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17《长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长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的这几处景点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也是我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看老师写课题。

1、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今天咱们就走进长城)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长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用文中词语说说。

(很长、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高大坚固、气魄雄伟)3、质疑:(出示幻灯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深入“游览”长城。

二、观图品文,评议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下面是一段航拍长城的视频,同学们看看在飞机上向下眺望的长城是怎样的呢?1、出示长城风光视频。

2、根据刚才的视频和图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幻灯出示三个问题)(1)、谁能说说你看到长城像什么? (像一条长龙、像蜿蜒盘旋的巨龙。

)文中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对了,这个比喻很好,写出了长城长而弯曲地延伸的样子,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样的比喻更显示了长城的气魄。

(2)、作者是从近处还是远处观察长城的?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远处,远看)(板书:远像条长龙)(3)、为了说明它的“长”课文还用上了什么词语?(一万三千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接着看地图,课文所讲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出示课件,指出东起河北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的嘉峪关,共一万三千多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谢谢阅读。

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五、巩固练习(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三、总结学习体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公开课获奖教案_2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公开课获奖教案_2

17《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一、导入新课1.你去过长城吗?(自由回答)想不想此时此刻来体验一下长城的雄姿呢?(想)现在,就让我们在网络世界里欣赏八达岭长城吧。

(点网络视频)2.能用一句话来说出你观赏长城的感受吗?(3名答)3、板书课题,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游长城,一起感受,赞美—长城二、检查预习1、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吧?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屯兵、堡垒、瞭望、修筑、隔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1)分组读,指名读。

(2)有哪个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3)指导难写的字。

(4)带着刚才的提醒,再读这些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

(长城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议读感悟1、同学们,作者游完长城,对长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找出这句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呢?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3、交流汇报:(1)长:①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城?【长】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这一万三千多里,整整用了508天,惊叹吧?来,读出你的惊叹。

长城真长啊,来,谁还想来,真是万里长城长万里啊,全班一起来。

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比喻句把比喻成;理解崇山峻岭,什么样的山叫崇山峻岭(很陡有很高,而且一座连着一座)长城就建在这样的山顶上,有气魄吧?他不仅长,而且有气魄,不愧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骄傲和自豪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过渡语:这是从远处看长城。

17长城公开课教案(详案)

17长城公开课教案(详案)

17、长城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长城》。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2、解读文本,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起学生解说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古人有“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

今天,我们也学学古人,来个“三顾长城”请出小导游。

你们有兴趣吗?有信心当好导游吗?来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17、长城》。

二、“三顾长城”1、“一顾长城”: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在你的带领下正乘坐在豪华的飞机上飞向长城。

“哇,大家看哪,长城!”,忽然我旁边的乘客兴奋地叫起来。

我们都伸长了脖子,远远地从机窗里看去:小导游们,下面该你们啦!请你迅速看课本中的第一幅图片,给游客们讲讲你远看长城时的印象。

(请注意哦:我们现在是在飞机上远看长城哦。

)(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段的内容:嗯,你观察得很仔细,你肯定是用望远镜看的,看得那么清楚。

)A、板书远看B、学生自由说,老师适时引导鼓励“这个导游很不错,说得我们这些游客都恨不得马上下飞机好好去长城浏览一番”“这个导游很不错,竟用上了比喻句,讲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

……并结合学生的说板书:长龙、蜿蜒盘旋。

C、好雄伟的长城啊。

课文中好像有描写远看长城的段落,是哪一段呢?你是从哪些词知道它写的是远看长城的?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

齐读第一段。

2、“二顾长城”:在导游们精彩的解说中,我们不知不觉已下了飞机,来到了长城脚下。

嗬!好高大坚固的长城啊,都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呢。

你们看:小导游们,下面轮到你们啦!请你迅速看第二幅图片,给游客们介绍一下长城的结构吧!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请注意哦,此时我们已经是近看长城了哦。

)A、板书近看B、学生说,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哟,这个小导游连我们学过的举数字的方法都用上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长城》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1课(长城)。

齐读课题。

2、关于长城你有哪些了解?根据你课前的预习,大家来说说长城。

3、同学们对长城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内容呢?一、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词)这些就是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

好,谁来领读?师:什么是屯兵?(屯兵就是兵都聚集在一起,屯兵的地方就叫堡垒。

)3:找4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的哪段话可以概括全文?(课件最后一段)(读完板书:奇迹)4: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叫奇迹吗?(不同寻常、不平凡、独一无二,少见的)顺序: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长城的?(远-近,整体-局部)第1段:师:我们随着作者先远看长城。

指名读第1段?想想: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的印象?生:长城特别长师:有多长?生:……师:六千多千米就是一万三千里,所以说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六千多千米,用了整整508天,如果把我们的操场按一圈三百米计算,要走完长城就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23000圈。

师:长城长吗?生:长!师:1、我们就读/写长的这一句“从东头的……”(示)你读的不错,读出四千千米了,但还不够长!2、谁能把长城读得更长?不错,五千千米了!3、男同学一起读,看能不能读出六千千米?评:读的真好,真是万里长城万里长啊!师:课文正是用这些准确的数字向我们说明了长城长的特点,以后同学们在介绍一种事物时,也可以用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17《长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对我国的世界遗产之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学生对长城非常熟悉,说起来滔滔不绝。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从来没有到过长城,可以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雄伟险峻。

所以要充分利用资料袋,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引导理解重点语句,还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体会作者对于祖国文化的赞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1.抓住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出它的气魄雄伟。

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出长城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

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1.2学时重点教学重点: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出它的气魄雄伟。

4.1.3学时难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出长城特点的,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温故知新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板书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3、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齐读。

城砖 城墙 屯兵 堡垒 打仗 呼应肩膀 智慧 凝结 间隔 扶手 嘉峪关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师:大家觉得哪一个词最能代表长城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读出他的气魄雄伟!4、过渡:同学们的词语掌握得非常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7 长城》 公开课教案_0

《长城》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

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材分析,本篇文章可设置为两个课时,第二课时着重在第2-4自然段的教学。

本文则为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激起民族自豪感,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难点:展开想象,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与艰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

【教学过程】一、导言通过上节课对长城远景图的观察与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长城的雄伟气魄,知道在作者眼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到八达岭的长城脚下,继续去感受和体会长城的伟大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观察长城的近景图,并对照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学习。

二、看近景图学第二自然段(1)读后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2)这一节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3)图文对照,理解词语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瞭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

瞭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掌握词语意思,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的位置。

(4)结合长城结构讲解军事防御作用: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抓住“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城台”“屯兵的堡垒”“互相呼应”等词,激发学生去想象和理解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长城教学设计公开课

长城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设计理念(与教学流程结合)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崇、峻、嘉、峪”等八个生字,会写“嘉、隔、垒、仗、魄”等十三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反复朗读课文等方法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效果,提高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从中学习相应的手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能读出长城的雄伟壮阔,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为成就这一奇迹的巨大付出。
3.找出关键词“气魄雄伟、奇迹”等,深入走进“长城”的描写,主段进行分析。
4.第一段:关键词:“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
第二段:这段长城由什么构成、方砖的特点、跺子、城台
第三段:劳动人民建造的坚信,首尾要进行重点词句的分析。
第一处:“站”、“踏”、“扶”这几个词的运用。
第二处,“一步一步”“多少”、“才”等词在句子当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四年级上册第十七篇课文,本组文章的主题是“观赏了解世界遗产”,总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主要目的是:1.让同学们了解、观赏中国的“世界遗产”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懂得分析句子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感。《长城》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运用近景远景相结合、想象、细节描写等手法对长城进行描写,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和神奇。选编这篇课文为精选课文的主要意图是:1.引导欣赏我国的“世界遗产”——长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2.联系上下文,理解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5.学生概括自己从那些地方读出“气魄雄伟”的长城,学生找出并进行朗读。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课后通过预习后面的课文和资料袋来进一步了解“世界遗产”
2.准备生字听写
学生进行分享
学生进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对我国的世界遗产之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学生对长城非常熟悉,说起来滔滔不绝。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从来没有到过长城,可以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雄伟险峻。

所以要充分利用资料袋,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引导理解重点语句,还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体会作者对于祖国文化的赞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出它的气魄雄伟。

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出长城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

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出它的气魄雄伟。

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出长城特点的,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活动
1【导入】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板书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3、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齐读。

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
肩膀智慧凝结间隔扶手嘉峪关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师:大家觉得哪一个词最能代表长城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读出他的气魄雄伟!
4、过渡:同学们的词语掌握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课件出示:本文介绍了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的特点,并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方法指导: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这种方法叫做段意合并法。

在写景的文章中更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概括。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要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2【讲授】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过渡: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长城的。

(生自由读文、回答问题)
1、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作者是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长城?画出相关语句,再写一写简单的批注。

(二)交流汇报:
交流一:长
1、预设:作者看了像一条长龙的长城。

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这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他把长城比作了长龙,写出长城的什么特点?(副板书:远)(板书:
看长)
(2)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副板书:打比方),这样写就使长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3)大家再看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蜿蜒盘旋”,谁能说说“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查词典理解: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盘旋:环绕着走)
看图理解:长城随山势的走向而修建,弯弯曲曲地延伸。

这就叫“蜿蜒盘旋”。

(4)指导朗读: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2、还有其他句子能体会出长城的长吗?
出示: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句话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列数字)
(2)(PPT)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经过了九个省市。

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

指导朗读:我看见同学们都惊奇的张大了嘴巴,你们能读出你们的惊叹吗?(指名读、齐读) (4)回归“奇迹”:这样长而壮观的长城,让我们怎能不说:(齐读)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交流二:高大坚固
1、我们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看看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样的长城。

2、汇报:
(1)预设:高大坚固的长城(板书:高大坚固)
出示:高大坚固
这是作者走近了看长城(副板书:近)
他看到长城建筑材料:(出示)是用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巨大”到底有多大?两三千斤:40—60个同学的重量)由此可见,长城非常高大坚固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对比句子:(指名分别读,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总结:运用了(副板书: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是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谁来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3、过渡: 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出示长城近景图)
A:请大家小声读这一段话,结合图片了解长城的构造
B:哪位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结构呢?(请一位或者两位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可以给出温馨提示)
C:这样的设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回归“奇迹”: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是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刻,同学们的心中肯定充满了骄傲,让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说:(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6、总结写法: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

这是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对长城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我们今后在写景的文章中也可以使用这种写作顺序。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同学们,如果现在当我就站在长城上,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发言)此时此刻,作者又想到了什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这句话中有三个动词请大家找出来。

这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此时此刻他——(生读)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板书:想)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3、过渡:是啊,面对着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修筑他的劳动人民来,有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板书:血汗智慧)
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很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就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男女生读,比较句子:可以换吗?为什么?)
“多少”表示(无数);“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与“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热爱之情再次齐读这句话。

4、过渡: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创境想象:他们可能——;他们可能——;他们可能——;
(2)教师读:夏日,在烈日炎炎下——(生接)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冬天,在冰天雪地中——;夜晚,在饥肠辘辘中——
(3)回归“奇迹”:这真的就是个伟大的奇迹,让人们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 板书:赞伟大的奇迹)
3【练习】练习拓展,情感升华
三、课内练笔,升华情感:
此时此刻,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准备怎样给游客介绍长城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一写吧,注意用上这节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哦!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本篇课文,作者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它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4【作业】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五、作业超市: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看看他们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