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总体规划
水土保持专项方案

水土保持专项方案目录1 编制说明 01.1 编制目的 01.2 编制依据 01.3 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 地理位置 (1)2.2 自然条件 (2)2.2.1 地形地貌 (2)2.2.2 气象、水文 (2)3 水土保持总体目标 (6)4 施工准备阶段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6)4.1 临时建设用地 (6)4.2 爆破施工 (7)4.3 路基施工 (7)4.4 桥涵施工 (7)4.5 弃土场 (7)4.6 施工便道 (7)4.7 同类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8)4.8 其它 (8)5 工程实施阶段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9)5.1 路基施工 (9)5.2 防护工程 (9)5.3 桥涵施工 (10)5.4 弃土场 (11)5.5 砼拌和场 (12)5.6 取土场 (12)5.7 互通施工 (12)5.8 附属工程 (12)6 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13)6.1 水保体系 (13)6.2 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14)6.2.1 领导小组职责 (14)6.3 水土保持责任制 (15)6.3.1 项目经理水土保持职责 (15)6.3.2 项目副经理水土保持职责 (16)6.3.3 总工程师水土保持职责 (16)6.3.4 环保部职责 (16)6.3.5 综合办公室水土保持职责 (17)6.3.6 工程技术部水土保持职责 (17)6.3.7 财务管理部水土保持职责 (17)6.3.8 设备物资部水土保持职责 (18)6.3.9 工区长水土保持职责 (18)6.3.10 施工队长水土保持职责 (19)6.3.11 环保部专员职责 (19)6.3.12 班组长水土保持职责 (20)6.4 水土保持检查制度 (20)6.5 水土保持档案管理制度 (21)6.5.1 归档范围 (21)6.5.2 质量要求 (22)6.5.3 存档要求 (22)6.5.4 整理原则 (22)6.5.5 归档排列要求 (22)6.5.6 其它规定 (22)7 水土保持详细方案和措施 (22)7.1 路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23)7.2 桥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26)7.3 隧道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27)7.4 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27)7.5 互通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28)7.6 附属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29)7.7 表土堆放场水土保持措施 (30)7.8 土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30)7.9 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31)7.10 施工便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32)7.11 弃土(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32)1 编制说明1.1 编制目的武穴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国道G220东营至深圳公路跨越长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湖北省规划的”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中的”纵一线”麻城至阳新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西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3月前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要求,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详细规划的依据。
为指导各地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证规划成果科学、规范、有效,遵循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原则,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目录1总则 (1)1.1适用范围 (1)1.2地位作用 (1)1.3规划期限 (1)1.4规划范围 (2)1.5规划层次 (2)1.6编制原则 (2)2编制要求 (3)2.1工作组织 (3)2.2编制程序 (4)2.3成果审查 (5)2.4规划基数 (5)2.5基础研究 (6)3编制内容 (6)3.1现状分析与形势研判 (6)3.2战略目标与协同发展 (7)3.2.1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 (7)3.2.2区域协同发展 (7)3.3全域国土空间格局 (7)3.3.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7)3.3.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8)3.3.3控制线划定 (9)3.3.4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11)3.4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1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 (11)3.4.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11)3.4.4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 (12)3.4.5自然保护地体系 (12)3.4.6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2)3.5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12)3.5.1国土综合整治 (12)3.5.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13)3.6城乡功能结构优化提升 (14)3.6.1产业体系布局 (14)3.6.2综合交通体系 (14)3.6.3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4)3.6.4绿色空间网络与山水格局 (14)3.6.5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15)3.6.6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15)3.6.7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15)3.6.8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15)3.7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6)3.7.1中心城区范围划定 (16)3.7.2城市用地布局 (16)3.7.3居住与住房保障 (16)3.7.4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生活圈 (16)3.7.5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17)3.7.6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 (17)3.7.7城市风貌引导与管控 (17)3.7.8城市更新 (17)3.7.9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7)3.7.10城市道路交通组织 (18)3.7.11城市基础设施布局 (18)3.7.12综合防灾设施布局 (18)3.7.13城市“四线”管控 (18)3.7.14乡镇发展指引 (19)4规划实施 (19)4.1规划传导 (19)4.1.1对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 (19)4.1.2对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 (19)4.1.3对详细规划的传导 (20)4.2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0)4.3信息化建设 (20)5成果要求 (20)5.1报批成果 (21)5.1.1规划文本 (21)5.1.2规划图件 (21)5.1.3 数据库 (23)5.1.4 附件 (23)5.2技术成果 (23)5.2.1规划说明 (23)5.2.2专题报告 (24)5.2.3分析图件 (24)5.2.4其他材料 (25)5.3公众读本 (25)5.4乡镇规划指引成果要求 (26)5.4.1报批成果 (26)5.4.2技术成果 (27)6 附录 (29)附录1:规划指标体系 (29)附录2: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32)附录3:规划文本附表 (33)表1规划指标表 (33)表2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调整表 (33)表3基本规划分区统计表 (33)表4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表 (34)表5镇村体系规划表 (34)表6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结构表 (34)表7历史文化资源统计表 (35)表8自然保护地名录表 (35)表9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36)表10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36)表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结构平衡表 (36)表12(中心城区)“四线”汇总表 (37)附录4:专项规划编制任务表 (38)附录5:基础资料清单(参考) (39)1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的要求,加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提高规划科学性、协调性与操作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技术指南。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字号】赣府发[2012]第21号•【施行日期】20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2】第2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赣发〔2010〕7号)印发以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但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质量不高、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城镇化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定不移实施加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速全省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为重点,以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以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为手段,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南昌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0万左右;赣州市、九江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以上,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上饶市、吉安市、新余市、萍乡市、景德镇市、抚州市、宜春市等7个设区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进入大城市行列;鹰潭市、南康市、瑞金市、乐平市、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鄱阳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上高县、进贤县等13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50万的中等城市规模,全省县城平均城市人口达到12万以上;示范镇和中心镇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集约高效的城镇体系。
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九江市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的发展,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该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该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为九江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对该方案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首先介绍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的概述,包括规划的背景和目的。
然后将详细解析三区三线规划的要点,包括规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最后对于三区三线规划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对该规划方案的概述和要点的详细介绍,为读者提供对该规划方案的全面了解。
同时,文章也意在展望该规划方案的未来发展,并提出对该规划方案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九江市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三区三线规划概述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是指在九江市内划分出三个主要发展区域,同时规划建设三条交通干线,旨在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
这一规划方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而制定的。
三区三线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合理划分城市发展区域和规划交通干线,可以有效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内部的各项资源和条件,合理安排规划区域的功能布局,促进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同时,交通干线的规划建设也需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便于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总的来说,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便利的交通条件。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市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市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作者:徐依帆蔡潇吕添贵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20年第04期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在全国正全面开展,市域主体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全新内容。
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为研究区域,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三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主体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结合九江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利用SPSS 16.0软件的系统聚类功能,将九江市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潜力发展区、一般发展区4类主体功能区域。
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地域特点,对每一类功能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措施,为九江市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主体功能分区;层次聚类法;国土空间规划;江西九江市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for Municipality Administrative RegionXu Yifan1, Cai Xiao1, Lv Tiangui2(1.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5;2.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 Manage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Jiangxi 330013)Abstract: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main functional zoning at the municipal level is a new content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area of Jiuj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corresponding index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development den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to construct the main function zoning index system. Using the system clustering function of SPSS 16.0 software and combining with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Jiujiang City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functional areas: priority development area,key development area, potential development area and general development area.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ain functional area,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in Jiujiang City.Keywords: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systematic clustering method;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Jiujiang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主體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以前全国和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内容。
领导调研解说词

领导调研解说词【篇一:人大领导调研解说词内容】人大领导调研解说词内容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是苏埠屯初中教师张君萍,今天由我来为各位领导解说。
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安工程工作,市教育局、东夏镇政府也多次派分管领导到学校调研学校状况,指导和督促学校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和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积极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先后对教学楼、仪器室、伙房、餐厅、师生宿舍、用电线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了全封闭水冲式高标准厕所;新上了多媒体教室;对计算机、伙房餐厅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新添置了课桌凳,结束了学生自带课桌凳的历史;重新铺设了自来水管道;重新硬化了学校路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面貌一新。
一、路面硬化:1、水泥硬化:t型,硬化1202.6平方米2、彩砖硬化:t型,硬化633.6平方米3、旧砖找平:500余平方米说明:1、投资9万余元。
2、两个t型,象征辛勤的园丁3、彩砖硬化区用红色地面砖做基色,黄色地面砖镶嵌文字“以人为本”和“天天向上”。
“以人为本”象征我们学校的管理理念,“天天向上”象征我们的教育事业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成绩。
二、校园文化方面:学校重视对校园的美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领导广开思路,制作了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宣传挂牌,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注重普通话推广工作,制作了大量的推普宣传标语;多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地面到墙壁,从宣传挂图到宣传横幅,从硬件环境到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一切都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尤其是我们的地面文化设计,在我们青州市各学校中尚属首例。
三、多媒体教室与计算机教室:08年初,投资6.3万元,更新了20台新计算机,投资2万余元新上了一个多媒体教室。
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保障。
四、伙房、餐厅、师生宿舍及厕所:我校伙房餐厅改造和厕所改建工程正式于2008年4月29日立项,7月10日招标,7月22日投标。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体育局,江西省文化厅•【公布日期】2020.01.10•【字号】•【施行日期】2020.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对于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及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我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形态,在我省具有良好发展基础。
我省生态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120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铁路线和浙赣铁路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已构建了立体完备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运动以及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为统筹体育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分别被授予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形成了以大余丫山旅游景区、宜春明月山温泉体育旅游景区、南昌梅岭景区、萍乡武功山景区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以瑞金红区运动休闲旅游线路、崇义客家梯田露营线路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江西网球公开赛、宜春全国农耕健身大赛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以宜春温汤镇(体育康养项目)、瑞昌市(羽毛球项目)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总体而言,我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现阶段仍有诸多制约其快速发展因素,主要有:体育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度和集聚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数量不多、产业相关人才缺乏等。
九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

据九江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5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5万,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20万。
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中心城区在重点开发建设八里湖新区的同时,继续适当向南并沿城西、城东港区两翼发展,适时将港口街组团、姑塘组团纳入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九江将建成为江西省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沿长江重要的工业开发基地。
1 九江铁路枢纽概况九江铁路枢纽目前衔接(北)京九(龙)、武(昌)九(江)、合(肥)九(江)、铜(陵)九(江)线及(南)昌九(江)城际铁路5条铁路干线和沙浔铁路支线。
根据中长期路网规划,九江地区还将新建的铁路有京九、武九客运专线,九江—池州及九江—合肥城际铁路、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岳阳—九江铁路等,这些铁路的引入对九江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建设用地的安排等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枢纽范围北起京九线孔垄站,南至京九线马回岭站,西至武九线九里垄站,东至铜九线湖口站。
京九线南北贯穿整个九江铁路枢纽,构成地区主轴;武九线从西北方向引入,合九线从东北方向引入,铜九线从东南方向引入,4条干线在地区内呈客货纵列三“T”字形格局;昌九城际铁路从九江站引出,经庐山和京九线共通道往南引出枢纽。
主轴京九铁路依次设有孔垄、小池口、九江、九江南、九江西、庐山、马回岭等站;合九线在孔垄站北端与京九线接轨;武九线由西经九里垄站后以方向别疏解引入庐山站和九江西站;铜九线自东以方向别疏解引入九江站,设有琵琶湖、刘家湾、湖口三站;沙浔线在九江西站出岔,设有七里湖、九江北站。
枢纽内九江站为客运站、庐山站为客货运站、九江西站为区段站,琵琶湖站为工业站。
九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杨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站场设计研究处,工程师,湖北 武汉,430063摘 要:依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九江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在分析九江铁路枢纽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规划年度引入枢纽各线路的方案和枢纽内客、货运系统的布局方案,以及规划年度九江铁路枢纽的总图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昌市具有气候、土地、矿产、植物、江岸以及旅游等多种资源优势,有利于社会 经济发展,有利于城镇发展与建设,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气候条件 瑞昌地处中亚热带北缘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 霜期长,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 17.5℃,瑞昌具有东亚季风特征,全市历 年平均风速为 2.2 米/秒。一般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冬季盛行东北风。年平均日照总时 数 1900 小时左右,日照率为 42%。年平均降水日数为 150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1700 毫米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 240~260 天。但因季风气候影响,南北冷暖空气对峙,造 成水、热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灾害性天气出现。 2、地质地貌 地质:市境属华东地层区九江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 石灰系、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组成物质主要为浅海相碳酸岩和碎屑 岩,岩性为多类灰岩、页岩、砂岩等。 瑞昌市境地处九岭东西向构造带之瑞昌——阳新东西向构造拗褶带东段,东西向构 造甚为发育。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为辅,而且具多期活动特征。 市区所在地地处赛湖至桂林桥范镇断陷盆地中段,东南城区出露第四系全新统亚 沙、亚沙土,城北出露地层为第三系砂砾岩。城区东北部约黄金路以东出露存有花岗闪 长岩,城区第四系下伏地层为第三系红砂岩,第四系、三迭系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地下水。
1
瑞昌市总体规划(2006--2020) 说明书
共和国建立后,瑞昌隶属九江专区。1983 年 7 月,九江地区、九江市合并为九江市,瑞 昌县属九江市,1989 年撤瑞昌县设立瑞昌市。
1.1.3 行政区划
瑞昌市全市总面积 1423km2,现辖 27 个乡(镇、场、街道),其中 8 个镇,9 个乡, 2 个街道办事处,2 个林场,1 个农场,5 个管理区,共 206 个村民委员会,2049 个村民 小组。2006 年末全市总人口 43.06 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11.19 万人。
1.1.1 地理位置
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偏西,长江中游南岸,东邻九江,南接德安,西毗湖北阳新,北 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介于北纬 29°23’~29°51’,东经 115°6’~115°43’之间。市 域境内东西长 60.55km,南北宽 51.55km,总面积 1423km2。
1.1.2 历史沿革
瑞昌、寓祥瑞荣昌之意。瑞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瑞昌就有先民定居。 西周时期,县地属楚;秦朝时属九江郡;汉朝属豫章郡;三国时期属武昌郡柴桑县;两 晋南北朝时期,县地属江州寻阳郡柴桑县;隋朝时县地先属寻阳县再属彭蠡县,后属湓 城县;唐朝时县地属浔阳县。瑞昌建县始自五代南唐升元 3 年(939 年),升赤乌场为瑞 昌县,县治设在桂林桥。北宋、南宋时县属江南路江州,元朝时县属江州路,明清时县 属江西布政司九江道九江府。民国初,县属浔阳道,后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中华人民
本地区受冰川侵蚀的程度不一。上部覆盖层厚度变化很大,多溶洞断裂发育,地下工程 地质情况较复杂。
地貌:瑞昌境内以低山丘陵构造地貌为主,近江、滨湖有小块冲积平原。幕阜山脉 分支的青山、大德山屹立中部,青山、梅山等屏障西南,构成全市中高周低和西南高东 北低的地形。经过长期构造运动和侵蚀、堆积等内外营力作用,自西南向东北逐渐演变 成现代相对稳定的“丘陵——低山——丘陵——岗丘——沿江滨湖平原”的层状地貌格 局。根据不同地势高度,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区:滨河、滨湖平原区、丘陵地区、 低山——丘陵地区,山间盆地。全市总面积 1423km2,其中海拔 500 米以上的低山占 37%, 海拔 100-500 米的丘陵占 46%,海拔 100 米以下的平原占 12.3%,水面占 4.7%。
瑞昌市区地处瀼河北岸河谷冲积平原,“岗丘——沿江滨湖平原地带”,其西部逐渐 过渡至低丘地带,北部有丘陵余脉插入,东部向赛湖倾斜,总体成因为侵蚀堆积型地貌。 市区海拔高程在 16~35m,其间可分为 15~18m,20~25m 和 30~35m 三个夷平面,地 面坡度呈连续舒缓状,坡度在 1~3 之间。
第一部分 规划的前期研究及规划要昌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邻九江,南接德安、武宁,西毗湖北 阳新,北与湖北武穴隔江相望,全市面积 1423.11km2。瑞昌市位处长江经济带和大京九 经济带上,邻近我国交通大动脉长江和京九铁路的交汇点九江,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 越。水路上通汉渝,下达宁沪;铁路南进南昌,北通武汉;公路四通八达,九界、九武 两条省道与 316、105 国道交织贯通,瑞九瑞沙公路与昌九、九景高速公路互联成网, 地处武汉三小时经济圈和南昌三小时经济圈内。2006 年末全市总人口 43.06 万人,全市 国内生产总值 30.7 亿元,财政总收入 3.4 亿元。瑞昌市区所在地湓城,位于市境东部, 东距九江市 30km,南距南昌市 200km,西距武汉 210km,北距码头镇长江岸边 22km。
3、水文条件 从总量看,瑞昌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 1700 毫米,境内地表水发育,以 青山为分水岭,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流出,分别注入长江、修河和湖北富水,全市有 九河一湖,河流的常年径流量 10.75 亿立方米,加之长江过境,有可靠水源。全市有小(二) 型及以上水库 69 座,总蓄水量 10206 万立方米,水面达 6690ha。但问题是水资源的时 空分布不平衡,各个城镇水源及供水的具体条件有较大差异。 河流:市境北缘,长江西来,上由黄金乡进入市境,下至码头镇注入九江境内,江 面宽 1130~1810 米。水深江底吴淞高程 6~12 米,以江中心为界,流长 14.5km,水面 11.78km2。 境内主要河流有 9 条,直流流入长江的有长河、乌石河、横港河、南阳河;属富水 水系的有乐源河、小坳河。河流总长 199.1km,控制流域面积 1283.34km2。 湖泊:境内主要湖泊为赤湖、赛湖。赤湖位于市域东北部,距市区约 7km,经彭 家湾闸口与长江沟通。常水期高程 16 米左右时湖水总面积可达 68.9km2。湖底高程 11 米以上。 溪港:境内除河流以外,还有很多源短水浅的小溪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