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 我与自己做斗争

合集下载

论文《我与自己作斗争—自我斗争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论文《我与自己作斗争—自我斗争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自我斗争,即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实践活动,它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又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诸如生活实践、医疗活动、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以及气功修炼活动等自我斗争,自己创造出自己来的。

关于生活实践。

费尔巴哈把实践限于起居饮食的日常生活活动,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但马克思主义决不否认人们生活活动的实践性。

有人认为:“一般说来,人的吃饭、睡觉、性活动等不是实践活动,而是一种动物式的生理的本能活动。

”只有“当人们不是单纯地为满足生理的需要,而是为了鉴别食品的质量时,‘吃’的活动就成了实践活动。

”这种把“吃”的活动划分为本能活动与自觉活动,因而一般地否认“吃”的活动的目的性,是不恰当的。

事实上,人“吃”东西,是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也是受自身的意识控制的,因而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感性活动,不是“动物式的本能活动”。

马克思指出:只有使吃、喝、性行为等等“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它们才是“动物的机能”。

人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要睡,累了要歇,冷了热了要添减衣服等,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使自身得到健康发展的一种感性活动,它既不是观念活动,也不是以此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

人类自身的生产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它不同于物质生产,又区别于精神生产,是一种特殊的自觉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生活实践活动,并非是一种纯自然性的生物繁殖的本能活动。

人在自身生产中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等),属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不同于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可见,生活实践,既是处理人与自身关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又是调整自身、改造自身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于教育和艺术实践,人有把它看成是改造和创造或“以生产精神文化为目的的活动”,并把科学实验看成是“精神文化实践的一个主要类型”或“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的各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的各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论文

矛盾的各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阐‎释的矛盾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随后我们应当‎着重考虑到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决定‎了当今社会中‎对立统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分析中‎,我们能够了解‎社会实践中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有利于我们深‎刻的理解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趋势,用辩证的眼光‎审时度势,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锻炼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矛‎盾的处理能力‎,对我们大有裨‎益。

关键字:矛盾同一性斗争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所谓同‎一性。

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统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一切过程的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

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矛盾,复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

各种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

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

也就是总体上‎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有此我们可以‎推知,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

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目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比如我们知道‎,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读《邓小平的实践辩证法》有感“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革命人生的至理名言,是他经天纬地的根本办法,是他的哲学思想的突出表现。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善于以唯物辩证法作为自己的行动的向导。

早在1938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

毛泽东对邓小平这句话评价很高,他说:“这句话很厉害,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富有哲理。

”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照辩证法办事”的方法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无处不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

辩证法是在不断地概括社会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并同形而上学做斗争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唯一科学的发展观。

它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的,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照辩证法办事,关键是要能真正地领会它,切实地掌握它,灵活地运用它。

按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

1989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两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了“自我评论”。

“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同时他又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伟大坚定的性格,既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的信念,也源于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

“我不是完人”。

这体现了邓小平对人对事对自己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反映了他胸襟开阔的伟人品格。

“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

邓小平一贯反对神化个人,崇拜个人,并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

“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

这充分表现了邓小平同志把他个人的生命同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崇高品格。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论文:我与自己斗争

论文:我与自己斗争

我与自己斗争人的一生,总是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作着适应及克服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战场,勇者胜而懦者败;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所遭遇的许多人、事、物,都是战斗的对象。

看过一长篇小说:《寒日无语西下》,读到其中官场、商场与情场之间的种种争斗,很有些感触。

作者以他冷静的口吻,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战争。

而那些孜孜以求战胜他人的人们,最终的结局往往是日落西山,沉得更快。

以他人为对手,不论是下棋、打球,还是经商、做官,使自己处于优势,置别人于劣势,这便是一个回合的输赢。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无时不在进行着这样的较量。

运动场上的较量是看得见的,而其它场合的较量则很多是悄悄的。

有的人为了赌债,把朋友打了;有的人为了爱情,把情敌杀了;有的人为了赚钱,砸了同行的场子;有的人为了升官,在选举前搞一搞匿名举报……得手之后,便以为是战胜了他人的强者,头都要高昂许多。

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过“战胜别人”的意念?是不是也有过希望竞争对手出错的心态?恐怕多少是有过的。

只是这些年来的曲折,使得自己没得到什么“与人斗”的乐趣,因而把“与人斗”的精力,转了到“与天斗”、“与地斗”上去,岁月因此而充实。

其实,自己的心念,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挥,那才是最顽强的敌人。

一般人认为,如果没有危机感、竞争力或进取心,可能会失去生存的空间,所以许多人都会殚精竭虑地为自己、为孩子安排前途,以作为发展的战场。

很多人天天都努力的使自己开心着,心里就是那么想着:我很幸福,很开心,满脸的笑容。

也不断的告诉自己:我不委屈,一点都不。

身边的人明明也在不断的告诉着自己:别那么委屈自己,要开开心心。

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与自己斗争,难为外物所扰。

《长江文艺》杂志编辑刘继明在他最近完成的一篇随笔中说:“在武汉生活了十多年,我仍然无法将自己作为主人融进这座城市的血液中去,缺少一般人对居住的城市应有的那种亲近感,始终把自己看做一个‘外乡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郊区的农民,与这座城市互相排斥、互相拒绝,彼此视对方为‘异己’。

我与自己斗争

我与自己斗争

我与自己斗争论文摘要: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斗争。

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自我的斗争等。

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人们通过斗争来解决这些矛盾,而这种斗争的方式可能是对抗性的,也可能是非对抗性的。

正是经历了无数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人类才得以能够继续生存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并成为了这个星球上当之无愧的的霸主。

个人的发展也是通过与外部的外在因素和内在自身的旧有思想等的斗争而取得的。

关键词:矛盾自己斗争正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受自身生产水平,认知能力,物质严重匮乏的种种限制,人们就必须团结起来,组成部落,为了生存与强大的自然界斗争。

长久斗争的结果就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促进了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与此同时,财富私有化程度现象加剧,于是乎阶级就产生了,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人与自然的斗争逐渐转化为富有阶级与贫穷阶级的斗争,也就是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这种对抗性的矛盾斗争持续了数千年。

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才将剥削阶级消灭,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而社会的斗争逐渐以改革为特征的非对抗性斗争方式取代。

可见,人类的成长史是一部壮丽的斗争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史。

而作为整个人类大家庭中最小的单元—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斗争史,个体的斗争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所有个体斗争凝聚在一起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说战国时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战胜自己议论文6篇

战胜自己议论文6篇

战胜自己议论文6篇篇一:战胜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七情六欲,只要稍微那么的一动念,就有可能走向的是最后的深渊。

战胜自己,首先战胜的不是别的,自己心中的那份欲念,是坚持走下去,还是……退缩。

只在一念之间。

如把我们日常所经验过的种种痛苦烦恼,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痛苦的来源有一大部分都是战不胜自己。

但是战胜这许多矛盾的名词------勇敢、软弱,洒脱、执迷,勤奋、懒惰,宽大、浅狭,廉洁、贪欲,公正、偏私,……几乎经常同时占据着我们。

其实,当我们每天的烦恼从脑海中一一的被列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根源的所在,就是欲念,我们无法战胜自己的欲念,不喜欢听人在旁边对自己凶凶的说着自己的八卦,那嘲讽语气十足,最后对方还厚颜无耻的说自己是在说笑话。

这种羞辱,让人不得不忍住,但是烦恼的根源,总是让人想拔出,可怎么也做不到。

我们可以战胜自己,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欲念为何,但是我们战胜自己的方式总是不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千面的,在学校保持着一个青春面孔的人,谁也不敢肯定一转身的他,就会变成凶残的恶魔。

战胜自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信念,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不是用来跟别人比较成为别人陪衬品的工具,我们活着的唯一对手就是自己。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没有真正的享乐至上、完美无缺的人,最多也就是十全九美。

世界上没有高贵到人见到他一定要仰望,顶礼膜拜,也没有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的人。

只要那丝丝的改变,就可以战胜自己。

面对一个新的场面,必然有不适应,我们每个人的千面孔就能发挥作用。

就爱对方的装腔作势,其实有时候这样也可以进步,不要退缩的安于现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这主要就是一个最直接导致不能战胜自己的原因。

懒惰的自己,只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人,如何战胜自己?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却并不难解决。

篇二:战胜自己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想做更完美的自己,做令自己满意的自己?”你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回答:“当然想!”但一会儿你就会沮丧,因为你认为你做不到,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战胜自己。

马哲论文----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状况[五篇范例]

马哲论文----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状况[五篇范例]

马哲论文----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状况[五篇范例]第一篇:马哲论文----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状况人与自然矛盾的现实状况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当下,农业生产与土地过度开垦、工业生产与环境污染、资源开采过度、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迫在眉睫。

人类对自然界的伤害,自然界总会报复的。

要想摆脱困境,人类的表现就必须该有所改变了。

关键字:家园人与自然矛盾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正文:很少看记录片,偶尔看上几次,都给我一种沉重的感觉。

这次在马哲课上看了《家园》这部纪录片,感觉十分震撼。

影片仅有短短一个半小时,确实导演历经15年筹备、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动用88000多名员工拍摄而成。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及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了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

影片无声的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同时也揭露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矛盾和冲突始终存在, 只不过矛盾的尖锐程度不同。

古代社会主要是恶劣的原始环境, 不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必须艰苦奋斗才能改善其生存环境。

现代社会主要是不适当的资源开发, 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普遍矛盾。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 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萌芽, 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

矛盾产生的直接动因是: 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干预、改造自然生态系统, 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这就可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要求发生矛盾。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它让我们迫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这一矛盾的趋势也是不断尖锐化的。

大约在100 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现在的人类,这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经济系统, 人只不过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 是处于食物链营养级顶端的消费者,虽然原始人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环境也存在着矛盾, 但这种矛盾从根本上说, 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矛盾, 表现为一种自然生态过程。

2024年马哲结课自我总结

2024年马哲结课自我总结

2024年马哲结课自我总结尊敬的教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24级马克思哲学课程的学生XXX。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我在马哲课程中的学习经历和收获。

在过去的几个学期里,我通过学习马哲的思想与理论,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我想总结一下我在马哲课程中学到的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一观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往往不仅仅在于个体的自觉努力,更离不开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影响。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表面观察和批判,而是要从社会存在的层面去深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次,通过学习马克思的理论,我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始终在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而这种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种认识使我对于社会变革有了更加理性而乐观的态度,也让我明白到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共同的斗争,才能够推动社会向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最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对于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重要性,对于建设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这使我对于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也激发了我对于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的动力。

总之,通过马哲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哲学的深刻内涵和理论的实践意义,也认识到自身在这个伟大时代中的责任和使命。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意在马哲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为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每一个人似乎都明白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但在生活之中,我们与自己的斗争中,真正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却是少之又少。

我们常常感到另一个自己的强大,在和自己的斗争中,有多少次不得不败阵而逃。

然而,我们却依然向自己发起了宣战——战胜自己,塑造一个更为完美的人生。

在人生中,我们与自己相伴相随,既为敌人,也为盟友。

一方面,自己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倍感挫折和痛苦。

而另一方面,自己却又以他的阻力磨励着我们的意志,带给我们强劲的动力,让我们不断的飞跃,从而获得质的提升。

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我们追求上进,渴望成功,一直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我们又有另一个自己,懒惰,享乐主义。

于是,我们与自己不断的做着较量。

当我们想要进步时,另一个自己就出来捣乱,引诱我们说:“别那么努力了,你看大家都在尽情享受生活,不是过得很快乐吗?”于是,我们便有了犹豫,有了困惑,有了迟疑。

我们开始放缓前进的脚步,思索“人生是否要及时行乐呢?”,人生苦短,为什么要与自己过不去呢?不如停下来歇一歇吧。

然而还未等我们停顿脚步,卸下梦想。

“我们”已然从心中跳出来,对自己疾言利色,“你怎么能容忍自己没有追求,过着庸俗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又有何价值可言?古语有云:‘浪费别人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难道,你也要准备慢性自杀?’”于是自己在这样的呵斥之下,不由惶惶然,不得不收起了及时享乐的思想。

我们窃喜,“狭路相逢勇者胜”,瞧,我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我们做事坚韧执著,不达目的不言放弃。

而另一个自己,却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做工作的时候,我们总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以我们的勤奋踏实、兢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像。

而另一个自己,却对我们努力营造的美好形像,想法设法给予最大程度的破坏。

我们惶恐、愤怒,却又深深无奈,沉陷于自己情绪的潮流中,如风雨中飘摇的小舟。

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到了另一个自己的无限强大。

我们苦苦挣扎着,奋勇抗争着,在这场与自己的争斗中,我们时有力不从心之感,并感到深深的痛苦。

然而,我们却不甘于认输,我们不能容忍把我们打下的半壁江山拱手相让。

我们咬咬牙,说,不能屈服于自己的懒惰,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有头无尾之感。

所以,我们得奋起与自己相搏,当我们跨越了一道道由另一个自己设置的障碍时,我们感觉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我们又一次获得了成长,我们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原来,另一个自己并非不可战胜。

我们自信自尊,有一颗美好而纯洁的心灵。

但却常常被另一个自己的自卑心理所折磨。

自卑的心理,在另一个自己心中扎下了深根。

能力不如别人时,自卑;长相不如别人时,自卑;经济条件差于别人时,自卑。

自卑就像一种毒药,沁透心灵;自卑就像一条毒蛇,盘踞心底。

当我们被自己的自卑心理深深折磨时,我们感到压抑、感到痛苦、感到愁闷。

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挣脱自己自卑的桎锢,我们想,不能任由自己的自卑毁掉我们的生活。

于是,我们不得不在生活中寻求那些强者,给我们做坚强的后盾。

当我们看到生活中,不如我们的人,却活得恣意而快乐、自信而坚强时,我们不由感到了惭愧。

怎么能在自卑面前低下高贵的头呢?于是,我们不再害怕自己的自卑,我们对自己说,“别妄想用自卑将我打败,生活,会永远向强者敞开怀抱。

”于是,我们努力一次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并在驱逐自卑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大。

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有上进的愿望。

我们不甘平庸,我们不愿落于人后。

我们希望自己的生命呈现出精彩,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能如流星的闪光。

我们有如许美好的品质,有很多他人所不具有的精神。

于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与自己做着斗争,完善着自己。

在我们的另一面中,有着太多的不良习性,诸如懦弱、自私、情绪化、三心二意、懒惰等等。

然而,我们深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和完善自己的过程。

所以,我们将自己当做最大的敌人,不断的与自己作着斗争,让我们和自己趋向一个更为和谐的整体。

从而实现自我的升华,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在与自己的战争中,我们要努力做最强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