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化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
纳总结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总结。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点内容:
1. 物质的三态
- 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态的特点是形状固定、体积固定。
- 液态的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
- 气态的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
2. 物质的状态改变
- 物质的状态改变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四种基本过程。
-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加热变为液态物质。
- 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冷却变为固态物质。
- 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加热变为气态物质。
- 凝华是指气态物质冷却变为固态物质。
3. 温度和热量
-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热运动程度的表示。
- 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
-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 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 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温度。
- 物质的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5. 物质的溶解度
- 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
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八年级化学下册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不同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反应的原理和其他相关概念。
接下来,本文将对八年级化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1. 元素:元素是一种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常见元素包括氧气、氢气、铁、铝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常见化合物包括水、盐酸、二氧化碳等。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比例可以变化。
常见混合物包括空气、盐水、沙子和水混合等。
二、原子、离子和化学式1. 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有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核运动。
2. 离子: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粒子。
正离子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的离子,负离子是获得电子而带负电荷的离子。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中元素组成的符号组合。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离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的组合。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2. 摩尔和摩尔比: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物质的量。
摩尔比是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的摩尔之比,用来表达反应物的比例关系。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含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四、实验室常用装置及使用在化学实验室中,有许多常用的装置和仪器,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和实验。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常见装置及使用。
1. 醇灯:用于提供火焰,产生高温。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元素、混合物、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特征:组成、性质、制备方法、分离方法第二章:空气中的氧气-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其他1%-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物质燃烧- 氧气的应用:养氧器、制取氧气等第三章: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延展性好、韧性好- 不同金属的性质差异:密度、熔点、延展性、硬度等- 金属的应用:构建工程、石油开采、冶金等第四章: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的种类: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易溶于水成碱、易与酸反应生成盐第五章: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易燃易爆、有毒- 一氧化碳的危害:影响氧气的输送、引发安全事故、危及人类健康-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通风、使用一氧化碳检测器第六章:理论量和计算量-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解释- 理论量、计算量、实际量的计算方法- 化学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第七章:化学实验室用具- 常用化学实验室器具:玻璃瓶、试管、量筒、三角漏斗等- 化学实验室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存放、清洗、使用等-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着实验服、佩戴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等第八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表征方式:物质的组成变化、物理性质变化、化学性质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与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实验:铁的活化实验、镁燃烧实验等第九章:中性溶液-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中性溶液的判定方法和特征- 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十章:通式和化学式- 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的对应关系- 化学式的种类:分子式、离子式、结构式- 通式和化学式的关系。
八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化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多个单元的化学知识。
本文将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一、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的分类:化合物和元素2. 物质的分类方法- 根据物理性质:固体、液体、气体- 根据化学性质:金属和非金属- 根据酸碱性: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如溶解、熔化、升华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腐蚀等4. 物质变化的表示和方程式- 物质变化的表示:实验现象、方程式- 物质变化的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二、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导电性好、延展性好、熔点低-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差、脆性强、熔点高2. 酸、碱及中性物质- 酸的性质: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 碱的性质:有碱味、能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 中性物质的性质:不呈酸碱性3. 物质的酸碱性判断和指示剂- pH值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酸碱性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应用4. 金属及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的活泼性和稳定性- 金属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金属的腐蚀现象及预防方法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表示-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粒数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表示和平衡法则3.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四、氧气与酸碱中和反应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氧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氧气的制取方法:还原法、分解法、电解法等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和方程式-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五、酸、碱与盐1. 酸的酸度、碱的碱度和中性物质- pH值的概念及其与酸碱强度的关系2. 各种酸的性质和用途- 硫酸、盐酸、稀酸等酸的性质和用途3. 各种碱的性质和用途- 纯碱、烧碱、氨水等碱的性质和用途4. 盐的性质和制备- 盐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脱水性- 盐的制备方法:酸碱中和法、共沉淀法、置换法等通过对八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化学知识点总结(打
印版)
单元一: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分类标准
-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单元二:材料的性质
- 材料的物理性质
- 材料的化学性质
- 材料的用途和分类
单元三:常见物质的分离
- 溶液、纯净水与自来水的区别
- 常见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单元四:化学与能量
- 不同能量的体现形式
- 能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 化学能的转化与利用
单元五: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分类
- 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单元六: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备
- 气体的性质与单位
- 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单元七:酸、碱与盐
- 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
-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性溶液的判定方法
单元八: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利用
-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利用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单元九: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
-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和城市污染物
- 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以上是本文档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2023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复习提纲

2022-2023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1.1 分子的概念- 了解分子的概念- 掌握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理解卤素分子的二元性和氢键的概念1.2 原子的概念- 掌握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分类1.3 离子和化学式- 掌握离子的概念- 研究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 了解常见离子的性质和用途1.4 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 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掌握化合物的分类和化学式的书写- 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过程第二章化学式和化合价2.1 化合价的概念- 掌握化合价的概念- 熟悉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了解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2 化学式和分子式- 掌握化学式和分子式的书写- 理解化学式和分子式的区别- 研究化学式和分子式的推导方法2.3 氧化数- 知道氧化数的概念- 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作用第三章化学方程式3.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掌握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和特点3.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知道平衡常数和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能够应用平衡法则解决实际问题3.3 化学计量- 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 熟悉摩尔概念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研究化学计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第四章离子反应方程式4.1 酸、碱和盐的特性- 知道酸、碱和盐的基本性质-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了解盐的离子组成和性质4.2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 掌握酸碱反应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了解酸的强弱和酸性、碱的强弱和碱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4.3 盐的基础性和酸性- 掌握盐的基础性和酸性- 了解盐在水中的离解过程- 理解盐的酸碱性对实际应用的影响第五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5.1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 掌握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了解金属的共性和特性- 研究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和用途5.2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 掌握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了解非金属的共性和特点- 研究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和用途总结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等知识点,同时了解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八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构成1.1 原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1.2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
1.3 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粒子。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物质的分类2.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2 化合物与元素-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2.3 有机物与无机物-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三、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反应箭头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
-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
3.3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1 氧气-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气体。
4.2 水的性质和净化-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 水的净化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
4.3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4.4 酸碱盐- 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各章节知识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各章节知识大全
本文档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课程的知识大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各个章节内容。
第一章能量与化学
1.1 物质的性质与能量
-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
- 能量与物质的关系
1.2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
- 化学平衡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
2.1 元素及其分类
- 元素的概念与性质
- 元素的分类及周期表
2.2 化合物与分子式
- 化合物的概念与性质
- 分子式的表示与使用
第三章酸、碱与盐3.1 酸和碱
- 酸的性质与酸碱指示剂- 碱的性质与常见碱
3.2 盐和离子方程式
- 盐的性质与制取
- 离子方程式的表示与应用
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4.1 金属及其性质
- 金属的特性和性质
- 金属的制备与应用
4.2 非金属及其性质
- 非金属的特性和性质
- 非金属的制备与应用
第五章石油与煤
5.1 石油与石油制品
- 石油的形成与储存
- 石油的加工与利用
5.2 煤及其燃烧
- 煤的形成与种类
- 煤的燃烧与利用
第六章装饰与颜料6.1 装饰与颜料的作用
- 装饰与颜料的概念与应用- 装饰与颜料的保护与改善
6.2 颜料的分类及应用
- 颜料的分类与成分
- 颜料的应用与调色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各章节的知识大全,希望能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二、氧气
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实验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三.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
(2)实验室制氧器
(3)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一、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不变
微观:原子的、、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的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基础化学方程式:
(1) 氢气燃烧(2)木炭燃烧
(3)白磷燃烧(4)镁条燃烧
(5)铁丝燃烧(6)加热铜粉
(7)电解水(8)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9)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0)加热氯化钾制氧气
三、配平练习:
(1) KMnO4— K2MnO4 + MnO2 + O2↑(2) Al + CuSO4— Al2 (SO4)3 + Cu (3) Zn + HCl — ZnCl2 + H2 ↑(4) Al2O3 + H2SO4— Al2(SO4)3 + H2O (5) Fe2(SO4)3 + NaOH — Na2SO4 + Fe(OH)3
(6) Fe(OH)3 + H2SO4 — Fe2(SO4)3 + H2O
四、化学反应计算方法
1.设未知量
2.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将与之成比例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位置上
5.写出比例式,求解
6.检查后答
五、从反应图表中提炼信息
1.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待测量
2.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得,负数为反应物,正数为生成物,0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3.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描述反应
4.求反应时的质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