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汇总

合集下载

生态工程施工总结

生态工程施工总结

生态工程施工总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工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对生态工程施工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生态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生态工程概述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重建和优化,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

生态工程涉及面广,包括森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湿地工程、城市绿化工程等。

二、生态工程施工原则1. 整体性原则:生态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次,要全面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生态系统整体优化。

2. 协调与平衡原则:生态工程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实现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3. 物种多样性原则:生态工程要注重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5. 系统工程学原理:运用系统理论,优化生态工程结构和功能。

三、生态工程施工实例1.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例,通过建设沼气池,将农业废料转化为沼气,用于发电和供暖,余下的沼渣、沼液可作为肥料回收利用。

如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的沼气工程,有效提高了农民经济收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2.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为例,采用湿地恢复、湿地创造、湿地改良、湿地转换和湿地弥补等手段,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

3.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中国黑龙江省拜泉县为例,通过保土蓄水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土流失现象。

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采取改良草场、开展立体农业等措施,实现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

四、生态工程施工总结1. 生态工程施工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注重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等方面。

2. 结合实际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212176)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

▲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

简答题:▲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答.理论实用性。

2.学科交叉性。

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论述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

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

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4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论述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 生物组成非生物环境 物质代谢原料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第三章生物种群名词解释:▲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农业过度开发和不当运营,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本文主要介绍几个典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一、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农田水土保持工程是中国针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所实施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工程主要包括修建水利设施、开展梯田改造、合理管理耕地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修建水库、水渠、水塘等水利设施,实现了农田的灌溉、排水和调节功能,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和农作物产量。

梯田改造工程则通过修筑梯田、开凿沟渠等方式,改善了农田的坡耕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合理管理耕地也是该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轮作、合理施肥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二、有机农业的推广应用有机农业是一种以自然方式栽培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农业模式,其目的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相比传统农业,有机农业更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减少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同时,有机农业也注重生态平衡,通过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有机农业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农药的科学应用农药作为一种常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当使用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例如,美国农业部制定了农药使用的指导原则,通过优化农药施用技术和监测系统,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我国农业部也加强了农药管理,规范了农药使用,推广了绿色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损害。

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是一种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

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建设有机农业、生态畜牧业等农业项目,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净和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处。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一、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及生物能生产相结合,陆地生产与水体生产相结合,有比较高的饲料和能源自给能力,比较高的物质、能量和资金转化效率及环境自净能力。

采用农、牧、渔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工程。

例如,江苏省盐城市董村,过去仅单一生产粮食,近年来该村运用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将农、牧、渔、食用菌和沼气合理组装,在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开展物质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发展畜禽养殖,使粮菜畜禽鱼蘑菇均得到增产,经济收入逐步提高。

其具体做法是:①在种植业中,实行用养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培养提高地力,粮食生产由1978年每公顷10072.5kg上升到1983年的20250kg,棉花、油菜也大幅度增产。

②利用食物链发展养殖业,其主要养殖食物链是:将150多吨饲料粮和稻草骨粉等原料加工成300t配合饲料,饲养1500只蛋鸡,用鸡粪加配合饲料喂养了900多头肥猪,猪粪投入沼气池和用来养鱼,使原来价值仅4万元的粮食和草等材料,通过多层次利用,产值达到23万元,经济效益增加了4.75倍,并为市场提供了蛋、鸡、猪、鱼等食品。

③利用加工链多层次利用农副产品,主要是加工配合饲料。

④发展沼气,提高生物能利用率。

全村建有242个沼气池,几乎户户有沼气,还建了一个8kW的沼气发电站。

⑤用沼气沼渣种蘑菇或养蚯蚓,塘泥也用来养蚯蚓,收蘑菇后的残料和蚯蚓粪上田,为粮、棉、菜等农作物提供肥料(图10-1)。

图10-1 董村的生产结构江苏省无锡市河埒养殖场,位于太湖之滨,属湖荡低洼土地类型,该场是以鱼为主,有77公顷鱼池,畜禽工商各业均占一定比重的养殖场。

生产结构如图10-2。

图10-2 无锡市河埒养殖场的生产结构该场立足于当地水域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根据鱼类栖息水层与食性不同,在同一鱼池内采取立体养殖结构,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产增值,把单一的养鱼改为渔牧结合,使大部分鱼饲料“过腹还池”。

生态农业工程复习思考题

生态农业工程复习思考题

《生态农业工程》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和农业科技成果,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

2、生态农业工程:就是把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集成创新,组装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建设新型的农村区域,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3、生产环:凡是某种生物需要的资源(或产品)亦是人所需要的一级产品则称为一般生产环,如:猪、牛、羊等草食动物,它的食料为粮食、蔬菜,也是人所需要的,这样构成的食物链环结构,其转化特点是由低价值提到高价值,由低能量提到高能量。

4、高效环:凡是某种生物需要的资源或产品不能为人类直接吸收利用,或直接取得的,须经过加环转化后方可产生高效或经济产品的食物链环结构,则称为高效环,如:饲草不能人类所吸收利用,只能通过饲养奶牛或其它牲畜,获得牛奶或其它畜产品(肉食品)后才能为人类所食用。

5、增益环:指为提高一般生产环效益所加入环节,如养蚯蚓,蝇蛆饲喂鸡、猪,目的是通过对废弃物的利用生产高质量的生产原料以提高生产环上生物的生产效益。

6、生态农业模式:就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以发挥系统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生态农业系统格局。

7、生态农业技术:能够因地制宜,有效地协调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之间关系,提高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效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一类方法和技艺,称为生态农业技术。

8、节水农业技术:为了使尽量多的降水为作物利用而采取的工程、农艺和生物等的技术措施通称为节水农业技术。

9、渠道防渗技术:是减少输水渠道透水性或建立不透水防护层的各种技术措施,是灌溉各环节中节水效益最大的一环。

10、管道输水灌溉: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将灌溉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渗漏和蒸发损失的一种工程技术措施。

农业生态工程习题

农业生态工程习题

论一.什么是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概念)?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工程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和功能协调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多级利用的物质生产工艺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系统内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与转化,从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

二.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的区别(概念)?三者之间的定位、消费层、发展与认证方式有何不同?定位消费层面发展认证方式无公害农产品解决基本安全问题大众消费政府推进、公益性的产地和产品相结合绿色食品发达国家质量安全水平高收入人群及出口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不以安全为取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际市场中介行为、市场运作一年一认证无公害:1.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由无公害蔬菜扩展而来。

2.最基本的要求是:优质、营养、无污染。

绿色食品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农业是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家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三、.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和目标?意义:1、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2、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3、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帮助小规模的农户持续发展4、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5、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目标:1、环境目标、健康目标3、经济目标4、社会公正目标四.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有何不同?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1、时代背景不同2、科学基础不同3、生产条件不同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西方国家的生态农业就是有机农业的另一种叫法,等同于有机农业我国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合理的现代化农业,与有机农业相比,对常规农业技术如农药、化肥、基因工程品种等不特意限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其涉及的内容与范围较有机农业更广,其生产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生产力,并正在朝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

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

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农田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为了改善农村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我国积极推动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

本文将从应建设的项目、建设方案以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建设的项目1.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农村农田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修建防护林、植被覆盖工程以及建设沟渠等。

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

植被覆盖工程的实施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保持水分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沟渠的建设能够调整水源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

2. 生态修复工程农村农田生态工程还包括生态修复工程,主要针对旱地、水田等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通过改善土壤质量、调整种植结构以及恢复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功能,增加农作物产量。

3. 农田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农村农田生态工程还应包括农田设施建设。

例如,建设渔池、水窖等水利设施,可以方便农民进行灌溉和养殖;修建农田道路,方便农民的出行和物资输送。

二、建设方案1. 制定规划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中,应明确要建设的项目、建设的时间以及资金的安排等。

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农田生态工程经验交流会、示范工程等方式,向农民展示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的好处。

3. 资金支持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国家应加大对农田生态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此外,农民也应通过自筹资金、合作社等方式增加投入,实现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效果农村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的效果。

1. 提高农田生产力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可以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简述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

简述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

简述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
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1. 无化肥、无农药的农作物种植: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促进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2. 种植多样化和轮作:通过种植多种不同的农作物,以及轮作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不依赖单一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3. 畜禽粪便堆肥:通过合理堆肥畜禽粪便,使其转化成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能力。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保护农田周边的自然生境,鼓励种植乡土农作物,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草地和森林的保护利用:保护和修复农田周围的草地和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和稳定性。

6.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通过合理灌溉制度和水源保护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农田污染。

7. 林草牧混种和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田、林地和草地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发展。

以上是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
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农田的病虫害发生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净化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
农业生态工程措施是合理利用和改良重金属严重污染农 田的综合途径。它的主要措施包括农业改良和乔灌草土壤 净化。农业改良主要是繁育水稻、玉米良种,种植能源高 粱;在重污染区种植水稻、玉米良种,水稻用清污混灌。 繁育的种子,翌年在非污染区种植。在污染区种植非食用 作物如能源高粱,收获后从茎秆中提取酒精,残渣压制纤 维板,并可提取糠醛,或将残渣进行沼气发酵作能源。
宜兴农业生态工程
宜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改善大气环境、治理太湖水 污染、改善市容市貌、保护引用水源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
投入经费30亿元,实施绿色、宜居、节约、碧水、蓝天、 保障六大重点环保工程,全力打造“生态宜兴”。“绿色” 工程:优化生态环境该市规划实施农田生态建设、无公害 农产品生产等六大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 染。全市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 基地68万亩,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14个,有59只农产品被 认定为部级无公害农产品。该市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天 一度假村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提出 了旅游振兴战略,着重加强对龙池山、宜兴林场、龙背山 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目前,绿化覆盖率达44.4%。
以沼气为纽带农业生态工程
“四位一体”生态工程模式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气温很低,会导致农作物不能生长, 家畜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而农民要解决 蔬菜的不间断生产问题。
(1)“四位一体”生态工程模式:是适合我国北方农村
的一种新型复合生态模式。“四位”指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及 日光温室四部分,是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
(2)生态经济学原理
• 增产与增值原则 : 打破单一经营,保证生态系统自 身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合理有效地人工调控(如桑基 鱼塘中鱼环的增加,农牧系统中粪肥先生产沼气再 做肥料将生产转化链拉长等)。
• 供求法则 : 在提高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同时,顺应市 场供求形成的价格导向,进行不同作物品种的时空 配置,力争向市场提供丰富多样、适销对路的产品。 •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 如桐农间作,利 用泡桐秋冬的落叶及初夏的开花生叶与小麦基本不 争光;合理安排农业劳力 (季节性)和农村劳力(多种 就业),以提高系统的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 长效与短效相结合: 农林牧渔复合经营中,农业项目一般
周期较短,畜牧业相差较大,从几个月到 2~3 年,林业则较 长,但若干年后年年会有效益;应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地安 排多种经营项目,优先发展“短平快”的项目,积极安排中 长期项目,以利于经济综合健康发展。
• 风险最小原则: 农林牧渔受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合理
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 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 农业”的要求。
图2 桑基鱼塘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云南省稻田养鱼,一举多得
云南省2002年投资380多万元施行稻田养鱼、养虾、养蟹, 面积 150 多万亩,产量 3.6万多吨,创产值 3.65亿元,参 与养殖的农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相结合生态工程新模式,实现 了“千斤稻田百斤鱼”,稻、鱼、菜、果、花卉、禽、 畜配种养的综合经营,收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用, 一季多收”,仅养鱼每亩就收入 100 ~ 150 元,高的可达 千元。 云南省财政投资 100 多万元实施稻鱼示范工程,在 506个 贫困村实施连片稻田养鱼扶贫工程示范面积3.4万多亩, 平均亩产鱼78.7千克,参与项目农户人均增收275元。
农业生态工程
生态农业是以综合农业发展(包括农林牧副渔及 加工)为框架,合理配置资源,进行全面规划、 相互协调的整体农业,是优化了的农业,兼顾经 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概念
农林牧渔复合生态工程
• 农林牧渔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 之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 棕榈、竹类等)与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 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动物,在空间上或 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资源利用 和经营系统的综合。
(3)效果:“四位一体”生态工程模式应用物质循环和生
物多样性等原理,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图5 “四位一体”生态工程物质循环示意图
工业共生网络
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系统通过完全的代谢过程——同化和异化,使物 质流在系统内不断循环,不仅保证了生物的再生与循环, 且通过一定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结构调节,使得各 种成分相互协调,达到良性循环的稳定状态。 将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用于农村工农业生产布局, 即形成了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亦称城乡复合 生态系统。 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即农业生产子系统、加工工 业子系统、居民生活区子系统和植物群落调节子系统。 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地结合 起来,组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2)运行原理: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使蔬菜等作物在冬天
也能正常生长;使猪禽免受严寒而快速生长;温室内的植物为动 物提供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人、猪、禽的粪尿及蔬菜废弃 物和秸秆等物质投入沼气池产气,同时温室的高温也提高了沼气 在冬天的产气稳定性;沼液和沼渣又是蔬菜的良好肥料,有助于 减少蔬菜的病虫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延庆县农业生态工程包括:张山营农业生态工程和龙庆 峡荒滩二期工程。其中张山营农业生态工程总面积5000亩, 人工造林1000亩,设计栽植刺槐、油松、侧柏、黄栌等树 种7.4万株;幼林抚 育1000亩;封山育林3000亩。龙庆峡 荒滩二期工程3000亩,设计栽植侧柏、火炬、五角枫等树 种16.8万株。
乔灌草土壤净化是指繁育建材用、观赏用苗木及绿化用 草皮。从非污染区苗圃移栽树幼苗,在Cd重污染区繁育, 种植草皮,移栽繁育,这些措施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净化 土壤。此外,亦可种植蓖麻,用作肥皂的原料。农业生态 工程既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重金属对食物链的污染,又可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延庆县农业生态工程
体现的原则:
• 整体性原则:按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调 控,实行整体发展。 • 协调发展原则:通过协调发展,建立良性循 环系统。 • 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开发,科学运行,兼顾 生态效益。 • 动态调控原则:动态过程,不断调整,适应 形势变化。
农业生态工程
生物立体共生型
“桑基鱼塘”生态工程模式
配置可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市场价格和需求对生产结构影 响也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经营,做到物种多样化,产 品多样化,结构系列化,分散市场风险,提高系统竞争性。
• 发展资源节约型和技术密集型系统: 发展立体生产结构,
使光、热、水和土地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系统总产出; 尽量减少生产转化链中废弃物的排出,将其解决在重新利用、 再生的增值环中;加大科技的参与和投入,使复合生态系统 结构更合理、效益最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 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 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 递减。 能量的多级利用及物质的循环利用:
(1)桑叶用于喂蚕,蚕可以生产蚕丝; (2)桑树的凋落物和蚕沙(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 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以促进鱼的生长; (3)甘蔗可以榨糖,糖渣用来喂猪,猪的排泄物也进入鱼塘; (4)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过微生物的 分解,又可以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
工程造林主要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造林绿化与农民致 富相结合,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块栽植仁用杏等经济林, 既绿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造林绿化与美化 相结合,五角枫等彩叶树种比例不低于30%,绿化美化兼 顾;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力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沙荒治理, 在造林中使用了生态垫和保水剂等高科技产品,在林下播 种柠条等进行播草盖沙来保护环境。
• 在农林(牧)渔复合生态系统中,不同组分间应具 有生态学和经济学上的联系。
• 农林牧渔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符合生态工程的性质 和特征,因而也称为农林牧渔复合生态工程。
依据的原理 (1)生态学原理
• 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的生物成分必须与环境条件相 适应,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经营类型的选择和系统的 辅助设计。 • 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的各生物成分之间,不是孤立 的,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在引入物种时• 必须保证物流与能流的通畅,通过提高第一性生产 力和提高生态效率(能量转化率)来提高整个系统的 生产力;又通过多层级地利用物质和能量,减少外 流浪费,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
谢谢大家的观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