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物理中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学史高考必背2023

高中物理学史高考必背2023

高中物理学史高考必背2023高中物理学史高考必背2023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希腊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自然界的假说和理论。

他们试图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1. 焦耳理论焦耳(公元前450-前350)认为物质可以通过热量的传递而发生变化。

他提出了热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莱克希米德的气候理论莱克希米德(公元前570-前495)将自然界的变化归结为四个基本元素:土、水、火、气。

他认为这四个元素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解释了世界上的各种现象。

二、近代物理学的开创17世纪,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和实验观察的兴起,物理学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1.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1571-1630)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为日心说提供了实验证据,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2. 牛顿的运动定律牛顿(1643-1727)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其中包括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定律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电磁学的发展与电的发现19世纪,电磁学开始蓬勃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发现。

1.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1791-1867)实验证明了通过磁场中的导线可以产生电流。

这一发现揭示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为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2. 奥斯特和弗斯塔的电解现象奥斯特(1777-1851)和弗斯塔(1800-1867)独立发现了电解现象,即通过电流可以使化学物质分解。

这一发现引发了对电学和化学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

3.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1831-1879)提出了电磁场的四个基本方程,将电学和磁学统一起来。

这一理论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并揭示了电磁波的存在。

四、量子力学的诞生与发展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发展引起了物理学领域的革命。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

为了充分挖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思想,加强科学文化与哲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美学、科学道德3个方面剖析了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思想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等方面。

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1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

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不会被分离的。

转贴于紫一辅酶q10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方法。

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物质是普遍联系的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比如人们曾经把电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

坚信电和磁之间存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学的新纪元。

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1.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

卡尔学派极力反对牛顿 力学 ,但他 的数
学 哲 理 却 对 牛 顿 力 学 的建 立 和 发 展 起 到
了极 为重要的作用。
牛顿 在 三 位 伟 人 的 基 础 上 创 建 了 他
范例 。麦 克 斯 韦首 先继 承 了如 卡 文迪 许、 仑、 库 奥斯特 、 法拉第等 一大 批实验
物 理 学 家 在 电磁 领 域 中 所 发 现 和 总 结
学思想的教育 ,促进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
界 观 、 生观 。 人
作的基础 上 ,麦 克斯 韦与 1 6 8 5年发 表
纪 的 新科 学提 出一个 总 的科 学 框架 的 哲学思想 辩证 人。他 以物质及其运动的基础概念 , 建立

了《 电磁场 的动 力学理论 》 。麦克斯 韦的
电磁 场理 论 , 电场和磁 场两个 独立 的 把
的力学体 系 :即笛卡尔 的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运 动观 所
提 的 三 条 力 学 原 理 以 及 他 的 数 学 演绎 法
说 ,而且使整个 自然科 学从神学 的统治
下解 放 出来 : 因 斯 坦 的 相 对 论 , 翻 了 爱 推 牛 顿 的绝 对 时 空 观 ,论 证 了 辩 证 唯 物 主
的大 量成功 的 电磁规 律 的基础 上 , 创建
在亚里士 多德 力学到牛顿力学发展
的漫 长 岁月 中 , 出现 了 两 种 力 学 原 理 和 与 之 相 联 系 的 方 法 论 之 间 的 斗 争 。 在 这
个斗争 中首先是伽利略和 亚里士多德之 间的斗争。亚里士 多德 力学是 一种主观
直 觉 的 思 辨 力 学 。 虽 然 他 也 沿 用 对 实体
三 、 人 类 对 光 的 本 性 的 认 识 是 一 个 否 定 之 否 定 的过 程

高中物理哲学思想总结范文

高中物理哲学思想总结范文

高中物理哲学思想总结范文高中物理哲学思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学科,而哲学则是一门思考人类存在和认识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哲学思想的学习也十分重要,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意义。

以下是对高中物理哲学思想的总结:首先,物质世界的本源。

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无限可分性,也就是说物质可以一直分割下去,直到达到最基本的单位之一——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原子的排列和运动形成不同的物质。

物理学中的原子理论正是基于这一哲学思想而建立的,通过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

其次,物理学的可知性。

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世界是可以被认识和理解的,人类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揭示事物的规律。

物理学正是通过实验和观测来发现和验证自然规律的科学,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从而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再次,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物理学研究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理学的规律和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原理,不受人类意愿和观念的影响。

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得出的结论,是客观存在的真理。

此外,物质世界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有一定的确定性,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和变化。

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就是基于物质世界的确定性而建立的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但同时,哲学思想也告诉我们,物质世界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非确定性,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最后,物理与其他科学的联系。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核心,与其他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物理学是科学的基石,其他科学都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物理学的规律和原理不仅适用于物质世界,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比如化学、生物学等。

物理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理论,促进了整个科学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哲学思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哲学思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

总第243期2013年5月(下)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43May2013(C)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哲学思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陈钦松(长乐第七中学福建·长乐350206)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5-0155-02摘要物理教学引入哲学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事物普遍联系、质量互变的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等观点。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哲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物理的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关键词哲学思想辩证法物理教学The 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o Students' Learn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Chen Qinsong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o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is conductive to students'better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s knowledge and rules,as well as physical thinking methods,so it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learn physic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o students'physical learning.Key words philosophical thinking;dialectics;physics teaching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及其应用的同时,体会和掌握物理的思想和方法也很重要。

物理学习中的常用哲学思想

物理学习中的常用哲学思想

摘要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哲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实验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与方法,所以在物理学中渗透着很多哲学的思想和理念,了解这些理念,和运用这些理念,在今后的物理学习生涯中都对我们起到很大的帮助。

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各自都构建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

关键字:物理哲学联系思想体现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the philosoph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ther in experimental or in the aspect of theory, all for the study of physics provides the direction and the method, so in physics, imbued with many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idea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deas, and using these ideas, in the future study of physics of his career, we have a lot of help.Key words: physical philosophy thought embodies. Contact前言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哲学史以人类的思想活动为对象的思想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活动的本源食物,获得本源食物的非本源食物的知识,建立食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食物,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而认识活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和普遍性规定,以以人类的思想认识为对象,追求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本源的知识,是哲学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规定,也就是说哲学是对人类研究任何事物时候思想规律的研究,是对所有学科共同规律的研究,是对共性的研究,所以无论在任何学科中都有哲学思想的存在,物理学业在其中。

浅谈哲学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哲学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05/2018浅谈哲学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李铁民(辽宁省铁岭市高级中学)【摘要】物理学中哲学教育的实施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它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渗入高中物理学教育,实际上是高中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对哲学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哲学高中物理应用一、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观点。

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从天体宇宙到电子,质子,中子,光子等基本粒子,从有形的事物到无形的电场,磁场,电磁场,引力场等,都属于物质的。

现代航天事业科研人员根据对宇宙射线的光谱分析以及对陨石和从月球取样研究,证实了其它星球也同样有物质存在,并且都有其物质结构。

2.物质是运动的观点。

物质与生俱来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位置分析,几万年前和今天的北斗七星的位置相比,其位置形状都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几万年前宇宙太空的微粒子就是运动的,许多粒子从诞生到湮灭其运动的速度可以称得上是瞬息万变。

3.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

物理学中抽象思维的建立是哲学中“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这一哲学观点的主要体现,应用方法主要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

力学上所研究的质点不会随着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和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原理。

事物之间对立或者统一性地原则,我们把它称之为事物之间的矛盾。

应高中物理学中的楞次定律来说,他就是事物同一性和对立性证实的最好范例,電流之间的反抗会引发或产生感应电流,和原因之间并立矛盾,两者之间同时具有依存、统一、贯通、互相转化,以及离异、排斥、统一性、反抗性等特点。

5.原因和结果的普遍性原理。

在哲学中,当一个现象存在另一个现象必定出现,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的作用引起的现象是结果,而在物理学中恰恰得到证实。

例如,海洋发生潮汐是因为地球的万有引力与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人体在触电时会窒息,人体和触电时人会窒息两者之间结果的关系,等等。

试论哲学思想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

试论哲学思想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

标 。在 高中物理教 学过程 中 ,更重要 地是培养 学生物理 意识 ,锻 炼学生的物理思维 能力。教 师应 当注重培 养学生辩证 地 看待 物理 问题 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 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体验到 高中物理世 界的奇妙 。
关 键 词 : 高 中物 理 ;哲 学 思 想 ;唯 物 论
教 学 实 践
试 论 哲 学 思 想 在 高 中物 理课 堂上 的应 用
田 明 ( 贵 州省 遵 义 市务 川 中 学 贵 州 遵 义 5 6 4 3 0 0)

要 :在现代教 学理念 的指引下 ,教师不可为 了教 学而教 学 ,教 学不是最终 目的,培养 学生的综合 能力才是 终极 目
心 理 ,不 理 解 为何 学 习 物理 学科 ,甚 至认 为 物 理 学 科无 用论 。 事 实 上 ,物理 学科 是 十 分奇 妙有 趣 的 。要 想 学 好 物 理 学 ,
生变化 ,那么 ,其他 物体 的动量也发生变化 。这也体现了对立
与统 一 规 律 。
3 、用 事 物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规 律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上 文 提 出 物 理 学 是 来 源 于 客 观 世 界 的 。 在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时, 应 把 握 物 理 学科 与 客 观世 界 之 间 的 联 系 ,从 生 活 中寻 找 事
中图分类号:G 6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7 6 6 1( 2 0 1 3 )3 4 - 1 8 7 - 0 1
高 中 物理 新课 改体 现 了 “ 教学有法 , 教无 定 法 , 贵在得法 , ” 它 要 求 教 师 把 学 习 的 主 动 权 交 给 学 生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自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来 了 解 、掌握 物理 知识 ,培 养 学 生 的 物 理 思 维 , 形 成 科 学 的 三 观 。高 中物 理 以实 验 为 根 本 ,具 有 逻 辑性 、严 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高中物理中的哲学思想
1.参考系的相对性
要让学生知道,第一,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

我们也只能“暂时指派”某一系统作为参考系,但参考系一经“指派”,它便承担起“标准”、“公正”和“静止”的临时角色,它就是中心,万物围绕着它。

它就是可立足的观察者、评论者、断言者,它长着眼睛“冷眼向洋看世界”,看到了“热风吹雨洒江天”。

第二,既然宇宙中不存在绝对标准和公正的参考系,那么任何物体或体系的地位都平等,指派哪个物体或体系作为参考系,都是公平的(当然是惯性系)。

第三,指派什么物体或系统作为参考系,对问题的研究,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各惯性系的平等性是关键,也是难点。

要让学生遐想:在茫茫浩瀚的太空中遨游,哪是上,哪是下,哪是东南西北,物体运动造成的“靠近”或“远离”哪个是主动的,物体的运动的快慢等这些问题,都显得毫无意义。

说“都在运动着”和说“都在静止着”几乎是等价的。

要让学生建立起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思想。

2.作用与反作用的平等性
其实,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本身并不是难点,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字面理解没什么难度,而难点在于这个认识要在“作用反作用”平等性的哲学层面上进行提升。

牛顿第三定律的实质,是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等性。


一,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地位平等,第二,作用力反作用力平等。

其实还是个相对性问题,这和前面第一个问题──参考系的相对性──有异曲同工之处。

例如,锤子砸钉子问题,站在地面看(或站在钉子的角度看),锤子是主动的,主动砸到钉子上。

但如果锤子身上长着眼睛看(或锤子上真的安有摄像头),那么它一定会认为我锤子是“本分”的,我没有动,是你钉子向我进攻,撞到我的身上。

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中超脱出来,进行抽象思维的提升:就是甲乙两个物体发生了相互的作用,任何一方都不优越于另一方,地位平等。

各自所受的作用力,是公平的、并存的。

3.守恒思想
物体来去自如的运动不能靠自己给自己的力来实现、电源不是产生电荷的源泉、不用燃料或外界输入动力只用巧妙的办法就使机器工作是不可能的等这些物理哲学问题,都涉及到守恒思想。

例如有的资料上介绍,把水池里放上一种菌类,在太阳光照射下,能把水分解,不断的输出氢气和氧气。

那氢气和氧气燃烧又变成水流回水池,多么好的能源利用啊。

但懂物理哲学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装置,需要菌类、水池里要放养料、还需要太阳光照射,再加上导管、水池等复杂的设备,还不如用太阳灶直接吸收太阳能呢,何必绕圈子。

再如,对“神七”宇航员太空行走的直播电视中,插播的广告,广告设计者想赶时髦,也是用了“神七”的题材,但那宇航员从船舱“一跃而出”,连演播室里做节目的嘉宾都笑了,说
到“他飞出去,可怎么回来啊?”
守恒问题,只是作为知识来学习的时候,总在知识本身的学习上制造困难。

如果在哲学层面上进行归纳和提升时,才能收到“举一反三”作用。

4.热学的定律
本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哲学问题最不被“大众”所接受。

人们不承认“可用的能量在不可逆转的减少”,甚至不承认“能量不可创造”。

人们认为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将来的科学无所不能。

本内容也最广泛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问题。

能量的耗散、原材料的消耗、水土的流失、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等等,都与热学定律相关。

热学定律的哲学,就是“扩散说”和“代价说”。

“扩散说”是指任何自然系统物质状态的发展变化总规律,都是不可逆转的向着平均势态趋近。

描述系统物质状态的量,如温度、浓度、密度、能量集结度(能量可用度)等都如此,进而导致能量的耗散和原材料的消耗。

“代价说”是指系统中任何局部的逆转(集结、采集)是可以实现的,但都是以周围更大的扩散为代价。

例如燃烧,是炭与氧的化合生成二氧化碳,造成热的扩散。

但在一定条件下这个过程可以逆转,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分解为炭和氧而集结一定的能量,但这要以周围更大的能量以及原材料的耗散为代价。

所以,人们想利用科学技术制造氧和炭来解决能源问题,那是自欺欺人的。

这在前面“守恒思想”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其实,代价说是在说明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科学,不仅解决不了能量的耗散和原材料的消耗(混乱度)问题,相反,正是科学在加快能量的耗散和原材料的消耗(混乱度)的速度!这样说可能过于悲观,但这是客观的物理定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与什么社会意识形态无关。

5.狭义相对论
不是为了寻找学习的秘诀,作为高中生,也不可能把相对论系统的掌握,更谈不上把其熟练的应用到电磁学领域。

本人认为,抽取出这样几个即深奥而又通俗、浅显的哲学思想,作为高中生,就是令人满意的了:
第一,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对于物理量(时间、速度、长度、质量等)的测量,必须立足在某参考系上进行,其测量结果是针对此参考系而言的,不同参考系测量结果不同。

但这些被测对象是绝对的、是客观的。

某一参考系的测量结果只是其一方一派所解释的“语言”而已。

不同参考系对同一事物所解释的“语言”不同,是它的“立足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所以“眼光”不同,“看法”不同而已。

第二,某参考系既然有了自己的测量结果,就要依照自己的“语言”解释事物,依照自己的“眼光”、“看法”办事。

同时,要理解和允许别的参考系有那些不同的“看法”。

第三,相对性问题,在高速、大尺度空间领域明显起来,在低速、小尺度空间领域,其规律又回到牛顿理论上来。

说明狭义相对论与
牛顿理论不矛盾,不冲突,它是对牛顿理论进行了补充、修正、完善和发展。

第四,特别是对时间的相对性问题,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而且容易使学生“走火入魔”。

这里提出,让学生比照着,在容易理解的“某参考系上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两个事件,在另一参考系上测量,就是不同地点的两件事”的基础上,把“时刻”与“地点”量概念互换一下,则为“某参考系上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另一参考系上测量,就是不同时刻的两件事”。

即要接受地点具有相对性,也要接受时刻具有相对性。

把时刻与地点,抽象为两个都可随不同参考系而变换的物理量。

6.辨证思想
例如,前面提到的灯泡灯丝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大还是变小?回答这个问题要两说:一方面,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造成电阻增大。

另一方面,分子运动加剧,会使自由电子密度增大,导电性能提高。

所以要看哪方面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在高中物理知识中,含有很多的辩证法思想。

要让学生从机械、死板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必须让学生辨证的思考问题。

诸如“高频波直射性强,那还具有衍射性吗”、“电容的利与弊”、“波粒二象性”、“理想模型不存在,还研究它有什么意义”、“远距离输电中增大电压的高成本与受到的好处怎样平衡”、“波尔原子模型也不准确为什么还要研究它”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一定程度包含着辨证的思想。

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多做习题呢,还是多注重基本概念和基
础知识的理解?就是做题,是做基础题呢,还是做些拔高性质的难题呢?都是存在辨证关系的问题,两方面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承的。

这也就是学习策略的辩证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