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各地方言基本情况
全国各地称呼男孩子的大全方言

一、北方方言称呼男孩子1. 北方方言中,称呼男孩子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在北京,人们通常称呼男孩子为“小伙子”或者“小子”。
2. 在天津,男孩子常被称为“小伙儿”或者“小子儿”。
3. 在山西,男孩子则被称为“小子”或者“小道儿”。
4. 在内蒙古,男孩子常被称为“小伙儿子”或者“小子子”。
5. 在东北地区,男孩子被称为“小伙儿”或者“小子儿”,也有人称呼为“小子”。
二、南方方言称呼男孩子1. 南方地区的称呼方式与北方有很大不同,例如在上海,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子”或者“小家伙”。
2. 在福建,男孩子常被称为“小子儿”或者“小不点儿”。
3. 在广东,男孩子则被称为“小朋友”或者“小家伙”。
4. 在湖南,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子”或者“小不点”。
5. 在海南,男孩子被称为“小家伙”或者“小伙子”。
三、中部方言称呼男孩子1. 中部地区的方言称呼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在河南,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子”或者“小家伙”。
2. 在湖北,男孩子常被称为“小家伙”或者“小子”。
3. 在安徽,男孩子则被称为“小子儿”或者“小家伙”。
4. 在江苏,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朋友”或者“小家伙”。
5. 在陕西,男孩子被称为“小子”或者“小伙儿”。
四、西南方言称呼男孩子1. 西南地区的方言称呼也与其他地区不尽相同,比如在四川,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伙子”或者“小子儿”。
2. 在贵州,男孩子被称为“小家伙”或者“小伙子”。
3. 在云南,男孩子常被称为“小家伙”或者“小子儿”。
4. 在西藏,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子儿”或者“小伙子”。
5. 在重庆,男孩子被称为“小家伙”或者“小子”。
五、西北方言称呼男孩子1. 西北地区的方言称呼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在甘肃,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娃子”或者“小家伙”。
2. 在青海,男孩子被称为“小子儿”或者“小伙子”。
3. 在宁夏,男孩子通常被称为“小家伙”或者“小伙子”。
4. 在新疆,男孩子常被称为“小子儿”或者“小伙子”。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中华民族的语言资源非常丰富,汉语方言更是千姿百态,数不胜数。
目前,主要的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
1. 官话方言:也称北方方言,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包括北京话、天津话等。
2. 江淮方言:是中部汉语方言的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省、江苏省、河南省等地,包括合肥话、南京话、淮安话等。
3. 湖广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包括武汉话、长沙话、岳阳话等。
4. 客家方言:流行于华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包括客家话、潮州话等。
5. 粤语方言:也称广东话,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香港地区,是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官方语言。
6. 四川方言:包括成都话、重庆话等,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7. 闽南方言:指福建省南部、台湾省和海外地区的华人所使用的方言,包括福州话、厦门话、潮州话等。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且相互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正是由于这些方言的存在,才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八大方言

中国八大方言,看看你说的是哪种鸟语最近对各地的方言产生了兴趣,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大家说的普通话居然还不是正宗的国语,郁闷。
现在说的国语其实是以前胡人说的语言,古时候的人说的是现在的广东话。
黄瓜把搜索出来的结果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交流交流。
一、普通话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
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
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
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
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
北方以洛阳雅言为标准音,南方以建康雅言为标准音。
洛阳雅言属于中原话,建康雅言属于吴语。
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雅言为正统。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金陵雅音为主,参考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
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因此,扬州吴音也曾成为南方雅言的代表,但是,没有得到官方语言的地位。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
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
唐朝开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苏州吴音也成为南方雅言的一种通行语。
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长安话属于中原话。
因此,长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标准音。
到了宋代,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
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
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
各地方方言

各地方方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一些地方方言的简要介绍:
1. 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中国大陆的共同语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中国的文字教育和商务交流的标准语言。
2. 粤语:粤语是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地区的主要方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粤语有独特的音系和发音特点,而且词汇和语法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3. 吴语:吴语是中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主要方言。
其中以苏州话和上海话最为著名。
吴语与普通话在发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4. 闽南语:闽南语是中国福建省。
汉字方言用字大全

方言用字指一种语言在不同地方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分支。
通行于一定的地区内。
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言用字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有:
1. 广州话:粤方言的代表,通行于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2. 闽南方言:通行于福建南部、台湾等地。
3. 客家话:又称客家方言,通行于广东、江西、福建等地。
4. 吴方言:又称吴语,通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5. 湘方言:又称湘语,通行于湖南、湖北等地。
6. 赣方言:又称赣语,通行于江西、福建等地。
7.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通行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8. 晋方言:又称晋语,通行于山西、内蒙古等地。
9. 徽方言:又称徽语,通行于安徽、浙江等地。
10. 赣方言:又称赣语,通行于江西、福建等地。
以上只是部分方言用字,实际上还有很多种方言用字,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和语境来选择。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举例来说,“妻子”在不同的地域,称呼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地域方言最直接的体现。
烧锅的——安徽安庆家主婆——上海、太仓婆子——南昌衰婆——广东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婆姨——宁夏、陕西婆婆子——天门、长沙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老布、老不——上海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老娘儿——成都老妪——绩溪老娘、老姩(nian)——桐乡老妞儿——成都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老拧——浙江慈溪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老爱——北方俗称、天津老蒯——山东、吉林老嫚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老妈——莆田女人——盐城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女客——椒江、苍溪女佬——宜兴女们:盐城滨海后屋里:汉川屋人:河南南部、随州屋里头的:河南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厝里:闽南、福州家里的:河北家里头:安徽舒城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家溜(里)人们:德州我屋里的:江西修水屋里人:无锡媳妇:河南、陕西、徐州娘们儿:天津媳妇子:宁夏堂客:湖南、重庆夫娘:平江娘子:吴语太湖周边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劣魔:龙港蛮内卡:宁波宁海袖的:河北邯郸捞佛:海南马呢:江西湖口阅客:天台馁瓜:浙江永康内子:台湾女古拧:江西鹰潭喜子:日照奶奶(na na):南通新妇:赣北、南湘窝里狗:江苏常熟大娘:四川自贡我家老娘们:东北里疼:九江诸娘人:福州锅舍的:山西古交姑娘:湖北宜城拐仔:广西柳州伙计:湖北随州那口子:山西太原烧火的、做饭的:山东德州内人:四川合江嫁(GA)娘:湖南凤凰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老Mu 、财星:江苏常州公喇子:江西右客:湖北鄂西山区方言形成原因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概述:方言是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之一,其地区性和个体性使得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某地区的方言使用情况以及对方言的态度,以期加深对方言的了解和推广,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正文内容:一、方言的地理分布1. 方言的定义:方言是在普通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2. 方言的地理分布:调查显示,该地区主要使用本地方言,但也有少部分使用普通话的情况。
二、方言的使用频率1. 家庭使用:大部分调查对象在家庭中使用本地方言,与家人交流更加亲切自然。
2. 社交使用:方言在社交场合中被广泛使用,与本地居民交流更加融洽。
三、方言的特点和影响1. 语音特点:对比普通话,本地方言更加音调上扬,清晰度稍低,有独特的韵律感。
2. 词汇特点:本地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包含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特殊词汇。
3. 语法特点:本地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有所差异,更加灵活多变。
四、对方言的态度和认知1. 重视程度: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方言是本地文化的一部分,应予以重视和传承。
2. 语言沟通:大多数人认为使用方言可以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对于社区归属感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五、方言保护与传承1. 方言教育:调查显示,方言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得到了一定的开展,但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2. 方言传承:调查对象普遍认同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加强相关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
总结: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该地区的方言在社交和家庭中普遍使用,并且受到了调查对象的重视和认可。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需要加强方言教育和推广活动,并在社区中组织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安徽方言概述

安徽方言概述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
例如,“安”读~213,“昂”读ɑ~55,“爱”读,“袄”读。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报销”说成,“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ɑ~55。
4.各地话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古清入和次浊入一般并入阴平,古全浊入大都并入阳平,古全浊上今音归去声。
例如,失=诗,袜=蛙,食=时,是=世视。
5.各地话都没有把“知绸招唱声”等古知章组三等韵的字读成声母的情况;没有将成批的“家敲学”等古见晓组开口二等韵的字读成kkx声母的情况。
6.将古全浊声母全部读成清音声母。
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时,跟普通话一样,也是古平声字读成送气声母,古仄声字读成不送气声母。
例如:袍p≠暴p,桃t≠稻t,葵k≠柜k,求≠旧,才ts≠在,肠(或ts)≠丈(或ts)。
词语特征:1.在亲属称谓上较特殊的叫法:祖父大多面称“爷”(这与皖中江淮话和徽语的叫法相反,这些话里“爷”多称父亲或父辈的兄弟们,)祖母面呼奶〔〕或〔~24〕与表示乳房意思的“奶”有分别;呼父亲为“爹”或(音达),母亲大都呼“娘”;外祖父呼“老·爷”或“外老·爷”,外祖母叫“姥”或“姥·娘”,舅母呼“妗·子”。
2.在人体、疾病方面说法特殊的词:额头叫做“额脑头子”,脖子叫“脖梗子”或“脖脑梗子”,指甲叫做“指甲盖子”(指读阴平);生病大都采用避讳的说法,说“不伸·坦”(伸读抻)、“不郁·着”、“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劲”等,发疟疾说成“打老瘴”、“发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摘要 二、调查背景 三、调查基本情况 四、调查步骤 五、调查内容分析 六、小结 七、建议 八、结语 九、附录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 的交流沟通语言媒介,某一些汉语方言如吴语,它们的使用人数甚至比世界 上大多数语言的使用人数都要多,对地域的影响力也不言而喻。方言无疑是 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传统地域文化具有珍贵价值。然而,时代总是 在不断的革新中发展,在迎来新的事物的同时,一些旧有文化也在不可避免 地流失。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当代各种文化因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 项。通用语言对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增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全 民文化进步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一个国家, 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任 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1956年1月28日,中央成立了由陈毅同志担任 委员会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同时国务院还做出决议,即于同 年2月6日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语言统一势在必行。 当传统方言受到现代通用语言的冲击,当这一地域文化载体面临统一 民族文化的同化,各地方言的生存状态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 看待应对方言所受影响并保存其中的文化精髓,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因此,调查实践小组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方言的生存现状探究,希望能 通过调查,了解方言的发展历史、应用状况和社会认同度,同时也是抛砖引 玉,能对保护方言、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方言 推广普通话
1、中国各地方言基本情况
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八种: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北方方言分布地域最广, 包括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至九江的沿江地带,以及湖 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贵州、云南大部分和广西、湖南的西北部。 使用的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2.吴方言。 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镇江不在内) 和浙江省大部分。因此也称江南活或江浙活。使用人口约中汉族总人口的 8.4%。 3.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使用人世间 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5%。
2、政策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1957年,国家确定了“大力提倡、 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工作方针。1986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 社 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 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1982年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 通话”; 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推广普通 话和语言文 字规范化工作从此走上法制轨道。 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第九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 语用字。” (第十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 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际规定的等 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十八 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 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二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 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显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而且必须 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这是教师资格认证的基本条件,也是将来 实行持证上岗的基本条件。
4、目前中国方言与普通话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北方方言(包括西南方 言)的生存环境最好;其次是粤语的生存环境 也很稳定;但是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后,没有很好地保护吴语方言。比如在上 海,除了允许沪剧越剧滑稽剧等戏曲存在 外,报刊不准刊登上海方言文章, 一个时期还停止上海话的广播,不准发行上海话歌曲磁带,不准讲上海话的 电影电视片播出和方言话剧的演出,也不组织专家审定 方言用字,因此上 海方言还停留在不见书面语的状态。而上海话原来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方言, 尤其是近代社会中,从自来水、电灯泡、马路、洋房,从出租车到沙 发、 麦克风、文化、经济、报馆等等,上海话中一时造出和引进大量词语,现在 却到需要保护的时候了。 改革开放后,粤语歌一度成为中国亿万青年的“心声”。最早大约是从上世纪 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开始,随后是大量香港歌星的感 召,广东 话居然成为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一时间,全国人民心荡神 摇,原来被称为“歪瓜裂枣”的粤语,怎么听怎么“来劲”,似乎突然觉得 人类的很多微妙复杂的情 感,只有用不符文理的粤语歌词才能表达“到 位”。 再看内地:天津话的相声曾风靡一时,东北话的小品至今仍占据着“主 流”地位;时下网上还开始流传各种以方言演唱的歌曲;而许多作家也开始 有意识地以方言 进行创作,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莫言的“猫腔”到 最近张炜《丑行或浪漫》中的登州方言、刘震云《手机》中的四川方言和河 南方言等,越来越多的方言走进 了文学作品。
4.赣方言。 又叫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江地带 和南部除外)。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数的2.4%。 5.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 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部为主。使 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4%。 6.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小部分。使用人口约占 汉族总人口数的1.2%。华侨及华裔也有说闽北方言的。 7.闽南方言。 以夏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大部分和广东东部潮汕地区以及 海南岛的一部分。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3%。华侨和华裔中说闽南方 言的很多。 8.粤方言。 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又是香港和澳门同 胞使用的方言,华侨和华裔中的很多人也使用。粤方言区拥有的人口约占汉 族总人口数的5%。
3、现代标准汉语的概念
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国大陆)、国语(台湾)、华语(东南 亚),是指现当代汉语主要流传地区被当成汉语标准音的汉语口音,广泛应 用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及海外华文社会。 这些标准语均以北京话为基准 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标准汉语的称呼与定义为“华语”,而相对于非汉语的语言又常 被称为“中文”或“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