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归纳一下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确的对比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句子结构。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他是一只奔跑的猎豹",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速度非常快。

2. 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动作、情感等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给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通过拟人,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情感。

比如,"夜幕低垂,大地沉默了",用来形容夜晚的黑暗和宁静。

3. 夸张夸张是指为了突出某种感觉或者效果,故意把事物的特征或情况形容得异常强烈或者离奇。

通过夸张,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牛",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食量极大。

4. 反问反问是指作者在陈述某种观点的时候,故意问出一个结果明显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反问,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可以使读者深思自己是否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

5. 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词语来表达连续的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他是勇敢的、聪明的、善良的,是一个完美的人"。

6. 比照比照是指通过比较来表达某种观点或者意境。

通过比照,可以更好地形容事物和情感,并且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月亮如闪亮的银盘,高悬在夜空中",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银盘,形容了月亮的亮度和夜晚的美丽。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整理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整理一下常见的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例如:“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在这个句子中,“苹果”是本体,“灯笼”是喻体,“像……似的”是比喻词。

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

比如:“她笑得像花一样灿烂。

”将她的笑容比作花朵,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她的开心。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小鸟本来不会唱歌,但在这里赋予了它人的行为,让整个画面变得生动活泼。

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三千尺”来夸张地形容瀑布的高度,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夸张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四、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比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条理性。

五、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的作用是语言简练工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整理和讲解。

一、比喻:通过明确的对比,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以增加表达的强度和形象化的效果。

比如,我们常用的“世界像一本书”、“他是一只奔腾的骏马”等,都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达到表达的效果。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有生命的特征和行为,以使得表达更加形象化和生动。

例如,“雨点儿轻轻地敲打着窗户”中的“雨点儿”被赋予了“敲打”的行为。

三、夸张:通过夸大的言辞表达出作者情感的强烈和表达的重要性。

比如,“大象一支一支慢慢地走进了我们的心灵深处”中的“大象”这个形象,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出来的效果更加鲜明。

四、排比:在列举相同或相似的词或者词组时,使用相同的结构,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整体感。

比如,“春天到了,大地变得绿了,花开了,鸟儿也唱了起来。

”这里的“变得绿了”、“花开了”和“鸟儿也唱了起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五、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思考。

例如,“你难道不知道吗?”、“他又是谁呢?”这些反问句通过质问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六、比喻升华:通过比喻来将事物或概念提升到更高、更深刻的程度。

例如,“暮云收尽,长河落黄华”中的“长河落黄华”比喻了夕阳的美丽。

七、借代:用一个词来代替与之相关的词汇或概念,以增加表达的巧妙和精准。

例如,“西瓜味”的广告代指了西瓜本身的味道。

八、设问:以问题形式引导读者思考,加深表达的隐喻和象征。

比如,“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云、水和人生的关系。

九、对仗:在句子和段落中使用类似、相反、对称的句式或者句子结构,以增加表达的韵律和艺术效果。

比如,“上山不见水,望山是水流”这句诗,通过对仗的方式增加了句子的韵律感。

110句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110句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110句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比喻:1.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7.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8.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9.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20. 露似珍珠月似弓。

拟人: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却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并且可以通过对比喻物的描写来深化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等。

比如说,“他像一只孤狼般狂奔”,这句话通过将他与孤狼进行比较,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独立和勇敢。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增强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力。

比如说,“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笑”,这句话中的“花儿笑”就是一种拟人表达,使得花朵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事实或形象进行程度上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产生特殊的效果。

夸张手法常见于幽默作品或夸张修辞中,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

比如说,“他长得高得能摸到天空”,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他的身高高大,这样的描述就更加生动有趣。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对比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一特点或思想,使作品更加深入。

比如说,“黑夜过后是黎明”的对比,通过对黑夜和黎明的对立来传递希望与光明的主题。

五、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将意义相近或意义对立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排比手法常用于修辞和写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力。

比如说,“既是读书人,又是活动家;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通过排比将不同的身份和特点进行并列,以表达多重层次的含义。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指作者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抒发情感,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对方作出回答。

反问手法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总结:1.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共同点来体现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例: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而明亮。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气和活力。

例: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个害羞的姑娘。

3.借代: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

借代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夜色如墨,星星点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例:一轮红日缓缓升起,给人一种新的希望和力量。

5.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表达的层次和变化。

例:他如初春阳光,温暖而明媚;她如秋天雨露,清冷而坚定。

6.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天空的云朵在风中飘荡,白绵绵的,轻轻的,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7.对偶:通过在同一句子中使用成对的词语或短语,形成对称的结构。

对偶可以增加表达的幽默感和美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例:他说:当时的我义无返顾,此刻的我并不悔悟。

8.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引人入胜和氛围感。

设问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关注和思考。

例:你知道那天的风为什么如此温柔吗,请你感受那微风的柔情蜜意。

9.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例:他的笑声如雷霆万钧,犹如炸雷一般响亮。

例:他的坚持和毅力,如同岳飞临安的忠诚和勇敢。

以上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大家在语文学习和写作中有所帮助。

不能不知道的八种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不能不知道的八种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不能不知道的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化深奥为浅显,使人便于接受;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这是一种像个小钟似的紫色的花,像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要成熟的庄稼;稠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武器装备),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马之悦鬼着呢,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官职)。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有智慧的人),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在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呀!(知人善任的领导)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江山如此多娇。

(代祖国);几千双眼睛(几千个人)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着银质的奖章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引起共鸣、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隔壁千家醉(酒
味浓重),开坛十里香(酒气香醇),b、缩小夸张
....。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看作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视为泥丸)。

极言其小以显示红军的高大。

毛泽东《七律·长征》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
根汗毛也没碰断。

(极力强调身经百战而没受一点伤)c、超前夸张
....。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的事)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
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节奏鲜明、条理清晰、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生产多么需要科学!革命多么需要科学!人民多么需要科学!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当亲手培育的,共产主义甘露灌溉出来的吗?人间还有什么花朵能同他们争妍呢?、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对比
9、对比
两种不同的食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词格。

对比可以使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整首诗对比鲜明,歌颂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打击和讽刺了“行尸走肉般的人”。

例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杭州西湖边岳飞坟前的一幅对联,歌颂了民族英雄岳飞,抨击了奸臣秦桧,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0.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