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①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发展报告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发展报告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发展报告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国在基础英语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是中国英语教育史上变革最为明显、影响最为深远的时刻。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政策、课程、教材、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显著成就,同时也意识到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中国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基础英语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198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英语教育的决定》,提出“全民普及英语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

此后,英语教育逐步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并实施了“小学英语初级、中级和高级”等分级课程的教学改革,确保了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英语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其次,课程的改革也是中国基础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英语教育以翻译为主,而现在,基础英语教育已经形成了以听、说、读、写、翻译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通过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课外活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写作比赛和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

教材的发展也为基础英语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新编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推崇交际方法教学,注重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材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展示世界各国的文化与风貌。

这样的一种新的教材开发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

教师培训也是基础英语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之前,普通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普遍水平相对较低。

而在改革开放后,相关政策的倡导和实施,为英语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现在,教师培训体系日益完善,各级各类英语教师培训中心纷纷成立,增加了学科教师的状态和能力。

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前沿动态综述

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前沿动态综述

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前沿动态综述摘要:笔者从课程改革时代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教材的最新发展、英语教学法的改革动态、日趋完善的英语评价体系及英语教师的科研幸福之路诸方面综述了基础教育英语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助于英语教育工作者把握课改的大方向,使英语教学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师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目标。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时代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均提出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方面的综合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教材的最新发展以前的统编教材以语法为纲,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系统性,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训练不够。

2001年秋季以来,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英语教材极大地摒弃了统编教材的弊端。

新教材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高文化素质;结构、功能和话题相结合,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更具目的性,更有意义;循环、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使用英语的需要,设计了比较真实的实际情景;把语言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学用结合;改一本书教学为立体化教学,以教科书为主,配套教材有练习册、教师教学用书、口语录音带、听力训练录音带、阅读训练等,系列教材使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了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使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综合训练四项技能,不同阶段略有侧重。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研究(1978~2008)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

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分析其发展过程,探讨教育政策变化对英语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改革开放初期英语课程的改革(1978~1990)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和经济合作的需要,中国开始着手改革英语教育。

首先是修订了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引入了更加实用的内容和交际能力教学。

英语课程也从以文法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向了注重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教育模式。

在此期间,教育部还推出了一系列英语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国内外合作办学也开始兴起,引进了外籍教师和国外教材。

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英语能力,为后续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1990~2000)1990年代,中国进一步深化了英语课程改革。

教育部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内容逐渐多样化,注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外教材的使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展学生听说能力方面。

教育部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教育资源开始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应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

四、教育政策变化对英语课程的影响(2000~2008)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政策逐渐走向国际化,英语教育也面临新的变革。

2001年,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强调英语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水平的提高。

英语课程从语言技能训练向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延伸,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文学、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

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基础教育课程2011.8)

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基础教育课程2011.8)

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基础教育课程2011.8)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与修订组英语课程改革,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总体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10年来经过了一个在风浪中扬帆突进、令人充满激情的历程。

在教育部领导和主持课改工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重大的、鼓舞人心的成就,得到全国中小学校英语教育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使大家充满信心和决心,来面对今后前进路上可能遇到的新挑战。

一、10年来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收获(一)进一步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的理念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整个国民教育一贯重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德育教育。

“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始终贯彻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深入开展所带来的新的形势,这一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17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的四个语言学科(语文、英、俄、日语),共同提出了语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一重要理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重要理念,应当说是四个语言类课程标准在10年来的实施课标试验本过程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突破,它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形成的。

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

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

第35卷第5期2021年5月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Vol.35 No.5May.2021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收稿日期:2020- 12 - 07*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金课'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引导项目“新媒体支持下提升学习能力的高中生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O作者简介:邵晓霞(1975-),女,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引用格式:邵晓霞,张颖,张亚妮,等.近7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变革的历程与趋势[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5):21-30.Citation format : SHAO Xiaoxia ,ZHANG Ying,ZHANG Yani , et al.The History and Trend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 ­tion in the 7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2021 (5) :21 - 30.邵晓霞张颖张亚妮张婵娟(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天水741001)[摘 要]近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变革历经了六个阶段,依次为“苏化模仿 阶段”“萌芽发端阶段”“十年动乱时期”“恢复与探索阶段”“全面发展阶段”“深化创新阶段”。

课程变革的趋势为:课程目标的弹性取向,即从分散割裂走向融汇整合;课程内容的联结取向,即从零碎分散走向深度理解;课程实施的实践取向,即从单向传递走向迁移运用;课程评价的 多元取向,即从整齐单一走向多元全面。

简述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简史

简述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简史

简述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简史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

下面简要概括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简史:20世纪初- 1949年:早期阶段在20世纪初,中国的英语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的外国传教士学校和私立学校中。

这一时期,英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外语,但并没有被广泛推广。

1949年- 196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英语教育开始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英语作为外语被引入学校教育,英语教材开始编写,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系统化。

这一时期,中国的英语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强调语法和基础知识。

1970年代- 19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英语教育带来了变革。

中国开始与外界更紧密地接触,对外国语言的需求增加。

这一时期,英语教育经历了重大改革,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了初、高中和大学等不同层次。

1990年代- 21世纪初:英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的英语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学校数量迅速增加,英语学习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英语考试,如托福和雅思,成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外语学习机构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兴起。

21世纪初- 至今: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英语教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应用程序和各种教育资源来学习英语。

同时,中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英语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总的来说,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初期的有限资源到现在的广泛推广和全球化的阶段。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英语教育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未来,英语教育将继续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以满足学生和专业人士的要求。

刘道义谈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英语教材的变革与发展

刘道义谈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英语教材的变革与发展

刘道义:谈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英语教材的变革与发展■编者按: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年了,其间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和发展。

本期《英语学习》专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回顾40年来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总结在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关经验,探讨教材与核心素养落地以及测试评价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将此次访谈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英语学习》:刘老师,您好!改革开放40年间,中小学英语教材在编写思想和内容设计上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取得了哪些进步?这些变革和进步的背后又反映了英语教学理念怎样的转变和革新?刘道义:英语教材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77年国家组织集中编写通用教材,1978年把“文革”期间各地编写的教材全部替换完毕。

这一阶段英语教材是依据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的结构法或句型法进行编写,初中教材重视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句型教学,书中句型操练占了相当大的部分。

虽然每课的最后设置了“Everyday English”的板块,但因为缺少语境,并不能真正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高中教材则以语法为核心,每一篇课文配有词汇与语法的练习。

教材还根据中国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适当加入了英语和汉语相比较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用的直观教具,主要是教学挂图、卡片、投影片,还有录音带。

《英语学习》:我国居然在这一时期就有录音带了!刘道义:对。

20世纪80年代是录音带发展最快的阶段,在教学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当时,“看”的资源稀少,幻灯片、录像还没有普及。

通用教材改变了原来突出政治、不尊重语言学习规律致使教学质量低下的局面,为英语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开始越来越重视外语教育,学生由不爱学英语到对英语开始产生兴趣,英语教学质量确实有所提高。

中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发展路径(一)

中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发展路径(一)

中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发展路径(一)章兼中(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摘要:为较全面和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四十年之发展途径,本文从下列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遵循国家政策、构建基础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框架、性质决定核心素养、规定英语教育目标、设置英语教学课程、发展英语教育理念、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探讨英语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考试制度、加强英语教育研究、展望未来和简短的结语。

关键词:基础英语教育;政策;框架;性质;理念;课堂教学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我国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经济获得飞速发展,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成果。

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也获得快速发展。

为较全面和深入研究、总结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四十年之发展途径,本文从下列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遵循国家政策、构建基础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框架、性质决定核心素养、规定英语教育目标、设置英语教学课程、发展英语教育理念、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探讨英语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考试制度、加强英语教育研究、展望未来和简短的结语。

一、遵循国家政策英语教育的政策、理论与实践框架、性质、目标、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教育技术、评价和研究等,都主要由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政策,其中尤其是由教育政策决定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教育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废除了“文革”时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纲要》,开始修订基层教育工作条例,制定各种基础教育政策和法规,全面整顿、恢复、构建和完善基础教育政策和制度。

其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和基础建设期(1978年~1984年)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1月教育部公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小学学制各为5年,有条件的小学可从三年级开设外语,并据此组织编写《全日制十年制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①
【摘要】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自起源到现在的蓬勃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曲折中不断探索,教育目的趋于科学化,由单纯的语言知识的学习逐步发展到以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从增加思维情感教育,再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加国际理解和世界意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形成健全的人生观。

师资力量合理化,培训师资,增加师资数量,提高师资质量。

注重学生主体化,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

学习方式多样化,多样化手段导入教学内容。

【关键词】英语课程改革;教育目的;师资力量;学生主体;学习方式
一、引言
我国外语教学曲折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历史,从教育目的,师资力量、学生的主体化、以及学习方式多样化四个方面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分析。

二、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自元代的“回回国子学”到建国前的外语教学,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并受到重视。

建国后,俄语学习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英语在困境中艰难生存,发展缓慢。

1957年到1965年,外语教育受到大跃进、反右倾等的政治运动的影响,突击英语教学,制定了不符实实际的一系列课程标准,但与此同时,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仍取得了很大成就,培养了国家所急需的外语人才。

文化大革命期间,外语教学完全停滞,英语发展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英语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改革全面展开,在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测试评估等取了重大发展。

三、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
(1)教育目的科学化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的历史,教育目标逐步趋向于科学化。

由20世纪以前以语法翻译法为依托来培养外语实用人才,到现在我国的课程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额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演变,也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的进步。

(2)师资力量合理化
随着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跨文化合作交流的日益密切,外语师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事实《2003——2007年教育整形行动计划》之后,外语教师教育工作得到很大发展。

1949——1956年迅速发展的俄语
教学阶段,英语的教学在困境中艰难生存,发展缓慢,英语教师在这一时期都受到了巨大冲击,纷纷转行,英语教师极度缺失。

1957年——1965年初步恢复的英语教学阶段,英语教师开始慢慢恢复,英语师资力量开始有了起色。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英语教师再度批斗,教学处于停顿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英语教学受到重视,培训师资,增加师资数量,提高师资质量。

(3)学生发展主体化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由最初的学生是学习的知识被动接受者慢慢向以学生为主转化。

在2000年的《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明确提出:“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标志着英语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

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又进一步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并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4)学习方式多样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蓬勃发展,与之相随的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这也要求教师有效性导入文化内容。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从采取不同的手段导入文化内容,通过文学作品,音乐视频,实物、插图等有效导入,让学生在乐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我国英语教学发展曲折,外语教育事业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纵观我国的外语教学发展,教学目的逐步科学化,师资力量合理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化,学习方式多样化。

经历了曲折发展,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目前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外语卷(英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戴炜栋.《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载《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庄智象戴炜栋胡文仲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