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楞次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应用楞次定律(判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阻碍”的含义)【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具准备】灵敏电流计,线圈(外面有明显的绕线标志)【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要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磁通量的变化包括哪情况? 答:根据公式Φ=BS sin θ(θ是B 与S 之间的夹角S 的变化,B 与S 之间的夹角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可以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二、引入新课1、问题1:如图,已知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问电流方向? 答:由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可知,电流从右边出,左边进,电流逆时针方向。
2、问题2:如图,在磁场中放入一线圈,若磁场B 变大或变小,问 ①有没有感应电流?(有,因磁通量有变化); ②感应电流方向如何?3、感应电流不是个好“孩子”。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关系。
三、进行新课1、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 (1)、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答:灵敏电流计——(把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演示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间的关系)电流从那侧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向那侧偏转,因为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楞次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目标】1.教学知识和能力目标:(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教学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科学实验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理论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器材】灵敏电流计,旧干电池一节,电阻,电键,标明导线绕向的线圈,条形磁铁,导线若干【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活动备注情景习导入【教师展示】利用多媒体将法拉第的头像及其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之后经10年艰苦探索发现电磁感应规律过程的简单介绍显示到大屏幕上。
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
”首先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利于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温故而知新1: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定?【教师演示】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为学新课打基础。
一、创设情景,质疑搭桥【教师演示】演示实验。
并提问:1、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 充分利用器讲授新课情景1:情景2:探究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之间的关系情景3:现象实验原磁场方向磁通量变化电流表偏转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磁场方向B感与B原方向关系N极朝下插入S极朝下插入结论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适用条件;了解对于单个力平衡这一规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2.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学习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知识环节,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科学实验的结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用绳子连接两个物体,并向其中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实验来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实际运用。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首先向学生讲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是一个力学定律,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以结合实例,通过图示或者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表达和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案例讲解与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训练在练习和训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激励,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5.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
楞次定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楞次定律知识内容楞次定律考试要求加试c教学要求1.通过探究,初步了解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2.能区别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3.知道楞次定律是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4.会用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5.经历楞次定律的探究过程,了解引入“中介”的意义6.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掌握操作步骤,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7.认识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等效性说明在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时,只要求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容易确定的情形知识点一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基础梳理1.实验设计将螺线管与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分别将N极、S极插入、抽出线圈,如图1所示,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如下:图12.分析论证操作方法内容甲乙丙丁N极向下插入线圈N极向上抽出线圈S极向下插入线圈S极向上抽出线圈原来磁场的方向向下向下向上向上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增大减小增大减小感应电流方向(俯视)逆时针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向下向下向上原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的关系相反相同相反相同3.归纳总结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这种情况如图2甲所示;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这种情况如图2乙所示。
图2[典例精析【例1】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决定因素和遵循的物理规律。
以下是实验探究过程的一部分。
(1)如图3甲所示,当磁铁的N极向下运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若要探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必须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2)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
电路稳定后,若向左移动滑片,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向________偏转;若将线圈A抽出,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向________偏转。
(均选填“左”或“右”)解析(1)电流表没有电流通过时,指针在中央位置,要探究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必须知道电流从正(负)接线柱流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
楞次定律说课稿6篇

楞次定律说课稿6篇楞次定律说课稿1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
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
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1、说教法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
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楞次定律》教案(详案)

《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决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难点(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2)“阻碍”二字的准确理解三、教具与学具条形磁铁、螺线管、导线若干、检流计、带有铝环的支架以及楞次定律探究实验和表格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在上节课的电磁感应实验中,我们了解到当闭合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到的感应电流方向是不同的?学生:是的。
教师: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哪些因素决定呢?遵循什么规律?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思考1.演示实验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套仪器,由一个支架、两个铝环和一个铝质横梁组成,铝环A是闭合的,铝环B是有缺口的,大家注意观察,当我把磁铁移向有缺口的铝环时,铝环运动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当把磁铁移向闭合铝环的时候,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铝环发生转动了。
教师:闭合铝环转动,说明有力在推动它。
可是磁铁没有接触铝环,也不会对铝环产生吸引力,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呢?分析一下,磁铁的运动对铝环周围产生了哪些影响?当磁铁靠近闭合铝环时,铝环中的磁通量是不是变化了呢?呢?学生:变化了。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闭合铝环中产生什么影响?学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根据我们之前对电磁感应的学习,有电流通过闭合线圈时,会在空间中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感应电流会在空间中产生磁场。
楞次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楞次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或判断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⑵运用楞次定律的扩展方式进行动力学分析。
⑶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转化和首恒定律的一致性。
⑷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是楞次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辉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研究、扩展,结合演示、课件等,提高学生的认识学区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课前准备】线圈、灵敏电流计、磁铁、幻灯片、课件等。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熟练运用楞次定律,难点是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扩展。
【教学过程】1.课本例1的研究与扩展[例1](先做演示实验,体会感应电流产生的真实性,再利课件展示物理现象)用一个接通灵敏电流计的螺线管,当磁铁S 极移近或远离螺线管(如图16-4-1所示)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⑴ 先做演示实验,体会感应电流产生的真实性,再利用课件展示物理现象。
请问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简单应用,完成基本操作程序:① 判断有磁场方向;② 判断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③ 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④ 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结论1: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反向结论2: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同向⑵ 全面展开讨论讨论1:本例题表现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惟一的吗?(为例2引入打下伏笔)归纳:磁铁相对运动可以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电流的变化也可以引起磁通量的变化。
讨论2:在相对运动中,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的相互作Nv 甲v 乙图16-4-1 N用。
归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当运动,“近斥”“远吸”。
因此可进行动力学分析练习一、判断自由下落的条形磁铁在靠近正下方水平桌面上的金属圆环过程中(如图16-4-2所示),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怎样?磁铁是否做自由落体运动?环对桌面的压力还等于重力吗?(可由课件展示)结论:(俯视)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磁铁下落的过程受感仪感应磁场的阻力作用,加速度减少,不再做自由落体运动,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重力。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说课

高中物理教案:“楞次定律”说课说课内容:楞次定律的介绍一、说课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楞次定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楞次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楞次定律的实质,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以及如何应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磁场中的感生电动势问题,带出楞次定律。
2.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会在导体上感生出电流?为什么?3. 实验探究:在实验室中,利用一个导体线圈和一个强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导体线圈在磁场中的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导体线圈中感生出了电流,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出楞次定律的实质。
5. 概念引入:通过引入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的电场方向变化问题,引出楞次定律的概念。
6. 楞次定律的表达方式:简单介绍楞次定律的表达方式,即导线端点的电动势方向与导线上电场方向和速度的向量积的方向一致。
7. 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
8.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1. 教学资源:黑板、白板、实验设备、教学PPT等。
2.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楞次定律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2.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利用“中介”研究或表述问题的方法、比较总结法、分组学习法。
【教学器材】
1.教师实验:铝管两根(1米)、强磁性球、铁球、条形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可拆变压器、铝环、楞次定律演示仪等。
2.学生实验:灵敏电流计、原线圈、条形磁铁、电池、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展示情景]:(引入课题实验──三个对比实验)
1.对比实验一:强磁性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2.对比实验二:强磁性球和铁球分别通过甲、乙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3.对比实验三:强磁性球和铁球分别通过乙、甲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学生思考回答]:
强磁性球和铁球是不是同时落地?
对比实验一中两球同时落地;对比实验二、三中两球不是同时落地。
[教师启发引导]:
1.强磁性球和铁球为什么通过铝管后不是同时落地?
(我们先学习第四章第三节楞次定律)
二、重温实验,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情景]:(复习引入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1.注意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向哪边偏转
偏转;向左、向右。
2.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什么?
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会改变。
3.感应电流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对比实验,合理猜想
[教师展示情景]:(二个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一:如图(4)所示,N极插入和N极抽出。
对比实验二:如图(5)所示,N极插入和S极插入。
[学生思考猜想]:
1.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A.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B.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原磁场的方向有关;
[教师启发引导]: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原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归纳概括
实验目的: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及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即感应电流的方向遵循什么规律?
思考讨论:
1.条形磁铁与线圈间的相对运动有几种可能?
2.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在物理学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探究方案:
顺次控制:(1)磁通量的变化(2)原磁场的方向(3)感应
相对运动
原磁通量的变
化
原磁场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
向(俯视图)
实验前确定:
1.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指针右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指针左偏——电流从负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2.然后“顺藤摸瓜”确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步骤:
1.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2.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分成磁通量的增加和磁通量的减少两大类进行实验。
3.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4.教师引领学生填写表格。
分组探究:
收集数据:
寻求“中介”归纳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当原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变化
五、楞次定律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因果关系:
因:磁通量的变化。
果:感应电流的磁场的产生。
3.“阻碍”的含义:
(1)谁在阻碍?
感应电流的磁场。
(2)阻碍什么?
原磁通量的变化。
(3)如何阻碍?
当磁通量增加时,阻碍磁通量增加;
当磁通量减少时,阻碍磁通量减少。
(4)为何阻碍?(实验引导)
克服电磁力做功, 能转化及守恒的必然结果。
(5)能否阻止?(实验
延缓了增加和减少磁通量的时间。
能否阻止后面再回答。
六、实验检验、评估结论
跳环实验:
合上开关瞬间,会看到什么现象?
1)预测:
竖直向上跳起。
(由楞次定律预测)
(2)验证:
竖直向上跳起。
七、楞次定律的应用:
例题: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如图P11图4.3-3所示。
软铁环上绕有M、N两个线圈,当M线圈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瞬间,线圈N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
目的:1.归纳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研究对象(线圈N)
穿过线圈原磁场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减少)
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向
2.归纳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