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三方评价实施意见

第三方评价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第三方评价的实施意见(暂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第三方评价则是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引入第三方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科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通过第三方评价,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并根据评价结果了解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第三方评价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第三方评价的界定第三方评价又称社会评价,它是一种有别于学校内部评价的外部评估形式,主要包括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间接地评价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绩效。

第三方评价的主要特点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无隶属关系,但却是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评价的标准或内容需要评价组织主体和评价主体达成共识。

二、第三方评价的实施原则为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实现对现行评价机制的“扬长避短”,实现可行性和有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准则。

(一)明确评价目的。

各评价主体对评价的缘由、目的、组织和实施,信息收集和处理,评价结论及其运用等要进行广泛协商,形成统一的评价意见,进而获取全面、客观、权威、公正的评价信息。

(二)显专业特性。

第三方评价活动的基本受评对象是专业” 在具体实施中,要从专业实际出发,把握专业特点,评价内容要凸显专业特性。

(三)突出人才培I绩效评价。

第三方评价要重点突出对人才培养绩效的评价,高度重视对毕业生受欢迎程度、社会公认度以及未来在社会上的贡献率和影响力的判定评价。

(四)兼重定量与定f评价。

实施第三方评价,需要兼重定量和定性评价,对毕业生就业率、知识技能、实践能力、获得的社会投资等通过量化构建实现数据评价,将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职业性向或综合素养与职业岗位适应度等纳入质性评价的范畴。

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实践探索

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实践探索

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实践探索作者:叶绪娟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4期摘要:为了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最大程度地实现与社会需求间的“吻合度”,需要学校、教育管理机构、用人单位等三方面的合力,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社会评价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性监控,强化第三方评价,使得人才质量获得一个更加完整的评价模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671 建立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意义当前,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任务之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培养质量评价主要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完成的,随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由教育行政部门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双重角色的评价方式,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宜,造成教育评价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失衡,改革迫在眉睫。

国家重点示范职业院校办得怎么样,将不再由教育主管部门说了算,而是引入由行业、企业与社会等组成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说了算”。

因此,在职业学校引入行业、企业与社会等组成的第三方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对职业教育长远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都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加强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从社会视角对职业学校办学状况及其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等职业人必备特质进行有效检验。

当然,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的内部评价与自我评价仍然必不可少,而积极引入属于外部评价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以地方院校师范类人才培养为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以地方院校师范类人才培养为例

、 .4 N0 2 I . 2
J n 2 1 u . 01
基 于 层 次分 析 法 的 人 才培 养质 量 评 价
指标 体 系及 模 型构 建

以地 方院校 师范类人 才培养为例
孙 明保 ,李 新 平
( 湖南理工学院 数学学院,湖南 岳 阳 4 4 0 ) 1 06

要 : 定量分析的角度,运 用层 次分析 法探 讨 了地 方院校新 型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构 建了其评 价指标体 系及 层 从
1评 价 指 标 的原则 ,我们 形成 了‘ ‘ 坚持 科学 发展 观,即坚持 以人 为本,树立 全 面 、协调 、 树立
可持续发展 的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观; 在把握主体性 、民主性 、 激励性和创造性 四个原则的基础之上, 可
收稿 日期 : 0 10 - 5 2 1- 22
第 2 4卷 第 2期
21年 6 01 月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 然科学版) 自
J u n l f u e n t ue o ce c n e h oo y ( au a c e c s o r a H n I si t fS i n ee dT c n l g N tr l in e o n t S
SUN i g ba , i p n M n — o LIX n- i g
( ol e f te t sH n nIs tt o S i c dT cn lg , u yn , 1 06 C ia C l g Ma ma c, u a tu f c nea eh oo y Y e ag 4 4 0 , hn ) e o h i ni e e n
评 价机制 已经 刻不容 缓 .
层次 分析 法( nlt eacyPoes A ) 一种 典 型的定性 和 定量相 结合 的评 价分 析方法 ,是系 A ayi Hi rh rcs, HP是 c r 统 化 、层 次化 的分 析方 法 . 文从定 量 分析 的角 度 , 用层 次分 析法 ,以地 方院校 师 范类人 才培养 为例 , J本 运 研究 残缺 的 、不一 致 的 、多 准则层 的 、层次 结构 不完 全情 形下 的层 次分 析模 型,构建 出一 套系统 的 、实用 的质 量评价 指标 体 系,为健 全师 范类 人才 培养 工作 ,提高 培养质 量 奠定基 础 【. 3 】

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指标体系设计

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指标体系设计

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指标体系设计一、引入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迫使人才成为各大企业争相争夺的资源,能否在人才争夺战中胜出,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人才的养成和发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让自己的团队拥有更高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我们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合理地制定指标体系,以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提高人才的培养效果。

二、目标的确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方面,需考虑人才培养的长远性和现实性。

长远性是指将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实性是指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推动企业现状的进一步发展。

在考虑人才培养目标时,我们也应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以此来评估人才的培养效果,以判断能否达成预期目标。

1. 长远目标的设定长远目标基本上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改变而有变化,其目的是推动公司走向更高的方向,让公司朝更远方发展。

根据公司的长远目标,应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达成长远目标。

如企业最新的目标是推动产业的全球化,那么显然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与之相符合。

又例如,如果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是推动技术的创新,那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瞄准能够推动技术创新的人才,创造更多的独特的技术优势。

2. 现实目标的设定企业在运营时需要相应的人才配合,为公司在市场等方面提供支持,这时刻意量产的人才就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的要求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企业应该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来培养相应的人才。

如今的市场越来越快,要想建立高效的市场体系,就需要有一定的敏锐度,才能快速调整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的量产适应市场的人才,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体系是评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人才的重要标准。

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全面性、可实施性、简明性和可度量性。

1. 全面性的考虑在制定指标体系时,需要涵盖不同维度的考核内容,以便全面评估人才培养效果。

涵盖的考核内容包括培养轨迹、培训评估、成功指标、个人发展等等。

(完整版)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完整版)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

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高职模具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模具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Vo c a t i o n a l Mo l d S p e c i a l t y
H U Xi a o y u e W AN G B o q u n
( G D ME C ,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 5 1 0 5 1 5 , C h i n a )
引导、 社会参 与的人 才培 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 高职模具专业 第三方 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体 系
中图分类号: G 7 1 8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3 ) 0 9 ( b ) 一 0 0 1 8 - 0源自2 ! Q: 塑
S c i e n c e e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H e r a l d
研 究 报 告
高职 模 具 专业 第 三方 人 才培 养质 量评 价体 系研 究 ① ②
胡 晓岳 王波群 ( 广东机 电 职业 技术 学院 广 东广州 5 1 0 5 1 5 )
当 前 各 高 职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评 价 题 , 解 决 问题 。 进 一步 深 化专业 内涵 建 设 。 中, 而 教 师、 教育 管 理部 门成 为主 要 评价 主 1 . 2 有 利于 高职 模 具专 业 更好 服 务 于 区域 体, 对 学 生 职 业能 力的 评 价 主 要 以 学 校 的 经 济 转 型升 级 考 试 为 主 ,缺 乏行 业 组 织 、用 人 单 位 、 以 及 当前 广 东 省 在 加 快 转 型 升 级 , 这 势 必 学 生 和 家长 的 参与 和监 督 , 达 不到 行业 高素 导 致 对人 才 的 专业 技 能和 职 业 素 养 要 求 也 质技 能 人 才 职 业 能 力 和 职 业 素 质 的 要求 , 就 更高。 传 统 的 技 能 人 才 已 经不 能 适 应 其 因此 评 价 结 果 得 不 到行 业组 织 和 用人 单位 创新 发 展的 需 要 。 面 对这 种需 求 , 高 职模 具 的 认可 , 影 响 了学 生 的 就 业 质量 。 2 O l 1 年9 专业 必 须在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课 程 体 系 和 课 月, 教 育部 在 《 关 于 支 持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提 程 内 容 及其 评 价 的 改 革 、 深 化 校 企 合 作 等 升 专 业 服 务产 业 发 展 能 力 的通 知 》【 教职 成 方 面 进 行 积 极 的 探 索 和 实 践 。 构 建 第 三 方 ( 2 0 l 1 ) l 1 号】 中, 明确 提 出 了, 2 0 l 1 ~2 0 l 2 评价 体系, 更利 于 高 校 及 时 的 培 养 有 效 人 年 中央 财 政 支 持 的 l 0 0 0 个 左 右 高 等 职 业 才, 符 合 社会 的 需 要 , 更 好 地 服 务 于 区域 经 教 育 专 业要 “ 建 立就 业 ( 用人) 单位、 行 业 协 济 转 型升 级 。 会、 学 生 及 其 家长 、 研 究 机 构 等 利 益 相 关 1 . 3 有 利于离 职 模 具 专 业更 好 服 务 于 毕业 方 共 同参 与 的 第 三 方人 才 培 养 质 量 评价 制 生职 业 生涯 发展 度” 。 教 育部 希 望 逐 步改 变 当前 高 等 职 业 教 在信息技 术快 速发展 、 产 业 不 断 升 级 育人 才 培 养工作 “ 系统 内评 价 , 系统 内认可” 和 就 业 环 境 不 断 变 迁 的 背景 下 , 高 职 模 具 的局面, 推 动高 职 人才 培 养 的动 力。 如 何结 毕业 生 必 须快 速 适 应 环 境 、 具 有 更宽 泛 的 合 高 职 模 具专 业特 点, 科 学构 建 高职 模 具专 知 识 和 技 能 以 及 终 身 学 习能 力 , 这 样 才 能 业 第 三 方人 才 培养 质量 评 价 体 系, 使 之 在提 保持 一定 的 就 业 竞争力。 构 建第 三 方人 才 培 高人 才 培 养质 量 , 促 进 高 职 院 校可 持续 发展 养质 量 评价 体 系 , 可 以促 进 高职 模 具专业 更 中发 挥 实际 作用 , 是 ~ 个 值得 深 入 探索 的课 加 关 注 毕业 生 在 职 业 生 涯 中需 要 的 沟 通 、

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 过程与控制
课程教学
教材 教学场所与环境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考核评价
服务态度、服务方法

就业服务 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
就业机会
督导内容
培养过程督导 督导方法
促进改进提升
毕业率
整体素质
双证书获取率 比赛获奖
创新能力
就业率
就业对口率
就业能力 起薪标准

岗位胜任度
自主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绩 效
职业发展规迹
管理制度
实践项目
利用率
资源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库 呈现形式
利用率
校园文化内涵与形式 校园文化感染力
校园文化氛围
XXX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市场人才需求调研
专业调整论证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
专业调整方案论证
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构建 精品课程开发
实训实验资料
专业设置与教育资源匹配度 专业建设规划
省市重点专业、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建设
规划论证
专家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及工作实效
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学团队结构组 成
师生比
专兼职比例
引进人才
实训室
实训设备

内部环境 校内实训场所
实训指导教师
人才培养资 源开发与利

管理制度 利用率 实训基地 基地设备
行业专家

校外实践基地
XXX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开展市场人才需求调查
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描述 人才规格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的重要工具,它的设计和实施对于确保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可以用于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指标体系,以帮助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和效果。

一、战略目标指标1.培养计划是否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2.培养计划是否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计划是否有助于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二、课程设置指标1.课程设置是否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目标和要求2.课程是否具有合理的结构和顺序,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3.课程内容是否与行业需求和趋势相符4.课程设置是否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指标1.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包括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2.是否使用了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等3.教学过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4.是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四、师资力量指标1.师资力量是否与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相匹配2.是否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来支持培养方案的实施和教学活动3.教师是否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4.是否有有效的师资培训和发展机制,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五、学生学习成果指标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否积极3.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成绩4.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六、就业和发展指标1.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否良好2.毕业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快速适应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3.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速度是否快速4.毕业生是否在行业中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七、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与更新1.对于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和改进情况2.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是否能够紧跟行业发展和趋势3.是否有持续对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更新和改进的机制以上所述仅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和领域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指标体系
一、第三方评价概况
第三方非法律意义的第三方,而是指独立于教育举办者和接受教育者之外,又与两者有联系的客体。

通常包含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等。

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是人
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自发性和内在需求。

高校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并制定科学的规划,必须具备较完善的基础数据,包括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数据、教学管理数据、雇主需求与评价数据等等。

其中,第三方评价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二、我院制订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在制订整个评价过程中,我院制定并严格遵循了以下8个指导原则:1.贯彻国家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有关方针和政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策导向;
2.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正确处理专业、素质与潜力的关系,实行三者兼顾的原则;
4.正确处理市场导向、地区差异与学校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的关系,坚持两者同等重要,实
行分类评价的原则;
5.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适当偏重于效益的原则;
6.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适当偏重于质量的原则;
三、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我院第三方评价体系具体说来,分三个模块的内容,即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的评价。

其中用人单位的评价又是我院第三方评价体系的重点。

1.用人单位评价信息反馈:
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走访、邀请企业代表座谈等方式。

发放《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这些通过“第三方评价”反馈的结果对我院育人、教学工作都有一定指导作用。

用人对该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网上测评样表(请在对应栏中打√)
2.行业协会评价信息反馈:
通过邮件、传真、组织与行业协会联谊会、访谈等方式实现,访问毕业生所加入的行业协会,了解协会对会员的要求,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行业协会对入会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网上测评样表(请在对应栏中打√)
3.学生家长评价信息反馈:
通过与学生家长联系网络,建立通过学生家长收集社会评价信息的反馈体系。

学生管理部门每学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个别访谈,收集社会评价信息,
并形成总结报告。

学生家长对学院环境网上测评样表(请在对应栏中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