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及部分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工人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2.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三、辨析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答: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答案要点:(1)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

(3)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案要点:(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两个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五、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辛丑条约》2.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3.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马关条约》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中法战争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魏源二、多项选择题2.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英国、法国3.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了中国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三、辨析题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版)》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版)》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版)》见面课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版)》见面课答案见面课:上编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1、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延绵数万里,纵横几千年”唯一没有被割裂的文明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埃及文明D.中华文明正确答案:中华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呼唤中央集权又支撑不了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政府控制力达不到B.封建政府渗透力达不到C.封建社会技术落后D.封建社会官僚体制落后正确答案:封建社会官僚体制落后3、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其中,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

A.必要前提B.必然要求C.最终目的D.重要原因正确答案:必要前提4、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有:()。

A.经济上小农经济B.政治上呼唤中央集权又支撑不了C.社会管理上的宗法制D.文化上儒学独尊正确答案:经济上小农经济;政治上呼唤中央集权又支撑不了;社会管理上的宗法制;文化上儒学独尊5、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是一部()。

A.屈辱史B.抗争史C.革命史D.探索史正确答案:屈辱史;抗争史;革命史;探索史6、古代中国很难受到挑战,天朝上国意识逐渐滋生发展,使古代中国始终按照自己的风格和特质,代代相传、陈陈相因是导致中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可融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突出父权、夫权、君权的宗法家长制虽然对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具有强烈的保守色彩,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A.对B.错正确答案:对见面课: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2、为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回答问题:(1)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答:“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答: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说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

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让香港;②赔款二千一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④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定;⑤取消清政府的公行制度,两国商人实行自由贸易。

1843年中英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条款规定: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总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总汇)

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度和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的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

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代史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判断题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T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 F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3.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 T )若是主要就是错的4.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

( T )5.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 T )6.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 T )7.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F )8.近代中国尽管已经丧失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的国家形式。

(T)9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T不是反帝和反封建10.太平天国是古代农民运动的最高峰T1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T12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生主义是核心.(F)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第一章1.1894年11月,英军攻陷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

(×)日军2.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昂船洲。

(×)后两者《北京条约》3.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

(√)4.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法战争5.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武器装备落后。

(×)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6.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战争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7.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海国图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代史课后答案~安娜与七七倾力奉献~比较精简的版本,资料来源以老师PPT为主,书本、百度文库为辅,亲们答题时还要自己编一些哦~打印时把这段话删了正好六张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4)革命性质、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传统的农民战争→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反之,则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者相互交织,贯穿始终,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起决定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①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成为阻碍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黑暗衰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③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但仍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发展,但是力量薄弱;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李燕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李燕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理解中国近代走向衰落的原因。

2.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与特征,明确资本带来文明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3.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4.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难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认识并正确判断社会性质对于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意义。

2、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两个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课程导入——框架介绍和问题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中国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掀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惨耻辱史的序幕,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勇抗争,经历一代又一代无数志士仁人的探索和流血牺牲,推动中国缓慢进步。

教材综述是从指导思想、理论原则方面提供认识这段历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第二、第三章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各阶级、各阶层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砥砺奋进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条分缕析地讲述了隐藏在丰富、具体和感性的历史背后的理论逻辑。

综述高度概括,理论抽象性比较强,但是若深入研讨,系统掌握,则对学习内容的具体展开有高屋建瓴的引领功效,也有利于批判近些年来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1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4到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城市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以来的的地理大发现,更为欧洲拓展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需要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占有大量的金钱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1640年英国保发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为了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殖民主义者主要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务、欺诈性的贸易和贩卖奴隶等方式来满足殖民者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资产阶级谋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也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的急剧扩张。

殖民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开始衰落,闭关锁国使得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的国家。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

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2学时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衰落的表现:
1、政治上的黑暗腐败
2、经济上落后
3、军事上军备废弛,国防力量虚弱
4、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
5、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三)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1、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的出现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A、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专政
B、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C、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海上霸权)
D、19世纪初,号称“日不落帝国”
(2)法国是当时仅次于英国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沙皇俄国有“欧洲宪兵”之称。

(4)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

资本主义愈发展,其内部的原料、市场就越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向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因此,马克思说:“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生存的原则”,“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微、国防空虚而又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侵略的对象。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起因: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

2、战争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3、条约及内容: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2)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
(3)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

4、后果:
政治上,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全部主权。

战后中国的领土被割裂,英国割占了香港,葡萄牙于1849年强占了澳门,中国的主权的独
立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和租界的形成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允许外国兵船在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使中国的领海主权也遭到了破坏,中国成为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国家;
经济上,战前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的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猛烈的冲击,东南沿海一带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成为经济上的半封建国家;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相对殖民地而言,表面上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宗主国未设置殖民机构、派驻总督,而是通过保留没有实权的封建政府,实行间接统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供应地,他们也获得了驻军权。

半封建:封建皇权制遭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力量的冲击;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封建统治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思想文化上,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动要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推动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基础,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教材P11~12)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旧阶级的变化:
(1)地主阶级:军阀、资本家、地主
(2)农民阶级:自耕农、贫、雇农(流入城市)
2、新阶级的产生
(1)无产阶级:
A.组成: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外国轮船雇用的中国海员,外面资本家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的雇佣工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中的工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近代企业中的工人。

B.形成过程:(a)19世纪40~50年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b)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批产业工人产生;(c)一战期间,第三批产业工人产生。

C.特点:(a)分布集中;(b)产生较早(比资产阶级早30年),人数少;(c)与农民有天然联系;(d )所收压迫世界罕见。

(2)资产阶级:买办、商人、地主、官僚、华侨等等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依据来源不同,中国资产阶级可分为两个部分: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封建性、剥削性、买办性、寄生性、垄断性于一身。

B.民族资产阶级:(a)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商人转化而来的;
(b)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特点:(a)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
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b)妥协性、软弱性、动摇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
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实现近代化
(1)反帝反封建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近代化实现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1)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
(2)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