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

专题10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代表人物之一。
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选自《告子下》。
题目是编者加的,意思是: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⑴[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⑵ [发]兴起,指被任用。
⑷〔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⑸〔举〕选拔、任用。
⑹〔版筑〕筑,捣土用的杵。
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⑺〔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⑻〔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
⑼ [士]狱官。
⑽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⑾〔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⑿〔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
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⒀ [市]集市。
⒁〔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⒂〔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⒃ [空乏]财资缺乏。
⒄〔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⒅ [拂]违背。
⒆ [乱]扰乱。
⒇〔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答案】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卖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上被(赎回)而用为相。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命令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使他做事不顺。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17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专题17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⑴〔修〕长,这里指身高。
⑵〔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⑶〔昳丽〕光艳美丽。
⑷〔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⑸〔服〕穿戴。
⑹〔窥镜〕照镜子。
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⑻〔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⑼〔旦日〕第二天。
⑽〔明日〕次日,第二天。
⑾〔孰〕同“熟”,仔细。
⑿〔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⒀〔美我〕认为我美。
⒁〔私〕偏爱。
⒂〔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⒃〔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⒄〔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⒅〔莫〕没有谁。
⒆〔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⒇〔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1)〔面刺〕当面指责。
(22)〔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23)〔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24)〔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5)〔时时〕常常,不时。
(26)〔间进〕偶然进谏。
(27)〔间〕间或、偶然。
(28)〔期年]满一年。
(2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30)〔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答案】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答案】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⑷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案】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⑸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答案】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⑹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的奖赏。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专题14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岳阳楼记》考点:文学常识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考点:课后注释(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2)[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6)[制]规模。
(7)[属]同“嘱”,嘱托。
(8)[胜状]胜景,美景。
(9)[胜]美好。
(10)[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12)[际涯]边际。
(13)[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14)[晖]日光。
(15)[大观]壮丽景象。
(16)[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7)[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8)[然则]如此…那么。
(19)[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20)[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
(23)[骚人]指文人。
(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
(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9)[开]指天气放晴。
(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
(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38)[冥冥]昏暗。
(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6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专题06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记承天寺夜游》(原卷版),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却仍然乐观、(1)月色入户.:门。
(2)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答案】月光照进门,我高兴地起身走出去。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语言风格自然成文,不事雕饰。
多用散句,间用整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
多用四字句构成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
浅显易懂,用词斟酌。
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议论、描写、抒情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蛋(yín)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补充:1.本文的主旨句是。
【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答案】①愉悦。
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体现。
②孤独。
从“念无与为乐者”的知音难求中可体现。
③沉醉。
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可体现。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子。
(完整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中考文言文《祖逖》课文字词注释大全

中考文言文《祖逖》课文字词注释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考文言文《祖逖》课文字词注释大全(1)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18 《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

专题18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鱼我所欲也》(解析版)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⑴[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⑵[恶]讨厌,憎恨。
⑶[患]祸患,灾难。
⑷[辟]同“避”,躲避。
⑸[如使]假如,假使。
⑹[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⑺[是心]这种心。
⑻[丧]丧失。
⑼[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⑽[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⑾[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⑿[蹴]踩踏。
⒀[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⒁[万钟]优厚的俸禄。
⒂[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⒃[辩]同“辨”,辨别。
⒄[何加]有什么益处。
⒅[奉]侍奉。
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⒇[得]同“德”,感恩、感激。
(21)[与]同“欤(yú)”,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3)[乡]同“向”,先前、从前。
(24)[已]停止。
(25)[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答案】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中考文言文《祖逖》课文字词注释大全

中考文言文《祖逖》课文字词注释大全《祖逖》是一篇关于南朝梁朝名将祖逖的文言文课文。
以下是《祖逖》课文文字词注释的完整内容:祖逖,姓名重和,字逖,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
晋武帝时曾任参军,因勇猛有谋略而受到赏识。
后来,祖逖投奔梁衡帝于建康,出任骠骑将军,镇守江陵。
衡帝御大府,宴赐群臣。
祖逖忽然闯入宴会,向衡帝奏事。
诸臣见状,纷纷惊诧。
衡帝对祖逖的举动既惊讶又佩服,特赐予他荐福;并且称赞他的忠诚和勇武。
祖逖对衡帝的夸奖感到非常高兴,但为了表示自己不敢独喜,他回答说:“宣武当代,百将奋战;何负明允,腰下尺布。
”祖逖此言意为自谦,表达了对其他将领的尊敬。
在后来的战事中,祖逖一直表现出非凡的勇猛。
他率领部队出征,屡战屡胜,声名远播。
甚至有人称赞他为“诸将首”。
祖逖被赋予了一个艰难的任务:平定百越叛乱。
虽然这次任务异常困难,但祖逖毫不胆怯,奋发图强。
他带领军队出征,经过严密计划和精确指挥,成功挫败了叛乱势力,使边境恢复了和平。
祖逖的勇武、谋略和忠诚给他带来了无数荣誉和赏赐。
但他却始终保持谦逊和勤奋的态度。
他在说话时总是谦和而不张扬,对待部下和同僚都非常谦恭有礼。
他作战时勇敢无畏,相信用心思考和谨慎决策才是取胜的关键。
因此,他赢得了人民和朝廷的尊敬,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良好的声誉。
祖逖在梁朝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并且成为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
他凭借着自身的才能和勇气,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通过对《祖逖》课文文字词注释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祖逖的背景、个人特点和历史地位。
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文言文的韵味和特点,也能从祖逖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如忠诚、谦逊和勇猛等品质对于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些品质同样是我们在成长和奋斗中应该具备的。
因此,课文《祖逖》不仅是一篇文言文的教材,更是一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一、湖心亭看雪(八上)*1.拏(ná):同“桡”,牵引。
撑(船)。
2.更:还。
3.三大白:酒杯。
补充1.俱:都。
2.绝:消失。
3.是:代词,这。
4.定,完了,结束。
1念:想,思考。
补充:1欲:想要。
2遂:于是,就。
3至:到。
1.从:顺,沿。
2.奔:飞奔的马。
3.轩:高。
补充:9.共,相同,一样。
10.至:到。
11.许:上下,左右。
12.绝:到了极点。
13.皆:全,都。
1.患:祸患,灾难。
2.辟:通“避”,躲避。
3.蹴:用脚踢。
补充:(1)亦:也。
(2)欲:想要。
(3)兼:同时具有。
(4)舍:舍弃。
(5)取:选取。
5.余:我。
9.拉:邀请。
13.莫:不要。
6.一:全或都。
10.强:尽力,竭力。
14.痴:痴迷。
7.惟:只有。
11.客:做客。
8.一:数词。
痕,痕迹。
12.及:等到。
二、记承天寺夜游(八上)*2但:只是,不过。
4寻:寻找。
7如:如同5寝:睡。
8盖:原来是。
6与:和、跟。
9如:像。
三、与朱元思书(八下)*4.邈:远。
7.绝:穷。
10.柯:树木的枝干。
5.千:表示多。
8.戾:至。
6.转:通“啭”,鸟叫声。
9.反:通“返”,返回。
14.甚:胜过。
19.好,美丽的。
24.犹:好像。
15.若:好像。
20.韵,和谐的声音。
25.交:相互。
16.负:凭借。
21.息:使……平息。
26.日:太阳,阳光。
17.指:向。
22.窥:看。
18.激:冲击。
23.昼:白天。
四、鱼我所欲也(九下)*4.辩:通“辨”,辨别。
7.与:通“欤”,语气助词。
5.奉:侍奉。
8.乡:通“向”,从前。
6.得:通“德”,感激。
9.已:停止,放弃。
(6)甚:超过。
(11)莫:没有。
(16)丧:丧失。
(7)于:比。
(12)为:做。
(17)弗:不。
(8)故:所以,因此。
(13)非:不(18)加:益处。
(9)恶:厌恶。
(14)独:仅。
(10)如:假如,假使。
(15)是:此,这样。
五、公输(九下)*1.起:出发,动身。
2.子:你。
3.义:善良坚持道义。
4.仁:对人亲善,友爱。
5.然:但是。
6.胡:为什么。
7.已:停止。
8.见:引见。
9.虽然:虽然如此。
10.牒:木片。
11.九:多次。
12.距:通"拒",抵挡。
13.圉:通"御",抵挡。
14.诎:通"屈",理屈。
15.寇:入侵。
补充:16.为:替,给17.以:用18.闻:听说19.于:从1.隶:属于2..尝:曾经3.异:对……感到诧异.4.收:聚,团结补充:17.与:给18.书:写19.养:奉养,赡养20.意:主旨,内容21.一:全22.观:观看1.辞:推辞。
2.务:事务。
补充:8.谓:告诉。
9.但:只,仅10.就:从事1.会:适逢,正赶上2.施:设置,安放3.但:只4.“坐”:通“座”5、抚:抚摸补充:19.善:擅长23.间:夹杂20.行:走24.既:已经28.长:多余21.说:通"悦",高兴25.舍:丢下29.为:是22.固:坚决26.地:土地30.类:类别23.说:解说27.方:方圆31.虽:即使六、伤仲永(七下)*5..为:题写9..乞:求取13.称:相当6.就:完成10.扳:通“攀”,牵,引14.受:承受7.文:文采11.环:四处15.贤:胜过;超过8.理:道理12.谒:拜访16.至:达到23..可:值得28.利:以……为有利34.于:比24.观:观赏29.日:每天35.于:被25.奇:对……感到惊奇30.从:跟随36..固:本来26.宾客:以宾客之礼相31.还:返回37.得:能够待32.通:通达38.已:停止27.或:有的人33.悟:聪慧39.材:同“才”,才能七、孙权劝学(七下)*3.见,了解 5.及:到了…的时候。
7.更:重新4.乃:于是,就。
6.过:到。
11.复:再。
14.三:泛指多天。
12.见:认识、认清。
15.何:为什么13.遂:于是,就16大:非常,十分八、口技(七下)*6、妇抚儿乳的“乳”:9、毕:全,都14、虽:即使喂奶10、齁:打鼾15、名:说出7、儿含乳啼的“乳”:11、少:稍微16、奋:扬起乳头12、舒:伸展、松弛17、股:大腿8、是:这13.曳:拉18、几:几乎20.宴:举行酒宴21.团:围绕22.绝:极24.闻:听见25.稍稍:渐渐26.走:跑九、醉翁亭记(八下)1.临:靠近。
2.名:命名。
3.意:情趣。
4.芳:香花。
5.秀:茂盛。
6.陈:摆开。
7.酣:尽兴地喝酒。
8.丝:弦乐器。
9.竹:管乐器。
10.射:投壶。
11.弈:下棋。
12.觥:酒杯。
13.筹:酒筹。
14.翳:遮盖。
15.谓:为,是。
16.蔌:菜蔬。
补充:16.环:环绕。
17.皆:全,都。
18.壑:山谷。
19.辄:就。
20.暝:昏暗。
21.晦:阴暗。
22.发:开放。
23.渔:捕鱼。
24.洌:清澈。
25.去:离开。
26.乐其乐:乐:以……为乐。
乐:乐趣。
1.斯:这.4.馨:香气,形容人的品德高尚.5.鸿:大.十、陋室铭(八上)2.惟:只.6.儒:博学的人.7.调:指弹(琴).3.吾:我,8.形:形体、身体.补充:9.名(míng):出名,著名,10乱:使……乱,扰乱.11.劳:使……劳累.十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1.发:,指被任用.2.举:指被选拔.3.士:狱官.4.任:责任,使命.补充:5.拂:违背.6.乱:扰乱.7.曾:通“增”,增加.8.衡:通“横”,梗塞,不顺.9.作:指有所作为。
10.入:在国内.11.拂(bì):同“弼”,辅佐.12.出:在国外.13.于:从.14.市:集市.15.故:所以.16.于:给.17.是:这.18.苦:使……痛苦.19.劳:使……劳累.20.饿:使……受饥饿.21.行:做.22.所以:用来.23.动:使……惊动.24.忍:使……坚强.25.益:增加.26.恒:常常.27.过:犯错误.28.征:表现、表露.29.发:抒发.30.喻:了解.1.致:得到。
2.假:借。
3.弗,不。
4.走:跑。
5.硕,大。
6.叩,请教。
7.援,引、提出。
补充:十二、送东阳马生序(八下)8.质,询问。
9.至:周到。
10.俟(sì):等待。
11.舍:学舍,书馆。
12.支:通“肢”,肢体。
13.汤:热水。
14.衾(qīn):被子。
15.被(pī):通“披”,穿戴16.缨:帽带17.腰:腰佩。
18.臭:指香气。
19.缊,旧絮。
20.敝,破。
21.余:我。
22.嗜:特别爱好。
23.致:得到。
24.逾:超过。
25.以是:因此。
26.既:已经。
27.冠:帽子。
28.患:担心,忧虑。
29.尝:曾经。
30.趋:奔向。
31.望,声望,名望。
32.隆:高。
33.填,拥挤。
34.或:有时。
35.复:回答。
36.箧:书箱。
37.屣:鞋。
38.乃:才。
39.慕、艳,羡慕。
40.盖:大概。
课后研讨与练习伤仲永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
(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即:其受于人者不至)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答: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吕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①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要活到老学到老。
③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
④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用老眼光看别人。
口技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答: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答:从文章的结构上看,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道具,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更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湖心亭看雪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答: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答: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记承天寺夜游1、《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出作者面对挫折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
陋室铭1、《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联系全文作具体分析。
答:全文主写“陋室不陋”,前文作者以大量事实证明陋室不陋,从环境美观,来往客人高雅,主人兴趣高雅来说明.最后用孔子的话,一方面可以用名人的话来证实陋室不陋,一方面用名人的话更可以衬托以上三个作者证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再次强调文章主题。
与朱元思书1作者说: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答: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高、险)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清、急)醉翁亭记1、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答:太守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二是宴酣之乐,“山肴野蔌”,“非丝非竹”,众宾欢,太守醉。
三是乐人之乐。
故作文以记。
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送东阳马生序一、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家贫,但自己却“嗜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求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
(2)克服的方法: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3)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二、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答:首先要肯定作者宋濂在求学时这种尊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