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 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 4. 主体与背景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学校: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A4纸、剪刀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主体与背景师: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出示ppt名词解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含义,了解本节课需要我们做什么)师:老师要求画《大闹天宫》,小明说:我的画画完了。
小红说:我的画画完了。
请你来说说,谁的画,画完整了,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画面对比得出:原来小明的画只有主要人物,没有次要人物和背景,可见主体与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适当的背景更能烘托主体,突出主题。
初步感受完整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画面效果。
)(二)、欣赏学习,探讨新知1、欣赏探究:(1)、出示美术书中王有政作品,中国画《悄悄话》,介绍作品。
师:一幅作品的画面,总有主次之分。
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背景。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出示美术书中周思聪作品,中国画《荷塘夏趣》,介绍作品。
师:任何事物都可以做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3)、如何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得出:大小、位置、虚实、色彩变化,会引起绘画作品的情感和内容变化。
)2、依次出示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同主体,不同背景)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不同主体,相同背景)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再次明确,同一个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变化和情感变化。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2023秋):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掌握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手法区分主体与背景。
a.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
b.学会使用不同的美术手法区分主体与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主体与背景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a.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
b.创作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a.增强学生对美术ຫໍສະໝຸດ 热爱和兴趣b.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本节课内容与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4课《主体与背景》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通过实践创作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让我来谈谈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首先,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我觉得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说明实例教学法在此处是有效的。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主体与背景的区分手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题为“主题与背景”。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与背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包括主题与背景的定义、关系、创作方法以及实践操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的能力,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教学难点:1. 主题与背景的关系理解:学生需要明确主题与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背景来突出主题。
2. 背景的创作方法: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背景创作方法,如色彩、线条、形状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与背景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关系以及创作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主题与背景的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与总结: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关系和作用。
2. 背景的创作方法:色彩、线条、形状等。
3. 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幅主题与背景关系明显的美术作品。
2. 要求作品具有创意,能充分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理解是否到位,是否能够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4主题与背景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4主题与背景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四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4主题与背景”,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教材展开。
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绘画作品中构建主题与背景的关系,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利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的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并能在绘画中运用背景来突出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把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避免背景过于复杂或喧宾夺主。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表现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确主题与背景关系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主题与背景的概念,讲解如何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的方法。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一幅具有明确主题与背景关系的美术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一幅以主题与背景关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5.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与背景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主题与背景的概念2. 主题与背景的关系3. 如何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4. 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主题与背景关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观察身边的景物,思考如何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主题与背景的概念和关系,使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背景来强化主题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掌握创作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主体与背景的定义:介绍主体与背景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分析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包括色彩、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对比和协调。
3. 创作方法与技巧:讲解创作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主体和背景,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突出主体等。
4. 实践与展示:让学生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实践,并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掌握创作主体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突出主体,使作品具有层次感和美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主体与背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关系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答疑。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主体与背景》2. 内容:包括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关系、创作方法和技巧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突出主体,背景要与主体协调,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关系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主题与背景》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材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与背景,理解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作能力,他们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如何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发现和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分析和创作指导。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学生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具有明显主题与背景关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中的主题和背景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主题与背景的相互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尝试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再次强调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家居装修、服装搭配等。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以及运用方法。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主题与背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法和构图技巧创作具有主题与背景的作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题与背景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画面构图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主题与背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教学重点
(1)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主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背景是为主题服务的辅助元素,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画面。
举例:在课本案例中,分析《星空》作品,强调星空(主题)与夜空背景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背景突出主题。
(2)掌握画面构图技巧:引导学生学习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如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色彩搭配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主题与背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分享他们的思考和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主题与背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如何在实际创作中处理好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如何通过背景来衬托主题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课《主题与背景》(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主题与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和背景的鉴赏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和颜色搭配,对本节课的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3.教学评价方面:在评价方式上,虽然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但有时评价标准可能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公正和准确。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教学管理:我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与背景》
课题:主题与背景
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
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中,能较好的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图片
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他叫“刘翔”。
请你们观察一下,他在干什么?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跑吗?
生:因为他在比赛……
师:刘翔到底为什么在跑。
大家看!
(出示刘翔被老虎追的第一张背景图)
生:被老虎追的!
师:刚才刘翔被老虎追.现在他又为什么跑?
同学们这回再想一下刘翔在干什么?
生:回答
( 出示幻灯片刘翔救人、与蜗牛赛跑、大雨来了等四幅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有趣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主体人物都是刘翔,而背景不同。
师:在一幅画面中主体与背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
师:(板书主体与背景)
二、新授
1、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本节课的知识窗,找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师: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中,
背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咱们先来看一幅图片。
(播放没有背景的图片)光有主体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生:学生观察。
师:(继续播放加上背景的图片)添加上背景,现在感觉画面变得怎么样了呢?
生:交流
师总结:添加了背景,画面的内容就丰富了,构图也饱满了,这就是背景的一个
最基本的作用——丰富画面。
2、师:下面同学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
看一下这组图片是怎样变化的?(播放课件同一主体不同背景)
师:谁来说一说?
生:背景不同,人物相同。
师:回答的非常好,这几幅画的主体虽然主体相同,但背景不同,画面的内容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背景改变了,画面的内容也就改变了,这就是背景的一个重要内容——改变画面内容意境。
3、师:不光主体相同背景变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连主体不同背景相同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播放两组背景相同,主体不同的图片)
生:观察
4、师:我们知道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呢?我们来看一下这组图片,哪一幅效果更好呢?(播放图片)
生:回答
师:非常好,因为它运用了对比色,只要合理利用色彩的深浅,冷暖,画面就更有艺术效果。
师:我们再来欣赏这三张图片,你们觉得小狗在这三幅图片中,哪张最舒服?
生:回答
师:很棒!主体大小合适会让我们了解作者的意图和画面的内涵。
而且主体一般处在画面相对居中的位置。
太大会使画面太堵太满,太小会不了解画面的具体含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
(播放课件)
生: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是不是也想通过自己的小手创作一幅生动的作品呀!
师:先别着急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要求!大家看!(出示幻灯片作品要求)
三、作业
为已有的主体添加背景,使画面的主题更明确、效果更突出。
四、评价
这么多作品,同学们看一看,你喜欢哪一幅创意呢,谈谈你的感受。
生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老师真佩服你们,同样的主体,经过你们不同的构思竟能出现这么多的变化。
以后同学们有机会去摄影的话,千万不要忘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们的表现会更棒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美术教学类知识点相对比较多的一课,在这次课中,我对这样的课进行了尝试和挑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图片引人分析,让孩子们对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理解。
本节的作业完成的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表现了出来。
但我也发现了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我的担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每个引导提问中,我都准备了备用的答案,一但看到学生有回答不上,我就会马上引导回答出,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就会给大打折扣。
再次,学生的绘画制作时间太短,评价不够充足。
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去学习更多的美术教育教学知识,向同事请教教学经验。
不断摸索,争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