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刑法释义

合集下载

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行为的认定

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行为的认定

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行为的认定认定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的行为是构成包庇罪还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存在着行为说、限制行为说、诉讼阶段说及诉讼类型说四种不同的观点。

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场,行为说较为合理。

包庇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证据或伪造证据的行为;实施帮助当事人毁灭证据或伪造证据行为的应按照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既帮助毁灭证据又作假证明包庇的,应按照吸收犯处理。

标签:包庇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吸收犯帮助毁灭证据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时新增设的罪名,对于实践当中出现的帮助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毁灭证据的行为,过去的司法实践一直是以包庇罪认定处理的。

那么在现行刑法增设了帮助毁灭证据罪后,对于帮助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毁灭证据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呢?本文即对此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一、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区分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聚讼对包庇行为理解的不同导致在区分包庇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上观点不一。

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行为说。

认为应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对于《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包庇罪规定的“作假证明”不应作扩大解释,采用作假证明以外的其他方法实施包庇行为的,不能以包庇罪论处。

因此,根据《刑法》的规定,包庇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证据或伪造证据的行为。

实施帮助当事人毁灭证据或伪造证据行为的应按照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定罪处罚。

二是限制行为说。

持该观点的学者主张对帮助毁灭证据罪作严格的字面解释,认为仅仅对犯罪人毁灭、伪造证据出谋划策、提供便利,情节严重的,依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对行为人直接实施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帮助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的,依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

即认为“作假证明”不能仅理解为虚假的陈述,还应包括单独或伙同犯罪的人直接实施毁灭、伪造证据,帮助犯罪的人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而1997年《刑法》规定的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仅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出谋划策,提供便利,不包括行为人直接实施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关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刑法释

关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刑法释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刑法释义【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妨害作证罪的概念及其构成妨害作证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一)妨害作证罪的客体要件妨害作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权利。

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妨害证人作证的,还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复杂客体。

证人证言是最普遍使用的证据,对司法机关及时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作用。

依法作证是证人的一项法定义务。

既然法律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那么就应该依法规定证人相应的权利,其中之一便是证人应该享有能够顺利及时依法作证的环境和条件,也即证人作证享有不受外界非法干扰的权利,享受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和依法自由作证的权利。

对此,我国有关法律也作了规定,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为了维沪法律的尊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司法机关工常的诉讼活动和秩序,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在本法中增设妨害作证罪已实属必要。

关于妨害作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立法机关也有所认识,也认为对于妨害作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我同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第(二)项所列的行为之一便是“以暴力、戚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也作了相同的规定。

可见,根据目前我国法律的规定,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只要达到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就构成犯罪,就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为了便于司法实践准确适用刑事法律,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本法增设妨害作证罪。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 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及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 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49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员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或者指 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及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 者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性 质不同,同是妨害证据行为妨碍诉讼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也有不同,妨碍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活动的,不能 直接以本罪论处。
所谓毁灭证据,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现存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 烂、丢弃等,又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力,如玷污、涂划证据使其无法反映其证明 的事实等。所谓伪造证据,是指编造、制造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证据或者将现存证据加以篡改、歪曲、加工、整 理违背事实真相。其既可以自己单独实施,也可以指使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共同实施,但必须是有意实施。倘若 不是有意伪造,即使在辩护、代理活动中提供出示、引用了失实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也不能构成本罪。
谢谢观看
构成
构成
1、罪体
主体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主体是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这里的辩护人,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为被告人的利益向司法机关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事实 或材料,并依法为被告人担任辩护的人,包括律师和其他公民。诉讼代理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为被害人的利益 代表被害人向司法机关提出追究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或者要求给予被害人经济赔偿的人。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认定和适用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认定和适用
大波 , 对该条 文从 立 法 观 念 、 特殊 主体 设 置 、 条文 拟
定 。根 据法 律规 定 , 在整 个刑 事诉 讼过 程 中 , 罪嫌 犯 疑人 、 告人 都 享有辩 护 权 。辩 护 权是 犯罪 嫌 疑人 、 被 被告 人 依 法 享 有 的最 重 要 的诉 讼 权 利 之 一 。辩 护 人、 诉讼 代 理 人 在 刑 事 诉 讼 中 , 用 自己 的 特 定 身 利
[ 摘
要 ] 辩 护人 、 诉讼 代 理人 毁灭 证据 、 造证 据 、 害作证 罪 的客体 是 复杂客 体 , 伪 妨 既侵 犯 了
司法机 关刑 事诉讼 活动 的 正常进 行 , 又破 坏 了我 国的刑 事 辩护 制度 ; 罪客 观 方 面是 实施 了帮助 当 本 事人 毁灭 、 伪造 证 据 , 胁 、 威 引诱 证人 违 背事 实改 变证 言或 作伪 证 的行 为 ,威 胁 ” “ “ 和 引诱 ” 的认 定
活 动 的正常 进行 是 主要 客体 , 而辩 护制 度 是 次 要 客
体。

害作证 罪 的构成 特 征
1 关 于本罪 的犯 罪 客 体 。有 人 认 为 辩 护 人 、 . 诉
2 本罪 客观 方 面是实 施 了毁灭 、 造证 据 , . 伪 帮助
讼 代理 人侵 犯 的客 体 是 司法 机 关 的正 常 活 动 , ¨ 有
变供 述 的 , 应 视 为 帮 助 当事 人 伪 造 证 据 。如 果 仅 不 仅 向被 告人 眨 眨眼 睛 , 有 任 何语 言 和文 字 的 明示 没 及 暗示 , 也不 应 视 为 帮助 当事 人 伪 造 证 据 。对 证人 进行 法 制宣传 教 育 , 诉 其作伪 证 要负 法律 责任 , 告 不
[ 关键 词 ] 辩 护 ; 理 ; 代 伪造 证据 ; 害作 证 妨

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

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由此可见,这有理有据是多么的重要。

可是这证据也是讲究真假的。

伪造证据可是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哟。

那么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呢?今天,赢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伪造证据罪是刑法哪一条规定的《刑法》条文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伪造、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伪造证据罪的概念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

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伪造证据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伪造证据罪。

伪造证据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

如果不是帮助当事人而是帮助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

所谓当事人,既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被告人等,又包括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还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等。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工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心等。

其既可以表现为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

既可以是在诉讼中,有时也可以是在诉讼前。

所谓毁灭,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又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力,如砧污、涂划证据使其无法反映其证明的事实等。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司法解释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司法解释

辩护⼈、诉讼代理⼈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司法解释[刑法条⽂]第三百零六条在刑事诉讼中,辩护⼈、诉讼代理⼈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违背事实改变证⾔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辩护⼈、诉讼代理⼈提供、出⽰,引⽤的证⼈证⾔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相关法律]《刑事诉讼法》第四⼗五条⼈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收集、调取证据。

有关单位和个⼈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论属于何⽅,必须受法律追究。

第四⼗七条证⼈证⾔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被害⼈和被告⼈、辩护⼈双⽅讯问、质证,听取各⽅证⼈的证⾔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庭查明证⼈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百零⼆条诉讼参加⼈或者其他⼈有下列⾏为之⼀的,⼈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刑事诉讼法》第⼋⼗⼆条本法下列⽤语的含意是:(⼆)“当事⼈”是指被害⼈、⾃诉⼈、犯罪嫌疑⼈、被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三)“法定代理⼈”是指被代理⼈的⽗母、养⽗母、监护⼈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四)“诉讼参与⼈”是指当事⼈、法定代理⼈、诉讼代理⼈、辩护⼈、证⼈、鉴定⼈和翻译⼈员;(五)“诉讼代理⼈”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及其法定代理⼈或者近亲属、⾃诉案件的⾃诉⼈及其法定代理⼈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及其法定代理⼈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六)“近亲属”是指夫、妻、⽗、母、⼦、⼥、同胞兄弟姊妹。

《律师法》第四⼗五条律师有下列⾏为之⼀的,由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司法⾏政部门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泄露国家秘密的;(⼆)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作⼈员⾏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贿的;(三)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

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民事或刑事诉讼活动中,对于各⽅所提供的证据,⼈民法院会调查清楚证据是否属实的,如果发现证据是伪造的,伪造的证据是不能被采纳的。

那么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下⾯由店铺⼩编为⼤家解答。

⼀、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

如果不是帮助当事⼈⽽是帮助当事⼈以外的他⼈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

所谓当事⼈,既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如被害⼈、⾃诉⼈、犯罪嫌疑⼈、被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及被告⼈等,⼜包括民事诉讼的当事⼈,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第三⼈等,还包括⾏政诉讼的当事⼈如原告、被告等。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表现为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

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等。

其既可以表现为体⼒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理上的⽀持。

既可以是在诉讼中,有时也可以是在诉讼前。

所谓毁灭,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现在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如砧污、涂划证据使其⽆法反映其证明的事实等。

所谓伪造,是指编造、制定实际根本不存在的证据或者将现存证据加以篡改、歪曲、加⼯、整理以违背事实真相。

本罪为情节犯。

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的⾏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的⾏为,但如不属于情节严重,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渭情节严重,则主要是指动机卑劣的:多次进⾏帮助的;帮助重⼤案件的当事⼈的;因其帮助⾏为导致诉讼活动⽆法进⾏、中⽌的;造成错案的;影响恶劣的;等等。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的⾃然⼈,均可构成本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什么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什么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什么司法实践中,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情形时有发⽣,那么,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什么呢?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什么⼀、概念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为。

⼆、犯罪构成(⼀)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

如果不是帮助当事⼈⽽是帮助当事⼈以外的他⼈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

所谓当事⼈,既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如被害⼈、⾃诉⼈、犯罪嫌疑⼈、被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及被告⼈等,⼜包括民事诉讼的当事⼈,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第三⼈等,还包括⾏政诉讼的当事⼈如原告、被告等。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表现为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

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等。

其既可以表现为体⼒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理上的⽀持。

既可以是在诉讼中,有时也可以是在诉讼前。

所谓毁灭,是指湮灭、消灭证据,既包括使现在证据从形态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包括虽保存证据形态但使得其丧失或部分丧失其证明⼒,如砧污、涂划证据使其⽆法反映其证明的事实等。

所谓伪造,是指编造、制定实际根本不存在的证据或者将现存证据加以篡改、歪曲、加⼯、整理以违背事实真相。

本罪为情节犯。

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的⾏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帮助当事⼈毁灭、伪造证据的⾏为,但如不属于情节严重,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渭情节严重,则主要是指动机卑劣的:多次进⾏帮助的;帮助重⼤案件的当事⼈的;因其帮助⾏为导致诉讼活动⽆法进⾏、中⽌的;造成错案的;影响恶劣的;等等。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的⾃然⼈,均可构成本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刑法释义
【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妨害作证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妨害作证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一)妨害作证罪的客体要件
妨害作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权利。

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妨害证人作证的,还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复杂客体。

证人证言是最普遍使用的证据,对司法机关及时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作用。

依法作证是证人的一项法定义务。

既然法律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那么就应该依法规定证人相应的权利,其中之一便是证人应该享有能够顺利及时依法作证的环境和条件,也即证人作证享有不受外界非法干扰的权利,享受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和依法自由作证的权利。

对此,我国有关法律也作了规定,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有关单位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为了维沪法律的尊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司法机关工常的诉讼活动和秩序,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在本法中增设妨害作证罪已实属必要。

关于妨害作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立法机关也有所认识,也认为对于妨害作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我同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第(二)项所列的行为之一便是“以暴力、戚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也作了相同的规定。

可见,根据目前我国法律的规定,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只要达到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就构成犯罪,就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为了便于司法实践准确适用刑事法律,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本法增设妨害作证罪。

(二)妨害作证罪的客观要件
妨害作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依法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妨害作证行为,
(1)行为人非法劝止、阻止证人依法作证,具体可采用暴力方式如绑架等方法使证人人身自由受到严重限制甚至丧失自由而无法作证;或者以暴力作后盾对证人进行威胁使证人不敢作证;或者采用金钱、财物或其他利益,或许诺钱财或其他利益使证人不愿作证;或者采用引诱、唆使、劝说来说服证人不要作证:还有利用职务等身份迫使从属部下不要作证等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主观上具有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妨害证人依法作证的行为,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的诉讼活动,就构成妨害作证罪。

证人是否被劝止或被阻止而没有作证,或者证人是否接受贿买的金钱、财物,对行为人构成犯罪没有影响。

(2)行为人实施希望他人(不一定是证人)作伪证的行为。

行为人具体可用胁迫的手段来实施,可以采用贿买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唆使、引诱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具他手段如利用职务迫使下属作伪证等。

不管采用何种打法、手段,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都是行为人希望他人作伪证,在客观上侵害了司法机关的诉讼活动,因此都是妨害作证的行为,行为人依法构成犯罪。

在刑事案件侦查或
审判过程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以各种手段致使证人作伪证这种方式来妨害作证,如果构成犯罪的,应以妨害刑事证据罪论处。

妨害作证罪是举动犯,只要实施了妨害作证的行为,均构成犯罪,情节严重是妨害作证罪的加重情节,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妨害作证行为严重,侵害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甚至使之无法进行;或者采取的手段极其恶劣:或者产生严重的后果,如造成冤、假、错案:或者行为人经批评教育后,仍继续实施妨害作证行为,等等。

对于那些妨害作证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能认定构成妨害作证罪。

例如证人的亲朋好友怕证人作证后遭报复叫证人不要作证,这种作法虽然是错误的,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妨害作证罪。

对于妨害作证罪来说,还有几点必须指出:其一,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符合上述构成要件,妨害作证的行为,就构成妨害作证罪且为既遂。

至于证人是否被劝止、阻止没有作证,或者是否接受贿买或者接受贿买后是否作证,对成立妨害作证罪无实际意义,同样他人是否因行为人的指使作伪证,或者是否接受贿买或接受贿买后是否作伪证对成立妨害作证罪也无实际影响。

以上这些情节只是量刑时考虑的因素。

其二,妨害作证罪发生的时间、空间较广,既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以后的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因为在这一阶段,行为人实施有妨害作证的行为,同样会影响以后即将发生的诉讼活动,也即实质上仍会侵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同样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在性质上与在诉讼提起后实施的妨害作证的行为和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没有两样。

其二,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中,也可以发生在经济案件、行政案件中,这里所说的案件皆是指法律诉讼上的案件,不包括没有进入诉讼的违纪案件、行政案件等。

(三)妨害作证罪的主体要件
妨害作证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妨害作证罪的主体。

司法工作人员犯妨害作证罪的,从重处罚。

(四)妨害作证罪的主观要件
妨害作证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他人的作证权利或人身权利,仍决意实施妨害作证行为,希望这种社会危害性的发生,行为人往往出于个人利益或他人利益之动机
动机可以多样,但不影响妨害作证罪的成立。

二、妨害作证罪的认定
(一)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共犯的界限
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经济诉讼或行政诉讼中,范围较广。

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刑事侦查或审判过程中,采用强迫、威胁、唆使或贿买等方法使证人作伪证,而且证人构成伪证罪的,行为人构成伪证罪的共同犯罪;证人没有构成伪证罪,行为人如果是辩沪人、诉讼代理人则构成妨害刑事证据罪。

如果证人是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则行为人单独构成伪证罪或妨害刑事证据罪。

(二)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这两个罪在客观上都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诉讼活动,都有可能发生在诉讼活动领域,但是两者仍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主体不同。

妨害作证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的主体要件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四种,属特殊主体。

(2)主观方面不同。

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虽同是直接故意犯罪,但具体罪过内容和犯罪目的不同。

前者一般是出于为自己或他人谋利的目的;而后者则出于出人人罪的目的。

(3)客观方面不同。

妨害作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妨害证人依法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而伪证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陈述。

(4)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

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也可以发生在诉讼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往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广;而伪证罪则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窄。

三、妨害作证罪的处罚
犯妨害作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