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共33张PPT)

理解下面的句子。 1.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 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 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 做贡献,充分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 性的特点。
2.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 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导语。概括消息的主要容——首 次颁发诺贝尔奖,交代颁奖机构、时 间、办法及颁发对象等。
第二部分
(2-3)主体。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 发机构、奖金来源及颁奖时间与地点。
第三部分
(4)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 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的制度。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1.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介绍了1901年12月10 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诺贝尔 奖的情况,客观详细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及 相关知识。
写作特色
语言简练,内容真实
本文的语言客观、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 语言。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作者的 遣词造句非常严谨。如介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普吕 多姆,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是“颇有建树”,很有 分寸。本文除了介绍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外,还对 1901年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和奖项进行了翔实的描 写,这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新课导入
2012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15年,医学 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 尔奖的中国人。这都是被载入史册的大事件。那么,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让我 们一起走进《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共23张PPT)

1867年秋,诺贝尔把雷汞(雷酸水银)装进一根管子里
做引爆物,用它来引爆硝化甘油。试验开始了,他独自一人
点燃了雷汞,为了把试验的整个过程都看在眼里,他凝神注
视着,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自己的安全。只听得“轰”的 一声巨响,转眼间,实验室被送上了天,地上炸了一个大坑, 试验仪器在浓烟里翻飞。远处的人们不禁哀叹:“可怜的诺 贝尔完了!” 正在人们悲痛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团烟火向人群跑来, 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从硝烟中跑出来了。他一边奔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中为什么要补充说明资金 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 这是作为消息的背景资料介绍的。诺贝尔奖的资金管
理机构是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
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文中特别交代资金管理者与诺贝尔 奖的评定无关,是为了强调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性。
结构明显,一目了然。 这则消息仅用4段文字,就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 发的情况。消息虽短,但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
第一单元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征。 2.理解信息主体的含义,提高对作品内容的概括能力。(重点) 3.对比阅读,比较同类主题不同作品观点的异同。(难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即第一届。题目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的化学
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清晰明显,使人一目了然。
“我成功了!” 诺贝尔,瑞典杰出的化学家、发明家、慈善家。他把
一生献给了炸药的研制和发明。他发明的安全炸药,是瓦
特发明蒸汽机后的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明,极大地提高
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他临终前设立的“诺
贝尔奖”,是对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最高奖赏 的表征,为人类的美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 面颇有建树。
学法指导: 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
1.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 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 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 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 的准确性。
遗嘱( yí zhǔ ) 卓有成就( zhuó ) 拨款( bō ) 巨额( é )
自主学习
1.找出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3.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4.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 属等内容?
学法指导: 快速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
3.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 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
4.作者为什么要补充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诺贝 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
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 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红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 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 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 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 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是理所应当的。
当堂检测
给下列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 • 新华网北京2016年11月18日电(于子茹) 记 者今天从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获悉,北京 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州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 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 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 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 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是第一个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 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文章最后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 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 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 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 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 另 外,补充这一信息,意在说明诺贝尔奖评 奖的公平性、可信度高,社会价值大,让 读者更加信服。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提示:文
体\情感\语言特色...)
要求 1.互说有序、不吵闹
2.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听的同学认真倾听,说完后给予评价
导语: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首届 诺贝 尔奖 颁发
主体 背景
具体介绍获奖者的情况 明确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诺贝尔奖金的来源
推促赞 动进美 社科突 会技出 发进贡 展步献
消 息
1疑时间到!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 ,工 程师。诺贝尔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 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 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取得了在许多 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被誉为“炸药大 王”。
他一生拥有三百多项专利发明,并在欧 美等五大洲的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 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疑时间到!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 贝尔奖的获奖者、颁发机构、资金来源 等基本情况,褒奖了世界上对人类做出 最大贡献的人,激发人们尊重科学、探 索科学的斗志。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补充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取得者 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试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 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莫言: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经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 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屠呦呦: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她数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A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利用不恰当旳一项是(
)
A.根据诺贝尔旳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旳一年
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
人类做出最大贡献旳人”。
B.从即日起,根据诺贝旳遗嘱,诺贝尔奖有4个机构(瑞典3个, 挪威一种)颁发。
C.在欧洲各地,3亿人正在与他们日常生活中亲密有关旳一部 分告别:法郎、马克、里拉、先令、盾、埃斯库多和比塞 塔……
补充拓展:
高行健:2023年高行健因为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取得诺贝尔 文学奖旳华人作家。
钱永健: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 健因为发觉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中国导 弹之父钱学森旳堂侄,美国华裔化学家。
高锟:2023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旳传播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 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旳韦拉德·博伊 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取得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PPT电子课件(第2课时)

首
导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届
诺 贝
赞美
尔
主体:获奖者及其贡献、
贡献
奖 颁
颁奖机构、时首届诺贝尔奖 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 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别了, 钞票上的民族文化》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 欧元统一后,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 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 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 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
第二部分(第2一4段)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 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 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 性和真实性。
第一部分(①):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 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 的由来。
第二部分(②-④):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 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 知识。
第一部分(第1段)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4.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 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 解和掌握。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 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 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 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 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 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 肯定。
获奖的是谁?他们获得了哪些奖项?
课文将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第二段,然后介绍和此 次颁奖直接相关的颁发机构、时间和地点,最后介绍相关 背景,主体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依次减弱,这种消息结构叫 倒金字塔结构。
文体知识
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它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 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在前面, 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犹如倒置的金字塔 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减 原
(第4段)介绍奖金来
则
源,说明资金管
安
理权和评奖
排
权分离
事
实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国 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明确了颁奖机构、 时间及地点等内容,揭示了诺贝尔奖对于促进科技 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赞扬了 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茯得国际大奖)
《檀香刑》
《生死疲劳》 《四十一炮》等
0 新华社记者施鳗珂编制
莫言
特别报道取诺贝尔奖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C
B
CCC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来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 的主要特点。 (重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难点)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电头
新闻的电头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发电时间` 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 报道及时。
第一部分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
用?
2
首句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
用? 第二句
来历、分类、获奖条件
人物、时间、事件
总括新闻内容、简 洁明了
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 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其 作品充满着“怀乡”和“怨乡”的复杂情感,其本人也被归类 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 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 《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 《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 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 合在一起。
了解新闻内容。
第二部分
1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 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
献。
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部分
2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 么作用?
2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
部编版八年级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诺贝尔奖
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 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 克朗)作为基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
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
阅读能力。
于时间原因,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