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数据及计算记录换算和整理校核程序

合集下载

检测原始数据的填写、校核、更正、修改和保管制度

检测原始数据的填写、校核、更正、修改和保管制度

试验检测原始数据的填写、校核、更正、修改和保管制度
凡是纳入质量保证体系的样品接收、保管、分析、检测记录,均属试验检测原始记录,必须按本规定进行管理。

一、原始记录的填写
1、填写原始记录,不得用铅笔书定,字迹清楚,纸面整洁。

2、填写原始记录,应特别注意试样(件)的顺序编号、制作或抽取日期、试验检测日期。

3、检测所用主要设备名称、规程及完好状况填写测试环境,如温度、湿度、天气或实际工作量和工作状况,应在原始记录单上作出记录。

4、试验检测报告及其原始记录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二、原始记录的校核
1、原始记录的填写完后,应由本专检测室负责人进行校核。

2、校核主要查对测试样品的记录内容与送样委托单、检验通知单、样品标记和顺序编号是否完全一致。

3、校核后签上记录者和校核者的姓名,以示负责。

三、更正和修改
1、原始记录不准涂改、刮、擦、改,只准划改,划改外由划改人盖上红印私章。

2、校核中发现错误时,由原始记录填写人进行修改并盖修改人私章。

3、因试样委托单或委托人错误,需要改原始记录时,一律由具有委托单位负责任签字的单位证明,并由送样人向中心主任提出申请,经领导研究同意后,通知原始记录人进行更改。

四、原始记录的保管
1、原始记录一律采用与检验报告相同的编码。

2、原始记录与试验报告单一起,交由室资料员登记保存在资料档案室(柜)里。

保管期为本工程竣工后三年。

3、记录本不准撕毁和缺页,发现此情况,保管者应负责任。

4、原始记录应保存在合格的档案室里,防止霉烂虫蛀。

5、原始记录查阅须经技术负责人(或质保负责人)同意并登记后方进行。

检测原始数据的填写、校核、更正、修改和保管制度

检测原始数据的填写、校核、更正、修改和保管制度

试验检测原始数据的填写、校核、更正、修改和保管制度
凡是纳入质量保证体系的样品接收、保管、分析、检测记录,均属试验检测原始记录,必须按本规定进行管理。

一、原始记录的填写
1、填写原始记录,不得用铅笔书定,字迹清楚,纸面整洁。

2、填写原始记录,应特别注意试样(件)的顺序编号、制作或抽取日期、试验检测日期。

3、检测所用主要设备名称、规程及完好状况填写测试环境,如温度、湿度、天气或实际工作量和工作状况,应在原始记录单上作出记录。

4、试验检测报告及其原始记录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二、原始记录的校核
1、原始记录的填写完后,应由本专检测室负责人进行校核。

2、校核主要查对测试样品的记录内容与送样委托单、检验通知单、样品标记和顺序编号是否完全一致。

3、校核后签上记录者和校核者的姓名,以示负责。

三、更正和修改
1、原始记录不准涂改、刮、擦、改,只准划改,划改外由划改人盖上红印私章。

2、校核中发现错误时,由原始记录填写人进行修改并盖修改人私章。

3、因试样委托单或委托人错误,需要改原始记录时,一律由具有委托单位负责任签字的单位证明,并由送样人向中心主任提出申请,经领导研究同意后,通知原始记录人进行更改。

四、原始记录的保管
1、原始记录一律采用与检验报告相同的编码。

2、原始记录与试验报告单一起,交由室资料员登记保存在资料档案室(柜)里。

保管期为本工程竣工后三年。

3、记录本不准撕毁和缺页,发现此情况,保管者应负责任。

4、原始记录应保存在合格的档案室里,防止霉烂虫蛀。

5、原始记录查阅须经技术负责人(或质保负责人)同意并登记后方进行。

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控制程序(参照模板)

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控制程序(参照模板)

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程序1、目的规范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对检测数据及其计算值的修改、判定作出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工作中的检测和检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职责3.1由质量监督员检查实验室检测人员执行情况。

3.2各检测室负责人监督本部门人员执行。

4、工作程序4.1 数据修改规则4.1.1 进舍规则根据GB8170-2008《数值修改规则》,检测数值或其计算值的进舍可根据概况为如下口诀: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4.2 修改位数规则4.2.1 原始记录数值的有效位数至少应比标准规定的极限数值多一位。

4.2.2 检测报告中,检测数值或其计算值要进行修改,修改位数与标准规定的极限数值书定位数一致。

4.3 不许连续修改规则规定拟修改数值应在确定修改位数后一次修改获得结果,而不得多次按4.1连续修改。

4.4 检测结果规则4.4.1检测结果数据发出执行DZ/T 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4.4.2将检测数值或其计算值先进行修改,再加检测不确定度(需要时),然后作最终结果判定。

4.5 检测结果处理4.5.1 原始数据的审核(1) 检测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 选择的数据转化公式,计算方法及其结果是否正确;(3) 数值修改、有效位数是否符合要求;(4) 原始记录填写是否规范,杠改处是否有修改人的证明;(5) 影响检测结果的信息是否有相应的正确描述,如标准规范、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所用仪器设备、检测时间,校准记录等;(6) 原始记录的溯源性、真实性;(7) 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或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制;(8) 属计算机或自动设备采集、处理数据的,投入使用前应经有关部门鉴定,或经数据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9) 数据分析人员的签字。

4.5.2 检测数据的审核(1) 多次检测数据先修约,再发出平均值;(2) 正确报出检测数据。

4.6计算机软件的确认依据人工复核的结果作为验证的依据。

检测报告校核职责

检测报告校核职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检测报告校核职责篇一:检测所人员岗位职责检测所人员岗位职责收件员职责:12原始记录单上,注明检测日期。

34、费用登记。

样品保管员职责:1、将已标示编号的试件送到相应的检测室。

2、需留样的试件作好登记、保管。

试验员职责:12、严格按自动采集系统传输试验结果,并做好原始试验数据记录,34验报告送交校核人。

资料管理员职责:1234人签字。

56、资料的整理归档,及审核后的试验报告发放,并做好登记。

校核人职责:1并签字认可。

2、如果发现试验数据或者委托信息有误,向前置人员提出口头通知,由前置人员向校核人提出书面错误修改申请(并在电脑系统里提出相应错误修改申请),并报单位主管签字认可。

3记录单送还资料管理人。

技术负责人职责:1单位主管职责:1,并签注意见。

篇二: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程序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程序1.目的对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实施控制,使报告准确、清晰地反映检测信息。

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检测报告的编制、校核、批准、发送、存档和修改。

3.职责质量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负责编制、质量监督员负责校核,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综合办公室负责全面校核和发送、存档,原报告编制者负责修改与补充。

4.工作程序4.1质量检测报告的编制4.1.1质量检测报告应严格按照《质量检测报告书的编制规定》进行编制,以保证统一格式,统一报告封面和内页。

4.1.2检验(测)报告由检测人员编制,报告各栏目应全部填写,不得遗缺,不得改动。

4.1.3检验(测)报告上的数据应当是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最终形式。

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除了应符合gb8170-87《数值修改规定》外,还应满足或高于标准的要求。

所有数据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必要时,还应增加不确定度的估算。

4.2检验(测)报告的校核批准4.2.1检验(测)报告编制人员在确认检测数据及评价结论等信息正确无误后签字,对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4.2.2校核人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校核a.委托检测合同上信息是否在报告上完整准确反映。

数据安全管理程序

数据安全管理程序

数据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对计算和数据换算、数据转换进行校核,防止无效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修约和可疑数据剔除,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同时保证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所出具的检测结果等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非自动化设备所进行的计算与数据转换的校核及所有检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对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所出具的数据、检测报告、质量分析报告等进行质量控制。

3、职责3.1在检测过程中由检测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处理。

3.2检测人员以外的同部门人员对各种计算与数据转换进行校核。

3.3自动化设备由授权操作者操作维护。

4、工作程序4.1数据计算传递与校核4.1.1在检测过程中由检测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处理。

4.1.2检测人员以外的同室人员对各种计算与数据转换进行校核,综合部主任负责复核。

4.2数据修约与可疑值的取舍4.2.1记录一个数据时,其末尾应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

4.2.1.1报出数据的有效位数确定,执行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标准或检测工作下达部门的规定。

4.2.1.2在运算中弃去多余的数字时,以“四舍六入五留双”为原则,并严格按照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进行修约。

4.2.2测试数据中可疑值的处理a.分析过程中已知此数据可疑或找出产生异常原因的应该将其舍弃;b.复查分析结果时,找出产生异常值原因的数据应舍弃;c.找不出产生异常值原因的数据,不应随意舍弃或保留,应根据数理统计来处理,一般可按照Q检测法决定取舍。

4.2.3处理后的数据填写最终结果。

4.3检测人员以外的同室人员负责对数据转换、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数字修约、有效数字位数、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校核,综合部主任负责对检测依据的正确性、原始记录有关信息与抽样单或委托单的一致性、数据转换、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数字修约、有效数字位数、法定计量单位、平行误差、更改及原始记录书面质量进行审核。

7、试验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计算、复核制度

7、试验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计算、复核制度

试验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计算、复核制度
1. 试验记录是检测结果的真实记载,是反映检测质量优劣的重要标
志,必须真实可靠,不允许随意修改和增删,未经工地试验室负责人同意,不允许工地试验室外人员查阅。

2. 检测人员需用钢笔填写试验数据,字迹必须清晰、工整,记录表
上应有检测人员和校核人的签字。

3. 试验数据严禁事先编选和事后回忆拼凑。

4. 试验记录中直接读取的结果严禁更改,因计算错误的数据确须更
改,作废数据应划双划线杠改,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并有更改人员的签名。

一张记录表上数据更改严禁超过两处。

5. 检测数据处理应按《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170的要求进行,并根据检测项目准确度的要求,确定试验数据的有效位数。

6. 如试验检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中对数据有明确规定时,应按标准
或规范执行。

7. 当发现某个数据为异常值时,应首先核对原始记录,然后作技术
上的论证、分析,如属仪器设备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应采取比对试验重新测定,加以更改或删除。

8. 检测数据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设备校验是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校验需要进行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检测,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设备校验的计量和操作规范流程。

设备校验的计量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校验目标:校验目标是设备校验的基础,需要明确所校验的设备和校验的要求。

校验目标可以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确定,例如设备的准确性、精确度、稳定性等。

2.选择校验方法:根据校验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校验方法。

通常可以采用标定法、对比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设备校验。

在选择校验方法时,需要考虑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准备校验设备:在进行设备校验之前,需要准备校验设备和相应的校验工具。

校验设备包括校验仪器、校验样品、校验标准等。

校验工具包括测量工具、计量仪器等。

4.执行校验操作:根据选择的校验方法和校验设备,执行相应的校验操作。

校验操作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确保校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执行校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细节操作,确保校验的准确性。

5.记录和分析校验结果:在进行设备校验之后,需要记录校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校验结果可以以数值、曲线、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录和分析。

根据校验结果可以判断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设备校验的操作规范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操作规范:制定设备校验的操作规范是确保校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基础。

操作规范需要明确校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校验条件、校验要求等。

操作规范可以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制定。

2.培训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校验之前,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设备校验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方法、校验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要求等。

3.执行校验操作:根据操作规范进行设备校验操作。

在执行校验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中心结果报告程序

检测中心结果报告程序

结果报告程序1 目的检测检验报告及说明文书是公司进行检测检验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

对各类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批准)等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出具的检测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报告符合性结论科学、公正、客观。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检测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归档的全过程。

3 职责3.1 主检人员负责提供原始记录。

3.2 报告编制人员负责根据提供的原始记录填报数据编制检测检验报告。

3.3 检测检验报告授权签字人负责对授权范围内的报告做最后审查和批准。

3.4 审核人员负责审核监测/检验报告。

3.5 行政管理部对经授权签字人批准的检测检验报告登记备案、用印盖章。

3.6 档案管理员负责保管存档的检测检验报告副本。

4 程序4.1 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4.1.1 本公司实验室进行的每一次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原始记录先由校核人审查签字,由该项目检测人员打印正式检测报告,连同检测原始记录、采样原始记录一起交审核人审核、签字,最后由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发。

检测报告要准确、公正、客观、规范,符合检测方法中规定要求。

检测报告、采样原始记录、检测原始记录等,均应采用本公司统一制定的格式,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并统一编号。

4.1.2 检验检测报告的要求每份检测报告要包含下列信息:(1)标题:检测报告;(2)实验室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进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识别号和每一页码,为隶属的页码和表明结束的标示;(4)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本程序中的“客户”一词在检测报告中以“委托单位”来代替。

一般委托检测,在委托单位栏内打印委托单位名称;其它检测机构或执法部门的委托检测,在“委托单位”栏内打印检测机构或执法部门的名称, 但同时要加上委托单位的名称;(5)检测项目、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和样品唯一性标识;(6)所用检测方法的识别;(7)样品采样日期和地点、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8)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9)国家卫生标准或正常值;(10)检测报告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的姓名、签字或等效的标识(如图章)及签发日期;(11)当样品为客户或本单位以外的检测或执法机构、行政单位等所送检的样品,要作出结果仅对所检样品有效的声明;(12)检测报告未经批准,不得部分复制,复印件未经盖章无效的声明;(13)检测报告的投诉期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数据的计算、记录、换算和整理校核程序
1、目的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3.7的要求,为了保证检测数据得到正确的计算和转换,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和检测结果有关的记录、报告。

3、职责
本程序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实施,报告、原始记录编制人员应对自己的原始数据、内容的准确、可靠性负责。

4、程序
原始记录是编写检验报告的依据,一切检验必须具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完整的原始记录应包括如下:
⑴原始记录首页;
⑵原始记录续页;
⑶委托协议;
⑷必要的计算书、图表、曲线、图纸;
⑸介绍信、仲裁委托书、协议书等;
⑹必要的技术文件。

4.1 原始记录首页
原始记录首页的标题项目内容应正确填写齐全,具体内容详见原始记录首页的要求。

4.2 原始记录续页的填写要求
4.2.1原始记录续页是用于检验过程中的记录,一般应由直接的检验人员记录和整理。

若有错误需要更正时,应由记录者本人更正,其他人无权更正。

更正时先在记错的文字、数字或符号上划一短线,然后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文字、数字或符号,并在更改处加盖印章。

不得在记错的文字、数字或符号上涂改,以免错误与正确辨认不清,必要时可用不同颜色笔更改原始记录。

4.2.2 除另有规定外,检验记录应用钢笔填写。

不得使用铅笔。

原始记录书写的字体要端正,字迹要清晰,易于辨认。

4.2.3 原始记录的温度、湿度填写:带有泛指性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的试验,一般应在首页的温度、湿度栏上填写。

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特定要求的试验,必须对各检验项目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分别标注。

4.2.4 检验记录要将每个实测原始数据都要写上,不得只写平均值;不得只写检验数据的上、下限值;不得只写检验数据值与标准值(平均值)的公差(偏差);不得只写经过计算后的结果;用文字表达的检验结果不合格者,必须写出不合格的具体内容,不得只写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

4.2.5 检验记录续页的格式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应规范化,对于经常性检验的原始记录续页,应由检验人员依据标准要求设计出格式和内容规范化的原始记录续页,必要时送技术负责人审查认可。

不得将检验报告的直接复印版作为检验原始记录。

4.3 原始记录的计算、换算、整理和校核
4.3.1 数据的计算和处理由检验人员进行,必要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简单的数据计算可在检验记录续页上书写,复杂的计算可用专门计算书书写,并有计算者签名(盖章),与检验记录一起订装存放。

4.3.2检测车间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对计算和数据换算进行校核并签字确认,校核的内容包括:
a. 原始记录是否规范完整;
b. 数据书写是否有漏记、错记;
c. 有效数字的修约是否正确;
d. 计量单位的选定是否正确;
e. 计算、换算公式的选择是否正确,并复算核对。

4.3.3计算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⑴计算公式,常用的计算公式要预先列出(印出),计算时注明是用第(×)式。

⑵计算过程的读数值、中间值和结果值尽可能列表表示,其单位和符号必
须标明,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⑶必要的图表、图纸、曲线及对应的坐标点,相贯线。

⑷数字修约应按如下规定进行:
a. 标准或细则有规定的,按相应的规定执行。

b. 标准或细则没规定的,按GB8170《数值修约规则》、GB1250《极限数值
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执行。

结果值一般修约到与标准规定的有效数位。

5、通用要求.
5.1.1所有数据或单位均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5.1.2数据有效数字.标准有明确规定按照标准规定执行,无标准规定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5.1.3数值修约规则.执行GB3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5.1.4常用单位及转换公式:
1Kg=9.8N
10N=1daN
10-2=1%
10-6=1/1000000
π=3.14
5.2常用转换公式.
5.2.1速度(km/h)=滚筒转速(r/min)*3.14*滚筒直径(mm)*60÷1000÷1000
5.2.2 速度台检验计算公式:
0≤V1-V2≤(V2/ 10)+4
V1车速表指示车速
V2实际车速
5.2.3制动性能检测结果的计算按照GB21861-2008附录D:《制动性能参数计算方法》。

5.2.4侧滑检测时,侧滑板向外移动时规定为正值,反之规定为负值。

5.3检验原始记录经整理后,同检验报告一同加盖齐缝章以后归档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