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讲第十六章结构设计(十二)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6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滚动轴承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6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滚动轴承

计算准则: 一般轴承 —疲劳寿命计算(针对点蚀) 静强度计算
低速或摆动轴承 —只进行静强度计算
高速轴承 —进行疲劳寿命计算、校验极限转速。
二、轴承寿命
轴承的寿命:轴承的一个套圈或滚动体材料出现第 一个疲劳扩展迹象前,一个套圈相对 于另一个套圈的总转数,或在某一转 速下的工作小时数。
由于制造精度、材料的差异,即使是同样的材 料、同样的尺寸以及同一批生产出来的轴承,在完 全相同的条件下工作,它们的寿命也不相同,也会 产生和大得差异,甚至相差达到几十倍。 一个具体的轴承很难预知其确切的寿命,但 试验表明,轴承的可靠性与寿命之间有如P278图 16-6的关系曲线。
如图所示,有两种 受力情况:
(1)若FA+FS2>FS1
由于轴向固定,轴不能向右 移动,即轴承1被压紧,由力 的平衡条件得: FA
O1
O2
轴承1(压紧端)承受的轴向载荷为:
Fa1 FA Fs 2
轴承2(放松端)承受的轴向载荷为:
Fa 2 FS 2
(1)若FA+FS2<FS1
即FS1-FA>FS2,则轴承2被压紧,由力的平衡 条件得: 轴承1(放松端)承受的轴向载荷:
N
三、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是在一定的试验 向心轴承是指轴承受纯径向载荷, 条件下确定的。
推力轴承是指承受中心轴向载荷。
如果作用在轴上的实际载荷既有径向载荷, 又有轴向载荷,则必须将实际载荷换算成与试验 条件相当的载荷后,才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进行 比较。换算后的载荷是一种假定的载荷,故称为 当量动载荷: 径向载荷 轴向载荷
图a所示的为外圈宽边相对(背对背)安装, 称为反装。图b的为外圈窄边相对(面对面)安装, 称为正装。

结构设计原理 chapter PPT课件

结构设计原理     chapter PPT课件
大偏心受压破坏时,其受 压边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可 能出现图中ac、ab等情形;
小偏心受压破坏时,则 可能出现ae、af、a/g等情形。
由右边应变图我们可以得到
b 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b 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第8页/共34页
7.1.3 偏心受压构件的M-N相关曲线
偏心受压构件实际上是弯矩M和N共同 作用的构件。长细比 的加大会降低构件的受压承载力。 Nu-Mu相关曲线反映了在压 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的规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产生受压破坏的条件有两种情况: ⑴当相对偏心距e0/h0较小
⑵或虽然相对偏心距e0/h0较大,但受拉侧纵向钢筋配置较多时 ◆ 截面受压侧混凝土和钢筋的受力较大, ◆ 而受拉侧钢筋应力较小, ◆ 当相对偏心距e0/h0很小时,“受拉侧”还可能出现受压情况。 ◆ 截面最后是由于受压区混凝土首先压碎而达到破坏, ◆ 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区混凝土和受压侧钢筋,破坏时受压区高
虽然最终在m和n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但轴向承载力明显低于同样截面和初始偏心距情况下的短柱30的长柱侧向挠度u的影响已很大在钢筋和混凝土应变未达到材料破坏极限值前侧向挠度已呈丌稳定发展即柱的轴向荷载最大值发生在荷载增长曲线不截面承载力相关曲线相交之前这种破坏为失稳破坏应迚行与门计算设计中应尽量避第15页共34页722偏心距增大系数长细比较大的长柱由于侧向挠度产生的附加弯矩不能忽视而弯矩的增加将使受压构件承载力降低为此将初始偏心距乘以大于1的系数
当A's已知时,两个基本方程有二个未知数As 和 x,有唯一解。
先由(7-5)式求解x,若x < bh0,且x>2as',则可将x代入(7-4)
式得
As
fcdbx fsd As N fsd

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第12章

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第12章
12
12.2 预加应力的方法与设备
预加应力的主要方法 1)先张法 ——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构件混凝土的方法。
图12-2 先张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a) 预应力钢筋就位,准备张拉 b) 张拉并锚固,浇筑构件混凝土
c ) 松锚,预应力钢筋回缩,制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3
放张(将临时锚固松开,缓慢放松张拉力),让预应 力钢筋的回缩,通过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传 递给混凝土,使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图12-9 压花锚具
23
(6)连接器
钢绞线束N1锚固后,用来再连接钢绞线束N2 的,称为锚 头连接器(图12-10a);当两段未张拉的钢绞线束N1 、 N2需 直接接长时,则可采用接长连接器(图12-10b)。
图12-10 连接器构造

a)锚头连接器 b)接长连接器
24
12.2.4 预加应力的其他设备
徐变应变与弹性应变的比 例系数,一般称为徐变系 数(亦称徐变特征值)
c e
徐变应变值
(12-1)
加载( σc 作用)时的弹 性应变(即急变)值
32
《公路桥规》建议的徐变系数计算式为
t,t0 0 c t t0
(12-2)
计算考虑时刻的混 凝土龄期(d)
加载时的混凝土龄期(d)
1)制孔器 (1)抽拔橡胶管。在钢丝网胶管内事先穿入钢筋(称 芯棒),再将胶管(连同芯棒一起)放入模板内,待浇筑混 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去芯棒,再拔出胶管,则预留孔道 形成。 (2)螺旋金属波纹管(简称波纹管)。在浇筑混凝土 之前,将波纹管按预应力钢筋设计位置,绑扎于与箍筋焊连 的钢筋托架上,再浇筑混凝土,结硬后即可形成穿束的孔道。 由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塑料波纹管制孔器。

建筑结构设计通论PPT课件

建筑结构设计通论PPT课件

h
52
美洲银行大厦
h
53
本章学习结束
谢谢!
h
54
感谢下 载
h
55
感谢下 载
h
56
单层工业厂房
高层建筑结构 剪力墙结构
多层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h
4
本课程学习方法 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问题看书 大量作习题 深入思考 提出问题
讨论
h
5
第1章 结构设计通论
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1.1 绪论 IntroDdeuscitginon
吊车工作级别
利用级别
载荷状态
吊车竖向和水平荷载:吊车最大或最小轮压
最大轮压由吊车手册查到,最小轮压如何 计算
h
39
吊车水平荷载标准值 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
为小车重量与额定起重量标准值之和乘以小车制动力系数。 TK=α(G2k+G3k)/4 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
为作用在一边轨道上所有刹车轮的最大轮压之和的10%。 TK=0.1Pmax,k (一般四轮吊车)
例题:某金工车间无天窗,外形尺寸如图,基本风压为0.35kN/m2,柱顶标高
10.500,室外地坪标高为-0.300,h1=2.1m,h2=1.2m,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排 架纵向跨度6.0m,计算排架所受风压。(α=11º)
h2
α
h1
h
37
1.2.5 吊车荷载 吊车的设计依据是吊车工作级别(A1-A8) 。
h
23
沉降缝作法
h
24
后浇带
h
25
二、结构分析 计算简图 尽可能反映结构实际受力特征
偏于安全 简单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讲稿_构件的变形计算原理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讲稿_构件的变形计算原理
假设:sm/sk=

M sk
Ash0
则有:
(3)裂εs缝m 间纵εs向k 钢筋E应ssk 变 不A均sM匀hs0kE系s 数
裂缝间钢筋应变(应力)分布特点
的物理意义:反映受拉混凝土参与工作的程。
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纵向钢筋配筋率,粘结性能
经验公式:

1.1 0.65 ftk
(2)根据裂缝截面平衡
对受压合力点取矩:Msk=sk As• h0
对受拉合力点取矩:
Msk
ck

' f
0
bh0 •h0
第66讲:构件变形计算原理 (4/9)
二、短期荷载下纯弯构件的刚度(2/4)
3、钢筋平均拉应变
(1)裂缝截面钢筋应力: (2)钢筋平均拉应变 sk
2、刚度B的分析方法——挠度增大系数法
(1)仅有长期荷载下:f 增大 倍 ( 2- 0.4’/)
(2)仅有短期荷载下:f 不变
(3)混合作用下:Mq部分增大,(Msk-Mq)部分不变
f S Mk M q l02 S M ql02
Bs
Bs
(4)按总荷载Msk考虑:
f


' f
0
c


' f
bh02
Mk
0 bh02Ec
令平均应变综合系数:
得:



' f
0 /c
(3)ε系cm数的bMh取02kE值c : E 0.2
6 E

1

3.5
' f
第66讲:构件变形计算原理 (1) 下一讲的主要内容

第16章 脚手架工程

第16章 脚手架工程
(二)砌墙脚手架工程量按内、外 墙面积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 空洞等面积)。外墙乘以系数 1.15,内墙乘以系数1.1。 (三)围墙脚手架高度自设计室外 地坪算至围墙顶,长度按围墙中 心线计算,洞口面积不加,砖垛 (柱)也不折加长度。
第十六章 脚手架工程(二)单项脚手架
说明: (四)单项脚手架:
1.外墙脚手架定额未综合斜道和 上料平台,发生时另列项目计算。 2.高度超过3.6m至5.2m以内的天 棚饰面或吊顶安装,按满堂脚手 架基本层计算。高度超过5.2m另 按增加层定额计算。如仅勾缝、 刷浆或油漆时,按满堂脚手架定 额,人工乘以系数0.4,材料乘 以系数0.1。满堂脚手架在同一 操作地点进行多种操作时(不另 行搭设),只可计算一次脚手架 费用。
第十六章 脚手架工程(一)综合脚手架
说明:(三)综合脚手架
1.适用于房屋工程及地下室脚 手架,不适用于房屋加层脚手 架、构筑物及附属工程脚手架。 2.本定额已综合内、外墙砌筑 脚手架,外墙饰面脚手架,斜 道和上料平台。高度在3.6m以 内的内墙及天棚装饰脚手架费 已包含在定额内。
第十六章 脚手架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综合脚手架
第十六章 脚手架工程(二)单项脚手架
说明: (四)单项脚手架:
13.钢筋砼倒锥形水塔的脚手架, 按水塔脚手架的相应定额乘以 系数1.3。 14.屋面构架等建筑构造的脚 手架,高度在5.2m以内时,按 满堂脚手架基本层计算。高度 超过5.2m另按增加层定额计算。 其高度在3.6m以上的装饰脚手 架,如不能利用满堂脚手架, 须另行搭设时,按内墙脚手架 定额,人工乘以系数0.6,材 料乘以系数0.3。构筑物砌筑 按单项定额计算砌筑脚手架。
是指设计室外地坪至建筑物檐 口底的高度,突出主体建筑物 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有 围护结构的水箱间、瞭望塔等 不计高度。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θ=0 故没有急回特性
∴K =1 2)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θ>0 故有急回特性
n个活动件 PL个低副 PH个高副
约束
2PL PH
计算公式:F =3n-2PL -PH
例题分析:
例 1 试计算下列机构的自由度。
自由度 3n
n =3、PL =4、PH =0 n =2、PL =2、PH =1
F=3n-2PL -PH F=3n -2PL -PH
c)设摇杆工作、空回过程的平均角速度分别为 ω1、ω1,则 ω1 = tψ1 ω2 = tψ2 ∴ω1 < ω2 摇杆的这种运动性质称为急回特性。显然 t1>t2 行程速比系数 K————摇杆工作、空回行程平均角速度之比。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用来表明急回运动的程度。
K =ω2 ω1
=ψ/t2 ψ/t1
n =3,PL =3,PH =2 F =3n-2PL- PH=3 ×3-2 ×3-2 =1 行星轮系
虚约束的作用:改善构件的受力状态、强度、刚度等 虚约束常出现处:移动回转重现,高副接触定宽(共线),定长尺寸连件,对称结构多件。 3.局部自由度———某些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n=2,PL=2,PH=1F =3×2-2×2-1=1 局部自由度的作用:将高副处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轻磨损。
2.虚约束———重复而且对机构运动不起限制作用的约束。 要除去 平面机构常在下列情况使用虚约束。 1)两构件之间形成多个运动副
— 2—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如果两构件在多处接触而构成移动副,且移动方向彼此平行(如右图)则只能算一个移动副。
如果两构件在多处相配合而构成转动副,且转动轴线重合(如下图),则只能算一个转动副。
— 10—

东南大学 叶见曙 结构设计原理 完整(课堂PPT)

东南大学 叶见曙 结构设计原理 完整(课堂PPT)

2)截面复核
已求知截截面面承尺载寸力b、Mhu。,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级别,钢筋面积As及as,
(1)检查构造要求(C、 ρ ≥ρmin )。
(2)由式(3-13)计算受压区高度x。
(3)当x≤ξbh0时,由式(3-14)或式(3-15)可计算得到Mu。
(4)若x>ξbh0,则为超筋截面,此时取x=ξbh0,其承载能力为
• 3-2 3-5 3-6 • 思考题
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与配 筋率是什么关系?试以文字及图形来描 述两者的相互关系。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的 基本原则
3.3.1基本假定
1)平截面假定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材料应力-应变物理关系
3.3.1基本假定
3)材料应力应变物理关系
否则ii类中和轴位于腹板两类两类tt形截面形截面ii类1第一类t形截面t形截面开裂弯矩与截面为腹板厚度的矩形截面的开裂弯矩几乎相同按按bbffhh的矩形截面的矩形截面计算计算cdcdcdcd3343351截面设计截面设计h单筋矩形截面进行设计第一类t形截面min首先判断截面类型然后进行相应计算首先判断截面类型然后进行相应计算因采用的是焊接钢筋骨架假设假设aass30mm00701hhaass第二类t形截面按第二类t形截面基本公式进行计算1截面设计截面设计cdcdcdcd受压区高度x受拉区钢筋as22截面复核截面复核h的矩形截面计算构件的承载力第一类t形截面22截面复核截面复核第二类t形截面受压区高度xcdcdcdcd64例题36预制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截面高度h130m翼板有效宽度b160m预制宽度158mc30混凝土hrb335级钢筋
(1)混凝土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规范中提出:以一条二次抛物线及水平线组成的 曲线 为混凝土单轴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计算
1.非对称配筋矩形截面的计算公式
(17-85)
(17-86)
(17-87)
(17-88) 式中: 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σs——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的纵向钢筋应力;
e i——初始偏心距;
a——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的距离}
e。

——轴向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取为M/N,当需要考虑二阶效应时,M为按式(17-82)计算的弯矩设计值。

在应用式(17-85)时,应考虑下列具体情况:
(1)当ξ=χ/h0≤ξb(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为大偏心受压,取σs=ƒy;
(2)当ξ>ξb时,为小偏心受压。

而且应注意:
①σs可能受拉或受压,其值应按下式确定
(17-89) 而且由式(17-89)计算的值,应满足f y’≤σs≤f y。

②当ξ>h/h0时,应取ξ=χ/h o =h/h o代入式(17-85)和式(17-86)进行计算。

(3)为了确保式(16-86)中A s’的σs’= f y’,应满足χ≥2αs′。

当x<2αs′时,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①近似取χ=2αs′
(17-90)
(17-91)
②不考虑A s’的作用,用式(17-85)和式(17-86)求出承载力值。

③取按①及②各自所算承载力中的大值为其承载力值。

(4)对于小偏心受压构件,为了避免远离轴向力一侧混凝土压坏,尚应按下式验算
(17-92) 式中:e′——轴向力作用点至受压区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值,初始偏心距取e i’=e0–e a,
2.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受压构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计算
(1)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条件
由式(17-85),当对称配筋,且ξ<ξb时,A s f y=A s’f y,可得其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为(17-93)
①当ξ≤ξb时,为大偏心受压;
②当ξ>ξb时,为小偏心受压。

(2)大偏心受压构件(ξ≤ξb)承载力计算
①当2a s’/h0≤ξ≤ξb时,
N≤α1f c bx
②当ξ<2αs′/h0时.Ne'=A s f y(h。

-αs’)
(3)小偏心受压构件(ξ>ξb)承载力计算
也可以用以下简化法求ξ值
(17-94) 由式(17-94)求出ξ值,直接代入式(17-86),即可以求出承载力或配筋。

3.偏心受压构件除应计算弯矩作用平面的抗压承载力外,尚应按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抗压承载力,此时,可不计入弯矩的作用,但应考虑稳定系数ψ的影响。

(六)M-N承载力相关曲线
偏心受压构件实际上是弯矩M和轴心压力N共同作用的构件,偏心距e。

=M/N。

由图17-5所示偏心受压构件的M-N相关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N>N b(ξ>ξb)时,为小偏心受压。

(2)当N<N b(ξ≤ξb),为大偏心受压。

(3)当N=N b(ξ=ξb),为界限破坏,达到最大的抗弯承载力M max。

(七)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向力N产生的轴压比N/ƒC A≤0.3时,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轴力将使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提高,近似可取线性;但当N/ƒC A>0.5之后,内部微缝的发展将使构架的抗剪承载力降低,因此《混凝土规范》中偏于安全地取为
(17-95)
式中:λ——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对框架柱,可取λ=H。

/2h。

,当λ<l时,取λ=1,当λ>3时,取λ=3,H n为柱净高,对承受均布荷载的其他偏心受压构件,取λ=1.5;
N——与剪力设计值V相对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当N>0.3ƒc A时,取N=0.3ƒc A;
A——为构件的截面积,矩形柱A=bh。

为了防止出现斜拉破坏,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公式(17-47)和公式(17-48)的规定。

当符合下列公式要求时
(17-96) 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仅需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八)受压构件的基本构造要求
1.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等于C20,且以等级高为宜;钢筋以ƒy≤0.002E。

为宜,一般为绑轧钢筋。

2.截面
轴压以方形、圆形为宜,偏压以矩形(现浇柱)、I形(预制柱)为宜,最小截面尺寸为250mm×250mm。

3.纵筋
直径d≥12mm;配筋率(按全部受压钢筋计算),ρmin=0.6%,ρmax=5%;净距s。

≥50mm(竖直浇筑混凝土),s n≥30mm及1.5d(水平浇筑混凝土);中距s≤300mm(轴压);偏心受压柱中,垂直弯矩作用平面的纵向受力钢筋,s≤300mm,当截面高度≥600mm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 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地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箍筋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筋的最小直径。

(3)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筋的最大直径。

(4)当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的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最小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5)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干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6)在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的间距,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搭接钢筋的最小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