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七课讲授“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这两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指导思想和法治建设的成就,再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教材分析。
本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遵循的原则,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第一目阐述三层意思: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具体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
第二目阐述五层意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
三、教学总目标。
明白我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和原则。
五、教学方法:探究导入法、正面讲授法、议题拓展法、实践教学法六、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政治和法律概念较多,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困难。
第七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亲身感受法治的公正与公平。
5.强化实践教学,组织法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法治素养。
-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手抄报、法治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3.教师简要介绍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包括构建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
-结合教材内容,阐述各个体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以及实践路径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法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分析现实问题,提升法治素养。
(二)教学设想
1.采取问题驱动法,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有哪些?”等,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等。
-通过实例分析,解释各个原则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介绍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化依法行政改革、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
-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讲解各个实践路径的具体措施和成果。
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课件

2、总目标
(1)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具体目标 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 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 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 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 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 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 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 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 代特色的民法典。 (1)请查找资料,分析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2)说说“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3)分析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目标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 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要求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5、在当今社会,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
×
学以致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将于2020年5月交由全国 人大表决通过。 民法是权利之法,它所调解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极为广泛, 小到去菜市场买根黄瓜,去交个电费,大到公司设立,买卖飞机,还包括 结婚买房,离婚财产分割等,民法与我们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 请问《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会有哪些意义?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2020北京顺义一中高一期中)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是( )①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对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B.法治历史悠久,在法律产生以后,人类就走上了法治的道路C.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D.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2020山东潍坊五县市高一期中联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目标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这一总目标要求我们( )①要全盘学习世界各国的法治文明成果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0山东枣庄高一期末)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这是因为(深度解析)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依法防控是党依法治理、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④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题组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5.(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期中,改编)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精品教学课件

2.教材 P79“专家点评”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 成为 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以 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深化 司法改革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 平正义;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 和人权法 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为人权法治 保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人类法治发展的历史
1.法治的产生: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 产物,凝结着人类的 政治 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2.各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国家 古希腊 罗马帝国
成就 思想家开始关于_法__治__国__家_的思考
有了比较完备的_法__律_
英国
中世纪时期,英国的法官在习惯法的基础上, 通过_判__例_的积累形成了发达的普通法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 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一框 法治建设的历程
新课标解读
新素养生成
1.简述我国法治建 设的成就; 2.认清我国法治建 设的发展历程。
1.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建设的 成就; 2.继续推动依法治国进程,自觉参与法 治建设进程。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1.教材 P77“名词点击” 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 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所以,西方 法学所谓的法系,主要是按照法律的外部特征和历史传统对各 国法律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当今世界主要有 哪些法系? 提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和大 陆法系(民法法系)。
[系统认知] 1.西方法治历史 (1)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开始了关于法治国家的思考。 (2)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法律。 (3)中世纪时期,英国形成发达的普通法系,制定《自由大 宪章》,开始用法律限制王权。 (4)文艺复兴之后,以美国宪法、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大 批重要法律得以颁布。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7章第2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2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七课围绕我国为什么进行法治问题,重在说明我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主要探究: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确新时期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回答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阐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坚持的原则,为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指明了道路,我们要从中理解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一、教学目标1. 必备知识:依法治国的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2.关键能力:学习和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从法治的角度分析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二、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实现公平正义。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底层设计,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理解该目标和原则符合我国国情。
3.法治意识: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树立法治观念,将法治与生活结合起来。
4.公共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国家立法中去,同时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法治中国的氛围。
1.教学重点:全民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的原则。
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为什么和怎样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和怎样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2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案部编版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3: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标要求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素养目标通过查阅我国依法治国所取得的成就,归纳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树立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核心素养。
自主梳理知识点 1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_法律__是治国之重器,_法治__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_社会主义法治国家__建设。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__体系、建设_社会主义法治国家__。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贯彻_习近平法治思想__,形成完备的_法律规范__体系、高效的_法治实施__体系、严密的_法治监督__体系、有力的_法治保障__体系,形成完善的_党内法规__体系,坚持_依法治国__、_依法执政__、_依法行政__共同推进,坚持_法治国家__、_法治政府__、_法治社会__一体建设,实现_科学立法__、严格执法、_公正司法__、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全面推进_依法治国__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知识点 2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_中国共产党__的领导。
_党的领导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_人民__主体地位。
_人民__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_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_法律面前人人平等__。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_依法治国__和_以德治国__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法律__和_道德__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_中国实际__出发。
从我国_基本国情__出发,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原则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力量源泉)
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2.科学精神:明确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区分法治与法制;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
【难点】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六、教学方法
但是,多数学生缺乏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科学内涵的系统认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及其原则了解不多,更缺乏对其深人思考。对于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各构成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原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体现,如何辩证全面地理解相关原则等问题,学生缺乏理性思考,同时也缺乏对于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认同,个别学生的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关链接:习近平法治思想
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
标与原则》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七课讲授“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这两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指导思想和法治建设的成就,再阐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二、教材分析。
本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遵循的原则,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第一目阐述三层意思: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具体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