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二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次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次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次作业一、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变革近现代中国经历了许多社会经济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些变革。

1.1 经济开放与西方列强的侵略自19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让了领土并开放了多个港口。

这使得西方列强能够借机进入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

中国的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2 农民起义与土地改革运动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农民起义和土地改革运动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

农民领袖如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义和团的武装斗争以及农民运动的兴起,都促使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1.3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近现代中国也经历了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兴办工厂和建设铁路,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许多城市开始崛起,例如上海和天津等。

这些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政治变革与社会革命除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外,近现代中国还经历了政治变革和社会革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事件。

2.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未来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2.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社会革命之一。

这场运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3 清末民初时期的革命思潮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众多的革命思潮,如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潮。

这些思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革命的发生。

三、文化变迁与知识分子的作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迁,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推动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运动。

奥鹏作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2

奥鹏作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秋)形考作业2
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选项【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选项【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选项【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选项【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正确选项:A
由于国民党内存在着强大离心势力,建立秘密政治组织就成为蒋介石加强党内纪律达致有效管治的重要手段。

中统标志着国民党以秘密组织形式开展统治活动的开始,其前身是()
选项【A】:军事委员会
选项【B】:国民政府经济部
选项【C】:中央组织部调查科
选项【D】:国防设计委员会
正确选项:C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该宣传标语最早出现于选项【A】:“一五”计划
选项【B】:改革开放
选项【C】:“大跃进”
选项【D】:“文化大革命”时期
正确选项:A
护法运动的失败给孙中山的教训是
选项【A】:利用军阀打军阀革命不会成功
选项【B】:反封建军阀应与反帝同步进行
选项【C】: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
选项【D】:封建军阀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正确选项:A。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二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二一、判断题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了北伐、东征和天京破围三次战役,政权得到巩固,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分兵进行了伐、西征和天京破围三次战役。

正确的答案是“错”。

2、1860年,李大喜、张宗禹率领捻军一举占领清江浦,震动清廷。

正确的答案是“对”。

3、1855年秋天,各路捻军大会于安徽蒙城雉河集,推举张宗禹为“盟主”。

推举张乐行为“盟主”。

正确的答案是“错”。

4、义和团最早兴起于山东、直隶交界地区。

正确的答案是“对”。

5、林则徐在查禁鸦片和处理“林维喜事件”时都曾援引国际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公法外交的先河。

正确的答案是“对”。

6、面对清政府财政拮据的窘况,左宗棠建议对西征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把省下来的饷银,匀作海防之用。

李鸿章建议对西征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正确的答案是“错”。

7、1876年,左宗棠以65岁高龄,率领湘军西征,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歼灭了阿古柏势力。

正确的答案是“对”。

8、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香港岛、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清政府割让台湾岛、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正确的答案是“错”。

9、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始实施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史称“百日维新”。

正确的答案是“对”。

10、秋瑾是一位倡导妇女解放的先驱和具有民主思想的反清革命志士。

正确的答案是“对”。

11、1911年5月8日,清政府批准设立“皇族内阁”,暴露了其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

正确的答案是“对”。

12、成都血案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和平保路演变成了铁路工人起义。

和平保路演变成武装起义正确的答案是“错”。

13、1911年11月15日,各省代表召开会议,议决承认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但代表会应在上海召开,即“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方案。

正确的答案是“对”。

14、1911年12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在线作业_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在线作业_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在线作业_2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5分)进行阶级斗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2.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5分)《反对本本主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3.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5分)邹容徐锡麟章炳麟陈天华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4.“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

(5分)陈独秀与张东荪李大钊与张东荪李大钊与梁启超李大钊与胡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5.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5分)《万国公报》《国闻报》《湘报》《时务报》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6.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喊出“救亡”口号的是()。

(5分)严复孙中山康有为谭嗣同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5分)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全国物价得到稳定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8.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是在()。

(5分)1964年10月1969年9月1967年6月1970年1月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9.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5分)农业合作化可以走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道路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10.毛泽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不亚于淮海战役,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福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作业二02

福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作业二02

福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作业二02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我国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时间是()。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正确答案:C2.(),是制定政策和策略的依据,也是执行政策和策略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A把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B从全局出发C同一切违反的政策作积极的斗争D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答案:D3.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和过程,概括为()。

A批评与自我批评B团结-批评-团结C百家齐放,百家争鸣D四面出击正确答案:B4.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火的批评,一种是()。

A好人主义B本本主义C拿来主义D消极主义正确答案:A5.在()的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的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接洽在一同的作风以及攻讦与自我攻讦的作风。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九大正确答案:A6.在()上,被确立为中国的指导思想。

A遵义集会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答案:B7.的主要创立者是()。

AB周恩来C刘少奇D王明正确答案:A8.在中国的历史上,自觉地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在()。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期间C解放战争期间D大革命时期正确答案:A9周恩来指出:“领导权的问题,是()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

”A统一战线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建立国度正确答案:A10.1943年,()在其发表的《中国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门路》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科学概念。

A张闻天B周恩来C刘少奇D王稼祥正确答案:D11.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取得了严重成功,人民解放战争转入()阶段。

A计谋防御B战略进攻C全面进攻D战略撤退正确答案:B12中国在新时期的任务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坚持阶级斗争路线B沿着新民主主义道路C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门路D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路线正确答案:C13()这种作风是人所特有的,是中国前进的一种动力和武器。

地大20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作业二【标准答案】

地大20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作业二【标准答案】

(单选题)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俄国
C: 德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是从哪个运动开始的?
A: 五四运动
B: 香港海员罢工
C: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枣宜会战
D: 豫湘桂战役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国民党
D: 文学社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约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李达
D: 李大钊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

A: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阶段测试试题(第三、四专题)专题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选自《列宁选集》材料2:以辛亥革命而言,它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

当时国内的客观形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清斗争。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面对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实施所谓“新政”、“预备立宪”。

“新政”的施行,使大量捐税增加。

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菜蔬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

各级官吏乘机从中勒索中饱,广大民众难以为生,民怨沸腾。

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纷纷起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反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

据统计,从1902 年到1911 年,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 300 余起。

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其陷于困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

二、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日益将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1905 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面对革命风暴的来临,1906 年清政府迫不得已宣布“预备立宪”,但预备期为9年,立宪派以为他们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将要实现,于1910 年发动了三次颇具规模的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尽快转入君主立宪的轨道。

然而,清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立宪派的要求,到立宪派准备第四次请愿时,清政府即命令禁止请愿活动,明白宣布,各省如果再有“聚众滋闹情事”,该省督抚立即“严拿查办”。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二答案在回答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作业二之前,需要明确一点:形考答案的具体形式以及是否允许外部资源的参考,需要根据老师或者学校的具体要求而定。

由于无法获取具体的考试要求,因此我将提供一份通用的参考答案,供您参考。

【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了解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它记录了中国在近现代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相关内容,以期对大家在学习与了解这一领域时提供帮助。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源】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具体来说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积贫积弱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并开启了接下来的巨大变革。

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从政治变革的角度看,中国近现代史主要包括了清朝末年的改革开放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

这些事件代表了中国社会从封建专制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为中国迎来了新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近代中国的经济改革】近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中国与西方列强的贸易,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西方列强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要求在经济领域进行变革,比如改革旧有的税收制度、发展工业、加强农业生产等等。

【第四部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主要包括了农民起义、新文化运动、社会主义革命等。

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颠覆以及对封建制度的决裂。

它们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也产生了重要的指引。

【第五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和启示】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历史阶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段历史,吸取其中的教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 分,共30分)
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当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利润实行( )
A、归国家所有
B、归企业所有
C、用于工人的工资
D、四马分肥
2.1956年1 月,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 )
A、“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B、“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C、“向科学进军”
D、“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
A、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4.1975年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的是( )
A、周恩来
B、叶剑英
C、邓小平
D、华国锋
5.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的会议是十届( )
A、三中全会
B、四中全会
C、五中全会
D、六中全会
6.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 )
A、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B、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1978年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以人为本
D、与时俱进
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 )
A、机器制造业
B、纺织业
C、冶铁业
D、采掘业
9.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10.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魏源
D、康有为
11.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 )
A、《原道觉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2.19 世纪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顽固派
13.1898年,写《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左宗棠
D、刘坤一
14.1905年11 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文章是( )
A、《猛回头》
B、《革命军》
C、《警世钟》
D、《民报》发刊词
15.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1912年3 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它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法典》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暂行约法》
17.1920年,中国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
A、北京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18.新三民主义和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
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19.中国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会议是( )
A、二大
B、西湖会议
C、一大
D、四大
20.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在( )
A、八七会议
B、六大
C、五大
D、古田会议
21.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法规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决议案
22.1935年1 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力解决了( )
A、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B、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
C、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D、土地革命的政策问题
23.1933年5 月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主要领导人是( )
A、冯玉祥、吉鸿昌
B、冯玉祥、董振堂
C、赵博生、董振堂
D、蔡廷锴、蒋光鼐
24.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2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 )
A、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B、陕北公学
C、鲁迅艺术学院
D、延安自然科学院
26.1946年2 月10E[,特务政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致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史称( )
A、下关惨案
B、较场口惨案
C、“一二.一"惨案
D、李闻惨案
27.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6 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 )
A、战略进攻的序幕
B、战略决战的序幕
C、战略防御的序幕
D、战略相持的序幕
28.1947年10 月,被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 )
A、中国革命委员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29.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解放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形式是( )
A、军事管制委员会
B、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C、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政府
30.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的是( )
A、刘少奇
B、陈云
C、周恩来
D、毛泽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2.出席1946 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和共产党外,还有( )
A、民主同盟
B、九三学社
C、民主建国会
D、青年党
3.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残余势力的矛盾
4.1959年到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C、“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影响
D、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5.1983年10 月,中央就农村体制改革问题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
A、废除人民公社
B、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
C、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D、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6.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7.为了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著书立说,主要有(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8.20 世纪初,工人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层出不穷。

从1902年至1911年,各地发生的爱国运动有( )
A、拒俄运动
B、抵制美货运动
C、抵制日货运动
D、拒法运动
9.1924年11 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
A、召集善后会议
B、召集国民会议
C、联合世界各国
D、废除不平等条约
10.1928—1930 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 )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简述五四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4.全面内战爆发后,必须打败蒋介石,又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原因是什么?
5.简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试述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理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