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环境课程设计评语

环境课程设计评语

环境课程设计评语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如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如进行简单的环境评估、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环境、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讲解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理。

2.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和技术,如环境治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

4.可持续发展理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探讨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推进和成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就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环境实验,加深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科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环境科学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环境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secret

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secret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环境工程80702姓名、学号:陈佩佩 05环评项目名称: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工作内容:1、以江苏为地域背景,以现时为时间背景,完成报告书的修改稿…2、提出进一步修改所需资料清单设计指导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导老师:刘臣辉成绩形式(40%)内容(50%)排版(10%)总分/12》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时间:一周。

|三、设计依据的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四、设计工作内容1.按照导则,结合讲课中提出的要求,对提供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提出修改稿。

2.提出进一步修改所需项目清单。

五、“修改稿”的具体要求1.项目设计背景:该项目在江苏建设;项目建设方为“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环境评价工作始于2010年5月1日。

评价工作承担单位为“扬州大学环境咨询中心”,具有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为“扬州大学测试中心”,环境监测工作于2010年五月完成,环境监测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报告书初稿于2010年6月完成,现需要修改。

2.内容要求:认真阅读整本报告书,对照相关“导则”,结合讲课中提出的技术要求,修改报告书。

3.形式要求:?(1)报告书名称: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稿)。

(2)要求在word修订格式下修改,并在修订格式下打印提交作业,并提交修订格式的电子稿。

六、资料清单具体要求。

在修改过程中,对于需要修改但是缺乏资料的问题,或者尚需做调研但是没有条件的问题,提出需要补充调研的资料清单,并说明一旦获取该资料后如何开展评价工作。

例如:(1)项目周围敏感目标情况。

需要了解项目周围敏感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的方位、距离、规模。

通过现场察看的方式获取该项资料。

获取资料后,编制环境保护目标表,表的格式如下:(略)。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 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参数及其测量方法;3. 使学生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发现环境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阐述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 能够熟练操作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常见参数的测量;3. 能够分析监测数据,评价环境质量,发现环境问题;4. 能够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参与环保行动;5. 树立环保意识,自觉践行低碳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环境科学》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基本概念与目的- 教材第3章:环境监测概述- 内容:环境监测定义、分类、目的和意义2. 环境监测参数与测量方法- 教材第4章:环境监测参数及其测量技术- 内容: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监测参数;常见监测设备及其操作方法3. 环境质量评价- 教材第5章: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内容:环境质量评价原则、方法和案例分析4. 实践操作与数据处理- 教材第6章:环境监测实践操作- 内容:监测设备操作、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5. 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 教材第7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环境保护策略、措施及学生行动指南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环境监测基本概念与目的(第3章)2. 第2周:环境监测参数与测量方法(第4章)3. 第3周:环境质量评价(第5章)4. 第4周:实践操作与数据处理(第6章)5. 第5周: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第7章)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监测相关知识。

环境污染课程设计

环境污染课程设计

环境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种类和主要来源。

2. 学生能够掌握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影响及危害。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及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估环境质量,并提出改善建议。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探讨环境污染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2. 学生能够关注国内外环境污染问题,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全球观念。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相关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环境教育》六年级上册,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环境污染概述- 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2.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与危害- 我国空气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3.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物的种类与危害-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4.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与危害-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培养-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环境污染概述第二课时:空气污染第三课时:水体污染第四课时:土壤污染第五课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环境检测课程设计总结

环境检测课程设计总结

环境检测课程设计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环境检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和评价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检测知识,进行简单的环境样品分析和评价;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关注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尊重科学、遵循科学的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检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和评价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环境检测概述,介绍环境检测的基本概念、任务和意义;2.第二章:环境检测方法,介绍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3.第三章:环境质量评价,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方法及其应用;4.第四章:实际环境问题分析,以具体环境问题为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环境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检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与环境检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准备环境检测所需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调查报告/)题目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二、设计(调查报告/)主要内容(1)对垃圾填埋场所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气、噪声、水环境进行现状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做评价。

(2)分析预测垃圾填埋场项目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噪声源、大气污染源、地表水等)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3)提出更具参考意义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4)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既定性又定量的得出其环境评价结论,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原始资料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建始红岩寺乡镇环境监测报告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周围环境情况(照片)四、要求的设计(调查/)成果完成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课程设计文本结构:1.课程设计任务书 2.课程设计目录 3.课程设计正文(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标准;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预测;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评价结论。

) 4.致谢 5.附录 6.参考文献五、进程安排设计内容天备注1 搜集资料0.52 设计要求内容的调查 13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预测 14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1.5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 1合计 5六、主要参考资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6]GB/T14623-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7] G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8]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9] GB 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指导教师(签名):20 年月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随着全县人口增长、工业经济发展,建始县红岩寺镇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能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工具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和主要环节。

4.能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5.能够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和主要环节,如前期准备、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报告编制等。

4.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应用。

4.实验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0224091专业环境科学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教师袁英贤、陈寒玉环境与市政工程系2012年6月《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时间及地点1、时间:2012年6月11日--2012年6月22日。

(第18、19周)。

2、地点: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工程系教室(9号A-407)。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本次大作业的题目是“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对拟议中的《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本次大作业以真题真做和假设条件真做的方式,来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通过本次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的实际工作过程,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

重点在于最终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制要点。

3、要求每位同学接到任务书后,各自写出“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通过老师审核后,按大纲的具体内容、方法要求去认真负责完成实施。

(此内容由老师和同学们在第一天共同制定出来,各位同学可以有自己具体的评价大纲)。

4、按已审定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内容来实施具体评价任务。

查阅有关资料、监测、收集具体数据及假定的各种因素、条件和有关的数据。

最后要求每位同学的都必须单独的完成并写出“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5、纪律要求:要按时完成调查资料,认真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处理任务,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

按时按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同时在课程设计期间注意安全。

三、设计题目和内容1、题目: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内容: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四、设计方法和步骤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1、总论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1.2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1.3编制依据;1.4评价标准;1.5评价范围;1.6评价工作等级;1.7控制与保护目标2、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状况,交通状况,工业,农业现状,地形,地貌,生态状况(附市地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环境评价课程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校方企方设计地点设计时间目录第一章总论 (3)1.1项目由来1.2编制依据1.3评价适用标准1.4 环境保护目标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4)2.1工程内容及组成2.2工程占地面积2.3原辅材料消耗2.4环保费用概算2.5平面布置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1工艺流程简述3.2主要环境影响因素3.3主要污染工序3.4噪声污染源情况3.5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3.6清洁生产3.7总图布置的环保合理性分析3.8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0)4.1 自然环境简况4.2 社会环境简况第五章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思路 (11)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11)6.1主要生态影响6.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6.3环境风险因素分析第七章保护措施 (16)7.1声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第八章结论 (16)8.1环境质量现状8.2环境影响8.3结论第一章总论1.1项目由来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谋成公司)由香港信丰贸易公司独资设立,拟在永安市曹远镇坑边村建设年产80万吨水泥熟料、10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

项目由永安市发展计划局于2003年8月16日以永发经〔2003〕39号文批准立项。

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2180万美元,全部以外汇投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谋成公司委托我所承担《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我所派员进行现场踏勘后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作为报告书的编制依据。

1.2编制依据(1)《关于港商独资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永发经〔2003〕39号(2)编制《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 2003.09.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9)《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01月(10)《永安市城市环境规划修编》永安市环境科学学会,厦门大学环境开心研究中心 2000年12月(11)《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6号令(12)《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16号令(13)《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通知》国经贸资[1997]367号(14)《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2年(15)《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2003年10月(16)《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福州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2003.091.3评价适用标准(1)《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2)《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8068-2000(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4环境保护目标纳污水域益溪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厂址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标准;厂址周围环境噪声参照执行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

第二章项目建设概况2.1工程内容及组成工程名称: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地点:永安市曹远镇坑边村工程性质:新建生产工艺:预分解新型干法生产线生产规模:建设一条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年产水泥熟料77.5万吨,年产水泥94万吨。

占地面积:10.92公顷项目总投资:2180万美元劳动定员:280人年工作时间:310天2.2工程占地面积本项目用地位于闽燕水泥集团曹岩水泥厂西南侧,主要为山坡地形,总用地面积约10.92公顷。

该场地属小丘陵地块,场地最大地形高差40米左右。

2.3原辅材料消耗表2-1 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2.4 环保费用概算该项目环保总投资见表2-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额的8.05%。

表2-2 环保治理设施投资估算表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环保设施运行费用见表2-3。

表2-3 环保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估算表谋成公司年环保设施运行费用235万元,占年销售成本的1.6%。

2.5平面布置根据工厂原燃料的来源、地形地貌、工艺流程、工程地质等因素进行总平面布置。

厂区按功能可分为下列几个区:(1) 原、燃料区原燃料区主要包括石灰石露天堆场、石灰石破碎、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粘土铁粉堆棚、粘土简易预均化,原煤堆棚、原煤破碎、原煤简易预均化。

石灰石露天堆场,石灰石破碎及石灰石预均化堆场位于厂区西北侧的山坡上,粘土铁粉堆棚、粘土简易预均化,原煤堆棚、原煤破碎、原煤简易预均化位于厂区西南侧,中间被一座小山包隔开。

(2) 主要生产区主生产区位于厂区的东南侧,是全厂生产的核心。

布置有原料粉磨、废气处理、生料均化库、烧成窑尾、窑中、窑头、熟料输送及储存、煤粉制备等车间。

在主要生产车间的周围还布置有紧密服务生产线的电气室、中控室、空压机房等车间。

(3) 成品区成品区主要包括水泥配料及粉磨、水泥库、水泥包装及袋装成品库。

在厂址东面有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的铁路专用线,在此基础上再扩建一股线路,作为熟料和水泥出厂的铁路专用线。

因此水泥包装和成品库布置于铁路边上,水泥和熟料分别通过斜槽和皮带输送至此发运。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工艺流程简述(1)原料破碎、预均化及配料石灰石由自卸汽车运输进厂后,卸入石灰石露天堆场,由铲车送入破碎机前受料斗中,经板式喂料机喂入———台锤式破碎机破碎,破碎机能力为400t/h。

破碎后的碎石经带式输送机送至Φ80m圆形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经过预均化的物料由胶带输送机送至原料配料站。

粘土及铁粉由自卸汽车运输进厂后存放在堆棚内。

铁粉经铲车送入受料斗中,由胶带输送机送至原料配料站;为防止堵料,影响生产,外购粘土水份控制在10%以内,粘土经铲车喂入受料斗中,由胶带输送机送到长形简易粘土预均化堆场进行预均化,预均化后的粘土由胶带输送机送至原料配料站。

原料配料站设有石灰石、粘土、铁粉三座配料库及一座备用库。

粘土库底设有板式喂料机以保证卸料,每座库底均设有—台定量给料秤,原料按一定配比要求准确配料后,由胶带输送机送至原料磨。

(2)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原料磨采用一台Φ4.6×(9.5+3.5)m中卸磨,物料烘干热源利用来自预热器的废气,配料计量后的石灰石、粘土、铁矿石混合原料,经胶带输送机送入中卸磨内进行烘干兼粉磨,出磨生料由斗式提升机送入高效选粉机分级,粗粉回磨再粉磨,合格细粉经空气输送斜槽、斗式提升机送入生料均化库内。

出选粉机废气由风机送入电收尘器净化。

出预热器的高温废气由高温风机将大部分废气送至原料磨,剩余废气经增湿塔降温后与来自原料磨的低温废气混合,再经电收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粉尘排放浓度小于80mg/M3。

由增湿塔及电收尘器收下的粉尘经链式输送机与来自原料磨的成品生料一起送入均化库内。

当原料磨停止运行时,窑尾高温废气由增湿塔增湿降温后,直接进入电收尘器,由增湿塔收集下来的窑灰直接送往生料入窑系统或生料均化库。

增湿塔喷水量将根据出口温度自动控制,使废气温度处于收尘器的允许范围内,废气经收尘器净化后由排风机排入大气。

(3)生料均化库、生料入窑喂料系统来自原料磨车间的生料和废气处理系统的回灰经空气输送斜槽送入一座Φ18m连续式生料均化库。

库内生料经多层重力切割和库中心室气力搅拌后,由库底卸料装置、空气输送斜槽送入生料称重仓,仓下设有由流量控制阀、固体流量计组成的喂料、计量系统,经计量后的生料由斗式提升机喂入窑尾预热器。

(4)烧成窑尾、窑中及窑头烧成窑尾采用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在线分解炉,生料进入预热器后,在自上向下逐级运动的同时,逐步预热、分解。

预热器具有较高的热效率,生料经过预热器和分解炉,碳酸钙大部分分解后,进入Φ4×60m回转窑进行煅烧。

分解炉所用热风来自窑头,因采用新型控制流篦式冷却机,三次风温可达850℃以上,更有利于煤粉的燃烧。

预热器出来的废气经高温风机送入废气处理系统。

出窑熟料进入水平推动篦式冷却机进行冷却,经篦式冷却机冷却后的熟料温度为65℃+环境温度。

大块熟料经篦式冷却机出料端的破碎机破碎后,由链斗输送机送往—座Φ32m熟料库。

熟料库侧设有一套熟汽车散装系统以满足散装熟料汽车外运的需要。

出篦式冷却机的冷却余风通过电收尘器净化后经风机排入大气。

3.2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本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其次还有NOx、SO2、噪声及废水。

3.3主要污染工序a.原料粉磨及窑尾废气排放量为460000m3/h,含粉尘废气经高压静电除尘器处理后,由85m高度烟囱向大气排放,粉尘排放浓度80mg/M3;粉尘排放量为613.52kg/d,占生产线粉尘排放总量(1409.64 kg/d)的43.5%,其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第一,因而是全厂最主要的粉尘污染源。

b.烧成窑头废气排放量为315000m3/h,经高压静电除尘器处理后,由30米高烟囱排出废气,粉尘排放浓度100mg/M3,粉尘排放量为394.63 kg/d,占生产线粉尘排放总量的28.0%,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第二位。

c.水泥粉磨及输送废气排放量为140000m3/h。

含粉尘废气经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由25米高排气筒排出,粉尘排放浓度50 mg/M3,粉尘排放量为126.34 kg/d,占生产线粉尘排放总量的9.0%,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第三位。

d. 水泥配料废气排放量为8930m3/h。

含粉尘废气经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20米高排气筒向大气排放.粉尘排放浓度50 mg/M3,粉尘排放量为39.94 kg/d,占生产线粉尘排放总量2.8%,等标污染负荷位居第四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