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田间试验计划书

田间试验计划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田间试验计划书篇一:田间试验计划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试验计划书品种、种植密度两因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计划书学号:年级专业:08级农村区域发展编制时间:20XX-12-15品种、种植密度两因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一、试验目的通过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 研究并了解品种、播种密度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可以促进皮棉的高产, 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次试验对“南农6号”, “大丰30”和“中棉29”三个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田间管理。

找出最优组合, 以指导引种, 提高产量。

二、试验时间、地点及条件1、试验时间2110.04-20XX.082、试验地点作物科学学院教学实践基地3、试验条件地势平坦, 有良好的灌溉条件, 周围挖有排水沟。

可允许存在肥力梯度。

三、试验准备试验区每公顷施钙镁磷600kg、硫酸钾300kg、生石灰450kg, 石灰在翻犁前洒施, 撒施50%氮肥、100%磷肥、40%钾肥作基肥, 三种肥料拌匀后撒施畦面, 再整畦开穴播种。

四、试验方案由于该试验地可能存在肥力梯度因此本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按照试验田的肥力梯度将整个试验田划分为3个区组, 即重复3次, 然后将每个区组划分为9个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为5×3=15m2。

再将全部处理数独立随机安排在每一区组的各个小区上。

试验因素:a.品种b.种植密度试验指标:棉花产量水平:a=3A1南农6号A2大丰30A3中棉29b=3b1200株/15m2b2250株/15m2b3300株/15m2重复:r=3处理组合:rab=27组合形式:①A1b1②A1b2③A1b3④A2b1⑤A2b2⑥A2b3⑦A3b1⑧A3b2⑨A3b3五、田间排列图六、调查记载项目七、试验所需的土地面积、经费、人工及主要仪器设备1、土地面积:1000㎡2、经费:2500元3、人工:雇佣他人4、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簸箕、锄头、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灌溉工具等篇二: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一、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20XX年5月-20XX年10月2.试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二、试验示范目的探索不同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研究确定玉米最佳施肥品种、数量。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

田间试验是为了验证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次田间试验旨在测试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种植中的效果,为农民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施肥方案。

二、试验设计。

1. 选址。

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土壤肥力较为平均的农田作为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作物选择。

根据当地主要种植作物和农民需求,选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常见作物进行试验,以验证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

3. 试验组织。

将试验地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合,包括对照组、常规施肥组和新型肥料组,以及不同施肥量的处理组,以全面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施肥方案。

根据试验设计,制定详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规范。

三、实施步骤。

1. 土壤准备。

在实施试验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为后续的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和调整。

2. 试验布置。

根据试验设计,对试验地进行布置,设置好各个处理组的小区,并标明清晰的标识,以便后续的施肥和管理操作。

3. 施肥管理。

根据施肥方案,按时、按量进行施肥操作,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准确性,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

4. 生长管理。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个处理组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作物生长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采集。

在作物生长期间,对各个处理组的产量、品质等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四、实施要求。

1. 严格执行试验设计和施肥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做好试验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试验地的整洁和安全。

3. 做好试验记录和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4.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五试验方案实地规划及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五试验方案实地规划及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五试验方案实地规划及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五田间试验设计-裂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
一、目的要求
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田间进行裂区设计方法和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的练习,掌握设计的操作方法及特点。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柑桔园试验地,皮尺,绳子、标签等。

每6人一组。

每组皮尺,绳子、标签等两套以上。

三、实验内容
裂区设计方法;随机区组设计方法。

四、作业
梨树品种和整枝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有梨树品种B1、
B2为副区;整枝方式A1、A2,重复3次,请用裂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画出田间布置图(有肥力变异方向)。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一)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一)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一)田间试验设计方案资料一、背景介绍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研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介绍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及提供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巧。

二、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化:合理地随机分配试验单位,避免产生偏倚,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重复性:同一处理组合进行多次重复,以减小误差的影响,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均衡性:控制试验设计的各因素水平,保持处理间的均衡,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代表性。

•正交性:追求处理间的相互独立,减少因素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田间试验设计的步骤1.确定试验目的和研究问题。

2.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

3.设计试验布局,包括块设计、区组设计等。

4.制定随机化方案。

5.安排实验要求的样本量。

6.实施实验,记录数据。

7.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和推断结论。

8.撰写试验报告。

四、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1. 三重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组合只重复一次。

•处理组合随机分配到每个区块中。

2. 完全随机化设计•每个处理组合在整个试验区域内随机分配。

•不设区块和常均区的概念。

3. 拉丁方设计•每个处理组合只出现一次。

•每个处理在整个试验区域内只出现一次。

4. 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进行两个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五、统计分析技巧1.方差分析:用于分析因素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2.LSD多重比较法:用于比较不同处理组合的差异性。

3.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

4.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5.主成分分析:用于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价。

六、总结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有助于获得可靠和真实的实验结果,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遵循随机化、重复性、均衡性和正交性等原则,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巧,可以提高实验效果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目的是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项田间药效试验,评估农药对其中一种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作物:选择其中一种常见作物作为试验对象,如水稻、小麦等。

(2)病虫害:选择与作物种类匹配的常见病虫害,如水稻的稻飞虱、小麦的赤霉病等。

(3)农药:选择一种拥有防治该病虫害效果的农药作为试验农药。

2.试验设计(1)试验区划:将试验地按照相同条件分成若干小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不同处理分配到各个小块中。

(2)试验处理:A组:清水对照组,不施用农药;B组:低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施用农药;C组:中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两倍施用农药;D组:高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三倍施用农药。

(3)试验指标: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3.试验实施(1)试验前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分析,并根据农药产品说明书对农药的浓度和用量进行计算。

(2)试验实施: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对试验区进行施药处理。

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如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采用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剂量农药的防治效果,评估农药的合理使用剂量范围。

四、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区域选择要符合目标作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试验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一致。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田间试验设计方案资料概述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研中一种重要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以田间试验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方案旨在介绍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

设计原理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原理是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下进行试验,观察不同处理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优的处理组合。

其基本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 随机化: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将试验区划分为随机化的处理组合,使得各处理在试验区内的分布均匀。

- 重复性:为了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每个处理组合进行多次重复,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 控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合适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设计步骤田间试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需要研究的农作物特性、处理变量以及研究目标。

2. 确定试验区域和时期: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和农作物生长季节,并考虑气候、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

3. 设计处理组合: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测试的处理变量,设计不同的处理组合。

应尽量考虑对照组和重复次数。

4. 随机化布局:将试验区域划分为随机化的小区块,使得每个处理组合在试验区内的分布均匀。

5. 实施试验:按照设计方案,在每个小区块内施加相应的处理,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6.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适当的时期,收集各处理组合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常用设计方法田间试验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完全随机设计(CRD):处理组合随机分配在试验区域内,适用于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

- 区组设计(RCBD):将试验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组,每个区组内处理组合随机分配,适用于处理间存在差异的情况。

- 分组区组设计(Split-Plot):将试验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主区块和次区块,主区块中处理组合随机分配,次区块中子处理组合随机分配,适用于处理间和处理内存在差异的情况。

农药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农药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农药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一、农药田间试验的设计
1.试验目的
2.试验设计
(1)试验对象:选择一种害虫,如棉铃虫,作为试验对象。

(2)试剂:根据棉铃虫的特性,选择多种农药作为试剂,给定其施用量和施用要求。

(3)示范田:按照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田间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一致的土壤、气候条件及作物发育阶段的示范田。

(4)试验方案:安排多种复杂的重复试验,其中包括0处无施用试验,6处有施用处理,分别为5倍正常使用量(H5)、3倍正常使用量(H3)、正常使用量(H1)、正常使用量(H0)、1/4正常使用量(L0)和1/6正常使用量(L1),设置控制、对照、耐药品系等试验组,依据不同的农药用量,采用相应的试验方法。

二、农药田间试验的实施
1.安全防护
(1)试验地点的防护措施:有效的封闭栅栏及安全标志;安全距离(田间施用距临近棉秆、住宅建筑物等有距离要求);严格的管理,避免散射;配备安全器材。

田间试验计划书

田间试验计划书

田间试验计划书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施肥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试验地点。

本次试验将在河北省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生长。

三、试验方案。

1. 施肥方案。

本次试验将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分别为无施肥组、低施肥组、中施肥组和高施肥组。

具体施肥量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量均匀和准确。

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

在试验期间,将对每个处理组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系发育情况等。

3. 试验操作。

在试验开始前,需要对试验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杂草、平整土地等。

在播种时,要保证每个处理组的播种量一致。

试验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灌溉等管理工作,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试验预期。

通过本次试验,预计可以得出不同施肥量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农民提供种植小麦的技术指导,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五、试验安全。

在试验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施肥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六、试验总结。

试验结束后,将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撰写试验报告。

同时,将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试验成果,与同行交流经验,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以上为田间试验计划书,希望本次试验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

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多些,否则可少些。

通常情况下,要求把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控制在10以上,即(处理数-1)*(重复数-1)>10。

一般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宜。

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可不设重复。

4.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小区机会均等,那么在每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能符合这种要求,反映实际误差。

例如某种药剂药效好坏究竟是由于其所在小区病、虫密度不均匀,还是药剂本身的原因,就不容易判别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数量相同的区组(即重复),再将每一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包含药剂处理和对照区),然后将每种药剂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即每种药剂在区组中仅出现一次。

用随机区组和重复组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5.小区面积与形状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是相当重要的。

小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和试验目的而定。

一般要求:a、差异较大的田块,小区面积宜大一些。

b、凡植株高大、株行距较大的作物,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少的作物及种植密度小的作物小区面积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c、活动性强的害虫,小区面积宜大些;活动性较差的如蚜虫等,小区面积可小些。

d、测产的试验,小区面积宜大些,否则可小些。

e、田间药效试验的小区面积一般为15-50㎡,果树每小区不少于3株。

产量试验至少为25㎡。

小区的形状一般以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为好,采用狭长小区能较全面地包括不同肥力的土壤,相应减少小区间的土壤差异,提高精确度,其试验误差比方形小区小。

小区的长宽比可依试验地形状与面积、土壤肥力梯度、栽培方式、株行距的大小、小区的多少和大小等决定。

如已知试验地的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须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以提高精确度。

一般长宽比可在3-10范围内。

但小区的宽度应考虑到喷雾器喷施的幅度范围。

6.施药时间施药适期掌握不好会使试验前功尽弃,施药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试验的准确度。

试验田的施药时间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种群密度消长情况和为害特性及作物和杂草的生育期、药剂的性能等来准确掌握。

如杀虫剂试验中,对一些食叶性害虫可以在害虫种群密度较明显上升,尚未造成较大危害之前开始喷药。

对钻蛀性害虫或为害隐蔽的害虫,应在害虫种群密度开始上升和为害形成之前喷药,也可用卵量消长作为指示,密度大时可以从卵盛期开始,卵密度低时可在卵峰期或幼虫初孵期施药。

病害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考虑作物的发病程度、作物的感病期、常年的发生时间及气候条件(主要为雨量和温、湿度)等来确定施药适期,一般掌握发病初期施药为宜。

杂草的防除适期主要决定于施药的方法和杂草的生育期和药剂的性能。

7.施药方法施药方法不当,施药不均也会影响试验的准确度。

农药的使用效果好坏不仅取决于药剂的分散度,也取决于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田间使用方法以喷雾法、喷法粉、颗粒撒施法等应用最广泛。

此外,还有土壤处理、拌种、浸种、浇灌、包扎、涂抹、注射、点滴、熏蒸、烟雾,以及近年来发展的结合地膜覆盖的除草剂使用方法。

按照目前农药使用时的药剂形态及主要使用对象,其相应的使用方法参见下表:使用对象液态药剂固态药剂气态药剂气溶胶植物叶喷雾喷粉熏蒸(帐幕法)烟雾法茎杆涂抹、包扎、注射涂抹(悬液)熏蒸(帐幕法)烟雾法根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种子浸种拌种熏蒸—土壤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储藏场所喷雾消毒粮食拌药、撒粉仓库熏蒸烟雾法根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种子浸种拌种熏蒸—土壤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储藏场所喷雾消毒粮食拌药、撒粉仓库熏蒸烟雾法8.施药设备施药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也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在试验前要认真检查施药机械是否完好无损、性能良好、不漏水、无堵塞等现象;试验前要认真清洗施药机械;喷雾器的喷头和喷片孔径是否适合,喷头的型号、孔径的大小要记载;配制药液和称量用的吸管、量杯、天平等要用标准品,称量要准确,使用前要作适当测定。

9.调查方法药效试验的调查是农药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取样方法和取样多少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子。

限于人力和时间,不可能将试验区的供试对象进行逐一调查,也很难全部调查。

因此,只能通过抽取有代表性的样点对总体进行评估。

由于各种病、虫、草、鼠和生物学特性不同、被害作物在田间的分布也不同,在取样调查时,必须明确调查的对象、项目和内容,根据调查对象在田间的分布型,采用适当的取样方法和足够的样本数,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能反映出客观真实的情况。

在田间调查观察病虫草对作物的为害情况,取样通常有以下5种方法: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Z”字型取样法。

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时,田间调查采用哪种取样方法,应根据该种病虫及其被害作物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来确定。

在田间药效试验调查中还应注意三点:一、同一试验要专人调查记载,以减少人为误差。

二、在试验地防治其它病虫草害时,各小区使用的农药产品及剂型要一致,且应为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同时使用剂量、兑水量要相同,并采用相同喷洒工具均匀喷施。

三、由于试验地有限,这次试验结束后,最好不要在这块试验地进行下一个试验,因为上次试验时,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受害不一致,造成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进行下一个试验常常会出现低剂量防效高于高剂量防效的现象,这样就难以反映药剂的真实效果。

在田间药效试验中掌握好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就能很好地在试验中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气象和土壤资料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1.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干、湿、涝)、土壤覆盖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4.2调查方法、时间及次数4.2.1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0个果实,以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3%―8%;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9%―15%;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25%;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5%以上。

每次调查时要查病果率(包括落果)。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病情基数调查:一般在施药前夕进行,依据病害发展情况和要求决定施药期间的调查时间和次数。

最后一次调查:在末次施药后7―14天,持效期长的药剂,可继续调查。

4.2.3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9]×100病情指数增长率(%)=(Pt1病指数- Pt0病指数)/Pt0病指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指数×Pt1病指数)/(CK1病指数×Pt0病指数)〕×100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用下列方法记录药害:a)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要有用绝对数值表示,如株高。

b其他情况下,可按下列两种方法估计药害的程度和频率: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药害分级方法:-:无药害。

+: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

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对其他生物的影响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须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要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5结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

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

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