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合集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二级学院(部):就业处执笔人:审核人:制订日期:2019年5月修订日期:2022年5月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开课院部全校课程代码800006 考核性质考试/考查前导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续课程就业指导总学时32 课程类型理论课是£实践课是£理论+实践是R 理实一体化是£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表2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成员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注1:指参与课程标准制订的主要成员,一般不超过3 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必须包含1名校外行企专家。

二、课程性质(概要性地阐述课程类型、课程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 号)的通知精神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

课程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文件精神,从一个崭新视角传授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帮助大学生们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树立创业意识,塑造创业者素质,掌握创业技能。

因此,本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在青少年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突出的功能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因此并无明确的对接工作岗位,现从素养模块进行定位。

表3 课程信息表对接的工作岗位对接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1.能够发现自身创业能力的不足,制定科学的能力提升计划2.能够摆脱惯性思维,用创造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3.能够结合发明相关知识进行创新发明思考4.具备分析创业政策和利用创业政策的能力5.能够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奥斯本检核表法、5W2H分析法、组合创造法和分析列举法提出创新建议6.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1.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2.能够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有效防范创业风险3.能够根据自身资源的优劣选定合适的创业项目4.能够分析自身所具备的创业素质,能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5.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开发、整合创业资源6.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创业所需资金,并选择融资渠道7.能够运用市场调查认证创业构想8.能够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并设计出有创新性的商业模式9、能够撰写商业计划书10.能够根据实情况为新企业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能够模拟新企业的注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企业选址12.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制定营销策略和财务管理制度1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成长和管理策略14.能够完成项目路演三、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课程总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概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积极参与到创新和创业活动中。

为了培养大学生们具备创造、合作、竞争和实践能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并进行实践。

培养策略1.提供全面的课程教育:设立相关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商业模式设计、团队管理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商业知识和技能,并了解创新和创业过程。

2.创客空间和实验室: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客空间和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进行项目开发、产品研发及模型制作等机会。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原创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导师指导:安排有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项目。

导师可以提供实践经验、行业洞察和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抓住机遇。

4.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创业基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和创业活动。

这些奖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活动1.创新竞赛:组织校内外的创新竞赛或创业大赛,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与其他团队进行交流和比拼。

2.创业讲座和经验分享: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投资人等来校园进行讲座和经验分享,使学生了解实际创新创业案例,启发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战略眼光。

3.实习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实习、科研项目或社会公益活动的机会。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了解现实工作环境及应用场景。

结论通过以上策略和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未来创业的顺利发展,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作为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应该持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计

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计

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类型与过程。

2. 学生掌握创业者所需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3. 学生了解我国创新创业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创业项目。

2. 学生能够分析市场环境,制定合适的创业计划。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创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诚信、敬业、责任的创业者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创新创业基本概念:介绍创新创业的定义、类型与特点,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和意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创新创业概述2. 创业者素质与能力:分析创业者所需的基本素质、技能与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的角色与职责。

教材章节:第二章 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3. 创新思维方法:讲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项目的提出与策划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创新思维与方法4. 创业计划与实施:介绍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方法,探讨创业项目的实施步骤,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创业计划与实施5. 市场环境分析:分析我国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使学生了解市场机遇与挑战,为创业项目提供依据。

教材章节:第五章 市场环境分析6. 创业团队与协作:探讨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专业 和具体 问题 , 极 、 动 、 时地改进 _艺 , 行技术 革新 , 积 主 及 T 进
20 0 6年将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公共选 修课列 人人才培养计划 。在
本 课 程 的 建设 过 程 中 ,课 程 组 按 照 高 职 高 专 国 家精 品 课 建 设 评
完善服 务流程 , 丰富管理 内涵 , 同时 将创 新意识应用 于创 业活动 中 , 自主创业 中体现创 新个性。课程定位 明确后 , 程组 成员 在 课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 章 编 号 :0 5 6 3 ( 00)1 O 5 — 3 10 — 0 3 2 1 1 一 l 10
S IT C N O MATO E L P N C—E HIF R I N D VE O ME T&E O MY C NO
21 0
[ ] 王芳 . 校 图 书 馆 信 息 服 务 探 析 [ ] 书 馆 ,0 7 4 : 1— 5 高 J. 图 2 0 ( )l7 18 1.
P o eit e no mainS r ieo l g ( p rme t r b ot fr t e vc f l e De a t n ) n hI o Co e
2 精选 典 型案例 以培 养学生 的创 新意 识
案例教学是课程组倡 导的教学方法 之一 。运用典 型案 例不 仅使教学 内容 丰富 、 教学 过程 生动 , 更重 要的是典 型案 例有很强
领性文件。在创新创业课程开设 的第一年 , 虽说高职学生对创新
创 业 教 育 有 较 大 需 求 , 对 创 新 创 业 课 程 表 现 出极 高 的 热 情 , 也 但
致认 为 : 创业是创新 的一种形式 , 创业 活动 中处处体 现创 新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OCCUPATION2021 01编辑 陈子今MAJOR专业建设文 / 丁英娣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生须具备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创新创业目标、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考虑,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不匹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岗位教育的目标不匹配,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耗时较长,严重挤压了创新创业教育时间,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岗位素质外,还应具有极强的岗位创新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未开设针对高职生的岗位发展和职业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不仅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一线专业课程教师担任,他们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对于高职生的岗位辅导和创新培养力不从心,导致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属于学院派,他们对于新时期就业岗位的创新创业发展缺乏足够了解;同时,高职院校未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未及时将符合新时期就业岗位创新创业发展要求的校外教师充实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导致现有教师队伍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理论知识、岗位实践和创新发展水平。

双创教学实践(3篇)

双创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双创(创新创业)教学实践。

本文将从双创教学的背景、目标、实施策略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双创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双创教学背景与目标1. 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开展双创教学。

这主要是因为:(1)国家战略需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2)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3)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开展双创教学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 目标双创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双创教学实施策略1. 课程体系建设(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如创新创业概论、创业计划书撰写、商业模式设计等。

(2)整合相关学科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3)开发实践性课程:如创新创业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业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双创导师: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等担任兼职导师。

(2)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3)建立双创导师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

3. 实践平台搭建(1)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创业孵化器、创业园等。

(2)举办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0011132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学 学 时:72 学时 分:2 学分主要教学平台: 高校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高校邦是中国最大的高校在线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助力高校互联 网时代的育人体系重构与教育模式转型, 致力于成为中国高校最值得信赖的在线 教育创新合作伙伴。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截至目前,高校邦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 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开放大学等 500 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及地方院校 开展了专、本、硕等不同层次的深度合作,覆盖高校大学生 200 万;并与 IBM、 亚马逊 AWS、阿里云、VMware、百度、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深度的战略合 作关系。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该课程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教 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助力大学生创业。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1 / 16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 的创业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三、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战性都很强,涉及到会计、财务、市场营销、 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还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从筹建到创办再 到运营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等。

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将 优先获得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培训的资格。

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创业模拟 实训这一实践,会使你对创业了解的更加透彻解决你是否适合创业的疑问。

高中学生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学生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学生选修课程设置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必修课程,常常没有时间和机会去选择和学习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因此,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设置方案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设置方案,提出一些建议。

一、选修课程的种类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种类应当多样化,既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又能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

可以将选修课程分为三个大类:学术类、实践类和创新类。

学术类选修课程包括文科、理科、工科等,通过深入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实践类选修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创新类选修课程包括科技创新、创业创新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二、选修课程的设置原则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全面性、灵活性、转化性和针对性。

全面性是指选修课程要涵盖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灵活性是指选修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设置,不应强制性地将所有学生都置于同一框架下;转化性是指选修课程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针对性是指选修课程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学科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学科类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学科专长的重要途径。

学科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既要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追求,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设置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学科类选修课程,如文学创作、科学探索等,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

四、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实践类选修课程,如体育运动、音乐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兴职业层出不穷,而传统
教育体系中的知识和技能往往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高
等院校的教育也面临着日益紧迫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培养适应现
代社会的人才,许多高校开始建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以期为
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一、选修课程的设置
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到现代经济形势和市
场需求。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担任课程
的教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市场现状和投
资环境。

而且,为保障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应该配备实验室、实践基地等相关设施和资源,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研究,提
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的特点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和创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过时,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内容,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正是为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育方式。

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是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课程。

课程内容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课程也着重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

3.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项目课程、实践研究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上的案例研讨和实践模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创新和创业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基础。

三、实践案例
1.北京大学的创业实践课程
北京大学开设了一门“创业实践”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创业和企业家的职业生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

课程采用“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通过组队、课堂讲解、企业参观、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2.复旦大学的创业讲座
复旦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讲座,邀请了一些国内外知名创业者和企业家来为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业智慧。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业者的行业经验和管理危机,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对创新创业有更深入的理解。

3.南开大学的实践讲座
南开大学开设了一门“创新创业”选修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创意大赛、实践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让学生掌握成功的商业思维和管理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

四、总结
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形态。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及市场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有用的教育服务。

通过适度地增加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的设置,高校可以培养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