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凸轮机构(机械原理)讲课教案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一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学会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选择凸轮机构。
2.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过程,对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有明确的概念。
3.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适用场合,了解不同运动规律位移曲线的拼接原则与方法。
4.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的原则,学会根据这些原则确定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偏置方向,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摆杆长、中心距以及移动平底从动件平底宽度。
5.熟练掌握应用反转法原理设计平面凸轮廓线,学会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凸轮机构基本运动参数设计第三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第一、二、三节共2学时)第四节凸轮轮廓曲线设计(15学时)第五节凸轮机构从动件设计(1学时)第六节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0.5学时)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凸轮机构的型式选择。
2.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及设计。
3.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图解法和解析法。
4.从动件的设计,包括高副元素形状选择,滚子半径和平底宽度的确定。
难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图解法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空间凸轮机构与高速凸轮机构简介。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参数与结构参数的概念及其选用设计;应用反转法原理进行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时凸轮转角的分度,要注意从动件反转方向;正确确定偏置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在反转过程中从动件所依次占据的位置线;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理论轮廓曲线与实际轮廓曲线的联系和区别等。
要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1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石永刚,徐振华.凸轮机构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凸轮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
(完整版)凸轮机构教案

(完整版)凸轮机构教案凸轮机构4.1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4.1.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应用组成: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部分组成特点:1)只要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何预期的运动规律。
2)结构简单、紧凑。
3)凸轮机构是高副机构,易于磨损。
4)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
应用:只适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应用实例:内燃机配气机构绕线机的凸轮机构凸轮自动送料机构结论:从动杆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或凹槽曲线的形状。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一)按凸轮的形状分1.盘形凸轮(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尖顶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尖顶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滚子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滚子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平底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平底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特点:结构简单,但是从动件行程不能太大,否则凸轮运转沉重。
2.移动凸轮(移动凸轮可看作是转轴在无穷远处的盘形凸轮的一部分,它作往复直线移动。
)特点:凸轮和从动件都可作往复移动。
3. 圆柱凸轮(圆柱凸轮是一个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面上作出曲线轮廓的构件,它可看作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
)特点:从动件可获得较大的行程。
(二)按从动杆的端部型式分1.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特点:(1)传动灵敏。
(2)从动杆的构造最简单,但易磨损。
应用: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如用于仪表等机构中)。
2.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特点: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但结构复杂。
应用:常用于速度不高、载荷较大的场合。
3.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特点:传动平稳,润滑较好,传动效率高。
应用:常用于高速传动中。
但平底从动件不能用于具有内凹轮廓曲线的凸轮。
(三)按推杆的运动形式分移动从动杆凸轮机构摆动从动杆凸轮机构4.2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4.2.1基本概念所作的圆1、基圆:以凸轮轮廓最小半径 rb2、推程:从动件经过轮廓AB段,从动件被推到最高位置3、推程角:角δ0,这个行程称为,δ2称为4、回程:经过轮廓CD段,从动件由最高位置回到最低位置;5、回程角:角δ26、远停程角:角δ17、近停程角:角δ3凸轮与从动件的关系: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的轮廓曲线形状。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凸轮机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及分类1.1 凸轮机构的组成1.2 凸轮机构的分类1.3 凸轮机构的应用2. 凸轮的轮廓曲线2.1 凸轮的轮廓曲线类型2.2 基圆、止点圆和顶点圆的概念2.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3. 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3.1 确定凸轮的类型和参数3.2 选择合适的凸轮材料3.3 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3.4 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寿命4. 凸轮机构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凸轮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案例。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轮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和凸轮机构设计步骤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拓展学习1. 介绍其他类型的凸轮机构,如摆动凸轮、复合凸轮等。
2. 探讨凸轮机构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的理解。
九、课程回顾与展望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后续学习有所期待。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

课题序号 5 授课班级1314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复习授课章节凸轮机构⑴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应用及特点。
⑵熟悉从动件具有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知识目标律的凸轮机构工作特点。
教学目标能根据所学内容,正确分析从动件运动规律。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细致的作风。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重点: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
与难点难点:从动件刚性冲击、柔性冲击的位置。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导复教学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习题资源、高考大纲盘形凸轮:应用于从动件的行程不能太大或摆角较小的场合。
移动凸轮:移动凸轮机构在靠模仿形机械中应用较广。
柱体凸轮:可用较小的径向尺寸获得较大的行程。
等速运动规律:凸轮低速回转、从动件质量小和轻载的场合。
板书设计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凸轮中速回转,从动件质量不大和轻载(承载能力大于等速运动规律)的场合。
图形课堂教学安排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生准备:1 、凸轮机构的运动特点?从动件运动规律由何决定?属于何种机构?2 、按形状分类,凸轮机构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3 、按从动件末端形式分类,凸轮机构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4 、按从动件运动形式分类,凸轮机构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5、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其运动场合?6、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作图,分析冲击位置,刚性、柔性冲击的原因及避免刚性冲击的方法。
7 、根据位移曲线,计算从动件各运动阶段的时间,速度。
8、补画位移曲线、速度曲线何加速度曲线。
复习引入:1、了解凸轮的分类;2、掌握凸轮的运动规律。
复习知识:1 、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活动:课前准备1 、从动件运动规律由凸轮外轮廓决定,属于高2 、了解凸轮的相关概教师:点评念。
学生:讲解副机构。
2 、盘形凸轮:应用于从动件的行程不能太大或摆角较小的场合。
移动凸轮:移动凸轮机构在靠模仿形机械中应用较广。
凸轮机构电子教案

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1.2 凸轮机构的组成1.3 凸轮机构的分类1.4 凸轮机构的特点与应用第二章:凸轮的型式与设计2.1 凸轮的型式2.2 凸轮的材料与制造2.3 凸轮的设计原则2.4 凸轮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第三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分析3.1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3.2 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3.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3.4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分析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传动角4.1 压力角的概念与计算4.2 传动角的概念与计算4.3 压力角与传动角对凸轮机构的影响4.4 压力角与传动角的选择与设计第五章:凸轮机构的效率与损失5.2 凸轮机构的损失5.3 影响凸轮机构效率与损失的因素5.4 提高凸轮机构效率与减少损失的方法第六章: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6.1 基本运动规律6.2 运动规律的选择与分析6.3 运动规律的图示与计算6.4 运动规律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第七章:凸轮机构的轮廓设计7.1 轮廓设计的基本要求7.2 轮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7.3 轮廓设计的注意事项7.4 轮廓设计的实例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的参数设计与优化8.1 参数设计的基本内容8.2 参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8.3 参数优化的目标与方法8.4 参数设计与优化实例第九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9.1 汽车发动机凸轮机构9.2 缝纫机凸轮机构9.4 其他行业凸轮机构应用实例第十章:凸轮机构的测量与维护10.1 凸轮机构的测量方法10.2 凸轮机构的测量设备10.3 凸轮机构的维护与保养10.4 凸轮机构的故障分析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凸轮机构是机械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支撑构件组成。
凸轮作为主动件,通过其轮廓形状和转动来驱动从动件完成特定的运动。
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这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重点二:凸轮的型式与设计凸轮的型式包括盘形凸轮、圆柱形凸轮、摆线凸轮等,每种型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凸轮机构教案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方法;对推杆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机构压力角等有明确的概念;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和确定基本尺寸的主要原则。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推杆的常用运动规律;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的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问题。
3.本章教学工作的组织及学时分配本章理论教学时数为6学时。
3.1第1讲(4学时)1)教学内容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推杆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2)教学方法结合模型介绍凸轮机构的组成,指出什么是凸轮,并说明为什么凸轮机构在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说明凸轮机构属于高副机构,它虽然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但不宜承受大的载荷。
介绍分类时,指出各种凸轮机构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场合。
讲述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时,可简要说明运动规律方程式的建立过程,重点分析归纳各种运动规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并简要介绍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
为了实现推杆预期的运动规律,就需设计出凸轮的廓线,即凸轮的轮廓曲线决定了推杆的运动规律。
设计凸轮廓线的方法有作图法和解析法两种。
这两种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同,作图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讲述作图法时,以对心直动尖端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为例,在选定推杆的运动规律和凸轮的基圆半径的前提下,重点介绍“反转法”原理。
指出“反转法”就是根据相对运动原理,给整个机构加上一个与凸轮转速相等转向相反的绕凸轮轴的反转运动,前后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未发生变化。
在此过程中凸轮将“静止不动”,而推杆则一方面以反转角速度绕凸轮轴反转,另一方面又仍按其预期的运动规律运动,即推杆的运动是其反转运动和预期运动合成的复合运动。
推杆在这种复合运动中,其尖端的运动轨迹即为凸轮的轮廓曲线。
再适当介绍其他类型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
使学生懂得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是推杆在复合运动中其高副元素所形成的曲线族的包络线。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
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旋转构件,用于转换转动运动为线性或其他形式的运动。
1.2 凸轮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正凸轮、逆凸轮、复合凸轮等。
1.3 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特点:简单、紧凑、易于控制和调节。
应用:印刷机械、包装机械、机床、汽车等。
第二章:凸轮的轮廓设计2.1 凸轮轮廓的基本参数基圆半径:凸轮与从动件接触点的圆的半径。
顶圆半径:凸轮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圆的半径。
工作圆半径:凸轮轮廓的最小圆的半径。
2.2 凸轮轮廓的计算按运动规律计算:正弦、余弦、直线等运动规律。
按压力角计算:凸轮轮廓的压力角与基圆压力角的关系。
2.3 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按运动要求设计:确定凸轮的升程、降程和回程。
按力学要求设计: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刚度。
按加工要求设计: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刀具。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设计3.1 从动件的分类和特点按形状分类:摆动从动件、直线从动件、滚子从动件等。
按驱动方式分类:曲柄摇杆机构、摆线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
3.2 从动件的设计要点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要求。
选择合适的从动件形状和尺寸,满足力学和运动要求。
考虑从动件与凸轮的接触条件和磨损情况。
3.3 从动件的设计实例以摆动从动件为例,介绍其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从动件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4.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啮合角压力角:凸轮和从动件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啮合角:凸轮和从动件啮合点处的啮合角。
4.2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冲击和振动: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冲击和振动。
传动误差:凸轮和从动件的啮合误差。
4.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和优化分析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对整个机械系统的影响。
优化凸轮的形状和参数,减小冲击和振动,提高传动效率。
第五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5.1 印刷机械中的凸轮机构介绍印刷机械中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应用。
机械原理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9.1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凸轮机构是由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通过高副接触带动从动件实现预期运动规律的一种高副机构。
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自动控制装置和装配生产线中。
(尤其是需要从动件准确地实现某种预期的运动规律时)常用于将“简单转动”→“复杂移动”、“复杂摆动”、“与其它机构组合得到复杂的运动”。
图示为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具有曲线轮廓的构件1叫做凸轮,当它作等速转动时,其曲线轮廓通过与推杆2的平底接触,使气阀有规律地开启和闭合。
工作对气阀的动作程序及其速度和加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通过凸轮的轮廓曲线来实现的。
组成:凸轮、从动件、机架(高副机构)。
二、凸轮机构的特点1)只需改变凸轮廓线,就可以得到复杂的运动规律;2)设计方法简便;3)构件少、结构紧凑;4)与其它机构组合可以得到很复杂的运动规律5)凸轮机构不宜传递很大的动力;6)从动件的行程不宜过大;7)特殊的凸轮廓线有时加工困难。
三、凸轮机构的类型凸轮机构的分类:1)盘形凸轮按凸轮形状分:2)移动凸轮3)柱体凸轮1)尖底从动件;按从动件型式分: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力封闭→弹簧力、重力等按维持高副接触分(封闭)槽形凸轮2)几何封闭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共轭凸轮§9.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设计凸轮机构时,首先应根据工作要求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然后再按照这一运动规律设计凸轮廓线。
以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说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凸轮廓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本概念:基圆——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最小向径.r 0所作的圆。
行程——从动件由最远点到最近点的位移量h (或摆角 ) 推程——从动件远离凸轮轴心的过程。
回程——从动件靠近凸轮轴心的过程。
推程运动角——从动件远离凸轮轴心过程,凸轮所转过的角度。
名称图形 说明尖 端 从 动 件从动件的尖端能够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从而使从动件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绘rb制凸e轮机构工作图 rb
§3-2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一、基本运动规律 二、组合运动规律简介 三、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
运动循环的类型
S ()
S ()
ΦΦ S Φ'
2π
Φ' S
升-停-回-停型 (RDRD)
S ()
Φ Φ'
2π
Φ' S
升-回-停型 (RRD)
S ()
Φ
j=3(6c3 + 24c4 + ……+n(n-1)(n-2)cnn-3)
式中,为凸轮的转角(rad); c0,c1,c2,… , 为n+1个待定系数。
1、n=1的运动规律 等速运动规律
s = c0+c1
v= c1 a=0
=0,s=0; =,s=h
S h
vh a0
s
h
0
v
0
a
刚性冲击
0
a=0
2、形锁合的凸轮机构 1)沟槽凸轮机构 2)等宽凸轮机构 3)等径凸轮机构 4)主回凸轮机构
四)、根据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
移
动 从 动
( 对 心
件、
凸偏
轮置 机)
构
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三、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B’
基圆
A O e
D
S0 S h
S 远休止角
BC
近休止角
(,S)
O
Dh
(A) S ’
’ S
• 应有利于减小从动件工作行程时的最大压 力角。
凸轮机构(机械原理)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
1、凸轮机构:凸轮 是一个具有曲线 轮廓的构件。含 有凸轮的机构称 为凸轮机构。它 由凸轮、从动件 和机架组成。
2、凸轮机构的应用 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多缸内燃机-配气机构
进刀凸轮机构
冲压机
凸轮机构的优缺点
• 优点:
– 只需确定适当的凸轮轮廓曲线, – 即可实现从动件复杂的运动规律; – 结构简单,运动可靠。
2
j
a
2h 2
2 2
cos(
)
0
Hale Waihona Puke (三)正弦加速度规律s
a
c1
sin(t)
c1
sin(2
)
v
adt
c1
cos(2 2
)
c2
0
v s
vdt
c1
2
4 22
sin(2
)
c2
c3
0,s 0
0
, s h
a
s
h
1 2
sin(
2
)
0
v
h
1 cos(
2
)
j
a
2h 2 2
适用范围
等速
1.0
等加速等减速 2.0
4.00
余弦加速度 1.57
4.93
正弦加速度 2.00
6.28
刚性 柔性 柔性 无
低速轻载 中速轻载 中速中载 高速轻载
§3–3 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一、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二、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一、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
2h 2
(
4h 2
(
)2 0
j
)
a
4h 2
2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0
(二)余弦加速度规律
a
c1
cost
c1
cos( )
s
v
adt
c1
sin(
)
c2
0
s
vdt
c1
2
22
cos( )
c2
c3
0,s 0,v 0
v
,s h
0 柔性冲击
s
h 2
1
cos(
)
a 0
v h sin( )
角位移, 摆幅max,
杆长l, 中心距a
四、凸轮机构的设计任务
1)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
2)凸轮机构基本尺S寸(的) 设计
移摆摆滚平动动动子底O从从中从从1 动 动 心 动 动(件 件 的 件 件m: : 距 : :ahx基 基 离 除 除) 圆圆上上aΦ 及半半述述摆径径外外Φ杆,,rrSbb的,,Φ还平长'凸偏有底O度轮心滚长1Φl;转距子度'S 2动e半Lπ;。中径心rr。到a 从动件O2
Φ S
Φ'
升-停-回型
(RDR)
2π
Φ
Φ'
升-回型 (RR)
2π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数学方程式
位移 Sf()
速度
vdSdSddS dt ddt d
类速度
加速度 ad dvtd dvddt2d d 2S2 类加速度
跃动度 jd datd daddt3d d 3S3 类跃动度
一、基本运动规律
(一) 多项式运动规律 s=c0 + c1 + c22 + c33 + ……+ cnn v=( c1 + 2c2 + 3c32 + ……+ncnn-1) a=2(2c2 + 6c3 +12c42 + ……+n(n-1)cnn-2)
寸的设计
n
压力角
2
t v2
t
nt
A
1OPv2,即OPv21 tanCPOPOC
CA S0S
S0 S
1
1
t1
O
3C
rA
rb
P1Oe3(CP1P3) e
P nn
P2P3 23
瞬心
tan (v2/1)e
rb2 e2 S
tanvr2 b/s11(rvb2s)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1、偏距e的大小和偏置方位的选择原则
AB
O
C F D E
改进型等速运动规律
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
三、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
1、从动件的最大速度vmax要尽量小; 2、从动件的最大加速度amax要尽量小; 3、从动件的最大跃动度jmax要尽量小。
从动件常用基本运动规律特性
运动规律
Vmax
amax
(h /) (h 2/2)
冲击特 性
B
2π
推程运动角 回程运动角 C
回程角Φ’
现象: 只要偏心距e不为0,
即使AB与CD形状相同, 回 程速度比推程速度快。
B
A
C
问1:如果从动件偏向O
点左侧, 回程速度和推程速
度哪个快?
问2:是否合理?
回程角Φ’ DD’ O
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基圆
B1
A O1 rb
D
l
max
0
a
B
C
O2
摆杆初始位置角0
sin(
2
)
0
二、组合运动规律简介
运动规律组合应遵循的原则: 1、对于中、低速运动的 凸轮机构,要 求从动件的 位移曲线在衔接处相切, 以保证速度曲线的连续。 2、对于中、高速运动的凸轮机构,则 还要求从动件的 速度曲线在衔接处相 切,以保证加速度曲线的连续。
s
a
h
0 v
0
a
0
a=0
O
a
• 缺点:
– 从动件与凸轮接触应力大,易磨损
• 用途:
– 载荷较小的运动控制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
1、盘形凸轮 2、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
4、圆锥凸轮
二)按从动件上高副元素的几何形状分
1、尖顶从动件 2、滚子从动件 3、平底从动件
三)、按凸轮与从动件的锁合方式分
1、力锁合的凸轮机构
2、 n=2的运动规律
s
s c0 c1 c2 2
amax -amax vmax h
v c1 2c2
a 2 2c2
v0
0,s增0,v加0 多项式2,s的h 2 幂次,可获得性
2,sh 2 能良,s好h,v的0 运动0 规律
柔性冲击a
柔性冲击
s
2
h
2
2
v
4h 2
a
4h 2
2
s v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