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性与再现性
汽柴油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公式

汽油质量检验项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公式1、溶剂洗胶质GB/T8019重复性计算:未洗胶质含量r=0.997X0.4,溶剂洗胶质含量r=1.298X0.3 X—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再现性计算:未洗胶质含量R=1.928X0.4,溶剂洗胶质含量R=2.494X0.3 X—两个独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荧光硫SH/T0742重复性计算:r= 12 .30 (X + 1 0 )0.1X—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再现性计算: R =3 6. 26 (X + 10 )0.1X—两个独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3、紫光硫SH/T0689重复性计算:r=0.1867X0.63X—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再现性计算:R=0.2217X0.92X—两个独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4、硫醇硫GB/1792重复性计算:r=0.00007+0.027XX—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再现性计算:R=0.00031+0.042XX—两个独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5、馏程GB/T6536 ℃1)手工法回收点重复性r、再现性R的计算:10%回收点:S=0.05(T20%平均回收温度-T初馏点平均回收温度)r=(S+2.46)/2.44R=(S+1.39)/0.7650%回收点:S=0.05(T60%平均回收温度-T40%平均回收温度)r=(S+2.46)/2.44R=(S+1.39)/0.7690%回收点:S=0.1(T90%平均回收温度-T80%平均回收温度)r=(S+2.46)/2.44R=(S+1.39)/0.76终馏点:S=(T终馏点平均回收温度-T95%平均回收温度)/(V终馏点平均体积-95)r=(S+1.82)/2.66R=(S+6.95)/2.242)自动法回收点重复性r、再现性R的计算:10%回收点:S=0.05(T20%平均回收温度-T初馏点平均回收温度)r=1.2+1.42SR=3.0+2.64S50%回收点:S=0.05(T60%平均回收温度-T40%平均回收温度)r=1.2+1.42SR=2.9+3.97S90%回收点:S=0.1(T90%平均回收温度-T80%平均回收温度)r=1.1+1.08SR=2.0+2.53S终馏点:r=3.5R=10.56、烃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1)不含含氧化合物样品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体积分数)(2)含有含氧化合物样品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体积分数)7、苯、甲苯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体积分数)8、醇类和醚类中氧含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质量分数)9、汽油中Fe和Mn含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mg/LFe重复性:0.65X0.48再现性:0.55X0.79Mn重复性:0.42X1/2再现性:1.41X1/2/a/20100427/004567.htm柴油质量检验项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公式1、闭口闪点GB/T261重复性计算:0.029XX—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又名:R&R研究( R&R study),量具R&R( gage R&,R),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概述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分析对象是由仪器或量具组成的测量系统的变异。
测量系统的变异是相对于观测过程的总变异而言的。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测量的变异足够小,从而确保测量结果能反映真实的过程,因为如果测量变异过大,以致掩盖了过程变异,就不可能了解到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应该继续设法减小过程变异。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两类变异:重复性——指使用相同仪器重复读数时产生的变异;再现性——由不同操作员做同样的测量工作时产生的变异。
适用场合·当使用仪器或设备进行测量时;·在研究过程变异或过程能力之前;·当要在几种测量方法中选择一种时;·当要对测量方法、程序或培训进行测评或标准化时;·当作为一个周期性持续改进的程序,保证改进过程保持统计受控时。
实施步骤计划1确定所要研究的零件或产品、测量过程和仪器。
2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和获得样本的方法。
通常抽取5~10个样品,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样本的一致性,就要先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将样本内变异最小化的方法。
3确定研究需要多少名操作员(执行测量工作的人)以及哪几个操作员,通常是1~3人。
4确定每名操作员要进行的实验次数(重复测量),通常2~3次。
5确定校准、测量以及分析的步骤。
测量6校准测量仪器。
7确定抽样的随机次序。
先由第一名操作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对所有的样品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8随机产生另一种抽样次序。
和之前一样,让第二名操作员测量全部样品。
不允许操作员看其他人的结果。
不断重复,直到全部的操作员对所有的样品都测量了一次,此时称为完成了一轮实验。
重复性和再现性不确定度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GR&R 是用来检定检测产品的人员是否具备识别产品特性的能力,正常的产品是否会误判,不正常的产品是否会漏判,也就是检定“检测系统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
GR&R是研究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是计量型分析。
1.简称:重复性(EV)(equipment variance)设备偏差、(再现性AV)(appriser variance)人員偏差、产品偏差(PV)(products variance),2.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在中国仪器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a、相同的测量环境b、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c、相同的位置d、在短时间内的重复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物料进行测定两个分析结果接近的程度.再现性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重复性,因为再现性的测量结果把重复性引起的偏差考虑进去了。
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
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
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实验。
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
而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最为常用的是实验标准。
重复性条件。
质言之,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以及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重复测量任务。
GRR(重复性和再现性)简单介绍

MSA中GRR(重复性和再现性)简单介绍在日常生产中,我们经常根据获得的过程加工部件的测量数据去分析过程的状态、过程的能力和监控过程的变化;那么,怎么确保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保证,一是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使用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对获得测量数据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二是确保使用了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测量系统的误差由稳定条件下运行的测量系统多次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偏倚和方差来表征。
偏倚指测量数据相对于标准值的位置,包括测量系统的偏倚(Bias)、线性(Linearity)和稳定性(Stability);而方差指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也称为测量系统的R&R,包括测量系统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01 引言一般来说,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应为获得测量参数的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测量系统的偏倚和线性由量具校准来确定。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可由重复测量相同部件的同一质量特性的均值极差控制图来监控。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由Gage R&R研究来确定。
分析用的数据必须来自具有合适分辨率和测量系统误差的测量系统,否则,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最终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
在QS9000中,对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有相关的程序来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02测量系统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03表标准构成测量系统的主体元素之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校准至可追溯的标准国家标准←第一级标准(连接国家标准和私人公司、科研机构等)←第二级标准(从第一级标准传递到第二级标准)←工作标准(从第二级标准传递到工作标准)←量具04 术语4.1 分辨率:最小读数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或探测度。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引言一、重复性的定义和意义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独立重复进行实验并得到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一个研究结果来说,如果其重复性很好,那么我们可以相信这个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重复性的低下可能导致科研成果的无效性和误导性。
由于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先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的,如果先前的研究结果无法重复,那么后续的研究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个科学领域的信誉问题。
二、再现性的定义和意义再现性是指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通过独立的实验来得到相似的结果。
再现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实验结果是否普遍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情况。
如果一个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再现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该结果不仅仅适用于特定的情况,而且可以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再现性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价值之一、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可重复和可推广的规律和真理,只有当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再现性时,我们才能对其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
三、评估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方法评估重复性和再现性需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评估方法:1.独立重复实验:通过独立的实验来验证原始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
为了保证实验的独立性,可以由不同的研究团队或不同的实验室来进行。
2.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独立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其一致性和可信度。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3.文献回顾:通过回顾相关的文献和先前的研究结果,评估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程度。
还可以参考其他研究者的验证实验结果来判断一个研究的可靠性。
四、重复性和再现性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重复性和再现性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一次实验的偶然性而引起的误解和错误。
2.确保科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可以评估和验证科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如果一个方法在多个实验中都能得到相似的结果,那么它就可以被广泛应用。
3.促进科学发展:只有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研究结果才能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测量系统分析---5 重复性和再现性 GRR

EV---Equipment Variation 设备变差----重复性: AV---Appraiser Variation 评价者变差---再现性: PV---Part Variation 零件的变差--------产品偏差:
与评价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由于量具造成的重复误差。但 计算复杂,需掌握一定程度的统计学知识。
-7-
第五章
重复性和再现性
GRR分析方法---极差法
例:2个评价人对5个零件进行测量。在研究中,两个评价人各将每 个零件测量一次。每个零件的极差是评价人A获得测量值和B获得 测量值之间的绝对差值。计算极差的和与平均极差。通过将平均极 差均值乘以1/d2*得到标准偏差.
计算A评价者测试数据的平均值 计算B评价者测试数据的平均值
计算C评价者测试数据的平均值 计算全部评价者所测数据的平均值 计算单个零件的平均值 计算零件全距Rp 计算最大与最小量测值班的差异 计算零件全距的极差R的平均值
-12-
6 7
8 9 10 11
=Max(Xa,Xb, Xc)-Min(Xa,Xb,Xc) =( Ra + Rb + Rc ) / 3
第五章
重复性和再现性
GRR分析方法
● 极差法 (全距法) 特点:简单快捷,能提供整体大概概况 ● 均值极差法(全距及平均值法)(包括控制图法) 特点:可将测量系统的变差分成两个部分-----重复性和再
现性,而不是他们的交互作用
● ANOVE法--方差分析法(变异数分析法) 特点:是一种标准统计技术,可算出零件、评价人、零件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GR&R 是用来检定检测产品的人员是否具备识别产品特性的能力,正常的产品是否会误判,不正常的产品是否会漏判,也就是检定“检测系统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
GR&R是研究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是计量型分析。
一、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在中国仪器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分别为:
1、相同的测量环境;
2、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
3、相同的位置;
4、在短时间内的重复。
二、再现性是指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物料进行测定两个分析结果接近的程度。
再现性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重复性,因为再现性的测量结果把重复性引起的偏差考虑进去了。
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
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
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实验。
如何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如何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测量活动中,获得准确、可靠且具有一致性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是评估测量质量的关键指标。
可重复性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测量者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再现性则是指在不同条件下(如不同测量者、不同测量设备、不同测量时间等)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对于保证数据质量、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推动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一、测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获得可靠测量结果的基础。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使其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和调整,能够确保设备在测量过程中提供准确的读数。
校准应按照规定的周期和标准程序进行,并且要使用可追溯至国家标准的校准标准。
同时,对测量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保持设备的清洁、干燥,防止受到撞击和过度磨损,定期检查设备的零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都有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其测量性能。
二、测量环境的控制测量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电磁场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因此,要尽可能地控制测量环境,使其保持稳定和一致。
在进行精密测量时,可以使用恒温恒湿箱、电磁屏蔽室等设备来创造稳定的测量环境。
对于一些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的测量,还需要在测量过程中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正。
三、测量方法的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是提高测量结果可重复性和再现性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测量方法通常经过了广泛的验证和实践,能够有效地减少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
在制定测量方法时,应详细描述测量的步骤、操作要点、数据处理方法等,确保不同的测量者在遵循该方法时能够得到一致的结果。
同时,测量方法应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求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定义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测量结果的再现性。
再现性又称为复现性、重现性。
在给出再现性时,应详细地说明测量条件改变的情况,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地点、使用条件及时间。
这些内容可以改变其中一项、多项或全部。
同测量重复性一样,这里的"一致性"也是定量的,可以用再现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例如用再现性标准差来表示。
再现性标准差有时也称为组间标准差。
作用
测量结果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都是指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但其前提不同。
重复性是在测量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而再现性则是指在测量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测量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测量同一被测量的重复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测量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
用例
仪表技术性能指标的一种,它表示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在规定时间(一般为较长时间)内,对同一输入值从两个相反方向(上升和下降)上重复测量的输出值之间的相互一致程度。
再现性包括滞环、死区、漂移和重复性。
重复性
定义
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在中国仪器超市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
1、相同的测量环境
2、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
3、相同的位置
4、在短时间内的重复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5.6条)。
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
而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最为常用的是实验标准〔偏〕差(见5.8条)。
在重复性条件下按贝塞尔(Bessel)公式算得的实验标准〔偏〕差被称为“重复性标准差”,并记以sr。
下标r被称为“重复性限”,它是重复性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以95%的概率所存在的区间,即两次测量结果之差落于r这个区间内或这个差≤r的概率为95%。
假定多次测量所得结果呈正态分布,而且算得的sr充分可靠(自由度充分大),则可求得,即重复性限约为重复
性标准差的3倍。
观测者通常可以利用重复性限,来了解测量方法导致的不确定度(见5.9条),并用于评定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重复性条件包括注2中所列的五个内容。
质言之,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以及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重复测量任务。
这里的“短时间”可理解为:保证前四个条件相同或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它主要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仪器的性能以及对各种影响量(见4.8条)的监控。
从数理统计和数据处理的角度来看,在这段时间内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符合统计规律的随机状态。
通俗地说,它是测量处于正常状态的时间间隔。
重复观测中的变动性,正是由于各种影响量不能完全保持恒定而引起的。
重复性标准差有时也称为组内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