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总结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

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

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

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

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不明显看出来。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

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

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

例如:(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杨朔:《荔枝蜜》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

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

但是,也应注意几点;(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

(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知识讲解一、初中阶段应掌握的修辞比喻、借代、拟人、对偶、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语、引用、设问、反问、顶真、通感、互文、双关二、初中生应掌握的程度1、明确各种修辞的概念并学会判别2、熟练使用各种修辞3、结合语境,分析修辞的作用三、各类修辞(一)比喻1、定义: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2、作用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

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3、三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4、句子赏析(1)明喻:本体+喻词(像、如等)+喻体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小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暗喻:本体+喻词(是、成等)+喻体例: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3)借喻: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粒粒珍珠。

5、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感情。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二)借代1、定义: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详解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详解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详解在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

比如句子:“她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清澈。

”这个句子通过将眼睛跟湖水进行类比,使得眼睛的清澈形象更加鲜明且易于理解。

二、拟人手法拟人手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以便打动读者或增强表达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用在情感描写或者对抽象概念的说明中,可以使表达更加直观、真实。

例如:“风儿轻轻地亲吻着大地。

”这个句子中,将风拟人化为亲吻者,以便表达出风的柔和的感觉和对大地的关爱之情。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为了增强表达的印象,对事物进行过分或者明显的夸张处理。

夸张手法常常用于幽默作品、夸张的讽刺和强烈的感叹中。

比如:“他的背包重得连大象都能压弯腰。

”这个句子中,明显夸张了行李的重量,以便表达出行李的重。

四、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是将几个相同或者相似的词语、短语、句子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达到加强表达、形成节奏感和声音美感的效果。

例如:“她激动、兴奋、开心地跳了起来。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五、反问手法反问手法是在对方提问时,提出反方向的问题,常用于论辩、抒发情感等场合。

通过采用反问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多地思考以及对问题产生共鸣。

比如:“难道你不想成为更好的人吗?”这个句子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方不努力的不解和希望对方变好的愿望,以引发读者共鸣。

六、比拟手法比拟手法是通过明确地指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事物的特点和含义。

比如:“她的歌声如同一只鸟儿,在阳光下自由翱翔。

”这个句子通过将歌声比拟为鸟儿的自由翱翔,既形象地描述了歌声的美好,又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歌声的自由韵律。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却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并且可以通过对比喻物的描写来深化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等。

比如说,“他像一只孤狼般狂奔”,这句话通过将他与孤狼进行比较,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独立和勇敢。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增强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力。

比如说,“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笑”,这句话中的“花儿笑”就是一种拟人表达,使得花朵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事实或形象进行程度上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产生特殊的效果。

夸张手法常见于幽默作品或夸张修辞中,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

比如说,“他长得高得能摸到天空”,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他的身高高大,这样的描述就更加生动有趣。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对比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一特点或思想,使作品更加深入。

比如说,“黑夜过后是黎明”的对比,通过对黑夜和黎明的对立来传递希望与光明的主题。

五、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将意义相近或意义对立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排比手法常用于修辞和写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力。

比如说,“既是读书人,又是活动家;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通过排比将不同的身份和特点进行并列,以表达多重层次的含义。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指作者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抒发情感,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对方作出回答。

反问手法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不能不知道的八种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不能不知道的八种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不能不知道的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初中语文都有那些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都有那些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都有那些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使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

2. 拟人:给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以增强形象的生动感。

3. 夸张:对事物的某个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4. 对比:通过对事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主题和表达观点。

5. 排比: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语句或词语并列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热情。

6. 修辞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7.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反对的意思,以增强语言的疑问或氛围。

8. 比肩:将两个或多个同类事物相连以强调类似之处。

9. 借代:用另一事物来代替原事物,以达到意境或修辞的目的。

10. 倍数修饰法:通过加倍修饰,使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11. 省略:在修辞上通过省略一些无关或不重要的内容,使文章更加简洁、有力。

12. 比照:将众多事物以比较的方式相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优势。

13. 对称:通过对称的结构或表达方式,以增强语言的美感。

14. 直喻: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意图,增强表达的力度。

15. 押韵:通过诗歌或歌词的形式,以押韵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用在记叙、阐明、形貌中,能使事物生动、抽象、详细,给人以光显的印象;化有形为无形,使笼统的事物更抽象详细,使深奥的原理变得粗浅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尚。

送人一枝玫瑰,给人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人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触冬日的酷寒,有了你,人们时辰感触春天的暖和。

诚信,人类肉体的创造者,有了你,人间少一些钩心斗角,少一些人情冷暖。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黑色的大党羽。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发生光显的印象,发生激烈的情感,惹起共鸣。

如:腾踊时,容貌像是高兴;打旋时,容貌像是眩晕;倾斜时,容貌像是害怕…((张比方《信心——看帆板扮演》)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炎天辞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感人的新娘子。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顺起来;金风抽丰,变得凉快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抽象,使之详细、生动的结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盼望寄予在你们身上。

反动加迷信将使你们为虎傅翼,把老一代反动家和迷信家扑灭的火把接下去,后来居上而胜于蓝。

”4.夸大:可以惹起丰厚的想象,更好地突失事物的特性,惹起读者的激烈共鸣。

如:青丝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方式上音节划一匀称、节拍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会合,归纳综合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反句式组成排比,添加语抛,起夸大作用,激烈表达作者的头脑情感。

谈论文每每添加语势,起到了夸大论证观念的作用。

可加强言语的气魄。

用来说理,可把原理论述得更紧密、更透彻;用来抒怀,可把情感抒发得极尽描摹。

如:人生旅途中有几多携手相伴的冤家,几多次披肝沥胆,几多次礼尚往来,又有几多优美暖和的回想漫漫长路,总有旦夕相处的亲人,几多叮嘱,几多庇护,几多孝心,几多无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为”等。
2021/3/10
讲解:XX
6
示例:
①八只小猫真的成了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 的小朋友。
②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 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 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 蓝水晶。
2021/3/10
讲解:XX
7
借喻
说明: 直接把甲说成乙。 借喻不说本体,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把本体
2021/3/10
讲解:XX
22
示例:
①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②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 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 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 自豪吗?
作用:
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 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2021/3/10
讲解:XX
2
作用:
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所有比喻的事物显得十 分新鲜,清晰、传神,使复杂的道理由难化易, 简洁明了,使读者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2021/3/10
讲解:XX
3

明喻
说明: 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象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
看出是打比方比喻词:“像”、 “像……似的”、“像……一般”、 “好比”等。
2021/3/10
讲解:XX
17
反复
说明: 反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
子一再出现。 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
2021/3/10
讲解:XX
18
示例:
①……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 可以突出强调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
2021/3/10
讲解:XX
4
示例:
①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 ②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③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
子一般。
2021/3/10
讲解:XX
5
暗喻
说明: 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
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 比喻词:“是”、“成了”、
14
示例:
①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 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 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 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 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 波涛在澎湃。
作用: 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
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2021/3/10
讲解:XX
10
示例: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③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 谈心里话。
作用:
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 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2021/3/10
讲解:XX
11
夸张
说明: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能起到更鲜、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的作用。
2021/3/10
讲解:XX
12
示例:
①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 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②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 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②你们听人们说过吗?远望着,我简直像朵朵 红云,飘在花园的背景上。
作用: 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
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 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2021/3/10
讲解:XX
21
反问
说明: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以加强语气。 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蕴含在问句之中。
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
2021/3/10
讲解:XX
8
示例: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 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2021/3/10
讲解:XX
9
拟人
说明: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
讲解:XX
23
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用于一般文章可使脉络清 楚,用于诗歌可增加旋律美,加强节奏感。
2021/3/10
讲解:XX
19
设问
说明: 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
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
2021/3/10
讲解:XX
20
示例: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 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2021/3/10
讲解:XX
1
比喻
说明: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
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
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2021/3/10
作用: 只要夸张不失实,而又不近于实,那么,它可以增强语言
的形象性,同时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 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2021/3/10
讲解:XX
13
排比
说明: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
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2021/3/10
讲解:XX
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便得形式整齐美 观,音节响亮。
2021/3/10
讲解:XX
15
对偶
说明: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
组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021/3/10
讲解:XX
16
示例: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作用:
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读 起来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 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 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