与位移一时间图像相对应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即v-t图像,只需作图,不需要写出分析过程)。

2.一个物体从45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g取10m/s2,求:(1)物体落到地面用了多少时间?(2)整个下落过程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3.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从125m高空处从静止下落,求:(重力加速度取10 m/s2)(1)物体落地需要多长时间;(2)物体落地的速度为多少。

4.一辆汽车以v0=54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a1=0.5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s后它的速度能达到多少?(2)若汽车以a2=-3m/s2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10s后它的速度为多少?5.一个重6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要使它从原地移动,最小要用190N的水平推力,若移动后只需180N的水平推力即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那么:(1)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有多大?(2)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有多大?(3)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系数为多少?(4)当用250N的水平推力使物体运动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多大?6.如图所示,质量为3kg的物体在水平压力F=50N的作用下沿着竖直墙壁匀速下滑,g取10m/s2,试求:物体与竖直墙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7.质量为3.0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N 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2N时,木箱做匀速运动,g=10m/s2。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箱在8N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3)木箱在1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8.如图所示,轻绳OA一端系于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轻绳OB一端系于竖直墙上,O点挂一重30N的物体,当OB绳呈水平时,OA、OB两绳各受多大的拉力。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

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91.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 ,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 ,水的质量是1.2kg ,求油的密度.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答案1.91.解:空瓶质量0.24kg 1.2kg kg 44.120=-=-=水总m m m . 油的质量0.96kg 0.24kg kg 2.101=-=-=m m m 总油. 油的体积3333m 101.2kg/m101 1.2kg -⨯=⨯===水水水油ρm V V . 油的密度3333kg/m 108.0m101.20.96kg⨯=⨯==-油油油V m ρ 另解:水油V V =Θ ∴33kg/m 108.0 ⨯===水水油油水油水油ρρρρm mm m2.解:1:23213 =⨯=⨯==甲乙乙甲乙乙甲甲乙甲V V m m V m V m ρρ点拨:解这类比例题的一般步骤:(1)表示出各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2)列出要求的比例式,进行化简和计算.金属密度3333kg/m 1011.2511.25g/cm 4cm45g ⨯====金金金V m ρ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10小文用装有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光屏的光具座做实验,研究“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1)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必要出现的步骤是 (填序号)。

(2)正确描述小文实验过程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3)请将小文测量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补充在右表中: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答案1.10(1)③;(2)②①④;(3)放大;30图25 ①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111.小明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

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建筑物 C .过山车 D .过山车的轨道2.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夯基达标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2.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是不变的,这样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3.小芳骑着自行车行驶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的树木B.迎面走来的行人C.小芳骑的自行车D.从小芳身边驶过的汽车4.旋转餐厅多数位于摩天大厦或者高塔的顶楼。

旋转餐厅之下有轨道,可以使整个餐厅360°旋转,顾客可以一边就餐,一边饱览户外景色。

如果以旋转餐厅中某张餐桌为参照物,那么()A.就餐的顾客是静止的B.就餐的顾客是运动的C.楼下的酒店是静止的D.周边的建筑是静止的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

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6.鸟儿在空中飞翔、河水在河流中流动、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等现象中,鸟儿、河水、汽车相对地面的都在发生变化,它们都在做。

7.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0战斗机在空中加油的情景如图所示。

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歼-10战斗机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一把抓过来,竟然是一颗飞行的子弹!什么情况下飞行员能轻易地抓住飞行着的子弹呢?二、培优促能1.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如图所示。

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A.火车B.同学C.小明D.火车内其他乘客2.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赶走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小明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向南运动,看到乙车向北运动。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

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91.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 ,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 ,水的质量是1.2kg ,求油的密度.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答案1.91.解:空瓶质量0.24kg 1.2kg kg 44.120=-=-=水总m m m . 油的质量0.96kg 0.24kg kg 2.101=-=-=m m m 总油. 油的体积3333m 101.2kg/m101 1.2kg -⨯=⨯===水水水油ρm V V . 油的密度3333kg/m 108.0m101.20.96kg⨯=⨯==-油油油V m ρ 另解:水油V V =Θ ∴33kg/m 108.0 ⨯===水水油油水油水油ρρρρm mm m2.解:1:23213 =⨯=⨯==甲乙乙甲乙乙甲甲乙甲V V m m V m V m ρρ点拨:解这类比例题的一般步骤:(1)表示出各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2)列出要求的比例式,进行化简和计算.金属密度3333kg/m 1011.2511.25g/cm 4cm45g ⨯====金金金V m ρ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10小文用装有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光屏的光具座做实验,研究“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1)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必要出现的步骤是 (填序号)。

(2)正确描述小文实验过程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3)请将小文测量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补充在右表中: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答案1.10(1)③;(2)②①④;(3)放大;30图25 ①八年级物理每日一练1.111.小明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

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建筑物 C .过山车 D .过山车的轨道2.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声现象、光现象》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声现象、光现象》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反射 ,
使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 . 白布可以反射 彩色的;如果银幕用红布做 , 观看到的电影只能是
色的光 , 银幕的图像才是

颜色的 .
9.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 , 入射角是 30° , 则反射角是 ______ 度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是_______ 度 ; 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 , 这时入射角是 ______度 ;
如图所示 , 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 , 这是利用了
.
11. 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
“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 .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由于光的
反射形成的是
.
(选填序号)
12.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
CD 竖立在讲台上,坐在
中充满水,当气温为 15℃时,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人在另一端最多能听到
_______次敲
击声 . 如果听到最末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 1s,则这条直铁管长 ________m.
7. 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
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 利用回声可以来测量
海底的深度,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得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是
4.2s ,则海底深度是 ________m.( 海水中声速为 1500m/s)
8. 小明在表演二胡时, 用弓拉动琴弦, 使琴弦
而发声; 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
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
我们耳中的 .
9. 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运动的描述》专项练习(含答案) (61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运动的描述》专项练习(含答案) (612)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C 7.A 8.A 9.B 10.B 11.C 12.A 13.C 14.A 15.B 16.B 17.D 18.A 19.B 20.B 21.A 22.A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2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性
24.树 卡车
25.静止
26.东、游云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神舟”飞船
18.(2 分)“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 ( )
接,之后两艘飞船以相同的速度运动,阿波罗号飞船相对联盟 19 号飞船是 的。(选填
“运动”或“静止”
26.(3 分)“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中,以云为参照物,地球是向 运动;以

参照物“月东驰”。
27.(3 分)如图所示,“和谐号”动车经过杏林公铁两用大桥时,乘客觉得“隔壁”公路桥
飞快后退,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铁路桥为直线形,而公路桥呈“M”形起伏,形
12.(2 分)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
A.汽车的座椅
B.路边的房屋
C.站在路边的人
D.迎面驶来的汽车
13.(2 分)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人教版初中物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秋初二物理每日一练第1讲
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响度影响因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2.为了确保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和考试环境。

很多省市在中、高考考试期间,会禁止市区单位施工,特别是产生较大噪声污染的。

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人耳处B.声源处C.传播过程中D.以上都不是
3.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
被弹开,利用这一实验可以研究()
A.声音传播的快慢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产生的原因D.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4.锣鼓队表演时。

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
C.手把声音反射回去D.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5.在用音叉演示“什么因素决定声音响度”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音叉的敲击后,仍然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这是因为()
A.音叉仍在振动B.这是回声现象
C.人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音叉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 s,该装置
m s,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7.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

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得出的结论。

此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为(选填“转换法”、“实验推理法”或“控制变量法”)。

20秋初二物理每日一练第2讲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2,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 .提出猜想假设;B .分析归纳;
C .得出结论;
D .实验研究;
E .发现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字母序号)。

2.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

现有一根长为34m 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s ,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 s ,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
m s 3.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1/()v m s - 介质1/()v m s - 水(5C)
︒1450冰3230水(15C)
︒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水(20C)
︒1480软木500海水(25C)︒1531铁(棒)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因素
、有关;(2)真空中声速是/m s ;
(3)设海水温度为25C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多少?
20秋-姑苏学堂-初二物理每天一练1-2讲
初二物理每天一练第1讲(共7小题)
1.解:A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 不符合题意;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 符合题意;C 、瓶内抽气,手机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解:要求各建筑施工单位在中、高考期间,严禁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即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B 。

3.解:因为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所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该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

故选:C 。

4.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5.解:停止了对音叉的敲击后,仍然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还存在,即音叉仍在振动。

故选:A 。

6.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13 1.52t s s =
⨯=,由s v t
=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1500/ 1.52250s vt m s s 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2250;不能。

7.解:(1)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2)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

故答案为:音调高;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推理法。

20秋-姑苏学堂-初二物理每天一练1-2讲
初二物理每天一练第2讲(共4小题)
1.解:(1)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可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其改进方法是在桌面放个乒乓球再拍击桌面,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
(4)小明,小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E --、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了两种猜想A --、提出猜想假设;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D --、实验研究;发现手机铃声B --、分析归纳;可以推理C --、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发声体都在振动;(2)在桌面放个乒乓球再拍击桌面;(3)小;①;(4)EADBC 。

2.解:因为管长34s m =,空气中的声速340/v m s =,由s v t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340.1340/s m t s v m s
===,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1s ,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 。

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故答案为:0.1;1。

3.
解:(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①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②声音在5C ︒、15C ︒、20C ︒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2)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 s 。

(3)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212s t s ==,由s v t
=得:1531/11531s vt m s s m ==⨯=。

故答案为:(1)介质种类;温度;(2)0;(3)海水深度为1531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