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四周批生产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首农集团批次化生产的实践应用

首农集团批次化生产的实践应用

传统的养猪生产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自繁自养的生产管理模式。

这种生产模式灵活,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生产上的弊端,比如生产不均衡、生产成绩很难提高,同一间猪舍可能混养着不同日龄或体重的猪只,猪只整齐度不好、疫苗免疫批次多、工作繁琐,同时无法实现全进全出,空栏清洗、消毒不彻底,不同阶段猪群混养,造成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疫苗免疫带来困难。

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疫病防控工作越来越困难。

只有做到猪群全进全出,才能做到彻底地清洗消毒,从而隔断疾病的传播,猪场批次化生产的概念由此而生。

而20世纪80年代烯丙孕素的成功上市,使批次化生产技术得以实现。

随着传统养猪业弊端的不断暴露,养猪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中国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新的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来势汹汹,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批次化首农集团批次化生产的实践应用许光勇,周 波 #,胡露露(北京中育种猪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海淀 100194)基金项目:北京三元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自立课题(项目编号SYZYZ20230001,SYZYZ20230006);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301800);北京市家畜创新团队(BAIC05-2023)作者简介:许光勇(1984—),男,博士,高级兽医师,国家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集团化猪场生产管理与科研工作。

#共同第一作者:周波对本文具有同等贡献,为并列第一作者生产因为具有实现猪场疾病净化这一优势,开始被国内养猪行业大众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兼具安全和高效的养殖技术快速在国内得到认可和推广应用。

1 批次化生产概述批次化生产是利用母猪繁殖生理规律和现代生物技术,将生产母猪同时进行断奶、配种和分娩,每栋舍生长猪采取全进全出,每个操作均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

1.1批次化生产的优点(1)便于生物安全管理:全进全出,减少人流、物流、猪流频次,降低传播风险;(2)工作计划性强:采集精液、预制饲料、采购物资等;(3)猪场生产节律规范:更加简单,标准化高,易于复制;(4)节约资源:节约人力,方便绩效核算;(5)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管理细节更加专注,可以减少疫苗、用药的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提高人员和圈舍利用率,最终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非洲猪瘟疫情下不同批次化生产的对比及总结

非洲猪瘟疫情下不同批次化生产的对比及总结

以确定的断奶时间间隔,集中断奶(分娩)确定的母猪数量,这样的生产模式叫批次化生产。

简而言之,即根据场内母猪的群体规模、配怀栏位以及产房产床数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处理使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同期转出,这样可以使养猪工作流程更具有计划性,而且能保证全进全出式管理,减少疾病水平传播风险。

种猪批次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批次化生产技术方案,但3周批、4周批、5周批等大批次生产模式仅在规模较小(基础母猪存栏<1 000头)的猪场应用。

国内的养殖模式在品系、规模、成本、人效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以往的批次化模式进行优化改进,以适应国内的种猪生产。

1 批次化生产模式的选择1.1生产周期分析表1为主流批次化模式生产周期明细表。

由表1可以看出,4周批繁殖周期、产房周转时长较短,生产效率较高,但仔猪哺乳时长较短,会影响下游饲养管理,同时洗消静置猪舍时长偏短,不利于疾病防控。

非洲猪瘟疫情下不同批次化生产的对比及总结王海峰 1*,白 天 2,张 腾 2,徐 歆 2,孔祥凯 2(1.常加(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600;2.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163)表2 2 500头母猪标准线不同批次模式的产能差异*通信作者:王海峰(1975-),男,博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E-mail :18 d 批和36 d 批繁殖周期、产房周转时长以及产房年周转次数偏低,生产效率低于单周批和4周批,但仔猪哺乳时长较长,空栏洗消时长适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静置消毒,方便做疾病的净化工作。

1.2 栏位要求与利用以某场2 500头母猪标准线进行批次化栏位测算,单周批、4周批、18 d 批以及36 d 批测算如表2。

由表2可知,2 500头母猪规模标准生产线全年产能最高的是单周批模式,其次是18 d 批,4周批次之,最低的为36 d 批;产床利用率方面单周批和18 d 批均可达到100%利用率,而达到100%产床利用率实际基础母猪需求存栏为:单周批=批次配种头数×(繁殖周期/批次间隔)=125×20=2 500头18 d 批=批次配种头数×(繁殖周期/批次间隔)=312×8=2 496头之所以单周批和18 d 批可以超配怀栏位饲养,是由于单周批是将产房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周转,产房至少会存在3个批次正在哺乳的母猪,分担了一部分配怀栏位的压力,同样,18 d批是将产房均分为2个部分,会有1个批次母猪在产房并处于哺乳期;而4周批和36 d 批由于全进全出管理因此母猪最大存栏量与配怀定位栏相同,因此导致4周批和36 d批在年产量以及产房利用率上低于单周批和18 d批。

猪场批次化管理生产系统的应用

猪场批次化管理生产系统的应用

国际瞭望GLOBAL NEWS精选文章猪场批次化管理生产系统的应用刘远佳(编译)(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当前中国养猪业正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养猪业正迈向现代养猪业,并朝着集团化、自动化、分工精细化方向发展。

人们能够运用新方法成功控制多种疾病,甚至将疾病净化。

而另一方面养猪生产者和猪场兽医却仍然持续不断地被糟糕的生产成绩以及各种猪病所困扰,猪场的猪群健康度亟需改善。

故业内亟需一种更好的生产组织模式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以及猪群的流动,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原则,并且能够按日龄将仔猪分组饲养,实现猪场硬件设施使用率的最大化,同时避免存栏过量。

而批次化管理生产系统(BMS)可以帮助改善和优化上述提及的所有方面。

在欧洲,批次化管理系统十分流行,几乎所有现代化猪场全都使用某种形式的批次化管理系统。

 然而,不同的批次管理,例如1周一批次,或者每2周、3周、4周、5周一批次等不同批次管理系统存在较大区别。

那么哪种批次化管理系统对您的猪场更有益呢? 1 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传统的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同样符合批次化管理的定义,只要仅仅在1周中固定的某天断奶。

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的优点是其灵活性,有限的劳动高峰期,以及易于实施开展。

然而在生产实践中,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这种所谓的灵活性常导致管理的混乱,以及工作日程的安排不合理,猪群流动不合理。

例如,当母猪在周四断奶时,其后断奶母猪大部分配种工作将在接下来1周的周一到周三进行。

但将近有20%配种工作(后备猪,不规则性返情母猪,断配期过长母猪)将会在接下来1周之后进行。

事实上最终在每周的任何一天都有配种工作,同时每周的任何一天也都有母猪分娩。

一个真正的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常常包含一项非常严格的计划。

这项计划包含严格的猪场周工作计划,以及母猪配种计划,其中所有母猪的配种工作必须在60个小时的时间表内完成。

大多数猪场设置了4间或5间产房。

猪场4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

猪场4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

猪场4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摘要:1.猪场4 周批次生产的概念2.猪场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构成3.猪场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应用4.猪场4 周批次生产的优势正文:1.猪场4 周批次生产的概念猪场4 周批次生产是指在猪场中,以4 周为一个周期进行生猪生产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生猪的质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猪场需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以确保每一批次的生猪都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出栏。

2.猪场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构成猪场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种猪数量:种猪数量是猪场4 周批次生产的基础,需要根据猪场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目标来确定。

- 配种率:配种率是指种猪在一定时间内成功配种的比例,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 妊娠率:妊娠率是指母猪成功怀孕的比例,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 产仔率:产仔率是指母猪生产时每头产仔的数量,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 成活率:成活率是指猪仔从出生到出栏的存活比例,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通过以上几个因素,可以计算出猪场4 周批次生产的具体数量和时间。

3.猪场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猪场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猪场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每一批次的生猪都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出栏。

同时,通过计算公式,猪场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4.猪场4 周批次生产的优势猪场4 周批次生产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猪场4 周批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 降低生产成本:猪场4 周批次生产可以减少种猪和母猪的饲养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 保证生猪质量:猪场4 周批次生产可以确保每一批次的生猪都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出栏,保证生猪的质量。

母猪三周批次与四周批次生产之比较分析

母猪三周批次与四周批次生产之比较分析

母猪三周批次与四周批次生产之比较分析刘学陶(台湾农业科技研究院,台湾 苗栗 35053)非洲猪瘟疫情使得整个养猪产业开始重新认识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分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与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纵观所有猪场大多已加强了外部生物安全措施,但对于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着墨与执行甚少。

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其实就是场内严格执行全进全出(all-in all-out)管理、提升猪群免疫力及防止疫病在场内传播的管理措施,这将为猪场里的猪只带来多种健康价值,以及通过周详缜密的生产规划最大程度地提升生产力。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感染风险似乎与猪场跟外界接触频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使得猪场管理者开始考虑降低猪场与外界的接触频率,一些猪场开始考虑采用间隔时间长的批次生产模式,尤其是小型猪场更是直接改变为三周批次或是四周批次生产模式,以减少跟外界的接触次数,继而减少风险。

三周批次生产概念并非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想法,这是一个起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执行周休制度的工业化牧场,为适应生产变革以及提早仔猪断奶的系统,随后被英国的猪场广泛使用多年,并经猪场验证效果良好,逐渐三周批次生产系统也影响到了欧洲。

同样中国的猪场也都面临员工休假及工作安排问题,提早认识三周批次与四周批次生产的运作方式,将有助于国内养猪业同行未来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治工作。

1 什么是三周批次与四周批次生产?原本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或称周批次生产)操作中,每周都有配种工作,仔猪断奶天数固定或不固定。

每周对断奶发情母猪与返情母猪配种,造成猪场每天都可能有分娩助产工作,每天的重要工作(配种、分娩与断奶)交错,详见图1(上方为周批次,下方为三周批次)。

三周批次生产,指猪场的产房如同工厂生产线一般,分成2 个单元,每三周集中使其中1 个单元的母猪同期分娩一次,此后,猪只生产流程即每三周断奶一批仔猪。

整体来说,就是将母猪自然繁殖周期的特性融合到猪场生产流程中,达Analysis of sow productivity between 3-week and 4-weekbatch productionHsuehtao Liu(Agricultural T 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No. 52. Kedung 2 RD. Ding-Pu Lii, Chunan, Miaoli, T aiwan 35053, China)到每三周分娩一次的母猪循环繁殖目标,而在仔猪四周龄时使其断奶。

猪场4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

猪场4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

猪场4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实用版)目录1.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概述2.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组成部分3.如何应用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4.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优点和局限性正文一、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概述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估算猪场生产效益的数学模型,通过该公式可以对猪场的生产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该公式适用于以 4 周为一个生产周期的猪场,可以全面考虑猪场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为猪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组成部分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猪只数量:包括种猪、母猪、仔猪和肉猪的数量。

这些数量可以通过猪场的实际情况、生产目标和管理水平来确定。

2.饲养成本:包括饲料、兽药、人工、设备折旧等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根据猪场的实际支出进行核算。

3.猪只价格:包括种猪、仔猪、肉猪的出售价格。

这些价格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猪场的销售渠道来确定。

4.生产周期:一般以 4 周为一个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的确定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目标来定。

三、如何应用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应用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猪场的相关数据,包括猪只数量、饲养成本、猪只价格等。

2.根据生产周期,计算每个生产周期内的猪只数量变化。

3.计算每个生产周期内的猪只总价值,公式为:猪只数量×猪只价格。

4.计算每个生产周期内的总成本,公式为:猪只数量×饲养成本。

5.计算每个生产周期内的净利润,公式为:猪只总价值 - 总成本。

6.根据净利润的变化趋势,分析猪场的生产效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猪场 4 周批次生产计算公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该公式可以帮助猪场管理者全面了解猪场的生产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2.该公式可以反映猪场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种猪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创新应用

种猪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创新应用

1841卷第3基于养殖场规模增加及生物安全需要,猪场开展批次化生产几乎成为必然选择。

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从欧洲传入我国,即根据母猪群分批并按计划组织批次生产,已被国内许多规模化养殖场广泛采用。

我国引入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后,在生殖激素应用诸如D -型氯前列醇钠、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卡贝缩宫素、烯丙孕素片剂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的探索,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推动了批次化生产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1 母猪发情周期的激素变化母猪属于自发排卵动物,成熟卵泡自发排卵,并自发形成黄体,有稳定的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时间。

母猪发情周期为18~23 d ,发情持续时间为2~3 d 。

近年来,随着对卵泡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规律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习惯于将发情周期划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

卵泡期指卵泡从开始发育至成熟、排卵的时期,一般持续5~7 d ;黄体期指黄体开始形成至被溶解的时期,一般持续13~16 d 。

卵泡期,母猪外周血清中雌激素逐渐升高,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种猪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创新应用朱雪丹 1,2,张守全 1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2;2.宁波第二激素厂,浙江 宁波 31530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2873);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猪创新团队(2023KJ126)作者简介:朱雪丹,硕士,主要从事家畜繁殖调控工作,Email :*通信作者:张守全,教授,Email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的脉冲频率,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 ),形成LH 峰,从而诱导颗粒细胞产生成熟信号,再刺激卵母细胞成熟,增加卵巢血流量,诱导卵泡排卵。

规模化猪场4_周批批次化生产应用效果

规模化猪场4_周批批次化生产应用效果

4041卷第3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产房产床数、配种妊娠舍定位栏数、年出栏目标等参数设定批次生产模式,对母猪分群并利用生殖激素对同批次母猪进行发情、排卵同步化调控,使批次处理的母猪集中配种、分娩、断奶、出栏,进而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的生产目标。

批次化生产是生猪产业极具优势的管理方式。

通过批次母猪繁殖生理状态的同步调控,使配种、接产、妊娠检查、免疫等管理工作集中统一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及生产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并能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降低猪场内部猪群间疫病的交叉感染,在提高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和猪群健康的同时,降低疫苗以及药物使用成本;批次化生产可提高批次内猪只繁殖状态、猪群免疫水平整齐度;也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此外,批次化生产还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提升猪场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PSY )。

批次化生产可分为整周批次和规模化猪场4周批批次化生产应用效果秦玉圣 1,周 波 2 #,李昆鹏 2,赵 君 3,尹 闯 3,庞明月 1,白佳桦 1,田见晖 4,王 栋 5,刘 彦 1(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097;2.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3.礼泉牧业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0; 4.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5.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091)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BAIC05-2024);生猪高效繁殖技术研发与利用(NCTIP-XD/B03);科技示范推广市农林科学院助力京郊农业发展- “全进全出”生产的母猪批次化技术集成示范(JJP2024-006)作者简介:秦玉圣,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繁殖调控#并列第一作者:周波,博士,高级兽医师非整周批次多种模式。

整周批次主要分为1、2、3、4、5等周批次,非整周批次主要有9、11、18、36等天批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四周批生产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山西长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有权
四周批生产模式是指以28天为生产节律,集中进行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同期断奶的批次化养猪模式。

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模式。

一、四周批生产的优劣势分析
二、四周批次生产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确定母猪群体和相关的批次划分
母猪理论一个繁殖周期分为(妊娠期114天+哺乳期21天+断奶再配种10天)/28天/批=5.17批次。

每批的配种头数应该以实际产床数来确定相应的配种头数。

例如产床数有200个,那么200/0.9(理论分娩率)=222头(每批次理论配种数)。

那么能繁母猪限位栏就需要1110个左右。

(二)确定第一批次母猪配种时间
首先,掌握每一头猪发情记录,根据整个猪群中的一个发情最高峰作为第一批猪的配种日期,一般选择某七天发情猪作为一个批次,在猪群够大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出第一批自然发情无需药物处理就可以进行批次配种的猪群。

然后,按照第一天配种后28天作为第二个批次,后面以此类推。

(三)后备母猪喂药操作
1、后备母猪在160-180日龄时,使用公猪进行诱情处理,促使后备母猪发情,记录母猪发情时间。

2、后备母猪达到220±5天日龄时,进行投药处理。

3、投药时间为12天,投药时间完毕停止投药,等待母猪发情。

4、一般停药后5天,大部分母猪会发情,此时对大批量母猪进行配种。

(四)断奶母猪的操作
断奶母猪进行同期断奶,达到发情的批次化。

(五)问题母猪的操作
流产、返情、空怀、超期发情等问题母猪进行集中投药12天,并入下一个配种批次进行配种。

具体同后备猪投药和停药发情操作。

三、四周批次生产技巧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发情记录完整。

在进行药物处理之前,必须查到母猪有发情记录。

(二)挑选自然发情猪只。

可根据批次配种时间挑选能够在规定发情时间段发情的母猪进行不投药,自然发情处理。

(三)提前做好后备猪补充计划。

为确保每个批次之间均衡生产,每个批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充足的后备母猪。

一般计算方法为:下月需要配种头数=(下批次断奶母猪头数-计划淘汰头数+问题母猪投药处理头数+后备母猪数)/90%发情率。

(四)母猪的更新淘汰。

母猪年更新率需达到35%-40%之间,确保空怀天数超过56天的母猪及时淘汰,减少猪群非生产天数。

(五)产仔舍的工作重点。

产仔舍切实做好分批哺乳和寄养工作。

(六)人员工作安排。

产房和配种房,闲时各司其职,忙时集中调配。

(七)提前制定同期发情生产计划。

在批次生产过程中,在确定了第一批猪配种时间后,需要提前做好后面半年或一年的同期发情计划,反复推敲。

确保,生产流程顺畅进行。

(八)投药母猪群管理。

在进行母猪同期发情投药处理时,投药母猪不得和已经配种母猪在同一个饲槽中饲养,防止药物被配种母猪采食,导致妊娠失败。

在批次生产模式的选择中,不能进行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圈舍布局、母猪基因性能、猪群整体情况、员工技术水平等现有的基础条件进行相应的评估,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猪场的批次化生产模式,才能够从批次化生产中获得更高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