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合集下载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

历史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教案主题: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一、引言古今中外,科技与发明一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与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从中认识到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二、课程导入1.导入方式1: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询问是否认识这些发明。

2.导入方式2:播放一段有关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古代科技与发明的背景及特点1.讲解古代中国科技与发明发展的背景,如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生产发展的需求等。

2.简要介绍古代科技与发明的特点,如出土文物的重要性、技艺的传承等。

四、古代科技与发明的分类及代表性发明1.农业科技与发明:讲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的重要发明,如水利工程、农具、种植技术等。

2.医学科技与发明:介绍古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涉及的重要发明,如汉代的针灸、诊疗方法等。

3.造纸术与印刷术:展示古代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

4.火药与军事科技:简要介绍古代中国的火药制造和相关军事技术,如火器和城墙防御等。

5.数学与天文学:讲解古代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以及相关的重要发明,如算筹和历法等。

五、与外国科技的交流与影响1.丝绸之路的作用:介绍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科技与发明的传播和外国科技的影响。

2.国际贸易与学问交流:讲解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学问交流对科技与发明的影响。

六、深入了解其中的一项科技或发明1.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古代科技或发明,进行深入了解。

2.学生在小组内研究所选科技或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原理、应用领域等,准备一份小研究报告。

七、展示与讨论1.学生们展示自己选择的古代科技或发明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增加互动,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科技与发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八、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1.发明最新考古表明中国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同时证明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同时存在。

2.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掌握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之后传往欧洲。

4.影响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原理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

2.功能方向测定。

3.过程4.传播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5.意义(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时期,中国人掌握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3)东晋时期,火药开始出现。

2.应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1.雕版印刷术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1)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清代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4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印刷品。

4.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优质课详细说课稿设计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优质课详细说课稿设计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和地位:课标的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指导意见的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学艺术文化,而中国古代科技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对于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单元中的地位,本课内容都至关重要。

教材特点:本课内容跨度大,知识点多,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本课四目分别介绍了四大发明,是并列的关系。

教学时用什么方法使上课不重复、不雷同,另外如何利用好教材丰富的资料是本课教学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教学重点: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依据: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而且只有了解四大发明,才能更好地体会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认识其贡献,感受其价值。

如何突破:充分利用挖掘教材的资源(图片、文字等),最后列表整理四大发明的概况。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如何用史证的方法论证观点依据: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是需要调动已学的必修二知识、甚至是初中学过的知识,对于调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是有困难和障碍的。

如何突破:结合资料卡片的材料,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

为何要学习史证的方法呢?首先是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中每一目都有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作为证据;其次历史课中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方法的指导是学生兴趣所在,基于学情的考虑,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突破:以印刷术为范例,通过“围绕问题收集史料——解读史料、论证问题——得出历史真相”三个步骤进行证伪,再总结史证的方法,并运用范例法,举一反三,分小组对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一些观点进行论证,运用史证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经过初中学习,高一学生已拥有一定的四大发明的历史知识储备。

能力基础:有一定的整理知识的能力。

历史课程古代科技教案

历史课程古代科技教案

历史课程古代科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古代科技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 掌握古代科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代表性成就;3. 培养对古代科技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成就;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古代科技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科技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基础知识讲解1. 定义古代科技:古代科技是指在古代人类社会中,通过智慧和劳动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2. 古代科技的特点:古代科技以简单、原始、技艺独特为特点,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3. 代表性古代科技成就(1)古代造纸术:讲解造纸术的发明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纸张的重要性的思考。

(2)古代指南针:解释指南针在航海、导航中的重要作用,并配以实例说明。

(3)古代火药:介绍火药的发明和在战争、民生方面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火药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实践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科技成就,并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设计一种新的创新应用方案。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理由。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实践应用环节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他们保持创新思维和对科技的热情。

四、巩固练习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项古代科技成就,编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该科技成就的历史背景、应用方式以及对现代科技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发现学生在对古代科技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仍有待加强。

下节课可以添加辅助教具和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科技史」课程纲要

「中国科技史」课程纲要

「中國科技史」課程綱要(2005/1017)張之傑第四講:機關機巧──中國古代的機械發明◎機械,就是減省人力的裝置。

李約瑟列舉中國西傳科技發明26類(34項),大多數屬於機械發明。

◎機械發明的重要性,和機械的複雜性無關。

(以挽馬法和馬鐙為例)壹、計里指南(計里鼓、指南車)古人的機械發明,如不能普及,就可能失傳,後人只能根據語焉不詳的記載,推估其結構,一再予以複製,計里鼓和指南車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計里鼓使用減速齒輪,指南車使用差動齒輪,都是重大的機械發明。

一、計里鼓1.由西漢鼓輪車演變而來。

晉‧崔豹《古今注》卷一:「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

起於西京。

亦曰計里車。

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

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

」(約300年)2.《晉書》二五卷:「記里鼓車,駕四。

形制如司南。

其中有木人執槌向鼓,行一里打一槌。

」(約635年)3.唐‧金公立(《宋史》)曾複製。

4.五代或宋‧蘇弼曾複製。

5.宋‧盧道隆(1027),宋‧吳德仁(1171)重製計里鼓,見《宋史》一四九卷,由《宋史》所述,知計里鼓是利用著陸車輪,傳動減速齒輪系統,在預定時間釋放掣子,敲擊鑼鼓。

二、指南車1.相傳黃帝造指南車,大破蚩尤。

2.三國魏‧馬鈞複製指南車(225)。

馬鈞以製造機械聞名。

3.劉宋‧祖沖之複製指南車(478)。

《南齊書》五二卷:「初宋武(帝)平關中,得姚興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巧,每行使人內轉之。

昇平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

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

馬鈞以來未有也。

」4.《宋史》一四九卷,吳德仁(1107)、燕肅(1027)分別複製成功。

據《宋史》記載,得知指南車係利用差動齒輪原理運作的機械。

貳、木牛流馬(獨輪車?)《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九年(246),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科技 说课稿

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科技 说课稿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材:初中历史教材- 图片或实物:展示古代科技发明的图片或实物- 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动画- 教学辅助材料:学生练册、课堂练题等- 黑板、彩色粉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一句引人注意的问句或展示一张古代科技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古代科技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对科技与历史的关系进行思考。

3. 主要发明讲解(20分钟)- 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相应的发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4. 研究活动(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某个古代科技发明的影响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兴趣。

5. 展示与总结(10分钟)- 让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鼓励学生充分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他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困惑。

6. 课堂练(15分钟)- 发放学生练册或课堂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理解和兴趣。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作业,评价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发展馆或博物馆,拓宽他们的视野。

3. 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利用黑板和彩色粉笔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例如:- 中国古代科技- 主要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科技与历史的关系- 影响和意义。

高一历史课程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高一历史课程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高一历史课程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高一历史课程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高一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科技成就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学习古代科技发展,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科技进步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事例引起学生对古代科技问题的兴趣,激发思考。

- 提问学生关于古代科技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古代科技的背景(10分钟)- 分析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农业社会、手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

- 解释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因:生活需求、提高劳动生产力、战争需求等。

3. 科技成就及其影响(30分钟)a) 农业科技(10分钟)- 分析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如灌溉技术、农耕工具的改进等。

- 讨论农业科技的影响,如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人口增长等。

b) 器械工艺和制造业(10分钟)- 介绍古代器械工艺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讨论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印刷术的出现和促进文字传播等。

c) 文化科技(10分钟)- 探讨古代中国文化科技成就,如科学家的贡献、天文学、医学等。

- 分析这些成就对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中医在保健和治疗上的应用等。

4. 古代科技的启示(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科技如何影响现代社会,以及如何对待科技进步。

- 讨论古代科技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启示和借鉴,如经验智慧的传承和创新等。

5. 总结归纳(5分钟)-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强调古代科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 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古代科技成就,并对现代科技发展保持探索和创新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图片、视频展示: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 小组讨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思考,扩大知识面。

小学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课堂教学设计小学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明确科技对古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史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史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发现与利用2. 造纸术的出现和普及3. 四大发明与古代科技的辉煌4. 古代农业工具与科技改进三、教学过程:(引入):在课堂开始时,我会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短片,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播放关于特殊纸张制作的视频或介绍丝绸的制作过程的动画片。

(探究与讨论):1. 蚕丝的发现与利用:我会主动向学生提问:“丝绸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你们知道丝绸是怎么来的吗?”然后组织学生一起探究蚕丝的发现与利用的历史。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蚕丝的来源、生产过程、用途等。

2. 造纸术的出现和普及:我会给学生分发一些制作纸的原材料,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纸的过程。

在学生制作纸的同时,我会介绍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并展示制作纸的工具和纸张的用途。

通过实践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造纸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四大发明与古代科技的辉煌:我会给学生讲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古代科技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改进。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教具,激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向往和好奇心。

4. 古代农业工具与科技改进:我会组织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并与现代农业工具进行对比。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工具的功能、优势和不足,并思考古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拓展与运用):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古代科技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和借鉴。

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技史的思考和创新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
SPECIAL SUBJECT OF SCIENEE IN ANCIENT CHINA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
学时/学分
32 /2
授课范围
历史学专业2014级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四3-4节:C403室
人数
限制
30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以及冶金陶瓷等技术方面的特点和突出成就,理解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课程由天文、农学、医学、技术和李约瑟难题等五个专题组成,这些专题以传统科技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特征为中心,以科技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天象与古代政治的关系
第6周
国庆节
第7周
第三讲中国古代农学
第一节传统农学的特点
传统农学的特点
第8周
第二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农学
传统农学的确立
第9周
第二节隋唐宋元农学
一、农业的发展
二、农书与农学理论的发展
第10周
第三节明清农学
一、人口激增下的农业压力
二、农业技术的特点
三、农书创作的繁荣
第11周
第四讲博大精深的中医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纺织技术
第17周
第六讲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
探讨李约瑟难题有何意义?
第18周
讨论:如何认识和解读李约瑟问题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堂讨论,布置课后思考题。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翟桂金
性别

学历
硕士
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魏晋南北朝史
工作单位
历史文化学院
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隋唐史专题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Zhaiguijin@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古代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专题
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中医学发展史(一)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先秦汉唐医学
第12周
二、中医学发展史(二)
宋明时期的医学成就
第13周
三、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14周
第五讲中国古代技术漫谈
第一节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成就
中国冶金技术成就
第15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陶瓷技术成就
中国陶瓷技术成就
第16周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教学网站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以及冶金陶瓷等技术方面的特点和突出成就,理解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刘洪涛《中国古代科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杜石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七卷本,科学出版社;
[3]卢嘉锡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4]路甬祥总主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多卷本1996-2003。
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20%,其中课堂讨论和上课出席参与各占10%。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80%,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考试说明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第1周
第一讲导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中国科技史研究状况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第2周
第二讲中国古代天文学
第一节天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点
天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
第3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天文学之演变(一)
先秦秦汉的天文历法
第4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天文学之演变(二)
第5周
第三节中国古代星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