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主体治疗手段的现状及进展汇总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教授意见) The mean survival of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ular
carcinoma is approximately 2–3 months(大约 病程) The doubling time of the tumor size is 2–3 months. Optimal
6/40
肝癌治疗历史回顾
5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大肝癌切除) 主要是建立在解剖和生化进步基础上;
60-7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肝移植和小肝癌) 主要建立在免疫学进步基础上;
80年代肝癌临床进展(二期切除、局部治疗等) 则以电脑、新技术为主要研究背景;
90年代生物学治疗进步和推进。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以对肝癌有亲和力抗体或非抗体作为载体,与放射性核素组成交联物进行内 放射治疗,特异导向肿瘤,可较多杀伤肿瘤而较少损害正常组织。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20/40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现实状况
肝肿瘤射频消融总成功率各不相同。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疑受各种原因 影响,包含患者选择、操作者经验及所使用设备。
优点创伤小、病人恢复快; 缺点有治疗范围不足隐患、易复发、预后差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16/40
原发性肝癌放射学治疗进展
近年来伴随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理学研究进展,进展了放疗设备, 采取钴60γ射线或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高能射线等,对肝癌照射
方法和范围也有了改进,由原来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放照 射-手术定位局部照射和超分割照射等,使肝癌放疗效果有显著提升, 副作用则降低到最低水平。 主要包含体外放射治疗和体内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和进展
22/40
(3)寻找新肝癌相关基因,以期提升在肝癌组织中表示阳性率。 (4)多基因联合治疗。如用腺病毒介导p53,B 7-1,GM-CSF和IL-2等4种目标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其联合方案治疗肝细胞癌的现状与展望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其联合方案治疗肝细胞癌的现状与展望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其联合方案治疗肝细胞癌的现状与展望胡泽鑫,黄金涛,仲斌演,沈健,朱晓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江苏苏州 215000通信作者:朱晓黎,*******************(ORCID: 0000-0002-3507-2018)摘要: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本文从现有技术方式、人群选择、疗效评估等方面阐述了TACE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TACE联合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前景,以期为相关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癌,肝细胞;化学栓塞,治疗性;肿瘤治疗方案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BE2021648)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its combined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U Zexin,HUANG Jintao,ZHONG Binyan,SHEN Jian,ZHU Xiaoli.(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Xiaoli,*******************(ORCID: 0000-0002-3507-2018)Abstract: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is currently the primary treatment method for advanced liver cancer.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application of TA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the aspects of existing techniques,patient selection,and efficacy assessment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TACE combined with local treatment and systemic therapy,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Key words: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Chemo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Antineoplastic ProtocolsResearch funding:The Social Development Program of Jiangsu Province (BE2021648)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6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3大原因。

肝细胞癌前沿进展

肝细胞癌前沿进展

肝细胞癌前沿进展肝细胞癌(HCC)俗称“癌中之王”。

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如火如荼。

对肝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肝移植治疗和非手术疗法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发表在2014年Gut 杂志。

将内容编译如下。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综合症也是肝癌的重要病因。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并具有异质性。

迄今为止,临床治疗都未考虑到相关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因为早期肝癌影像学标准已经明确(1-2厘米的结节),而且目前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治疗早期肝癌。

肝癌手术方案是切除还是移植,这取决于当地的医疗资源,医疗水平和器官捐助的可行性。

该综述中主要讨论了肝移植的的标准,总结了争议之处和新证据。

在肝癌中期,目前有好几种治疗方案,包括射频消融,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和经肝动脉放疗(TARE)。

但这些疗法的临床效果还有待商榷。

对于肝癌晚期患者,全身治疗与索拉非尼仍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因此,虽然多项研究表明多种治疗方案的联合疗法未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联合疗法。

另外,文章中还提到了对患者进行分层,选择性使用二线治疗方案,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之前研究的失败。

肝细胞癌(HCC)是一个世界性的疾病,每年新增病人数超过70万。

HCC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HBV或HCV感染,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个最近出现的风险因素。

抽烟会增加风险,但咖啡可能会降低风险。

在大多数国家该病的死亡率几乎等于发病率,这表明目前缺乏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

日本正在积极进行肝癌监测,使大量的肝癌得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其死亡率已经低于发病率。

超过90%的肝癌患者是由慢性肝病(肝硬化)转化而来的。

因此,只要避免出现慢性肝病,就可以避免HCC的发生。

接种疫苗和抗病毒治疗是有利的干预措施。

但如果在出现肝硬化之后再开始抗病毒治疗,预防性功效将消失。

肝癌诊治的现状与未来

肝癌诊治的现状与未来

肝癌诊治的现状与未来肝癌是指恶性肿瘤发生在人体肝脏部位,是目前全球恶性肿瘤中的第五位死因。

据统计,每年全球新确诊肝癌患者数达到80万,死亡人数近70万。

同时,肝癌的治愈率较低,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变化、慢性病患者增长以及肝病发病年龄的下降,肝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世界范围内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和当前学术前沿,就肝癌的现状及未来诊治方向做出探讨。

一、肝癌现状1.1发病原因肝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内源性因素,也有外源性因素。

其中,内源性因素以肝病为主要诱发因素,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而外源性因素则主要是与环境有关,如饮酒过量、吸烟、染色体突变等。

1.2临床症状肝癌的早期症状较隐匿,常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特异,最常见的表现是体重下降、疲劳、食欲减退等。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可以出现腹胀、腹水、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1.3诊断方法肝癌的确诊主要是临床和影像学结合,如腹部超声、CT、MRI 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慢性炎症指标检测以确定确诊。

二、肝癌诊治现状2.1治疗手段肝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以及化疗等几种方式。

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肿瘤,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治疗的治愈率较高。

但对于晚期肝癌,手术的治疗效果就不佳了。

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癌细胞的数量,但是治疗过程较长,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化疗的主要是将药物注入血管或浸润到肝癌部位,杀死细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2.2器官移植随着技术的发展,肝脏移植成为肝癌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

器官移植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对于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是,由于器官移植费用昂贵、供需不足,目前实施难度较大。

2.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也是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肝癌发病率不断攀升,治疗药物不断出现。

当前,主要包括:靶向药物、化学治疗等。

三、肝癌未来治疗方向3.1靶向治疗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治疗研究的热点。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肝细胞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细胞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细胞性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一肝细胞性肝癌简介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占所有肿瘤疾病的5%,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人死于肝癌(Bosch 1999)。

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较多因素参与其中,从流行病学调查看,肝癌常发生在患有疾病的肝脏,且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在非洲和南亚,患者常在年轻时就存在黄曲霉素B1和HBV的感染,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癌,有时并不一定发生肝硬化。

相反,在日本、埃及和南欧,HCV常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且肝癌常在年纪较大时发生,并伴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在中欧和北欧,HCV感染和酒精作用是其导致肝硬化的两大主要因素,在最近10年的法国,60%的肝癌患者均存在酒精导致的肝硬化(Chevret 1999)。

肝癌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因地理区域不同,致病因素不一而有所差异。

在非洲部分地区和东亚国家肝癌有着最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患者因浸润性或团块状肿物而被诊断。

而在西方国家,在肝脏疾病的随诊中,肝癌常早期阶段就被常规超声检查所发现。

在少数HCV感染和酗酒的患者中,肝癌常因肝硬化明显而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另一流行病学的重要方面是在发达国家肝癌发病率正逐年增高,而在数年前,其是导致死亡的次要原因。

在美国,每年有近15,000新发病例(El Serag 1999),在法国,肝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每年约有4000例(Deuffic 1999)。

发达国家肝癌发病率的增高,一方面是因为诊断技术更加先进同时存在发病率高的地区人群向此移居;另一方面,从流行病学看,HCV的感染和肝硬化病人增多有关。

然而,肝癌发病率的增高可能只与其占HCV感染比例的轻度增高有关。

另外尚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假说,重度肝硬化病人存活率的提高导致肝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如今,肝癌成了肝硬化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何预防和治疗肝癌成了目前高度热门的一个话题。

二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程在二十年前肝癌的预后非常悲观,当时的报道几乎所有肝癌患者的发病后的存活时间少于1年(Okuda K, 1985)。

原发性肝细胞癌肺转移治疗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肝细胞癌肺转移治疗现状与进展

【 关键词 】 肝细胞癌 ; 肺转移 ;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757 . 3 【 文献标识码 】 C
’ 【 文章编号 】 10- 6 (020- 7- 06 7 12 1)1 03 3 4 0 0
定 。术后 8周疗 效评 价 有 效 率 达 到 8 . % , 38 1年 生 存 率
者( 2例原发性肺癌 , 1例肺 转移癌 ) , 并提 出肺部 肿瘤应 用
顾性分析 1 2例肝 癌肺 转移行转移灶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料及疗效 。1 2例 患 者 中 , 3例 为 楔形 切 除。5例 为肺 叶切
除, 其余 4例 为楔形切除加肺叶切除。全部患者肝 原发灶和
肺转移灶切除后均恢 复 良好 , 无手 术死亡 , 无手术 相关 并发 症 。首次肺转移灶切除后生存时 间为 5~ 5个月 , 7 中位生存
等” 报道 了 10名病理证 实为肝细 胞癌肝外 转移 的患者 的 4
医疗记 录 , 分析表 明, 接受手术 切除 的患者生存 率 明显高 于 未接受手术切 除的患者 , 手术切除可 以为患有 1或 2个孤立 的肝外转移灶 的患者提供 良好 的生存益处 。梁文 昌等 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介质 中产 生的热及非热效应凝 固癌组织 , 死癌细胞 。肿瘤 杀
原发 性肝细胞 癌 ( r ayhptcl lr ac o a 是严 pi r eaoel a ri m ) m u c n
重危害人类健康 的恶性肿瘤 之一 , 它是一种易复发转 移的恶 性肿瘤 , 即使行 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术后 3年复发转 移率
也为 4 % 一5 % , 0 0 5年复发转移率达 6 % 一 0 … , 中肺 0 7% 其 是肝细胞癌最常见 的肝外转移器 官 , 一旦发生肺转移病情 发 展迅速 , 常造成 患者 病情 急转直下 , 严重 者造 成患者 迅速 死 亡, 因此肝细胞癌肺转移 后如何治疗成为 目前研究 的热点 和 难点 , 本文就 目前 国内外肝 细胞癌肺转移治疗现状与进展 做

肝癌治疗情况总结汇报范文

肝癌治疗情况总结汇报范文

肝癌治疗情况总结汇报范文肝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效果因患者病情不同而差异较大。

本文将总结肝癌治疗情况,以供参考和学习。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的目标是清除肿瘤组织,并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肝组织。

由于肝脏在身体功能中的重要性,手术切除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肝功能正常、无严重合并症等。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化疗或放疗来缓解症状或控制肿瘤的进展。

二、肝癌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RFA)和经导管磁共振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能直接作用在肝癌病灶上,不仅可以达到类似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对于肝功能损害比较严重的患者或肿瘤较大的患者效果较差,且治疗后易复发。

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通过辐射束作用于肝癌病灶,使其受到损伤而达到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放射治疗和内科放射治疗两种。

外科放疗主要是使用高能X射线或质子来照射肝癌病灶,内科放疗则是将放射性元素注射到肝动脉内,使其富集在肝癌病灶中,发挥放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对早期患者效果较好,但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效果有限。

四、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将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治疗模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等。

综合治疗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在肝癌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肝癌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症。

对于不同病情的肝癌患者,需要通过临床评估后,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效果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对肝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细胞癌主体治疗手段的现状及进展作者:田蓝天姚珂刘连新姜洪池【摘要】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第五大常见消化系统性肿瘤,占我国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

随着技术进步和治疗经验的积累,HCC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改良。

本文就目前HCC综合治疗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临床应用检验效果相对较好的诸多方法、技术作简要综述,同时作相互间的简要比较,力求对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有所启迪。

【关键词】癌,肝细胞·治疗学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第五大常见消化系恶性肿瘤,占我国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每年约110 000人死于HCC[1]。

2000年全球因HCC死亡者高达548 600人,且有上升趋势[2]。

HCC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难以发现。

事实上,早期发现的HCC多数为体检或对不典型症状深究后的无意发现,患者主动就诊而发现者很少[3]。

晚期HCC治疗手段匮乏,治疗效果欠佳。

随着技术进步和治疗经验的积累,HCC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改良。

HCC治疗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肿瘤位置、病变范围、是否转移及肝功能等因素。

手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HCC的方法,包括肝脏部分切除和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 OLT)等。

系统或局部姑息手段常用于因肝功能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或因肿瘤多发不能手术的患者,或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控制肿瘤生长。

姑息手段有中医药、饮食疗法;局部治疗如肝动脉栓塞、经皮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A)及冷冻术;放疗有内源性及外源性;系统治疗如拮抗激素疗法、生物治疗等。

1 手术治疗1.1 肝脏部分切除术实践表明,肝部分切除术对可切除HCC的疗效是肯定的,其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及周边部分正常组织并确保剩余肝脏可再生和维持生理需要。

美国Jarnagin等[4]对1 083例肝部分切除患者10年随访结果分析提示,HCC肝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30%;多中心的资料提示术后5年生存率总体可达30%~50%,小HCC为40%~60%[5]。

东方肝胆医院6 446例HCC的术后生存统计显示5年生存率为53.2%,小HCC则达79.8%[6]。

严格适应证、改进技术的肝部分切除术已成为HCC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国内HCC患者80%以上合并肝硬化或慢性肝炎,近年术式选择逐渐由规则性肝切除向不规则或局部根治性切除过渡,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制约手术切除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大小、位置、数量、是否侵及血管等。

肝脏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包括:Child-Pugh分级A级,肿瘤存在假包膜,直径<5 cm,无门脉高压,肿瘤局限于肝脏一叶,肝硬化程度较低或不存在等;肿瘤可完整切除者即便直径>5 cm或左右两叶均存在,原则上也应及时手术。

术式主要包括游离和非游离肝脏的肝切除术。

Lai等[7]采用前入路肝切除术,在肝脏不能游离时切开肝实质直达下腔静脉前方,最后分离周围韧带完成右半肝切除术,但肝断面深部的出血在前入路切开时因不易暴露而难以止血。

Belghiti等[8]于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内置一带作为提拉肝脏的辅助,结合前入路法,不必游离肝脏即可完成右半肝的切除,称为绕肝提拉法。

该方法可缩短切肝路径,大大提高前入路肝切除的安全性,同时拓宽了前入路肝切除的适应证[9],颇具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目前,仅有不到1/3的HCC确诊患者有手术机会,不能手术主要原因是严重肝硬化、肿瘤散在分布、肝外转移等。

但近年总体HCC切除率显著提高,手术死亡率显著下降。

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资料提示,1958~1967年手术切除率为20.3%(24/118)、1968~1977年为27.5% (98/356)、1978~1987年为9.9%(285/715)、1988~1997年为71.5%(1457/2038);手术死亡率为1958~1967年为16.7%(4/24)、1968~1977年为16.3%(16/98)、1978~1987年为3.2%(9/285)、1988~1997年为1.2%(17/1457),明显下降[10]。

HCC手术切除适应证也较以前有所扩大,周国庆等[11]针对HCC破裂出血者先行填塞、缝扎止血,待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允许时二期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1.2 OLT 理论上,OLT是HCC治疗的最佳选择,除能完整恢复肝功能外,还能确保去除全部瘤细胞及硬化肝脏中的癌前环境。

早期HCC患者应用OLT的疗效并不佳,OLT与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HCC的1、3和5年生存率之比分别为40%:82%、36%:71%和26%:45%[12];另有报道,OLT 5年生存率为20%~30%,疗效较佳的见于纤维板层型HCC、微小HCC、全肝切除后发现小癌灶者(机会性肿瘤,incidentaloma)[13]。

美国现行OLT适应证的选择多依据加利福尼亚标准及匹兹堡标准进行:单个肿瘤直径<5 cm,数量≤3个且直径<3 cm,无血管侵袭,无肝外转移等[14];1996年颁布的OLT米兰标准因各项参考指标易于借助影像学技术获得并标准化而最为常用,主要内容与美国标准基本一致但临床应用上略显严格。

国内OLT适应证包括各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无肝外转移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难切除的肝脏良性肿瘤,部分先天性肝胆疾病及代谢障碍疾病等[15]。

上海2006年提出了“复旦标准”,即HCC患者为单个肿瘤且肿瘤直径≤9 cm,肿瘤虽多发但数目≤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5 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 cm,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16]。

但该标准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目前OLT的主要困境是肝源不足,等待供肝的时间太长[14]。

有报道提议在此期间采用局部坏死疗法以遏制肿瘤进展,但这类措施是否有益尚需进一步研究[14,17]。

迄今针对部分肝切除与OLT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的大样本、随机、对照性临床试验仍较少,但一项涉及120名肝硬化患者(OLT 与肝部分切除各60例)的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8]。

另外,HCC患者OLT前是否存在肝硬化对预后的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

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拓展了供肝源,但除手术给供、受两者带来的风险外,其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估[19]。

最近,Takada等[20]回顾性分析了335例接受成人活体供肝移植(adult aliv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AALDLT)的患者预后情况后对该问题给予了回应:移植类型和经验程度确实影响到LDLT供体的术后预后,但对受体术后生存预后无影响。

Takada还提示供体移植前状态愈好、愈年轻意味着更好的术后生存期;比较尸源供肝与LDLT后发现,早期HCC 患者若等待尸源肝脏超过7个月,LDLT具有优越性。

HCC患者行LDLT要特别关注手术指征和移植时机。

多数学者主张LDLT指征与尸肝移植相同,但移植时机因肝源的拓宽而缩减了受体的等待时间,易致部分适于全肝移植者转而行LDLT。

目前缺乏确切的LDLT风险与疗效评估,预计未来长时间内HCC的治疗仍将以手术切除为主,OLT则为有手术禁忌、肝切除后出现肝衰竭时的补充手段。

2 微创治疗微创伴随科技的进步而产生,是外科发展的方向。

临床腹腔镜、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RA、PEI、微波治疗(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冷冻术、激光热消融(laser thermal ablation,LTA)等微创疗法方兴未艾,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疗效不断提高,是手术疗法的良好补充。

2.1 TACE HCC的80%血供来自肝动脉,结扎HCC的供血动脉可使HCC 缺氧坏死,而正常肝脏不受影响。

在肝动脉结扎(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TACE是无法切除的HCC首选疗法。

临床上联合化疗药物经肝动脉导入肿瘤,使瘤细胞短时间内暴露在冲击性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下死亡,该给药方式的临床试验效果良好[21]。

TACE联合砷剂的肝动脉灌注可使晚期患者1年生存率达61.13% [22-23];陈士新等[24]报道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卢伟等[25]认为TACE中栓塞作用占主导地位,化疗药物起次要作用,选用较小剂量即可取得较佳疗效,继续增加用量并不能提高疗效。

韦长元等[26]借助介入技术行32P玻璃微球内放射栓塞治疗治疗晚期HCC 21例,效果良好。

Shitara等[27]采用可降解淀粉微球对终末期HCC行导管动脉栓塞(DSM-TACE)治疗,效果良好,可用于不能行传统碘化油等药物的TACE或伴门脉主干癌栓的晚期HCC的治疗。

TACE是肿瘤局限在患者肝内且不能切除的首选标准方案,主要适应证:HCC不能根治性切除且肝功尚好,无门脉主干完全栓塞;肿瘤体积不大于全肝70%;巨大HCC术前应用使肿瘤缩小以期二期切除者;姑息性控制肿瘤所致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HCC 切除后的预防性治疗等[28]。

2.2 经皮乙醇注射超声引导下的PEI在HCC介入治疗中创伤最小,注入瘤体内的95%乙醇可使肿瘤脱水、蛋白固化及小血管栓塞[1]。

研究显示,PEI治疗3年生存率47 %~77 %,但2年复发率>50%[1]。

Daniele等[29]回顾性分析比较了PEI和手术切除治疗HCC 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82%和65%、63%,小HCC行PEI与手术切除的生存率相近。

经皮局部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local ablative therapy, PLAT)是PEI的发展,Lau等[30]以局部是否复发、无瘤生存期、整体生存时间为参数回顾了PLAT、PEI 及手术治疗HCC的效果,发现直径<5 cm HCC的治疗效果PLAT好于PEI,患者无瘤长期生存预后与手术相近。

一项涉及PLAT与局部肝切除治疗小HCC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中,前后两者1、2、3、4年的整体生存率分别为95.8%、 82.1%、71.4%、67.9%和93.3%、82.3%、73.4%、64.0%,相应无瘤生存率为85.9%、69.3%、64.1%、46.4%和86.6%、76.8%、69%、5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LAT在防止HCC发生侵袭转移方面较手术有优势[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