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急性右室心肌梗塞与伴发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对比分析

go p o R 1w t I MIta h tesP 00 ) o p e i h ru fs l AR I n iec a f ru fA V i W hn teoh r < .5,C m a d wt tegop o i e h ( r h mp V ,icdne rt o e
与单纯 A VI 比较 , R 合并 I R 组 A VI WMI 组传导阻滞 、 致命性心律失 常、 休克发生 比率 、 死亡率 显著增加且差异具
有 显 著 状 动 脉 的 右 室 边 缘 支 闭 塞 为 主 , R 合 并 I P O0 ; 5 AV组 A VI WMI 组
n r a tro g a h s o d h t h ma n l k n i smp e a y re i n r p y h we t a t e i b o i g n i l ARV1 c wa ma g n b a c i rg t o o a y s r ia l r n h n i h c r n r
以 右 冠 状 动 脉边 缘 支 近 侧 闭 塞 为 主 ; 组 患 者 的 危 险 因 素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5 。 结 论 两 P 00 ) 死 伴 发 急 性 下 壁 心肌 梗 死 患 者 临床 凶 险 、 后 差 。 预 关键词 急性 右 室 心 肌 梗 死 ; 性 下 壁 心 肌梗 死 ; 比分 析 急 对 急 性 右 室 心 肌 梗
中 图分 类 号 :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R5 222 A
The c n r si g a a y i e we n ARVI a d o t a tn n l ss b t e n ARV1 wil W M I t I l S UN i p n ANG Ho g y n ,S e q a L - ig W n — a g UI Ti — u n
右室心肌梗死(右室梗死,右室心肌梗塞)

右室心肌梗死(右室梗死,右室心肌梗塞)【病因】(一)发病原因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的急性血栓闭塞是导致透壁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缺血性改变通常是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后果,尽管冠状回旋支闭塞也可产生右室梗死,但发生比例远远低于右冠状动脉。
(二)发病机制右室前壁(占1/4~1/3)与室间隔相连接部分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右室分支和开口于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的圆锥支供血,其余的右室壁由右冠状动脉的右室支供血。
RVMI由于解剖关系,病人多有左室下壁和室间隔下后节段梗死。
前壁梗死时受累血管为左前降支,它灌注右室的范围很小,因此前壁梗死即使并发RVMI,其病灶也较小,很少出现RVMI 的临床症状。
根据右室受累情况RVMI可分为4级:Ⅰ级,右室下壁梗死范围50%;Ⅱ级,整个右室下壁梗死;Ⅲ级,除右室下壁外,波及部分前壁和右室游离壁;Ⅳ级,右室的下壁和前壁广泛梗死。
在Ⅰ和Ⅱ级,常发现右冠状动脉的远端或中段闭塞,而在Ⅲ和Ⅳ级,常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闭塞,临床上低排综合征和休克常常发生。
右室梗死几乎总伴有低心排血量,这可能是由于右室因梗死而扩张,左室充盈不足所致。
心包对总的心脏容量有限制作用,因而在RVMI时,则会出现右室和左室舒张压接近相等,临床上类似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
根据左右室梗死范围的大小,临床可表现为:无心力衰竭型、右心衰竭优势型、左心衰竭优势型、全心衰竭型。
【症状】急性右室梗死可因病变轻重、单独或合并其他部位心梗,就诊时间等因素而使临床表现不一。
1.右心功能不全征象(1)Kussmaul征阳性(深吸气时颈静脉怒张):由于右室梗死,右室顺应性和收缩功能降低所引起的右室舒张末压、右房压和静脉压增加所致。
正常人吸气时胸腔内压降低,静脉压降低,回心血量增多,而此类病人由于右室舒张功能不全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进一步增高。
(2)颈静脉怒张、肝大:此为静脉系统淤血所致。
(3)心脏三尖瓣区出现S3或S4奔马律:系右室顺应性下降和右房排血阻力增高之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预后与康复措施

恢复期:发病后 24小时至数周, 病情逐渐稳定,
开始恢复
慢性期:发病数 周至数月,病情 稳定,但可能仍 有心绞痛等症状
康复期:发病数 月后,病情完全 稳定,可以开始 进行康复训练和
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
年龄:年龄越大, 预后越差
性别:男性预后 较差
发病时心律:心 律失常预后较差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 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家庭支持: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 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适应
生活变化
特殊情况下的康复措施
心衰患者的康复措施:适 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措施: 定期复查心电图,遵医嘱 服用药物,避免剧烈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措施: 控制血糖,合理饮食,适 当运动,遵医嘱服用药物
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措施: 控制血压,合理饮食,适 当运动,遵医嘱服用药物
PART 05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管 理和实施
康复团队的组织和构成
康复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
康复团队的职责包括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治疗、监测康复效果、调整康复方案等
康复团队的组织方式可以是多学科协作、跨学科合作、团队协作等 康复团队的构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恢复期康复措施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抗凝、降脂、降压等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心理辅导: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康复措施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限酒、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 态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抗凝 血、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预后

急 性下壁心肌梗死 中, 近一半存在右室心肌梗死 。 研究
表明 , 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 者病死率大大增加。 合并右心室 梗死者梗死相关 血管 为右冠状动脉近、 中段( 右室支发出以
前) ,故右胸导联 s T段抬 高t01 > . mV是右室梗死最特异的 改变。下壁梗死 时出现低血压 、 无肺部哕音、 伴颈静脉充盈 或 K am u 症 ( ua a l 吸气 时颈静脉充盈 ) 是右 心室梗死的典型
正确 的治疗方案 ,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f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 心力衰竭 ; 临床特点
急 性 心 肌梗 死 是 由于冠 状 动 脉 急性 闭 塞 引起 的心 肌 缺
( 急性肺 水肿) V 心源性休克 。住 院中如 出现 KUp分 ;1指 ii 级 ≥Ⅱ者定为心力衰竭。
2 统计 学处 理
显著性意义。
问, 平均年龄为(37 04 岁。患者 明确有原发性高血压 6 .±1.) 者有 4 , 3例 糖尿病者有 1 , 0例 高血脂者有 1 5例。 患者入 院 时常规做 1 导联心 电图检查 , 院后动态 观察心电图及心 8 入 肌酶谱变化 , 并连续监护至少 3 d以检测心律失常。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衰组 , 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 逻辑 回归 分析显示心衰与右室梗死独立相关 。 36 心衰组患者死亡人数 为 1 例( 58 , 心衰组患者 . 1 4 .%)非
年龄较大 ,提示年龄越大 , I 伴发心力衰竭 的可能性越 AMI
高, 这与老年人心脏 、 外周血 管退 行性改变有关 : 由于年龄 老化 , 心室肌纤维 的弹力蛋白和胶原 组织 变性 , 使心室顺应
1 资料和方法 20 0 5年 一 0 9年 于发病 2 h内入 院 的 A MI 20 4 I 患者 9 3 例 , 中男 性有 7 其 6例 , 女性有 1 。年 龄在 4 — 5岁 之 7例 68
29例急性右室梗死的临床分析

住院病死率显 著高 于单 纯 的下壁 及下后 壁梗 死。常 以低血 压低灌注为主要特 征 , 由于合并 心肌梗 死 范 围的差异 , 但 不 同的患者治疗效 果有较 大差异 。 由于急性 右室梗 死 的治疗 有其特殊性 , 为了提 高对 A V R I的认识 及其诊 治 水平 , 我 对 院 20 0 4年至 20 0 7年收治 的 2 9例分析如 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对象 .
我 院 20 0 4年至 20 0 7年发病 7 时以内的 A . 2小 R 2 2 一般治疗组和再灌注治疗组治疗效 果 比较 . 无低血压 休 克组 一般治疗组死亡 1 , 例 为猝死 ( . % ) 再灌注治疗组 77 ; 无 死亡 , 预后较好 。低血压休克 组死亡 6例 ( 7 5 ) 一般 3.% , 治疗 组死亡 4例 (7 ) 5 % 。溶栓治疗组死亡 2例( 0 , 5 %) 直接
显 优 势 的 右 冠 状 动 脉 闭 塞 , 同 时 导 致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6 由右冠状动脉支配 , 分由左 回 0 部 旋 支供 血 , A V 患 者 常见缓 慢 心律 失常 。A V 时 由于 故 RI R I
急性右 心衰竭而左心 回流 降低 , 进而 左室射 血减少 , 生低 产
为主。
治疗组存 活 6 .% ( / 4 , 灌注 治疗组 存活 8 . % ( 3 4 3 91 )再 6 7 1/ 1 ) 差异无 显 著性 意义 。溶 栓 7例 , 5 , 临床 再 通 4例 。直 接
PI C , 部 TM 血 流 。2例 病 人 因心 源性 休 克 死 亡 , 8例 全 II 3级 3例 病 人 因 室 颤猝 死 , 例 病 人 因合 并 难 治 性 心 衰 死 亡 。 1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心律失常特点及PCI对预后的影响

室早 、 速 、 颤 )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 V 包 括 一 度 室 室 、 A B, A B 二 度 A B 三度 A B 、 内传 导 阻 滞 ( 括 右 束 V、 V 、 V )室 包 支 阻滞 、 左束 支 阻滞 、 束 支传 导 阻 滞 ) 病死 率 等 ; 双 、 ②
死 亡患 者 的 P I C 治疗 情 况 比较 。
行 P I 疗死亡 4例 ( . %) 急性 右 心 室 梗 死并 左 心 C治 43 ;
室前 壁梗死 组 行 P I 疗 死 亡 1 ( . %) 未行 P I C治 例 19 , C 治 疗死 亡 5例 ( .% ) 9 3 。两 组 死 亡 患 者 中未 行 P I C 治 疗 的死亡 发生 率 高 于行 P I 疗 的 患者 , 异有 统 计 C治 差
急 性 右 心 室心 肌梗 死并 左 心 室 下 壁 、 壁梗 死 的 前 心律 失 常特 点 及 P I对预 后 的影 响 C
邓 少雄 郭 南鸥 洪 美满 , ;
( . 州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内 科 教 研 室 , 建 泉 州 320 ; 1泉 福 60 0 2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泉州 市 第 一 医 院 心 内科 , 建 泉 州 320 ) . 福 6 00
13 统计 学方 法 : 用 S S 1 . . 应 P S3 0统计 软件 处 理数 据 ,
计 数资料 用 百分 率表 示 , 采用 检验 。
2 结 果
2 1 两组 患 者心律 失 常及 预后 比较 : 组 患者 的 心 律 . 两 失常分 析 , 可见 急性 右 心 室梗 死 并 左 心 室 前壁 梗 死 组
右心 室梗 死并 左心 室前 壁 梗死 组 。并 根据 具体 情况 予
25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特点

有 统 计 学 上 的 意义 。
根 据 在 本 院进 行 治 疗 中 的 5 0下 壁 心 肌 梗 死
的患者进行 调查 , 2 5 例 是患 有下 壁心肌 梗死 , 2 5 例患有 的是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 ,两种 患
者 之 间在 平 均 年 龄 相 仿 ,性 别 比例 差 异 不 大 , 基 本 资料 比较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关键词 】 下壁心肌梗死 ; 合并右 室梗死 ; 临床症状 ; 注意 问题
由下壁 心 肌 梗 死 引起 的合 并 右 室 梗 死 ,是 医
压 降低 的患者进行静脉能量补充 ,对于进行常规 的治疗 产 生 的作用 不 明显就 使用 多 巴胺 进行 治
疗 ,对 于人 院治 疗 的这 些 患 者 首 先 进 行 的是 心 电 图 检 查 ,对 于 V 3 R ~ V 5 R 的检 查 在 患 者 入 院 的 第
参
考
文
献
实用 医药 . 2 0 1 2 f l 1 ) : 1 0 1 —1 0 3 .
丁丽 波. 急性 下壁 梗死 合并右 室心 肌梗 死 3 2例临 床分 析
[ J 】 . 医学信 息( 上旬 刊) . 2 0 1 1 ( 0 9 ) : 8 7 — 8 9 . 徐韶 君。 项美香 . 急性 下 壁心 肌梗 死合 并右 心室 梗死 的 回顾 性 分析 【 J ] . 心脑 血管病 防治 . 2 0 1 1 ( 0 5 ) : 9 0 — 9 1 .
点进行观察 分析 。结果
根据 5 O 例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的 临床诊
断, 将患有下壁心肌 梗死 2 5例 患者作 为对照组 , 将 并有右 室梗 死的 2 5例 患者作 为观察 组 , 对 两组 患者 的临床特
急性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南 京 医科 大学 第 二 附 属 医 院 心 脏 科 十 三 病 区 ,江 苏 南京 20 1 10 1
【 摘
要 】 0 8年 1 一20 :2 0 月 0 8年 1 ,我们对 4 2月 5例急性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干 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 ,效果满 意。其 中 l t 8
例 出现 低 血压 、休 克 、右 心 衰 及 伞 心 衰 。
【 关键词】 :急性右 合并下罐心肌梗死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材 料 与 方 法 1 一 般 资 料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0 2 06 0 0 7 8 1 2 1 )0 — 15— 1
右室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继 发低血 压和休克 , 其 发 生机 制 主 要 为 :有 章 合 并 下 擘 心 肌 梗 死 后 有 心 事 部 分 或 全 部 丧 失 泵 血 功 能 ,使 右 室 充 盈 障 碍 ,致 心 排 血 量 下 降 , 若 合 并 左 室 梗 死 ,左 心 功 能 受 累 ,左 室 排 f 量 更 加 减 少 , f f L 心 动 过缓 ,血 容 量 不 足 以 及 可 能 存 在 的 外 周 1 管 阻 力 代 偿 0 l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的诊 断和 治疗 [ ] I 荟萃 ,19 ,1 J 临床 96 1
( 1 :5 1 1 . 1 ) 1 —5 4
[ ]李宏伟 ,汗道文 3
右室心肌梗死并发 右室功能 不伞的诊 断与治疗 [ ] J.
自动 测 血 1次 ,严 密 观 察 血 的 动 态 变 化 ,如 患 者 液 体
恢 复 J 。本组 发 I 1
器 ,避 免 发 生 心脏 性猝 死 等 严 重 并 发 症 。 本 组 4 5例 抢 救 成 功 ,成 功 率 9 % ,大 大 降 低 了 患 者 的 死 亡 率 , 提 高 了 生 存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1-12T11:53:59.4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作者:宋瑞
[导读] 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 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关键词:右室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预后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30 patients with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Febr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2.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as a control group,35 cas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io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was 42.8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lication rate was 13.33%,the control group in hospital mortality was 10%(3/30)low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hospital mortality was 34.29%(12/35),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observe patients in emergency PTCA treatment group mortality rate was 20%,the fatality rate of 14.29%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the mortality of emergency PTCA treatment rate was 6.67%,the mortality rate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3.33%,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treatment of two different mortality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0.05.Conclusion: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more serious,can in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 in hospital.
Keyword: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features;prognosis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是指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点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
据有关文献报道,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是急性心梗的具有独立性的预后预测因子,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1]。
本研究通过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3±2.8岁之间,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2±3.4岁之间,下壁心梗的诊断标准为陈灏珠1997年《实用内科学》第10版采用的诊断标准[2],右室心梗的诊断标准为心电图右胸导联V3R,V4R的ST抬高1mm[3]。
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没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恶性肿瘤。
1.2研究方法
急诊冠脉造影、PTCA和支架术在急性心梗发病的12h内施行治疗。
静脉溶栓指征和方法采用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1996年7月修订的参考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院内死亡率和急诊PTCA和溶栓治疗效果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院内的死亡率情况
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总数为15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总数为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为10%(3/30),观察组院内死亡率为34.29%(12/3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急诊PTCA和溶栓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生,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只有掌握这些临床特征才能有助于右室心梗的判断。
有关文献显示,肺野清晰、颈静脉增高等特征是右室心梗的显著标志,但是在临床上颈静脉压不容易测定,而急性心梗患者也会出现肺野清晰的现象,因此,不能将肺野清晰、颈静脉增高作为判定右室心梗的唯一标准,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只能高度怀疑为右室心梗,要进行进一步检查[4]。
临床检查右室心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同位素血管造影等方法,由于心电图检查方便、简单、经济,因此,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
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病死率无差异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研究选取的病例太少有关。
结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马慧妍,陆海卫.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5(01):53-5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37.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5:328-329.
[4]刚丽,周京敏,童步高,等.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2,14(03):259-261. [5]钱志贤,周京敏,王齐冰,等.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35(0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