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的趣味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一叶障目。

古代有一个叫做张良的人,他是汉朝开国功臣之一。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在山上砍柴,忽然看到一片叶子飘落在眼前,他连忙伸手去把它拨开,但是叶子却一直落在他眼睛上,使他看不见东西。

他摇头晃脑,用手去抹,叶子却是挥之不去。

于是他就闭上眼睛,一手扶着树,一手摸索着向山下走去。

走了一会儿,他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站住,站住!”他睁开眼一看,原来是一位老者,他对张良说,“你为什么闭着眼睛走路呢?”张良说,“我眼睛上有一片叶子,挡住了我的视线。

”老者拿出一根细长的竹条,轻轻地把叶子拨开,张良这才看见了老者的真面目。

老者告诉他,这叶子叫做“一叶障目”,是一种特别的叶子,它会随着人的眼睛而飘动,挡住人的视线,使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老者告诉张良,“人生道路就像这片叶子一样,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琐事、困难、挫折所困扰,挡住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看不清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拨开这片叶子,找到前进的道路。

”。

张良听了老者的话,深有感触。

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汉朝的兴起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琐事所困扰,挡住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拨开这片叶子,找到前进的道路。

就像张良一样,他没有被一叶障目所困扰,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途中会有风景,也会有坎坷。

我们要学会拨开一叶障目,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一些琐事、困难所困扰,要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和启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和启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和启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就是说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

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启示
本故事告诉我们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事。

意义: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轻信妄说的人。

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人,贪婪的人,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成语出处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有关一叶障目的成语典故

有关一叶障目的成语典故

有关一叶障目的成语典故篇一:一叶障目成语故事一叶障目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

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成语启示一叶障目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篇二:一叶障目成语故事出处《欧冠子·天则》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

”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

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

他呆了一会,拿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

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

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看得见。

”他妻子回答。

“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

“看得见。

”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

中国成语中的寓言故事:一叶障目

中国成语中的寓言故事:一叶障目

中国成语中的寓⾔故事:⼀叶障⽬ ⼀叶障⽬是中国成语之⼀,它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表⾯现象,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能⼀叶障⽬,应该从各个⽅⾯来考虑。

⼀叶障⽬成语背后也隐藏着⼀个有趣的寓⾔故事哦。

下⾯⼩编给⼤家分享关于⼀叶障⽬的成语寓⾔故事,我们⼀起来看⼀下吧~ 寓⾔故事:⼀叶障⽬ 很久以前,有⼀个穷书⽣。

⼀天,他听说⼀个⼈去⼭上捕蝉,⽤⼀⽚叶⼦把⾃⼰隐⾝了,然后他就赶紧去找那⽚叶⼦。

到了⼭上,他左顾右盼,仔仔细细的找,⼀⽚叶⼦也不放过。

过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找到了那⽚叶⼦。

他把叶⼦揪下来,正⾼兴的时候,不⼩⼼⼿⼀放松,那⽚叶⼦⼀下⼦掉到叶⼦堆⾥了。

他马上就去找,可是找了半天也找不到。

最后就在那⽚叶⼦掉下来的地⽅抓了⼀⼤把叶⼦就回家了。

回到家,他叫妻⼦帮他看,哪⽚叶⼦是隐⾝叶。

他说:“我把叶⼦放在⾝上,你要是能看见我就说能看见,那我就换⼀⽚叶⼦。

要是你说不能看见就说明这就是隐⾝叶,明⽩吗?”他妻⼦说:“明⽩了。

”说完就开始了。

他试了第⼀⽚叶⼦问妻⼦:“能看见吗?”他妻⼦说:“能看见。

”他⼜拿出第⼆⽚叶⼦,⼜问:“能看见吗?”妻⼦说:“能看见。

”就这样,三⽚、四⽚以及后⾯的叶⼦都不是。

最后,他妻⼦等得不耐烦了,就说:“不能看见。

”⼀听到这话,他马上就拿着这⽚叶⼦去街上偷东西,因为那不是隐⾝叶,别⼈能看见他偷东西,所以被带到了衙门。

到了衙门,县令问他为什么偷东西,他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遍,最后还是被关了起来。

⼀叶障⽬成语释义 眼睛被⼀⽚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喻不能够认清根本问题。

⼀叶障⽬成语出处 楚⼈贫居,读《淮南⼦》,得“螳螂伺蝉⾃障叶,可以隐形”,⼤喜,遂于树下仰望,欲觅螳螂伺蝉⾃障叶。

偶见之,即缘⽽摘之,然不慎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乃扫取数⽃归,⼀⼀以叶⾃障,问其妻⽈:“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见”,经⽇,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楚⼈默然⼤喜,赍叶⼊市,对⾯取⼈物。

[作文素材]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

[作文素材]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

[作文素材]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

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

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拓展延伸】原文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大喜。

遂于树下仰望,欲觅螳螂伺蝉自障叶。

偶见之,即缘而摘之,然不慎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具分辨,乃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竟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楚人嘿然大喜,明日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而诣官。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贫:贫困居:住所、家障:遮蔽,遮掩可以:可以用来以摘之:指楚人看准螳螂所执的叶子,而去摘这个叶子。

伺:观察等候时机。

缘:向上爬分别:分辨,识别不(fōu):同“否”意恒:持久,持续竟日:经过一整天绐(dài):欺骗赍(jī):携带,拿着。

嘿:同“默”,暗自喜欢的状态。

诣(yì):前往,去,到。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结构】主谓式【近义词】以偏概全、不见泰山、掩耳盗铃、管中窥豹【反义词】洞若观火启示一叶障目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一叶障目成语故事

一叶障目成语故事

一叶障目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白的诗人,他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酒徒。

他酷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之间,以此激发诗歌的灵感。

有一天,他在一座高山上饮酒作诗,眺望远方,却被一片树叶挡住了视线,于是他写下了“一叶障目”的诗句。

这个成语“一叶障目”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它形容因为一点小小的事物或者困难,就使人看不清事物的真相,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看法。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白的诗人,他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酒徒。

他酷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之间,以此激发诗歌的灵感。

有一天,他在一座高山上饮酒作诗,眺望远方,却被一片树叶挡住了视线,于是他写下了“一叶障目”的诗句。

这个成语“一叶障目”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它形容因为一点小小的事物或者困难,就使人看不清事物的真相,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看法。

这个成语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认识和看法可能会被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左右,导致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

正如李白被一片树叶挡住了视线,他就无法清晰地看到远方的景色,所以我们要学会摒弃成见,客观地看待事物,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或者小事所左右。

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些琐碎的事物所迷惑,要有远见和洞察力,不要让一叶障目,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一时的挫折所动摇。

总之,“一叶障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左右,要有远见和洞察力,不要让一叶障目,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一时的困难所左右,把握自己的方向,走向成功的彼岸。

一叶障目成语故事

一叶障目成语故事

一叶障目讲的是楚国有个人见书上写螳螂用树叶挡住身子顺利捕食,他以为树叶也能遮住他便捡起树叶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多问几次后妻子厌烦的说看不见了,于是他就拿着树叶到集市上去拿东西,最后被当成了小偷抓起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关于一叶障目成语故事,仅供参考。

一叶障目成语故事1【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解释】:蔽:遮。

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举例造句】: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

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

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

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

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

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

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一叶障目成语故事2鸵鸟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鸟,生于非洲。

它空有“鸟”名,却不会飞翔,只能仗着自己的双腿奔跑。

据说当它遇到危险避无可避、逃无可逃之时,就会把头埋在地下,仿佛眼不见为净,眼不见则险不存。

我想,这种鸟要是生在中国,倒是可以省去在地下挖坑的功夫了,不过是睁眼不见,古人早告诉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一叶障目的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
世界。

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近义词】:以偏概全、不见泰山
【反义词】:洞若观火
【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楚地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
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
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
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
现了,就伸手摘下来。

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

树下原本
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
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
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
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
别人的东西。

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县官审问他的
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
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
治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叶障目的趣味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个穷书生,他在读《淮南子》这本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一条记载: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后面,别的小昆虫看不见它,螳螂就可以守株待兔了。

看到这儿,书生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就好了,那样我想要什么就到集市去拿,就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本,飞快地向树林跑去找那片叶子。

书生昂着头找啊找,脖子都酸了,可还是找不到。

这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后面,书生欣喜若狂,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定就是那片可以隐形的叶子。

”于是,他三下两下地爬到树上,刚要伸手摘到那片树叶时,一阵大风吹来,螳螂不见了,树上的叶子也被吹得满地都是。

书生想:那片叶子一定就在地上。

于是他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树上爬下来。

可是,地上那么多叶子,哪一片才是呢?书生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他想:我何不把这些叶子都带回家去,一片一片地试,总会找到的。

书生马上脱下长衫,把地上的树叶都包回家去了。

到家后,书生一片一片地试。

他拿起一片叶子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看得见我吗?”妻子老老实实地回答:“看得见。

”书生又拿起一片叶子问妻子,妻子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看得见。

就这样,书生一片一片地试,一遍一遍地问,问得妻子都不耐烦了。

当他再拿起一片叶子问妻子时,妻子不耐烦地说:“看不见,看不见!”书生高兴极了,拿着那片叶子撒腿就往集市跑去。

来到集市后,只见他用左手拿树叶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遮住眼睛,右手便去拿货主的东西。

没想到被货主当场抓获,送交县衙门。

县官老爷亲自审问:“你为什么在光天化日之下偷别人的东西?”书生回答:“我找到一片可以隐形的树叶,可是它失灵了。

”县官老爷听了哈哈大笑,骂道“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可真是个书呆子!”县官老爷教训了他一顿,便把他放回家去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要被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迷惑,要认清全面的或根本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