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学试卷
发酵工艺原理试题和答案

发酵工艺原理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产物? A. 乳酸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酒精2.发酵是由哪类生物过程而来的? A. 呼吸 B. 光合作用 C. 分裂 D. 缩合3.使得食品变质的微生物是? A. 厌氧菌 B. 好氧菌 C. 细菌 D. 真菌4.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A. 催化剂 B. 营养来源 C. 结构物质D. 能量二、填空题1.发酵过程中,糖类被分解成_________。
2.__________是发酵作用的催化剂。
3.乳酸发酵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
4.发酵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是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发酵过程是一种无氧反应。
(T/F)2.发酵是由微生物引发的生化反应。
(T/F)3.酒精发酵是从乙醇生成葡萄糖的反应。
(T/F)四、问答题1.请简要描述酵素在发酵中的作用原理。
2.举例说明两种发酵过程的应用场景。
3.解释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有何区别。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D4. A二、填空题1.乙醇2. 酵素3. 乳酸杆菌4. 二氧化碳三、判断题1. F2. T3. F四、问答题1.酵素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通过将底物分子在其活性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使底物分子互相接近,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例如:酒精发酵用于啤酒酿造,乳酸发酵用于酸奶制作。
3.好氧发酵需氧气参与反应,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厌氧发酵不需要氧气参与,产物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发酵工艺学试卷

发酵⼯艺学试卷9⼀、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产菌种的制备⼀般包括两个过程,⼀是在固体培养基上⽣产孢⼦的孢⼦制备过程,⼆是在液体培养基中⽣产⼤量菌丝的种⼦制备过程。
2,影响孢⼦质量的因素有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湿度、培养时间和冷藏时间、接种量,影响种⼦质量的因素有培养基、培养条件、种龄、接种量。
3,影响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的因素有搅拌功率、空⽓流速、发酵液理化性质、泡沫、空⽓分布器与发酵罐结构。
4,菌种衰退的原因有基因突变、连续传代、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
5,影响溶解氧饱和浓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溶液性质及氧分压。
6,微⽣物发酵⼯业的范畴主要包括微⽣物菌体发酵、基因⼯程菌发酵、微⽣物转化、微⽣物酶制剂发酵、微⽣物代谢产物发酵。
7,发酵⽣产过程中染菌的危害主要有杂菌消耗营养物质、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影响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影响产物的分离纯化。
8,连续灭菌的⼀般单元过程包括预热、加热升温、灭菌(保温)、冷却。
9,培养基按其在发酵⽣产中的不同⽤途来分类可分为孢⼦培养基、种⼦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10,微⽣物的原⽣质体制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酶浓度、菌液预处理、酶解温度、渗透压等。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呼吸强度:单位重量的⼲菌体每⼩时消耗氧的量,单位为mmol/(g·h)2,连续发酵:连续培养或连续发酵是指以⼀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微⽣物培养⽅式。
3,摄氧率:摄氧率是指单位体积发酵液每⼩时消耗氧的量,单位为mmol/(L·h)。
4,⽓泛点:在特定条件下,通⼊发酵罐内的空⽓流速达某⼀值时,使搅拌功率下降,当空⽓流速再增加时,搅拌功率不再下降,此时的空⽓流速称为⽓泛点。
5,呼吸临界氧浓度:当溶氧浓度低时,呼吸强度随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增加,当溶氧浓度达某⼀值后,呼吸强度不再随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变化,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
发酵工艺研究考核试卷

C.终级代谢产物
D.预级代谢产物
8.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发酵工艺的控制参数?()
A.温度
B.湿度
C.溶氧
D.搅拌速度
9.发酵过程中,如何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
A.观察细胞形态
B.检测生物量
C.检测代谢产物
D.以上都对
10.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
A.离心法
B.滤膜法
C.稀释涂布法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糖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3.发酵过程中,溶氧量越高,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越多。()
4.发酵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没有影响。()
C.光合作用
D.转化作用
2.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酒精发酵的关键菌种?()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霉菌
D.蓝藻
3.发酵过程中,对pH值的控制主要是为了:()
A.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B.保证产品的质量
C.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
D.维持发酵液的透明度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发酵罐的常见类型?()
A.搅拌罐
B.气升罐
C.避免微生物的变异
D.以上都对
20.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发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中的微生物计数?()
A.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B.比浊法
C.稀释涂布平板法
D.滴定法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发酵工艺学试卷

1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有产热的因素:、;散热的因素:、、。
2,发酵废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前处理、及。
3,现代菌种选育在生产上的目的主要有、、、、。
4,发酵生产过程中染菌的危害主要有、、、。
5,一般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6,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因消耗的基质量称维持因数。
7,衰退菌种复壮的措施有、、。
8,发酵成本的控制可从、及三方面进行。
9,生产菌种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生产孢子的过程,二是在液体培养基中生产大量菌丝的过程。
10,培养基按其不同用途来分类可分为、、。
11,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等。
12,研究发酵动力学的方法有宏观处理法和,发酵过程优化最基本的手段是。
13,Monod方程的适用性为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非生长偶联型发酵:2,连续灭菌:3,渗漏型突变株:4,接种量:5,培养基:6,分离性延迟:7, Flooding point:8,顺序反馈抑制:9,临界菌体浓度:10, Oxygen Uptake Rate:三、问答题(共40分)1,发酵培养基灭菌过程中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5分)2,简述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有哪些。
(5分)3,发酵过程中泡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泡沫形成有哪些不利影响?该如何控制泡沫?(7分)5,反馈调节包括哪几种方式?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克服反馈调节的措施有哪些?(7分)4,述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发酵的差异性以及发酵罐规模改变引起的影响。
(8分)6,次级代谢产物高产菌株的定向筛选策略有哪些?(8分)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10分)接种后10h左右已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是10h 左右的加速生长期,在40h左右对数生长期基本完成,在50h左右转入生产期,1)为了维持适度的菌体浓度并延长分泌期,在发酵的前期、中期、后期应如何分别控制发酵温度;2)用5升罐进行不控制pH的发酵发现,前期由于微生物产生的酸性副产物和有机酸使pH降至5.5。
发酵工艺技术试题

发酵工艺技术试题发酵工艺技术试题一、选择题1. 发酵是指在_______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酸、醇类、气体或其他有用产物的过程。
A. 低温B. 中温C. 高温D. 适温2. 发酵工艺中,用_________生产大量酸奶、乳酸等乳制品。
A. 乳酸菌B. 植物酶C. 动物酶D. 酒精发酵3. 以下关于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酵只包括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B. 发酵只能利用微生物进行C. 发酵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D. 发酵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能量4. 发酵工艺中,调节_______是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A. 温度B. pH值C. 溶氧量D. 细胞浓度5. 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来控制发酵速度和产物满意度。
A. 温度B. pH值C. 溶氧量D. 细胞浓度二、填空题1. 发酵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2. 酒精发酵中,以_________为原料,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3. 发酵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好_______、溶氧量和营养物质浓度等因素来优化工艺。
4. 发酵过程中,_______是最常用的发酵设备之一。
5. 发酵产物的纯化和提纯主要通过_________等技术实现。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酒精发酵的工艺流程。
2. 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 pH 值的变化?3. 发酵中的氧气供应对发酵有什么影响?4. 发酵废液的处理方法有哪些?5. 发酵工艺技术在食品、医药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四、论述题请就发酵工艺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
发酵工艺 试卷加答案

答: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陕西西凤酒,四川 五粮液,四川全兴大曲酒,安徽古井贡酒,贵州遵义董酒。 2.说明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 答:蛋白质的水解,淀粉的分解,脂肪的分解,纤维素的分解。 六、论述 1.试述啤酒发酵过程中对绿麦芽的质量要求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答:(1)质量要求:①有新鲜味,无霉味及异味,握在手中有弹性和 松软感 ②发芽率不低于85%。 ③浅色麦芽的叶芽伸长度为麦粒长度的 3/4者占麦芽总数70%以上浓色麦芽的叶芽伸长度为麦粒长度的4/5者占 麦芽总数75%以上 ④用手搓捻胚乳,呈粉状散开,且手感润滑细腻为 好。 (2)控制措施:①严格把好麦粒关,挑选优质麦粒作发芽材料,这是 绿芽达标的基础 ②浸麦时充分洗涤,要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温度不超 过20度,防止长霉 ③适当调节发芽温度,水分和供氧量,使绿麦芽的 根芽和叶芽长度适宜。 选择题 1 在酒的酿造过程中加入SO2,以下不是SO2的作用的是:(D) A 杀菌作用 B 溶解作用 C 除醛作用 D 氧化作用 2 蒸煮的时间约为:(A) A 15-20min B20-30min C30-35min D 35-40min 3 葡萄酒发酵缪的制备中,下列不是SO2添加方法的是:(C) A 通SO2气体 B加6%-8%H2SO3溶液 C加6%-8%H2SO4溶液 D加固体 K2S2O8 4 下列各种葡萄酒混浊的不同造成原因与PH值有关的是:(D) A铁混浊 B蛋白质混浊 C铜混浊 D酒石酸氢钾混浊 5 下列酒的品种中,属于黄酒的是:(A) A绍兴酒 B茅台 C汾酒 D五 粮液 6下列选项不是黄酒制曲选用小麦的原因是:(B) A小麦含丰富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无机盐,更符合曲霉的生长 B 小麦含丰富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无机盐,更符合酵母的生 长 C 小麦松散,不粘结,透气性好,散热快,不会发生烧苗现象
发酵工艺学试卷

7一、填空题(每空0.5分, 共20分)1,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释放的净热量叫发酵热 , 其中产热的因素有: 生物热、搅拌热;散热的因素有: 蒸发热、辐射热、显热。
2, 发酵过程中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生物参数包括菌体浓度、菌体形态。
3, 生产菌种制备过程中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有培养基(原材料和水质)、培养温度和湿度、培养时间和冷藏时间、接种量。
4, 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量可用摄氧氯和呼吸强度两个物理量来表示。
5, 发酵中产生大量泡沫的危害有降低生产能力、引起原料浪费(逃液)、影响菌体呼吸、引起染菌。
6, 摄氧率测定的方法包括停气测定法和不停气测定法。
7, 微生物的DNA 损伤的修复方式主要有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重组修复、 SOS修复、 DNA聚合酶的矫正作用。
其中引起真正突变的有: 重组修复、 SOS修复;不发生突变的有: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 DNA聚合酶的矫正作用。
8, 实罐灭菌以及发酵设备的灭菌中, 灭菌要点主要包括有设备的严密性、温度与压力相对应、无灭菌死角等。
9, 霉菌的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主要有选择直接亲本、异核体的形成、杂合双倍体的形成、体细胞重组。
10, 培养基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原材料、水质、灭菌质量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30分)菌种衰退是指菌种经过长期人工培养或保藏, 由于自发突变的作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的现象。
2, 分批发酵:分批发酵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 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 使微生物生长繁殖, 在特定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期间只进行一次投料, 一次接种, 一次收获, 也叫间歇培养。
3, 摄氧率:摄氧率是指单位体积发酵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单位为mmol/(L·h)。
4, 临界菌体浓度:临界菌体浓度是指菌体呼吸不受抑制的最大菌体浓度, 通常指摄氧氯(OUR)与氧传递速率(OTR)相等时的菌体浓度。
发酵工艺学试题库完整

发酵工艺学试题库完整发酵工艺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发酵(广义)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
2、生物转化生物细胞或其产生的酶能将一种化合物转化成化学结构相似,但在经济上更有价值的化合物。
3、菌落指微生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
若来自一个细胞,则为纯培养或称克隆。
4、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
5、激活在激活剂的作用下,使原来无活性的酶变成有活性,或使原来活性低的酶提高了活性的现象。
6、前(体)馈激活指代谢途径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较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进。
7、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反馈抑制是指代谢的末端产物对酶(往往是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活性的抑制。
8、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9、淀粉的溶解或液化淀粉糊化后,如果提高温度至130℃,由于支链淀粉的全部(几乎)溶解,网状结构彻底破坏,淀粉溶液的粘度迅速下降,变为流动性较好的醪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溶解或液化。
10、糖化以无机酸或酶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使淀粉水解,将淀粉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的过程。
11、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结构并无多大变化,但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有较大提高。
12、抑制剂加入后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
13、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14、微生物的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15、无菌空气是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在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此种空气称为“无菌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铁混浊:由于葡萄酒中的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氧化铁,氧化铁与单宁结合,则生成青色的鞣酸铁沉淀,即所谓的铁沉淀。
煮沸强度:又称蒸发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蒸发的水分占混合麦芽汁的百分比例,要求为8%—10%。
上霉:指在曲坯表面,因霉菌生长繁殖而长出霉点。
生啤:生啤酒:又叫鲜啤酒,这种啤酒不经过杀菌,具有独特的啤酒风味。
熟啤:普通啤酒都是要杀菌(巴氏杀菌),杀了菌之后叫熟啤酒。
扎啤:扎啤就是经过微孔膜过滤的啤酒。
二、填空1.葡萄酒按酒液的颜色,可分为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大类,根据酒液含糖分多少,分为干葡萄酒和甜葡萄酒两种。
2.根据酵母在啤酒发酵液中的性状,可将它们分为:上面啤酒酵母,下面啤酒酵母。
3.大曲中的微生物以霉菌占绝大多数,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
4.白酒酿造分为清渣和续渣两种方法。
三、选择1.葡萄酒受污的酒液中,常见的乳酸菌不包括(D)。
A.明串珠菌 B.乳酸杆菌 C.足球菌D.枯草杆菌2.酿造酱油的生产,主要以( A )为主要原料。
A.大豆或豆粕等植物蛋白质 B.面粉等淀粉质 C.大米或高粱D.优质大麦芽3.微生物生长繁殖减慢,曲坯品温逐渐下降的阶段称为( A )。
A.后火 B.大火 C.起潮火 D.凉霉4传统法酿醋工艺中,老陈醋的配制以( A )为发酵剂。
A.大曲 B.小曲 C.麸曲 D.麦曲四、简答1.列举我国八大名白酒。
答: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陕西西凤酒,四川五粮液,四川全兴大曲酒,安徽古井贡酒,贵州遵义董酒。
2.说明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
答:蛋白质的水解,淀粉的分解,脂肪的分解,纤维素的分解。
六、论述1.试述啤酒发酵过程中对绿麦芽的质量要求及其质量控制措施?答:(1)质量要求:①有新鲜味,无霉味及异味,握在手中有弹性和松软感②发芽率不低于85%。
③浅色麦芽的叶芽伸长度为麦粒长度的3/4者占麦芽总数70%以上浓色麦芽的叶芽伸长度为麦粒长度的4/5者占麦芽总数75%以上④用手搓捻胚乳,呈粉状散开,且手感润滑细腻为好。
(2)控制措施:①严格把好麦粒关,挑选优质麦粒作发芽材料,这是绿芽达标的基础②浸麦时充分洗涤,要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温度不超过20度,防止长霉③适当调节发芽温度,水分和供氧量,使绿麦芽的根芽和叶芽长度适宜。
选择题1 在酒的酿造过程中加入SO2,以下不是SO2的作用的是:(D)A 杀菌作用B 溶解作用C 除醛作用D 氧化作用2 蒸煮的时间约为:(A)A 15-20min B20-30min C30-35min D 35-40min3 葡萄酒发酵缪的制备中,下列不是SO2添加方法的是:(C)A 通SO2气体 B加6%-8%H2SO3溶液C加6%-8%H2SO4溶液 D加固体K2S2O84 下列各种葡萄酒混浊的不同造成原因与PH值有关的是:(D)A铁混浊 B蛋白质混浊 C铜混浊D酒石酸氢钾混浊5 下列酒的品种中,属于黄酒的是:(A)A绍兴酒B茅台C汾酒D五粮液6下列选项不是黄酒制曲选用小麦的原因是:(B)A小麦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无机盐,更符合曲霉的生长B 小麦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无机盐,更符合酵母的生长C 小麦松散,不粘结,透气性好,散热快,不会发生烧苗现象D 小麦对黄酒独特香味的形成有很大作用7 下列选项属于啤酒生产工艺的是:( A)A糖化 B陈酿 C配兑 D堆曲8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酱油的生理功能:( B )A抗氧化,抗菌B延缓衰老 C降血压,促进胃液分泌 D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四简答题:1 黄酒生产的工艺原理?答:以大米或高粱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发酵、压榨和贮存几个生产步骤配制,酿制时使用麦曲和酵母,经多种微生物作用,在低温下使淀粉糖化,同时利用糖生成酒精,并使原料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经微生物作用后,变成了有机酸、氨基酸、酯及杂醇油。
2 各种曲的工艺流程?答:(2)熟麦曲的制备工艺流程(3)淋饭酒母的制备工艺流程(4)酒药的制备工艺流程:3.简述啤酒生产中的各种凝固物(冷和热)的产生以及解决方案。
答:热凝固物:主要是变性的蛋白质,多酚与蛋白质的不溶性混合物,酒花树脂,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他们在加热状态下会形成凝固物。
热凝固的去除:使用回旋沉淀槽。
冷凝固物:以β-球蛋白及其分解产物球蛋白与多酚物质的复合物为主,这种热溶性的复合物,在低温下则会逐步析出,沉淀,温度越低,其析出量越大。
冷凝固物的去除:自然沉降法,浮选法4.麦芽发芽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绿麦芽得到之后的后处理的有何目的和方法。
答:必要条件:水氧气温度后处理方法及目的:(1)干燥可除去绿麦芽的腥味,改善啤酒风味与口感,延长储存时间,抑制麦粒根芽生长。
(2)麦芽除根:防止麦根吸水,影响麦芽的保存,去除麦根后,可改善啤酒风味、色泽与口感。
5.简述白酒的人工催陈答:所谓人工催陈就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加速白酒老熟作用。
多采用热处理与微波处理。
热处理:对新酒采用加热保温或冷热处理,可增强酒分子的运动。
强化反应条件,增加反应几率,有利于加速酒的老熟。
微波处理:促使酒的物理性能上的变化,使酒醇和,同时可使酒温上升,加速酒的酯化,增加酒香。
6.简述发酵工业的发展历史答:(1)自然发酵时期(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3)深层培养技术的建立(4)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5)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6)微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工程技术的建立7葡萄酒的澄清和过滤过程中常用下胶的方法,请问下胶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答:原理:下胶一般使用10%明胶溶液,白葡萄酒中因为单宁含量低,需补加单宁20~120mg/L,明胶和单宁的结合物充分吸附不溶物而下降。
作用:吸附葡萄酒中的不溶物使之下降,便于除去葡萄酒中的不溶物,使葡萄酒澄清,改善葡萄酒的品质二、填空题:(每空一分)1.白酒的分类,按糖化发酵剂来分,大致可分为大曲酒、麸曲酒和小曲酒3种。
2.啤酒的生产工艺分为:制麦芽、糖化、发酵、后处理四大工序。
3.制曲中常见杂菌有:霉菌、酵母和细菌。
三、选择题:(10×2′)1.在酒的酿造过程中加入SO2,以下不是SO2的作用的是:(D)A.杀菌作用 B.溶解作用 C.除醛作用D.氧化作用2.黄酒的酒精含量约为(B)A.52~54% B.15%左右C.60~65 % D.3~6%3.在制曲过程中,种曲在哪个阶段加入(C)A.混合 B.煮熟C.冷却 D.润水4.下列哪种不是浸麦的方法(A)A.一次直接浸水法 B.快速浸渍法 C.浸水断水交替法 D.喷浸法5.成品酒未经巴氏消毒即出售称(A)A.鲜啤酒 B.纯生啤酒 C.熟啤酒 D.生啤酒6.一般啤酒的CO2含量为(B)A.7.5~10.5g/l B. 3.5~6.5g/l C.11.5~13.5g/l D.0.5~1.5g/L7.以下对大曲质量要求正确的是:(C)A.无气味 B.有生心C.总酸含量不超过0.5% D.水分含量高于15%8.以下不是酒花在啤酒中的作用的是:(C)A.赋予啤酒香味和爽口苦味 B.提高啤酒泡沫的持久性C.使蛋白质溶解 D.有抑菌作用9.对种曲孢子数要应在多少个以上(干基计):(A)A.60亿个以上 B.6亿个以上 C.6000万个以上 D.600万个以上10.在大曲制作中,曲坯品温达到最高峰的阶段:(B)A.起潮火 B.大火 C.小火 D.后火四、简答题:(4×5′)1.制备麦芽的目的及一般流程。
P41答:目的:产生各种水解酶,并使麦粒胚乳细胞的细胞壁受纤维素酶和蛋白水解酶作用后变成网状结构,便于糖化时酶进入胚乳细胞内进一步将淀粉和蛋白水解。
流程:大麦→浸渍→湿大麦→发芽→绿麦芽→干燥→除麦根→破皮→贮藏→成品麦芽2.影响葡萄酒发酵的因素有哪些? P10答:温度、氧气、二氧化硫、总酸度和pH值、酒精、糖和渗透压3.大麦蛋白分哪四类,其中能引起啤酒浑浊的有哪些?答:(1)清蛋白、球蛋白、醇蛋白、谷蛋白(2)球蛋白、醇蛋白、谷蛋白六、论述题:(2×10′)1.试述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的特点和类型。
P73答:特点:(1)采用比较低的温度,让糖化作用和发酵作用同时进行,即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
(2)续渣发酵(续粮发酵)(3)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工艺(4)多菌种的混合发酵。
类型:固态发酵法生产白酒,主要根据生产用曲的不同及原料、操作法及产品风味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大曲酒、麸曲白酒和小曲酒等三种类型。
(1)大曲酒全国名白酒、优质白酒和地方名酒的生产,绝大多数是用大曲作糖化发酵剂。
(2)麸曲白酒生产采用麸曲为糖化剂,另以纯种酵母培养制成酒母作发酵剂。
此法的优点是发酵时间短,淀粉出酒率高。
(3)小曲酒小曲又称酒药、药小曲或药饼。
小曲的品种很多,所用药材亦彼此各异。
但其中所含微生物以根霉、毛霉为主,在小曲酒生产上,小曲兼具糖化及发酵的作用。
2.如何对啤酒发酵工艺进行改革。
P66答:采用高浓度麦芽汁发酵、缩短酵母增殖期、缩短主发酵期、缩短后酵期、圆柱锥底罐一罐发酵法、圆柱锥底罐主发酵的两罐发酵法、啤酒酵母固定化发酵、塔式连续发酵。
填空:2.影响糖化效果的因素麦芽质量及粉碎度、糖化温度及时间、糖化醪的pH值、糖化醪的浓度。
3.通风曲制作操作要点一熟、二大、三低、四均匀(见课件12)4.成品啤酒按杀菌与否分扎啤、生啤、熟啤5.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有米曲霉、酱油曲霉、酵母菌、乳酸菌6.食醋酿造经淀粉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后熟与陈酿三.选择1.下列不是酱油酿造中主要的微生物(D)A 米曲霉B 酵母菌C 乳酸菌D 霉菌2.镇江香醋的酒精发酵工艺是(A)A 小曲法B 液态法C 固态法3.汾酒型主体香物质是(A)A 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B 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C 甲酸乙酯和丁酸乙酯D 如酸乙酯和戊酸甲酯4.糖化缪的PH在(B)为宜A 4.8-5.4B 5.2-5.8C 6.0-7.0D 8.2-8.65.浸麦时温度以(C)为宜A 25-32B 30-37C 13-18D 5-106.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葡萄酒发酵的因素(C)A 温度B 氧气C 二氧化碳D 酒精7.老陈醋以(B)为主要原料A 大米B 高粱C 小麦D 麸皮8.下列哪项不是新型制醋工艺(C)A 液态深层发酵法B 酶法液化通风回流制醋C 香醋酿造D 醋塔发酵法9.发芽力指发芽3天之内发芽麦粒的百分率,要求达到(D )以上A 70%B 80%C 60%D 85%10.下列哪项不是黄酒生产的方法(C)A 摊饭法B 喂饭法C 发酵法D 大罐法四简答1.制麦芽的目的答:产生各种水解酶,并使麦粒胚乳细胞的细胞壁受纤维素酶和蛋白水解酶作用后变成网状结构,便于糖化时酶进入胚乳细胞内进一步将淀粉和蛋白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