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_马哲论文

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_马哲论文

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内部的基本矛盾问题,是人类实践与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包含和体现出来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带根本性的原则,它们贯穿在社会生活进步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真理与价值相互区别所谓真理原则,就是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和执行真理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

首先,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

所谓人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运用物的客观尺度,不但是指人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的内在结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不仅以每一种特殊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特殊尺度,而且同时指人能够通过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把握作为系统整体的物质世界,从而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自己活动的一般尺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真正懂得物的客观尺度。

其次,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

人要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全面地把握各种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客观尺度,仅凭动物那样的遗传本能显然是不行的。

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引发出了越来越清晰的思维,并能通过自己的意识自觉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由此才能遵循由统一的物质世界所规定的一般尺度,从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把握和运用方式,决定了人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人为了自觉地、全面地把握物的客观尺度,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念去追求客观真理。

但是,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归结为“理性的热情”,而是出于改造自然界实现人类美好愿望的需要,就是说,人类的活动还必须遵循价值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真理与价值各自有着不同的规定性。

真理所体现的是主体认识与客体的实在状态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所体现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或效用关系,二者实际上体现了人类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所必须遵从的两大基本尺度,即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
5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是认识 真理是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用思想形式组织起来;用语言表
达出来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
2024/2/13
6
二 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 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 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种尺度 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 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 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 象上去
——马克思
2024/2/13
3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 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 理 物的尺度——合规律性
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 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 发展 人的尺度——合目的性
相互引导表现在:
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
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
2的024指/2/13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39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 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个领 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 展的方向和程度
2024/2/13
11
真理的绝对性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毕达戈拉斯
B
c
a
C
b
A
a2+b2=c2
2024/2/13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我们每一个人从知道周围这个世界的存在开始就开始接受各种认知。

在马克思主义中人的认识活动是追求真理的活动。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追求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也就是说,真理是具有一定目的和需要的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真理并不是主体内部主观自生的东西,而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同时,真理也不是独立于主体外的客观存在,真理仅存在于人类的求知活动中,是认识活动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及生存方式的体现。

而所谓价值原则就是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包含着主体需要、追求价值、注重效益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改造世界使之适合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或按照人们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人和社会本身)探求真理是人类活动的基本任务之一。

人们只有掌握真理,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才能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才能有效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创建美好的家园与和谐的社会生活。

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为了创造人类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基本内容。

人们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遵循真理原则才能取得成功,但追求真理归根到底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价值。

因此,无论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还是改造世界的活动,最终都要受价值原则的制约。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内在环节之间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本性,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实践既是按照对象的本性改造对象的客观物质活动,又是满足人的需要、体现人的目的性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因此,实践既包含了真理的要求,又包含了价值的要求。

只有实现了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是凝固的,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哲:真理与价值论述

马哲:真理与价值论述

真理与价值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反映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认识论范畴。

真理,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认识的一种性质。

即主体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符合或一致的性质。

凡能称为真理的认识都必须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符合意味着认识与对象有信息意义范围的对应性和内容的一致性、真实性。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性就是真理的本质特征,也是衡量或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标准。

所谓价值,属于一种关系范畴,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应,效益的关系。

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它概括了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各种价值关系,表示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能关系,显然,它不同于经济学中所说的那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价值。

其构成包括主体的需要,欲求和客体的属性,功能及主体和客体统一的现实际基础。

它标志着人类在真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客体的存在,属性以及合乎规律的运动变化结果向主体接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真理和价值是人的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它们的区别是:第一,二者有不同的侧重和指向,真理原则侧重和指向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和指向主体性;第二,二者的性质不同,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第三,二者的作用不同,真理原则使人的活动具有统一性,价值原则使人的活动具有多样性。

它们的联系是:第一,真理和价值相互贯通,一方面,真理和价值在人的活动中互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价值相互适用。

第二,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人类活动是一个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的相互过渡和引导的过程。

第三,真理和价值检验标准一体化,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检验标准是实践。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是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是密切相关且相互依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价值则是主观评价的表达。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存在是客观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价值则是主体在实践中根据需要和利益的要求对客观现实进行评价和判断的结果。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的存在离不开价值的指导。

真理的认识和表达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表达。

而实践的目的和动力又是由人们的价值追求所决定的。

因此,真理的存在离不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

其次,价值的实现需要依赖真理。

人们在实践中追求某种价值目标,需要根据客观实际和规律性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和方式方法。

只有通过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分析和把握,才能实现人们的价值目标。

因此,真理对于实现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必然的需要。

最后,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真理的价值性和价值的真理性之中。

真理的价值性指的是真理的认识和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价值的真理性指的是真理的判定和评价要根据客观实际的规律和要求,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只有真理的价值性和价值的真理性相结合,真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人们追求真理、实现社会发展提供
指导。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核心内容。

简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简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简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1.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
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联系: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

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1)真理能指导社会课堂教学,顺利的改建世界,以课堂教学成果满足用户人的须要,
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备再重新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人类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融合出来,通过一定的自我
调节去化解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同时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首先,顺利的课堂教学必然就
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顺利的课堂教学都必然就是既遵从真理尺度,又合
乎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出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构成和同时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
真理又必然就是具备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课堂教学和重新认识活动中就是相互制约、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鼓励、相互融合、相互
过渡阶段去同时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内容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摘要:价值同真理一样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内容,但是价值又和真理不同,它有着特殊的性质和意义。

创造价值是人类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价值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的普遍的基本内容,是同真理一样重要的基本范畴。

人类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功,所以必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但是,达到真理并不是人类活动唯一的最终的目的,追求真理本身也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包括真理的价值在内。

关键字:真理;价值;评价一、真理及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真理,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因此,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要证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惟一能够充当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结起来的“桥梁”即实践。

(一)、真理客观性的两重性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是以不把人的意志为转移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一方面同主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客观世界相联系。

人们带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去实践,由此而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并且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唯物主义之说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既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马克思作业真理原则价值原则辩证统一免费范文精选

马克思作业真理原则价值原则辩证统一免费范文精选

华农作业实践中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除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主观同客观的一致,追求和服从真理。

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客观同主观的一致,创造和实现价值。

二者不可分割、互为前提、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没有真理指导就失去了价值取得的正确轨道,没有价值目标就失去了真理追求的动力。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任何的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

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其次是,真理和价值互相引导。

真理对价值的引导作用表现为,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为了以真理为指导去有华农作业效地改造自然和社会,从而创造出大量的价值,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

价值对真理的引导作用表现为,正确的价值需求、价值目标的确定,对发现和认识真理具有引导作用,同时,已经实现了的现实的价值,又必将进一步推动人们扩大和深化对真理的追求。

最后,真理与价值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人们应用真理来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时,真理就成为人们创造价值的工具,人们应用真理创造出了价值,真理也就具有了价值,并实现了它的价值,这就意味着真理转化为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班级:数学1002 姓名:汪明玥学号:41063050
世界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适应发展的需要,人类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和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真理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首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也就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还有,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真理,必然能够经得起实践不断的考验。

同时,必须清楚的是,真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

二、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

因为,任何真理必然包含着与客观现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

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的条件性和真理的有限性,人们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就拿数学计算规则来说,刚开始时,人们只是认识到,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就等于两个苹果,所以人们就得出结论,1+1=2,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一堆沙子加一对沙子还是等于一堆沙子,所以说,1+1=1。

从这点就可以充分看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其次,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特点表现着主体性的内容,因为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因此,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为主体的需要不同而不同。

举个例子,对于穷人来说,他们也许最需要的是一顿饱饭,一件可以避寒的衣服,所以,食物,衣服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物;而对于富人来说,衣食住行不用担心,所以他们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这时候,他们就会认为一场演奏会,一次异域旅行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如:石油,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煤炭等能源形态,对于人类的价值也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每一种主体的价值关系都是多维的或是全面的。

比如我们看一件事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它的美学价值,经济学价值,科学价值等等,而且在实践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而去实现它的一种或多种价值,同时舍弃其他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中学会舍弃。

以上,我分述了真理与价值的定义及特点,那么,真理与价值的区别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所谓真理原则,就是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和执行真理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
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

首先,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

所谓人能够全面地认识和运用物的客观尺度,不但是指人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的内在结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不仅以每一种特殊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特殊尺度,而且同时指人能够通过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把握作为系统整体的物质世界,从而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自己活动的一般尺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真正懂得物的客观尺度。

其次,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

人要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全面地把握各种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客观尺度,仅凭动物那样的遗传本能显然是不行的。

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引发出了越来越清晰的思维,并能通过自己的意识自觉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由此才能遵循由统一的物质世界所规定的一般尺度,从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把握和运用方式,决定了人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人为了自觉地、全面地把握物的客观尺度,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念去追求客观真理。

但是,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归结为“理性的热情”,而是出于改造自然界实现人类美好愿望的需要,就是说,人类的活动还必须遵循价值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真理与价值各自有着不同的规定性。

真理所体现的是主体认识与客体的实在状态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所体现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或效用关系,二者实际上体现了人类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所必须遵从的两大基本尺度,即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

因此,无论是就其本质内容来说,还是就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作用的基础和根据来看,真理和价值都是有根本区别的。

真理与价值作为两种不同尺度的体现,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在人类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又是密切联系、辩证统一的。

在社会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所以,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那我们如何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呢?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在实践和活动中,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作为一切认识和活动的出发点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人的非理性因素来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

认识到并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对于我们大学生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我们大学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坚持事实,坚持科学,坚持人文的对国家和全社会都有用的人。

引用文献资料:
200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然科学手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