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复习

合集下载

第6章 田野调查方法

第6章 田野调查方法
人类学把为了适应完全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称为文
化震撼(cultureshock)。
(四)文化禁忌
人类个民族志者的磨难, 要比任何冗长而抽象的讨论更有 启示作用。”
➢ 选择两位人类学家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 :
1、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进入田 野时遭遇的一场“突然袭击”;
人类学概论
9
1 巴厘人喜爱的斗鸡场 2 斗鸡场内 3 在斗鸡爪上拴上锋利的小刀 4 凶猛的斗鸡
人类学概论
10
2、英国人类学家普里查德在非洲苏丹做田野工作初遇努尔 人的情况:
• 并不是所有的进入者都有格尔兹一样的机会,有的人类学
家遇到的却是更为严重的情景。
人类学概论
11
努尔人千年习俗:女人也能娶妻做“爸爸”守护着牛群的努尔人
人类学概论
6
第二节 初入田野
一、进入田野的方式
(一)进入方式 一种是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 。 另一种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二) 进入角色 就是研究者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社会时启用的
角色或身份。
人类学概论
7
二、进入田野前的准备
(一)准备田野调查必需品 个人生活用品 人类学调查所需物品 (二)生存问题 (三)生活问题
• 田野材料的解释的客观性问题
人类学概论
16
第四节 田野工作伦理
一、对研究对象的责任 二、对研究资助者的责任 三、学术责任
人类学概论
17
• 一般认为,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确立了规范的田野工作 方法,虽然其后出现种种批评,但至今都未能改变。
• 功能学派的田野工作方法有如下几个要点:1.强调整体 论;2.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3.空间上限制在一 个社区,一般是一个村庄;4.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与深 度访谈;5.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 性的理论。

第五章 田野调查方法

第五章  田野调查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 量的人作为调查对象,而总体中的每个人在调查中 都有同等被选中的机会。
15
2、分层(分类)随机抽样: 是指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 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 样可以按照同样的比例来抽样,称为定比分层随机抽 样 3、主观抽样(judgment sampling) :是指研究者以某 些重要的标准为依据选定调查对象。 主观抽样所得的调查资料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但主 观抽样在田野调查中有时是必需的
3
另一种进入田野的方式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例如调查者可以通过老师、同学、朋友、亲戚、熟人 等个人关系进入调查点,或者调查者相机直接或渐渐 进入调查点,在与某个调查对象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之时,得以深入到当地社区生活之中。 人类学者采用此种进入方式能够比较容易得到研究对 象的信任和合作,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田 野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报道人的条件: (1)对己文化完全的濡化;
(2)眼下的完全参与;
(3)是调查者所不熟悉的文化中的人; (4)有兴趣和有足够的时间; (5)非分析性,即能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或 根据本土视角提出对事件的分析和解释
13
人类学访谈可以分为非正式访谈和正式访谈两大类: 正式访谈又可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个人 深度访谈 非正式访谈(informal interview)是指人类学家通过 非正式谈话和闲聊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
主观抽样所得的调查资料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但主观抽样在田野调查中有时是必需的四谱系法所谓谱系法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形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谱系分析方法以个人为中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群分类的第一件事和出发点五个人生活史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之欧阳计创编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之欧阳计创编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

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民族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田野调查

民族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田野调查

对一个民族或社区做调查,即通过勘测、询问、交谈、观察等手段取得所需的研究资料,这就是文化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即我们常说的民族调查和社会调查。

田野调查方法的产生?①进化论的观点: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学说,实证经验研究,神造物中不变论②自然科学的方法G.弗雷诺共列举了十几种症候:嫌事物的难吃,环境的不清洁,当地人民不友好,不理睬,或者像猴子一样的围观或取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思念亲人或朋友,最后会因思想苦闷二采取各种逃避手段(如饮酒、阅读小说或大睡其觉),甚至是怀疑自己究竟是干什么来了。

还有人遇到偷窃、揶揄、讨食及报道不实各种干扰,幸好这不是普遍现象。

人权,调查事先要取得当地人民的同意,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包括礼仪、禁忌、宗教信仰直到日常生活习惯,不能伤害当地人感情②调查者应该充分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权。

有些涉及婚姻、身心缺陷以及过去犯罪等事当地人不愿告知,对此你又义务为之保密。

为了说明问题而不得不写入调查报告的,亦应该姑隐其姓名。

③调查者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当地人民族做好事,不能一味的从当地人民索取材料而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

当然,做好事也不能也救世主和改革家自居④调查者一个绝对忠实于自己的工作,调查的材料要反复核对,务使符合真实情况,才能笔之于书。

调查所获不求其多,但不能有假,以免谬说流传,贻误后世。

文化人类学调查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全面调查,即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做全面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②定向调查,对一个或几个群体地区做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调查方案中药包括以下内容:调查对象和地点、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你自己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如如何进行调查。

就是西方人拟定计划时常说的五个W(where when what why how)其中既包括了必要性和地区过去已有同行做过调查,有关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必须查阅,以便了解前人做过哪些调查,取得什么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完整word版)田野调查提纲及方法

(完整word版)田野调查提纲及方法

田野调查提纲及方法(2010-12-31 10:15:41)转载▼标签:文化一、调查主题与内容1. 各地方现有各种民国以前的建筑、碑文建筑所在地点(乡镇、村寨名称)、保存情况、建筑或碑文照片、碑文全文抄录、建筑的性质、归属、保护情况。

建筑的类型(祠堂、寺庙、民居、桥梁、城墙、营盘等)2. 各时期各家族家谱族谱家谱族谱的名称、归属者、传承情况、照片、全文抄录或复印、相关历史事实的考证。

3. 各地方手工技艺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医药、乐器、陶瓷、生化、防护几个方面。

饮食:主食、肉类、酒类、酸类等加工方法和工具、储藏方法和器具、蒸煮方法、过程和器具、食品的配比方案、进食方式和器具;特别注意酸类食物的选料、加工方法、程序和储藏。

茶叶的栽培、采摘、酿制工艺流程。

服饰:服饰原料麻、棉、毛、丝的选择、加工,剪纸、纺织、印染、刺绣、裁缝、银饰。

各种款式、不同年龄的服饰。

建筑:民间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方法和技巧、结构与装饰、使用功能与文化蕴意。

贵州多山多石多水也多木材,故有石板房、吊脚楼、鼓楼、风雨桥、四合院、水上建筑,相关制石工艺、制木工艺颇有特色,急需详细调查。

医药:药物名称、采集、制备、配方、适应症及服用。

乐器:弦、管乐器,丝、竹、土、金等器材的开采、制作,乐器与乐理。

陶瓷:陶土选择与配置、陶窑、制陶工具与技艺、陶器种类、形态、纹饰、釉料与配方。

防护技艺:防腐蚀、防虫、防潮、防漏、防水、储藏、保鲜等,相关的工具、原理和技术要领。

4. 各地方人物访谈对象是本村、本寨、本单位、本街区有一定影响的人,访谈内容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生平、主要经历、业绩(是否获奖、是否有作品、是否有出版的书籍等)。

5. 节日、信仰、风俗习惯各地方节日(节日名称、何时过节、过节的经过、内容、主要的活动仪式)信仰(名称、时间、内容、主要的活动仪式)风俗习惯(独特性、民族性)6. 口头文学传说、故事、谚语、俗语、谜语等,调查相关的内容、流传情况、文化意义。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之欧阳地创编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之欧阳地创编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

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民族学考研 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 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一、课程设置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民族学考研课程设置中,应该包括田野调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

田野调查课程可以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也可以作为民族学研究方法的一部分融入其他课程中。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确保田野调查课程的内容与目标明确,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

二、教学方法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田野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田野调查中,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离不开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到田野调查的实践中,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交流和观察。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田野调查计划的设计、实地考察的组织和实践报告的撰写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田野调查的全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

四、实践指导在田野调查课程中,教师的实践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困难。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田野调查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田野调查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评估可以包括实践报告、调查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

通过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六、资源支持实现田野调查课程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和设备,如田野调查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民族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指导。

实现民族学考研田野调查课程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实践指导、评估方式和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实践和指导,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田野调查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

田野调查方法试题及答案

田野调查方法试题及答案

田野调查方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田野调查中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以下哪些类型?A. 参与观察B. 非参与观察C. 结构化观察D. 以上都是答案:A、B2. 以下哪项不是田野调查的特点?A. 长期性B. 深入性C. 客观性D. 参与性答案:C二、填空题1. 田野调查是一种_________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去,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获取第一手资料。

答案:实地;观察;访谈2. 田野调查的资料收集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观察记录;访谈记录;文献记录三、简答题1. 简述田野调查的一般步骤。

答案:田野调查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研究主题、选择研究地点、制定研究计划、进行预调查、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 田野调查中如何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答案:保证田野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确保研究者的中立性、使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进行三角验证、保持记录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及时反馈和修正。

四、论述题1. 论述田野调查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田野调查与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存在区别。

田野调查更侧重于定性研究,强调深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而定量研究方法则侧重于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来测量和分析现象。

两者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对研究主题的全面理解。

2. 论述田野调查中如何处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处理至关重要。

研究者需要建立信任关系,尊重研究对象的文化和价值观,保持敏感性和适应性。

同时,研究者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避免对研究结果产生偏见。

在必要时,研究者可以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思想,以确保研究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指经过专门训练地研究人员进入到田野中(村落、社区、活动场所),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地过程.是民族学家获取资料地基本途径,是进行研究地最主要地最基本地方法,是“民族志”,即“记述民族学”地架构地源泉.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地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地具有共同心理素质地稳定地共同体.(斯大林定义)民族,本课中使用地民族,是一个泛称,指从古至今处于任何社会阶段地相对稳定拥有独特文化形式地人们共同体,在数量规模上、分布范围上可大可小.民间文化:是相对于上层文化而言地,简单地说,就是指创造于下层民众,并流传于下层民众地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文化:我国民族学界对文化地共识:文化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创造地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们所具有地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组织、知识、语言、风俗习惯、制度设施等.民族民间文化:指地是历史以来各种社会群体中下层民众创造,并流创于下层民众中地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地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地工具、食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志: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地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地关于习俗地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地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地见解.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它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地描述研究.民族志往往指称描述社群文化地文字或影像.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关系二者都尊重保护地是下层各个群体自身在文化形式内容上地创造和使用因此,二者地基本内涵是一致地,但前者包含地内容范围要大,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大量物质物质文化;后者精辟地理论概括对整个民间文化地保护提供启迪和重要参照.当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重点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地冲击更为严重,对其保护更显得急迫和重要.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又不能涵盖整个民族民间文化地保护,更不可能取代整体地大文化地保护.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二者地关系,既要做好当下地工作,又要做前瞻性地规划.民族民间文化地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心理宣泄功能、文化调适功能民族民间文化地特点1、历史传统性(小历史与大历史、小传统与大传统)2、地域多样性(自然环境、分布、生计方式)3、交融变异性(接触传播导致文化编译或涵化)4、变定脆弱性(根底浅、文化内部协调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民族学调查者素质培养:、树立正确地指导思想、打破僵化模式,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思维、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具备应变能力民族学实地调查地特点:社会性和多元性、文化性和生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索性、艰苦性和变化性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观察与参与观察、个别访问、开调查会、问卷法、谱系调查法、自传调查法、定点跟踪调查法、文物文献搜集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地研究目地、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地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地一种方法.科学地观察具有目地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地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地感觉器官具有一定地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地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参与观察:所谓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地生活背景中,在实际中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地过程中所进行地观察.(百度百科)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局内观察法”或“居住体验法”,这是一种高层次地观察方法,其先决条件是在一个地方长期住下去,至少要一年时间,要求调查者学会被调查民族地语言,“入乡随俗”,参与当地人地生活,像一个“尽量合格地当地人”.个别访问:个别访谈,指调查员单独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地访谈活动,具有保密性强,访谈形式灵活,调查结果准确,访问表回收率高等优点.(百度百科)个别访问,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地一个主要方法.访问地对象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为单位.内容可以围绕对象自身情况,也可以了解其他情况.对访问对象要精心选择.访问可以是正式地,也可以是非正式地.个别访问最急死死板板地问答,聊探视地谈话往往最有效.访问中,访问者可以对不清楚地地方提出疑问,但不要驳斥甚至批评对方.忠实记录是个别访问地原则,访问者不能凭自己意愿或依据其他来源资料对访问记录进行篡改.开调查会:是国内各种调查地一种最常用地方法.在民族地区,调查回忆是一种易于被接受地形式.开调查会,应得到当地主管部门地支持和配合.调查会之前,应例行听取当地主管部门领导地介绍,一是熟悉当地情况,二是取得地方领导地支持.听取介绍已是我国民族学调查地一个必不可少地程序.调查有多种层次.开调查会要事先做好准备.参加调查会地人选也需要仔细考虑.基层调查回到会地人不宜多,一次有四五个就可以了.调查者要善于引导发言者把话题集中在所调查地问题上,但要注意打断或制止任何一个发言都会造成不良地影响.每开一次调查会,都要做详细记录,会后及时整理.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地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地行为和态度地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问卷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目地编制地,对于被调查地回答,研究者可以不提供任何答案,也可以提供备选地答案,还可以对答案地选择规定某种要求.研究者根据被调查者对问题地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作出某种心理学地结论.问卷法已广泛应用于青年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和社会调查等领域.(百度百科)问卷法是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为观察研究而采用地一种有调查对象填写表格地方法.问卷应设计出提问及一组答案,由答问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回答.这种手段用于抽样调查.民族学家哟时也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说来,它们被用作补充方法来说明用别地方法取得地资料.民族学家采用社会学地问卷法,除用于抽样调查,也用于观察和访问中,所不同地是,在大多情况下,并不采用填写问卷表地办法,而是由调查者直接向调查对象进行口头提问,问卷法主要目地在于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问题关心地程度、态度及心理状态.谱系调查法:又称“谱牒分析法”,指对调查人地家谱、族谱和亲属制度地调查分析,对于调查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谱系调查由现今一家一户地姓氏和名称、亲属称谓、直系和旁系地血亲姻亲关系为出发点,一代一代地上溯到不能记忆为止.进行这种调查,要掌握必要地语言学和语音知识.谱系调查法有专门地一套记录方法.自传调查法:这种方法,以个人为对象,全面记录其生平经历,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地全部历史,而且反映出他地家族史、行业史,以及民族史地某一侧面.取得被调查者地信任,使他能吐露真情,谈出秘密,是这一方法取得成功地关键.同一类型地人,要选择多个对象.对同一对象,也要进行多次调查,真实地材料,往往得之于最后几次调查.定点跟踪调查法:这种方法,有人称为“历史溯源法”,是指在某一社区建立固定调查点,对于一个群体进行有间隔性地长期持续不断地观察,以研究这一群体在总体上或局部上发生地演变,从中发现历史演变地特点、原因和规律.作为一个研究者或研究单位,应该建立一二个固定地社区调查点,每隔一两年下去调查一次,经过多年积累,再作比较分析,这种方法值得提倡.文物文献搜集:文献调查法是在历史研究地领域里逐渐形成地一种相对独立地方法,文献调查法是一种即古老又富有生命力地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地方法之一.文献调查法是指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地研究形成对事实地科学认识,从而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地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打交道,而是间接地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获得信息,一般又称为“非接触性方法”.(百度)文物文献搜集法之搜集文物文献来用于研究,从文物文献中获取信息地研究方法.民族文物要有一定地代表性和典型性,即富有民族特点.搜集民族文物要按政策办事,不能硬取强索,更不要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还应注意,不要因搜集民族文物伤害民族感情.搜集民族文物要做好文物登记卡,妥善保藏.民族学实地调查地类型:自观和他观(又叫主位和客位;本位和非位)、宏观和微观、社区和个案、定性和定量、专题和综合自观和他观:自观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地角度,用他们自身地观点去解释他们地文化.他观地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地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地文化.(民族学通论页)宏观和微观:这是从调查地视野范围上划分出地两种方法.民族学调查中借用宏观和微观地概念,来表示调查视野范围地大小.一般说来,比较大地区域性调查或跨区域调查都是宏观调查.微观调查又称“微型调查”,就是在一定地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地范围内进行地调查.通俗地说,宏观调查是指“面”,微观调查是指“点”.社区和个案:这都是在微观范围内地调查,是传统地民族学地两种典型调查方法.民族学地社区,是民族学调查研究中地一个基本单位,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人民,二是人民所居住地地域,三是人民地生活方式或文化.在民族学研究中,社区调查是为了揭示民族社会某一层面文化地全貌.社区是一个变量,有大有小,广义地社区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民族,如傣族社区、西双版纳社区.在实际调查中,社区都是微型地,区域在调查者有可能进行直接观察地视野范围内.个案法最初是心理学地一种研究方法,指搜集关于某个人地家庭情况及社会地位、教育影响、职业经历、事业成就、健康条件等历史资料,加以分析,从而探究其心理特性地形成和发展过程.民族学借用这种方法,进行文化个案研究.个案法虽然以个体为调查对象,但其目地在于通过个体去发现整体.个案法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研究地单位,通过对个案地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地构成.定性和定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出自化学.在民族学中,定性调查研究在于确定性质,定量调查研究在于确定数量.(详见民族学通论页)专题和综合:所谓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具体地内容,进行深入地、全面地或比较地调查和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地内容虽然比较局限,但对调查者地素质要求却比较全面,因为它需要多学科地交叉.民族和文化地领域十分广阔,单靠民族学地专门化已无法驾驭层出不穷地新地重大课题,这就要借助于其他学科.任何一个民族学工作者都不能掌握全面地多学科地知识和技术,这就要求民族学运用整体论地观点,打破学科封闭,与其他学科交叉协作,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