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眼睛和眼镜学案.docx

合集下载

《眼睛和眼镜》教案6.docx

《眼睛和眼镜》教案6.docx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眼睛观察远近物体的比较和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对比,经历、体验和感悟比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常常采取的-个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学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具: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止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教学过程:§6-4 眼睛和眼镜1、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还会流露出你的感情色彩,被称为。

2、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请你提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下面(二)展开:让同学们公开他们想问的问题。

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学生:物体可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我们-•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门一起探讨、分析, 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

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凸透镜Z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根据预备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越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一一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使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眼睛和眼镜的学案

眼睛和眼镜的学案

《眼睛和眼镜》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知道眼镜的作用,保护眼睛。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学习过程模块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86页,完成下面的内容:1、眼球好像,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要放在外,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清晰的像。

2、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对光的偏折能力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对光的偏折能力 ;3、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到的距离;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是靠改变使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

模块二、实验探究:近视眼的成因1、模拟戴近视眼镜(凹透镜)看物体清晰像的实验。

友情提示: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体放在大于2f处光屏的位置即视网膜的位置2、将近视眼镜(凹透镜)拿开,要想使像重新清晰,应该使光屏向前还是向后移动?3、结论:近视眼是因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之后会聚在视网膜之(“前”或“后”)4、成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之。

5、矫正:利用透镜的发散作用模块三、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1、模拟戴远视眼镜(凸透镜)看物体清晰像的实验。

友情提示: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体放在大于2f处光屏的位置即视网膜的位置2、将远视眼镜(凸透镜)拿开,要想使像重新清晰,应该使光屏向前还是向后移动?3、结论:远视眼是因为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之后会聚在视网膜之 (“前”或“后”)4、成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

5、矫正:利用 透镜的会聚作用模块四、生活应用1.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2.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加醛丙烯酸(HEMA )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 。

人教版《3.4 眼睛和眼镜》实用教案

人教版《3.4 眼睛和眼镜》实用教案

3.4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教学重点: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学难点: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教学器材: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2. 凸透镜成的像中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二、引入新课人靠眼睛来看东西。

有些人只靠眼睛就可以看清远近所有的物体,而有些人却需要戴上眼镜才行,这是为什么呢?眼镜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4 眼睛和眼镜三、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1. 眼睛的构造:眼睛像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相当于光屏。

2. 眼睛看东西:光通过晶状体和角膜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就看见了物体。

3. 眼球的调节: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光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四、近视眼及其矫正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变凸,折光能力变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3.矫正办法: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远方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这种凹透镜叫做近视眼镜。

五、远视眼及其矫正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精近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变弱,来自近处的光还没有会聚就到达视网膜上了,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光斑。

3.矫正办法:利用凸透镜使光会聚,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这种眼镜叫做远视眼镜。

六、眼镜的度数1. 焦度:透镜的焦距的倒数叫做焦度。

用φ表示(焦距用m作单位)φ=1/f焦度越大(即焦距越短),透镜的折光本领越大。

4.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4.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4.4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方法养成保护眼睛的意识学习重难点: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方法学法指导:归纳推理分析论证知识链接: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对光的能力越强;凹透镜越凹,焦距越,对光的能力越强。

3、照相机是利用U 2f,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胶片相当于。

镜头到物的距离是,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

学习内容:<一> 眼睛【片段欣赏】1、她这俨如天鹅般的眼眸,偶一流盼,如此甜美;柔丝般的、弓样的眉睫,荫掩着盈盈的双瞳…… -----------波兰·显克微支《火与剑》2、她的眼睛很亮,亮得像没有微尘的海水,亮得宁静,永远不斜视似的。

-----------陈残云《深圳河畔》3、你觉得应该怎样描述我们的眼睛?【细心观察】观察课本“眼球的结构”【自主学习】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物体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较,对光的偏折能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的物体。

【练一练】1、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原理相似的是()A、平面镜B、幻灯机C、照相机D、放大镜2、对于正常眼睛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自主学习】1、近视眼的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方。

《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习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课堂导学】一、知识检测1、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它能不能成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离透镜越来越近时,成像位置(像距)会怎样变化?3、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二、导入新课现场调查全班的近视率。

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对近视眼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去矫正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

三、导学过程(一)眼睛自己阅读“眼睛”部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解(放投影片,课本图5.4-1,眼球的结构)并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1、眼睛相当于一架(),它的镜头是(),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它的()相当于底片;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2、睫状体起到什么作用?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小组中两人一组,互相听说)。

4、你对眼睛部分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老师予以适当的解答)(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自己阅读课本第二段及图5.4-3,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近视的原因有哪两个?2、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

小组共同讨论,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一个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设计完成后,小组间进行交流,确定共同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远视眼阅读课本第三段及图5.4-4,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有哪些?2、如何矫正远视眼?利用上面的实验,模拟远视眼及其矫正。

四、课堂检测1、晶状体与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像,但人感觉是________立的。

四《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四《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知识梳理】1.理解眼球的构造,成像原理;2.识记并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方法【自主学习】一、眼睛1、人的眼睛是一架“神奇”的,如图,晶状体、玻璃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能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

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比较时,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做;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比较,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3、我们在看物体的时候,物体要在眼睛“凸透镜”的位置,这时会成______ 的像,像落到上。

4、人的明视距离为___________.二、近视眼和远视眼1、正常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或“后”),可以在眼睛前加透镜来矫正,所以近视眼镜是透镜;远视眼则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或“后”),可以在眼睛前加透镜来矫正,所以近视眼镜是透镜2、如下图,甲表示的是的成像示意图,矫正时需要佩戴。

乙图表示的是的成像示意图,矫正时需要佩戴。

三、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1、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物大小相等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2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4、小风矫正了近视眼后看书学习轻松多了,心想能为爷爷矫正老花眼就好了,如图是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小刚是近视眼,爷爷是远视眼,如图为小刚家书桌上的两副眼镜,则()A、甲眼镜是小刚的,乙眼镜是爷爷的;B、乙眼镜是小刚的,甲眼镜是爷爷的;C、两副眼镜都是小刚的;D、两副眼镜都是爷爷的.6、某物理兴趣小组用一组眼睛模型、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几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1)模型中凸透镜相当,烧瓶后壁相当于,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3[1].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3[1].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3.4眼睛和眼镜》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同上【学习难点】:焦度和眼镜的度数【学习过程】:一、预习目标:1、你知道眼睛的结构吗?2、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3、你知道近视和远视吗?需要佩戴什么眼镜?它们怎样矫正的?二、预习要求:先独立阅读思考,后组内交流,完成预习提纲。

三、预习提纲:1、眼睛的结构中,和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光屏。

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的像。

2、收缩、放松时可调节晶状体的厚薄,改变。

3、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4、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方向太,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配戴用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在下图填上合适的镜子)5、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方向太,成像于视网膜后。

矫正:配戴用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老花眼镜)(在下图填上合适的镜子)6、什么是远点?什么是近点?什么是明视距离?正常人的明视距离是多少?7、透镜焦度Φ=1/f(单位:m-1)眼镜的度数D=100Φ眼镜的正、负度数:四、反馈练习: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2、近视眼只能看近处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A、晶状体太厚B、晶状体太薄C、像成在视网膜后D、眼球太长3、远视眼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的可能原因是()A、眼球太短B、晶状体太薄C、像成在视网膜前D、像成在视网膜前4、有+250度-200度的眼睛片,它们的焦距分别是多少?近视眼配戴哪个?。

【精编范文】眼睛和眼镜学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眼睛和眼镜学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眼睛和眼镜学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眼睛和眼镜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等科学知识
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体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通过海伦凯勒的简介和作品,体会残疾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热爱世界
的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具:凸透镜、烧瓶、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学法指导: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生物学中已详细学过它的结构,但物理课上学习它时应注意围绕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运用类比法,将它比做一架照相机。

预习导学: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侨正方法。

学习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的光学作用学习难点:眼睛的光学作用
一回忆旧知
1、凸透镜的淒星决定的是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的—与也就决定着凸透镜焦距
的—与—O区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焦距—;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_,焦距O如图示:
2、凸透镜对光具有 ___ 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
二、口主学习,建立知识网络
在我们的五官当中,眼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眼睛是怎样工作的呢?其实, 眼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
[导学]借助图片说明眼睛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晴的工作原理结合眼晴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
眼睛照相机
①光圈
角膜、晶状体、②
③底片(感光底片)
备注:瞳孔起到了照片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口动缩小;光弱时,瞳孔口
动放大.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
3、眼球的白动调节
(1)、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耍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那么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当物距变化吋,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达到改变眼
学习内容
灵石四中初二年级物理探究型学案
3. 4眼睛和眼镜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作用。

四、科学世界
1、 眼镜的度数:(学生看帖)
焦度二 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焦距的单位 ____________ 眼镜的度数二 _________ (公式中焦距f 必须用米作单位). 2、 练习:
1)、关于眼镜的度数叙述正确的是:() A.眼镜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
B.眼镜度数就是透镜的焦距
C.眼镜度数就是透镜焦距的倒数
D.眼镜度数就是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 2)、远视眼的度数是300度,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3)、近视眼的度数是-200度,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教学设计.
睛“焦距”的目的.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焦距”最大,能够看清远处的物 体;晶状体变得凸起时,“焦距”最小,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在距眼睛込 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最清晰,因此人们把25cm 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 视距离. 三、合作探究
1、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自C 看书小组讨论后冋答:
9
项目
近视眼
远视眼
成因
作图探究
主备教师:李海文
时间12月4日
教学反思
,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可以利用 镜能使光线 的特点来矫止。

学习内容 3. 4眼睛和眼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

2. 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 眼睛的光学作用 '' 学习难点:眼睛的光学作用
三、课堂测试 (一)基础训练
1、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_____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_____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 片。

2、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厚,來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3、 远视眼是rtr 丁•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点就到达 _________ 了。

我们可
以利用 _______ 镜能使光线 __________ 的特点来矫正。

4、 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 ________ cm ;要从平面镜小看到自己的脸部,平面镜到人 脸的距离最好是 _______ cm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 _________ , ______ 物体射 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的眼睛能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提高训练
1、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_______ c m,叫做明视距离。

2、 要使近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 _________ ;要使远视眼能看清近处的 物体,应配戴合适的 __________ o
3、 来自远方的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 像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
口J 配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止。

5、 对丁•正常眼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
后,所成的像都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o 正立放大的虚像
6、 下面对近视眼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C. 來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
D. 來口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
7、 图3-4-3 +是人眼品状体调节光路图,其屮描述正常眼的成像
______ ,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 :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 _____
述矫止近视眼的方法的是 ________ ;描述矫止远视眼的方法的是
A.
教学反思
看近处的物休/f
看近处的物体丿=
B
.
看远处的
C .
D,
4、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 近视眼。

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 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 ________ 屮的那一副。

E .
图3 — 4

看远处的物
看远处的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