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感

合集下载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一中国现代历史即将步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回顾了这一部精彩的电影;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述说的电影,强烈的带入感,犹如身临其境,那一段黑暗到极致不堪回首的历史,换成新时代的我们谁能承受的起;我似乎置身在这一个时代,看到了懦弱政府、列强压迫下仍不妥协,在巴黎和会上虽深受嘲讽但仍上台演讲的顾维钧,用笔直的身杆、冷静智慧的头脑、铿锵有力的声音,短暂的发言让整个局势逆转,虽然结局依旧难以改变;压抑着的愤怒,身处高位却因当时的北洋政府懦弱,也是这一天,1919年5月4日,整个中华民族愤怒了,担负着一个时代希望的先进青年开始反抗,游行示威,哪怕被懦弱的北洋政府为了讨好列强而逮捕,也一直未曾停止;我不会忘记,凡尔赛条约签订仪式上顾维钧那低沉的声音吼出来的对列强的质问及警告“我很愤怒...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这份合约我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沉痛的一天”,说完便转身离去,这一天我们没有签字;为了这一天我们牺牲了多少像肖克俭这样的优秀青年,他们在这祖国最黑暗的时刻,将自己燃烧,犹如这破晓的晨曦,照亮这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一部电影让我看到了青年该有的勇敢、奉献以及自信,他们背负着一个新时代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站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展示着我们国家不屈的铮铮铁骨;他们原可以凭借着拥有的过上安逸的生活,可如果没有他们从这一天站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会要在黑暗中彷徨多久,是什么他们燃烧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引路灯,是这一腔爱国热血,是这一副永不屈服的铁骨,是这电影里陆总长说的“良心”;如果他们不站起来,这懦弱的北洋政府还要继续懦弱多久,这片土地会被列强瓜分、霸占,我们多少中华儿女将陷入深渊。

这一百年来,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趴了臣服于美帝的国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我们的大国风采;走在复兴的伟大道路上,作为青年的我们是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强大的祖国使我们不需要再像一百年前的他们举步维艰,我们依旧是那时青年,延续着这一百年来前辈们的精神,我们分布在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奉献自己。

我的1919观后感(八篇)

我的1919观后感(八篇)

我的1919观后感(八篇)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篇1影片《我的1919》以当时中国政府外交代表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全过程。

当时中国虽为战胜国,但是在和会中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战胜国,甚至没有夺回本属于中国的山东,没有夺回主权以及领土完整的权利,影片真实的再现了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大使与列强智斗的过程以及爱国志士肖克俭在巴黎与列强抗争,最后以死明志的故事。

通过这部影片,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国家面对危机的情况下,有像顾维钧一样捍卫国家利益的人,也有像肖克俭一样在巴黎甘愿冒死抗议,积极投入到唤醒民众工作中的志士仁人。

顾维钧,是冷静的,他从政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努力了;肖克俭,是热血的,他自焚告诫了中国要团结,他尽力了;他们都是年轻的,他们都是充满热血的,但是他们又都是无奈的。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极好的影片,它不像平常的那些战争片,充满着鲜血和枪炮声,但是,它却充满着看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悲壮。

1919年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对列强说“不!”,1919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我的1919》向我们昭示这样的道理:只有强大了,才有说话的权利,只有强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篇2《我的1919》整部影片的气氛是压抑沉闷的,即使有希望,也在一次次的压抑中散去,我感到难以喘息,热血在沸腾却又一次次的被浇熄,“弱国无外交”,可当时的中国,又岂止是国力衰弱这一弊症,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借着英法美的暗中支持,得寸进尺,想要吞下德国战败后山东的控制权,英法美大国并没有给予中国平等外交的权利,甚至将原本中国出席大会的五位席位,硬生生剥夺成了两位,而国内政府软弱不甚,面对列强步步妥协,即使经历过新文化运动,民众依旧愚昧不堪,极端爱国者数不胜数,稍有不慎便是民怨沸腾。

列强环伺,中国确又羸弱,此为内忧外患之困境,外交团步步如履薄冰,就如同下棋博弈,已是后手弱方,手中棋子匮乏,一着不慎,满盘皆失。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3篇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3篇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3篇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1前些天,班里同学一同观看了影片《我的1919》,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属于胜利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只得到两个席位,并在多次谈判中饱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绝签定凡尔赛合约的事。

由于事件过程发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为《我的1919》,片中的“我”则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顾维钧。

1919年,正是国内动荡,外交紧张,英雄辈出的年代,李大钊、闻一多、鲁迅以及数不胜数的伟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这个年代。

可影片中的顾维钧还有另一过人之处----雄辩。

电影开始不多久,顾维钧刚来到大使馆就随陆征祥总长就中国席位一事与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进行秘密会晤,当时,顾维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严厉坚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话语,将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无疑,克里孟梭也对他十分赏识,可中国终究只有两个席位。

辩论会上,顾维钧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丢失手表,发表了一场慷慨淋漓的演讲,动人心,鼓壮志。

“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怒呢?……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热烈澎湃的话语,让各国议员无不在下面交头接耳,点头默叹。

乱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难。

坚定正义的的顾维钧却多次遭到同伴的误解,辩论会后,他的同伴都说他太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窃牧野男爵的手表,费大国风范。

可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给顾维钧,都怕承担不了责任,唯有顾维钧单枪匹马在各国领导面前代表中国谈判、会晤,为山东问题而努力。

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也在责怪顾维钧,说他懦弱无能,说谈判无法解决问题。

顾维钧没有一个知己,没有一个支持者。

仅靠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挽回。

最终顾维钧大义凛然的没有签下辱国的凡尔赛合约。

外交关系永远是政治上最具有难度的题目。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我的1919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的1919》。

这部电影描绘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919年巴黎和会时的种种经历,以及他的好友肖克俭为了抗争列强给中国讨回正义而自焚的感人事件。

看完电影我不禁惊讶于顾维钧非凡的外交才能和肖克俭强烈的爱国思想。

与此同时我也记住了一个历史性的年代-----1919年。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限;1919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顾维钧代表一个&ldqu;弱国&rdqu;去参加巴黎和会,他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能言善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权利。

他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了正义,讨回了平等。

他让所有人的眼睛都为之一亮,正因为他在和会上的正义之举才让中国挺起了胸脯,面对一切不公平说&ldqu;不&rdqu;。

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一个&ldqu;弱国&ldqu;即使作为战胜国也会遭到别人的蔑视,也不会拥有应得的东西。

旧中国走上了一条曲折坎坷的路,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ldqu;我们离梦想已经不远了!&rsqu;&rsqu;因为现在我们有领先的科研成果,现代化的工厂。

可以说是一个强国了。

这一切都是那些在和会上蔑视中国的人所想不到的。

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但不能再让历史重演!我的1919观后感【2】&ldqu;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lsqu;二十一条&rsqu;,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rdqu;——《中国近代现代史》终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这部电影,这并不是一部新电影,甚至有点老。

《我的1919》观后感5篇

《我的1919》观后感5篇

《我的1919》观后感5篇影片《我的1919》是以1919年战刚结束在法国召开凡尔赛会议为背景来讲述中国驻美公使、即是已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员与法、美、日各国在巴黎和会上周旋的故事。

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我的1919》观后感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范文,接下来欢迎查阅:《我的1919》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1《我的1919》令我头雾水。

主要在于对个问题没有理清头绪:顾维钧从挣扎着痛苦着要不要签字,到最后慷慨陈词,坚决拒签——这中间的转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仅仅从我个人这个观众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有英雄主义历史观的倾向。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种倾向有定的真实性,这又与我们直所学习的群众历史相违背,二者对立,影片就有了趣味性——因为我们远在2011,所有的斗争、燃烧、鲜血,都只是小小屏幕里的热闹。

那么,顾维钧到底是怎么下定决心拒签的呢?爱国?这个理由似乎不太充分,作为个必须遵循列强所制定的国际法则的中国外交官,他无时无刻都体现着冷静与理智。

“外交事务很复杂,你们无法理解。

”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勇气和责任感上。

当陆徵祥这个看起来洋化的人,跪在天父面前祈祷精神上的宁静,在比利时夫人的温柔中需找安慰,最后狼狈地逃离法国的时候,顾维钧的形象就开始高大了。

骨子里同样是中国人,陆徵祥体现的是所谓的“良心”,不敢背负千古骂名,而顾维钧则是需找解决之道,纵使切现实条件都处于劣势。

但是直到签字的前刻,这种爱国依然被埋得很深,深得无法作为拒签的理由。

那么是五四运动的作用吗?这个理由最符合高中课本的描述:“五四运动取得了定胜利——罢免、释放、拒签”。

然而看看大洋的这边,优雅的法国,列强们并不关心中国的派如火如荼,他们所作的就是权衡利弊,然后“出卖”而已。

那么中国的外交官呢?陆徵祥反复强调他们是为北洋政府做事的。

北洋政府呢?次次地下达指令:“要与各国共同协商”、“切勿直接与日本讨论青岛问题”、“顾维钧的言辞让政府不满意”……知道最后,北洋政府依然没有对拒签有任何的指示。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1最近我又重看了遍《我的1919》这部振奋人心的影片,被影片中的顾维钧公使所深深的震撼,历史的沦回里中国充满了苍桑。

那言行的怯懦,那字句的野性,那砖瓦的狼籍,那……在腐败的清王朝下,中国开始没落;在野蛮的攻击下,中国开始亡失;在暴虐的侵略下,中国不再富饶。

是谁在列强面前告诉世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那么坚强地维护着中国的领土、民族的利益。

他用庄重的语言告诉世人“中国不能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豪壮的语言,声音里流淌着对祖国的热爱,沉着中透露着中国人的顽强。

在他的'行动里,渗透着中国的尊严,他明白这切,于是做得很好,没有让中国在细微之处有失尊严。

他不仅是外交家,更象征着中国。

顽强的言行里是中国人的骨气。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在中国近代史上顾维钧绝对是个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振奋的公使!因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个向帝国主义说〃不〃的中国人。

我的1919观后感24月30日,由历史与档案学院张元力同学和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林嘉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我的1919》电影分享交流会如期开展。

张元力同学为同学们解读了这部影片所反映事件的历史环境,之后又从细节层面展开分析电影的两条故事线,即谈判和学生运动,并将顾维钧和虚构人物肖克俭两位核心人物进行对比。

最后张元力同学从三个角度表达了个人感受,分享接近尾声时他说道:“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我们,更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林嘉玉同学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参加巴黎和会期间的经历,“民众和国家将顾维钧放在了中国历史的坐标位,一面是日本代表的得寸进尺,一面是英法美的威逼利诱,一面是极端爱国民众的围追堵截,一面又是国内政府的软弱妥协,列强环伺,中国羸弱,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林嘉玉同学勉励大家,“应该努力学习,苦练本领,在将来接过建设祖国的重任,勿忘历史,砥砺前行!”我的1919观后感3《我的1919》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当年中国人民的无奈,‘风雨飘摇,树欲静而风不止’,百姓在动荡的世界里无所适从。

我的1919观后感参考7篇

我的1919观后感参考7篇

我的1919观后感参考7篇我的1919观后感篇1“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终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这部电影,这并不是一部新电影,甚至有点老。

早在我读高一的时,历史老师就推荐我们去看这一部片子。

但由于种.种原因,观看的时间一再推后。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它不像平常看的那种战争片,整片充满着鲜血和枪炮声,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悲壮。

1919年是个特殊的时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

为争取在法华工的同工同酬,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行罢工,遭到法国警察逮捕。

获释之后,他仍然积极投入唤醒民众的工作。

然而,他和朝鲜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团所住旅馆的偏激行为使朝鲜和中国成为舆论矛头的指向。

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

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

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

这是这部电影的内容。

当我看到顾维钧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时;当我看到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时;当我看到他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我的1919》观后感7篇

《我的1919》观后感7篇

《我的1919》观后感7篇《我的1919》观后感1走过那年,残酷的战斗完毕的那年。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我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大事,生动展现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猛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提醒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我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

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芒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公平是何等的困难。

但是,中国最终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今开头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哀思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头全部中国人心上的字。

我们必需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牢记!由于,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久留在昨天吧!“弱国无外交”,告知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

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由于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

谁也可以随便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灵,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跑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大方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肯定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1919观后感
电影《我的1919》是由黄健中执导的历史故事片,陈道明、何政军、许晴等参加演出。

影片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

篇一:我的1919观后感
历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绪也追溯到了巴黎和会上,乌云密布就一定预兆着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从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没有在和约上留下任何笔迹。

一幅幅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劳工们所向往的“天堂”吗?难道中国人只有遭遇苦难才能得以生存吗?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愤怒地辩驳了日本代表指责中国未出动一兵一卒竟梦想着获得利益的谬言。

各国代表似乎也认同,响起了掌声,文化的差异却有着共同的情感认知。

东方睡狮还是没有凶猛的抗争,赢得掌声,难道是切实的利益,胜利的果实会降临到我们的头顶吗?弱国无外交,此刻一点也毋庸质疑了。

雷雨交加,一个不好的征兆,山东问题未能如愿解决,一群华人和留学生满脸的愤慨,无奈与悲痛,顾维钧真的可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解释与满意的答复吗?
惟独用鲜血染红巴黎和会,让有良知的各国代表知道他们的媾和是中国人用生命换来的。

然而,他们在烈火中真的
永生了吗?
一辆黑色的马车载着中国代表缓缓驶入了和会现场,各国代表们正襟危坐,等待着亲手一笔后将带来无限的利益,中国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

顾维钧走到了红色的和约本子前,讲了一席让中国人听了热泪盈眶而又为之骄傲自豪的话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代表团不能签字!中国人会永远记住这沉痛的一天!”合上了和约,大跨步的走出了会场。

凝聚的空气终于流通了,广场上空的云朵也散去了,呈现出蔚蓝的天空,久久回荡的钟声也在称赞中国,中华民族崛起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19年,我们的1919年,中华民族一个不同寻常的1919年。

历史的车轮不停地向前翻转,中华民族的明天将由我们去谱写华丽的乐章,跳动的音符此刻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献给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篇二:我的1919观后感
请永远记住1919年6月2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在帝国主义凌辱甚久后第一次敢大声向他们说“不”。

17世纪中叶,随着英国资本主义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纷纷确立,资产阶级为摆脱自身经济危机,不断地开拓殖民地。

到19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的大部分近邻地区和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他们将魔掌伸向了我们地
大物博的中国。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蒙受了奇耻大辱。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帝国主义通过军事侵略和外交讹诈,强迫中国签订了7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协定。

然而在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中,最令人愤恨的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竟丝毫不顾及中国的尊严和权利,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的领土割让给领略日本。

中国人民争取过,赴法谈判代表团努力过,可最终中国山东的割让写在了协定上,众多的帝国主义代表也在协定上签了字,但是,衰落的中国不表明她精神的衰退!中国,仍然有着热血的青年,有着反抗的青年。

最后的会议上,我们听到的是中国代表的这样一段话: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了日本人!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

是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但我们更不会忘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的精神仍然在焕发她的气息。

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

今天我们中国在中国人的不断奋斗中不断走向富强。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往昔那任由帝国主义宰割的中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中国,是苏醒的雄狮,是跃跃欲飞的蛟龙。

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我们应铭记历史,同时努力学习,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富强的国家而奋斗。

篇三:我的1919观后感
历史如滚滚的江水,不断汇聚,势不可挡,带着梦想奔向远方。

然而这又不仅仅是江水,有时在急流中溅起的浪花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依时光回朔,在公元1919年,找出些残存的器物,轻轻拂净表面的尘埃,清晰的看着她的脉络,似乎那鲜红的血液仍在流淌,生命依在,突然间迸发出夺目的光芒,指领前进的方向。

在那场原本不公的会议中,我们以自己的气节和胆略争取我们的利益。

不公仍在发生,拒绝签字这便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当消息传到中华大地,如一阵阵猛烈的爆炸,所有的人都被激起,在这里用任何词句来修饰都显得暗淡。

学生----一种新的符号,在这场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

一个敏感而有强烈责任感的阶层,扛起这面大旗。

抗议凡尔赛和约,反对牺牲中国的利益来奖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日本。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唤起民众,民族的觉醒。

其中的先觉者又劝告青年一代,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中国社会必须重新整合,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

在今天看来,这场运动的意义在于提醒并激发广大青年的政治觉悟,过多的考虑和关心自己的未来。

这正是值得我
们学习和实践的,作为有良知,有理想,有责任的新一代青年,传承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让它发扬,并影响他人,促使我们民族的复兴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便是我们至高无尚的自豪。

那就努力实践,用正确的理念引导自我,不断创新,肩负使命,为国争光!
多少年后,时光依旧,滚滚的江水默默的注入大海,她却懂得我们的心,她是我们的见证……。

那朵浪花仍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