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的历史起点
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

I文化驿站I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本刊记者/蔡晓臻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
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
由于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中国高 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很‘决。
高速铁 路和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大大 缩短了运输时间,促进了沿线城市经 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中国铁路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近 现代和当代历史紧密相连.从500米的 “展示铁路”到横”的铁路交 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复兴号”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 证了国家的百年巨变。
中国铁路史上有 许多第一,这些你都知道吗?德小铁路德小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小铁路,据李端瑞《参冰室野乘》记载:“同治四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 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 外平地,以小汽车驰其上,迅疾如 飞。
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 国若狂,几致大变。
旋经步军统领衙 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英国 商人杜兰德(Trent)在北京宣武门外购置土地,建起一条里许(约0.5公里)的展览性小铁路,位于今和平门和宣武门之间,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一条铁路。
杜兰德在北京修建的这条铁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用铁路,而主要是当作展品,用来为推广铁路做广告。
严格来说,这还不能算是实质意义上的铁路。
很快步军统领衙门以“见者诧骇,谣琢纷起”、“扰乱民心,蛊惑视听”为理由,勒令拆除了该条铁路。
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
自1860年代起,上海英商筹备(租界至吴淞间)兴建铁路。
租界位于黄浦江畔,而吴淞地处黄浦江注人长江口;黄浦江河道狭小,行船不便,尤其是外商的大货轮。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吴淞成为一个合适的港口,它与上海租界处于黄浦江的同一边,筑路不用跨江修桥,相距也仅12英M,比沿黄浦江行船距离更近。
英商认为这条铁路能在上海市中心和吴泊港之间建立起迅速的陆路交通’方便货物及人员的来往运输。
铁路发展史1

序号 1 2 3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km.h-1 V≤120 120<V≤200 V>200
列车级别 普速列车 快速列车 高速列车
• 1964 日本 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 本东海道新干线,时速210km/h
日本人挤车视频
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修建铁路约9400km。其中帝 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 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 铁路以及赎回 的京汉、广三铁路仅占20%左右
如俄国修建的中东铁路、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比利时修 建的京汉铁路、法国人修建的正太铁路
张家口 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 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大境门, 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 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 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 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 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
(三)低谷
20世纪50年代 汽车和飞机运输发达 铁路发展进入低谷
1910年福特制成可供私人用的T型小汽车1928年产量达1500万辆; 1928年铁路的客运从1920年的300亿人次下降到200亿人次。 1935年美国首次问世DC-3型大型飞机; 1957年美国选用飞机人数开始超过火车
(四)铁路复兴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吴淞铁路
吴淞上海之间河道淤塞,疏通困难,大吨位轮船无法停靠上海港 全长4.5公里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自建铁路
• 其一,反驳铁路有利于巩固国防,刘氏认为守国之道在于 人和,并兼重地形之险,若造铁路,则不惟不设险,而且 自平其险; • 其二,反驳修铁路搞运输可以充裕国库,刘氏认为:“圣 朝之生财自有大道,岂效商贾所为”; • 其三,针对有人提出修建铁路,便于朝廷访查各地民情, 有益于政治清明,刘氏认为:“察吏之昏明,在精神不在 足迹”。 • 其四,反驳铁路利于民生的观点,刘氏认为铁路确实利于 人民出游,可使商贾得利,但货物流通便捷的同时,还会 导致“人心必增奢侈,财产日以虚糜”; • 其五,刘氏认为修筑铁路将使“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 灾易召”;其六,刘氏认为修铁路将引发民乱,“盖百姓 此时愤心未平,一旦创造铁路,复毁其田庐坟墓,则众怒 益甚。而伏莽之贼,遂得借共杀英人为名,因众心以作乱。
对高速铁路的认识

3)新干线技术
日本:新干线
中国台湾:台湾高铁
中国:CRH2(E2-1000)
4)Talgo 技术
西班牙:Talgo350
5)摆式列车
意大利、芬兰、葡萄牙、捷克、斯洛文尼亚、英国:Pendolino
瑞典:X2000
瑞士:ICN
意大利、瑞士:Eurostar Italia
美国:Acela
加拿大:LRC
日本:800 系新干线、N700 系新干线、E5 系、E6 系新干线
的安全运行要求,适应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度、高密度及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跨线 运行的特点,成功应用于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
4)系统集成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总体设计、接口管理、联调联试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 速铁路工务工程、动车组、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等各子系 统的集成,使整体系统功能达到最优。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混合运行、高速线与 既有线互联互通、地车安全信息连续传输、轨道电路对无砟轨道适应性等方面实 现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先进完善的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体系。 5)运营维护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研发了现代化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实现了基础设施检测监测的自动化和养护 维修的机械化。开发了安全防灾预警技术,实现了对雨雪等灾害的实时监测和自 动应急处理。开发并广泛采用调度集中系统,全面实现了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 研制了适应大客流量、响应时间快、系统安全性高的综合客运服务系统,较好地 满足旅客自助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积极开展高速铁路减振降噪、节 能环保等技术攻关,大量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及现代信息技术,使高速铁路在节 能环保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6、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高铁外交的推进,中国将更多参与到海外项目建设中去,以提高 中国高铁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 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 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 260 亿美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 据显示,未来 10 年,世界高铁的建设速度将加快,新增里程将达到一万公里, 如果按照每公里 3 亿元的造价计算,海外高铁基建市场的价值约为 3 万亿元,高 铁设备的市场价值将达到 6000 亿元左右。未来海外高铁的设备需求量比较可观, 将为中国铁路装备提供较好的出口市场空间。 三、总结 高速铁路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占据明显的优势,发展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 读后感

中国高铁读后感当我看完了中国高铁后有了很多的感受。
一条长长的铁路,印刻着中国铁路人在共产党领导下忘我奋斗的坚实足迹。
一个潮起东方的新时代,展示着中国铁路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壮丽画卷。
中国铁路的红色基因穿越历史的烟云,回望艰辛的岁月,中国铁路尤其是党领导的铁路工人队伍始终用赤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意志、无私的奉献精神,追求民族独立、寻求人民解放、谋求国家富强。
1876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现代工业的标志性产物——铁路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从那时起,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争路权、建铁路的苦苦求索。
1911年,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点燃了导火索。
1917年,“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迎来了曙光。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京汉铁路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校,发展了第一批工人党员,为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播下了星星之火。
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
共产国际为此发出宣言,“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世界的政治舞台”。
京汉铁路工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二七”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1924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全国性产业工会。
抗日战争中,铁路人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把铁道线变成了抗击日寇的最前线。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铁路人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铁路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在国家百业待兴、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毅然决定从铁路入手,恢复国民经济。
面对旧中国留下的支离破碎、满目疮痍的铁路线,当家作主的铁路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大规模抢修铁路和新线建设,当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1、预备阶段1998年bai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du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zhi了研究dao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
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
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2、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
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3、快速铁路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 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
扩展资料:中国高铁不断立下新的科技创新里程碑。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题 地理复习题

班级姓名2021-2022学年度初中地理期中复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A.海水淡化B.地下水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D.两极的冰川2.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A.新能源B.电子信息C.汽车制造D.生物工程3.下列铁路线中,属于南北干线的是()A.陇海线B.湘黔线C.京哈线D.兰新线4.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B.土壤C.气温D.降水5.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夏秋多,冬春少C.南丰北缺D.人均占有量高6.我国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A.林地B.草地C.城市建设用地D.耕地7.我国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主要是()A.甘蔗B.油菜C.小麦D.甜菜8.甘肃夏河县的民居多为土墙、平顶屋,原因是当地()A.降水少B.气温高C.气候复杂多样D.水热充足9.不适合在山区发展的是()A.耕作业B.旅游业C.畜牧业D.林业1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地区及其气候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气候11.“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中国高铁”能走向世界,关键在于()A.先进的技术B.开放的政策C.丰富的劳动力D.悠久的历史12.黄土高原上甲地区某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
下列发展措施中,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土地全部退耕,发展苹果种植B.陡坡发展粮食种植,防治水土流失C.修建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D.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淡水渔业1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C.从东北向西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1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下列描述中没有穿过该线的是()A.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1月份0℃等温线15.关于秦岭——淮河一线说法正确的是()A.400mm年降水量线B.亚热带与热带分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D.1月份0℃等温线16.我国草地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17.我国中温带地区的农作物耕作制度是()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三熟18.我国秦岭——淮河线北侧的温度带是()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19.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①生长周期长,光照条件好,水热配合好;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下列描述中,与青藏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C.雪域牧场,毡房点点D.城镇遍布,繁华热闹兰新高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条高铁,也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高铁概论08 (一)(全国各铁路局之间的管辖)

重点工程
狮子洋水下隧道
广深港高速铁路关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隧道是世界首座高速铁 路水下盾构隧道、也是中国建成的最长水下隧道和首座铁路水 下隧道。珠江狮子洋隧道全长10.8千米,外直径10.8米,双孔 单线,穿越地质与环境条件极为复杂的珠江狮子洋入海口;其 建设面临行车速度高(中国国内首条时速350千米水下隧道)、 掘进距离长(盾构段长9340米、中国国内最长水下掘进距离)
是一条在建的高速铁路,由广州经深圳至香港,铁路将主要提供 客运服务,预计2010年通车,全长:145公里,车程:60分钟。广深 港高速铁路由南至北共有5个站,香港总站设于地底的“西九龙 总站”,途经深圳的福田、深圳的龙华及东莞的虎门,而内地终 点站是广州石壁的“新广州站”。
广州石壁站
东涌站
虎门站
深圳公明站
另: 其他各个铁路局 最新管辖范围
国内唯一一座市内车站被三个铁路局 管辖的城市
河北省秦皇岛市属于东北与华北的交接,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 节点城市,市内有多个火车站,却分属于三个铁路局。
1.山海关站,现为直属特等站,建于1894年,隶属沈阳铁路局
管辖。是京沈两局分界口站,为津山、沈山两大干线的终点站, 并衔接京哈线(京秦段与秦沈客专段)。是南下中原、北上雪 疆的交通要塞。全站分为客场和运转场两大部分,站场全长沈 山线为7.240km、京哈线为2.404km。 山海关站属于路网性编组 站,也是办理客、货运业务的特等站。
该工程项目历经近十年 联合攻关,系统解决了 在结构安全保障、轨道 平顺性控制、长距离掘 进、关键装备研发、环 保与防灾疏散等方面多 项技术难题,形成了成 套创新技术。
休息一下吧!
9.新北京 铁路局
10.新上 海铁路局
11.新南 昌铁路局
学术报告10篇

高性能混凝土已在我国的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应用者对混凝土高性能化的理解和研究深度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近几年来江苏省建科院和东南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核电工程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报告结束后,针对同学们对城市交通提出的疑问,杜心言教授一一做了解答,
获得场下热烈掌声。
报告3
京沪高速铁路
时间
2015年01月13日(周二)下午15:00
报告人
蔡庆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地点
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
心得体会:
蔡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背景,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华北和华东地区,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区域。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地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客货运输较繁忙、增长潜力较大的客运专线。
然后又介绍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所遇到的困难7以及解决办法,包括路基问题,主要有①砂土液化,②松软土、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③岩溶区路基及其受环境影响的问题,④膨胀土改良后做为填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问题,⑤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及其对行车的影响,⑥石膏土路基受水浸泡后的变形问题,⑦路基防洪问题及其受气候环境的影响问题。
接着岳教授介绍了工业建筑物结构可靠性鉴定评估技术、典型工业环境下锈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修复技术。第三部分,岳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这种复合纤维被频繁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具有高强、耐腐、轻便、可造型高等特点。对此,岳教授团队也建立了土木工程用FRP材料性能表征评价体系、C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等技术。岳教授关于FRP材料还补充了钢吊车梁疲劳评估及CFRP加固技术,他表示这种碳纤维材料对于钢吊车梁疲劳修复具有不错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铁的历史起点
京津城际列车驶出北京南站
曾经的北京南站
利用自然光线的进站大厅
上溯到1897年,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由北京丰台接轨至马家堡,在距离永定门3
公里的马家堡建造客货混运车站。
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今北京南站的前身马家堡站,是真正意义上北京最早的火车站。
2006年5月9日晚,最后一列火车——北京南开往乌海西的2141次旅客列车驶离车站,老北京南站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006年5月10日,北京南站正式开始封站改造。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中国首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新的北京南站正式重新启用。
北京南站,作为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的起点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也是中国高铁的历史起点。
百年老站华丽转身
北京南站的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
1896年,清政府修建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1897年这条铁路由丰台接轨至马家堡,在距离永定门3公里的马家堡建造客货混运车站。
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今北京南站的前身马家堡站,是真正意义上北京最早的火车站。
1902年,马家堡站更名为永定门站。
此后的50多年时间里,永定门站一直作为去往上海和去往广州列车的始发站。
1957年,在距离永定门站以西1公里处修建了永定门客运站。
1988年,永定门站正式更名为北京南站。
经停北京南站的列车,主要是开往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一些城市的中短途慢车。
如今,住在北京南站附近的一些老北京人还记得,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进京打工,保定、衡水等地的农民来京都是在北京南站下车,形成了北京最初的民工潮。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黄金周制度的实行,外出旅游的旅客越来越多。
1999年,北京南站开行了通往野三坡、云居寺等景点的郊游列车,每到五一、十一黄金周,背着行囊出去玩的旅客便挤满了车厢。
2006年5月9日晚,最后一列火车——北京南开往乌海西的2141次旅客列车驶离车站,老北京南站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006年5月10日,北京南站正式开始封站改造。
作为中国首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新的北京南站东端接京津城际铁路和北京站,西端接京沪高速铁路、京哈线和北京动车客车段,北京4号、14号地铁线由地下穿站而过,成为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等交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北京南站正式重新启用。
至此,华丽转身后的北京南站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凡设计绿色当道
从空中俯看这个约20个足球场大小、相当于1.5个“鸟巢”面积的银灰色现代化客站,整个建筑呈椭圆形,主体为钢结构,分为主站房、雨篷两部分。
主站房采用双曲穹顶设计,最高点40米,以天坛鸟瞰效果为基本形状,中间设有3个层次,隐喻中国皇家建筑的层次感和风格。
建筑地上2层,地下3层,从上到下依次为高架候车层以及配合的高架环形车道、站台轨道层、换乘大厅、地铁4号线、地铁14号线。
北京南站站台轨道层共设13个站台,24条到发线,3个客运车场。
其中从北往南依次为:普速场设到发线5条、3座站台;高速场设到发线12条、6座站台;城际场设到发线7条、4座站台。
高架候车层在地上二层,中央为独立的候车室,可容纳1.05万人同时候车。
东西两侧是进站大厅,自北向南依次为各候车区。
高架候车层的四个角设有售票办公楼,车站共设置了84台窗口售票机和39台自动售票机。
检票进站全部由自动验票系统控制。
北京南站每个站台都有多部直梯和扶梯,将候车大厅、站台层和地下换乘大厅连为一体。
站内共有111部电梯,旅客可以通过它们进出站和到达车站的各个服务区域。
凸显环保、节能等理念,是新北京南站的一大亮点。
在众多大型火车站中,北京南站第一个采用太阳能发电。
通过使用太阳能,北京南站一年可减排100多吨废气;利用城市原生污水冬季水温高于大气温度、夏季水温低于大气温度的特点,北京南站从污水中冬季取热供暖、夏季排热制冷。
由于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北京南站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约600万元。
城市地理改写格局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南城的发展相对滞后。
新的北京南站等城市新地标的出现,无疑助力北京南城的新兴崛起。
北京南站从城市整体功能出发,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将市郊铁路S4(黄村)线、S5(房山)线和地铁4号线、14号线引入到车站内,承担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的始发终到列车以及部分普通列车的运输任务,并与公交、出租车等市政交通设施相通,成为集干线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和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在服务城市交通方面,北京南站用无缝衔接减轻了城市路面交通压力。
作为“零换乘”车站,北京南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城市交通无缝对接,一切换乘行为在车站内完成,这样可以极大地减轻路面交通压力。
由于在北京南站枢纽内能够实现多种公共交通的无缝换乘,连接北京和天津的京津城际铁路正越来越成为旅客出行的热门路线。
“人多的地方消费旺。
”北京南站客流以商旅、公务为主。
北京南站的建成,不仅使城市
重要交通枢纽南移,也形成了写字楼、酒店聚集区,大量的商务人士带动了北京南城整体形象的提升。
信息来源:中国铁路行业第一网站- 中国铁道网
原文地址:/railway-technology/trends/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