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楞次定律的应用教案

楞次定律的应用教案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描述了一种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楞次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并能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电磁铁、导线、电流表、电源、磁铁等。
教学资源:电磁学教材、楞次定律的解释和例题。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教师介绍楞次定律的背景和应用领域。
2.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导体运动时,会发生什么变化?示范实验(15分钟):1.教师展示一组实验装置,包括一根导线、一个电磁铁、一个磁铁和一个电流表。
2.将导线与电源相连,并将电磁铁握住导线旁,然后连接电路。
3.观察电流表的显示,记录电磁铁的运动情况。
4.分析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电流表显示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讲解楞次定律(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2.展示楞次定律的公式和解释,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楞次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
3.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拓展应用(20分钟):1.引入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例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要求学生应用楞次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2.学生反馈和提问环节,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教材,巩固和拓展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2.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熟悉应用楞次定律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并通过实验和练习掌握应用楞次定律进行计算的方法。
大学物理楞次定律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 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 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2. 利用楞次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铝管、强磁性球、铁球、条形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可拆变压器、铝环、楞次定律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的产生原因。
2. 引入楞次定律,介绍楞次定律的发现背景和意义。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2. 分析楞次定律的实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与原磁场的变化方向相反,从而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3. 讲解如何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a. 观察原磁场的变化情况,确定原磁通量的变化方向。
b. 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c. 利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a. 分析以下情况,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减小、不变。
b. 判断以下情况,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与楞次定律相符: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减小、不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强调重点。
四、实验演示1. 利用楞次定律演示仪,演示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感应电流方向与楞次定律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 强调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实验演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物理教案:深入探究楞次定律的应用

物理教案:深入探究楞次定律的应用一、授课目标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应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动机上的应用;2、掌握楞次定律及其在电动机转子上的具体应用;3、能够根据楞次定律计算电动机的各种参数。
二、授课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楞次定律的应用和电动机的构造及其原理,涵盖以下内容:1、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2、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上的应用3、电动机的构造及原理4、根据楞次定律计算电动机的各种参数三、授课步骤1、引入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应用。
2、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通过示意图及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在电动机转子上的具体应用,并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楞次定律计算电动机的各种参数。
3、介绍电动机的构造及原理介绍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计算电动机的各种参数根据楞次定律的公式,指导学生计算电动机的各种参数,如电枢电势、电刷电流等。
5、展示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及方法1、教学资源示意图、实验仪器、计算器等。
2、教学方法演示、讲解、实验操作等。
五、教学评估1、综合学生的实验报告、计算报告、笔头测试等,并对比以往的教学成果,来评估本次教学结果。
2、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询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训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通过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意义和作用,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具体应用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
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教学不足和改进之处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

楞次定律教案(图文版)第一章:楞次定律简介1.1 楞次定律的定义介绍楞次定律的定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得其磁场对抗原磁场的变化。
解释楞次定律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到,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磁场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1.2 楞次定律的发现历程强调楞次定律的重要性: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电磁现象和应用电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2.1 楞次定律的数学公式介绍楞次定律的数学公式:Δ∅= -dΦ/dt,其中Δ∅表示感应电动势,dΦ/dt 表示磁通量的变化率。
解释楞次定律的数学意义:楞次定律通过数学公式定量地描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2.2 楞次定律的适用条件介绍楞次定律的适用条件:楞次定律适用于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且磁场和导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
强调楞次定律的局限性:楞次定律只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的系统,对于复杂系统需要进行适当的简化。
第三章:楞次定律的应用3.1 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应用介绍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应用:电动机中,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与电动机中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
解释楞次定律在电动机中的作用:楞次定律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决定了转矩的大小和方向。
3.2 楞次定律在发电机中的应用介绍楞次定律在发电机中的应用:发电机中,磁场通过线圈产生电动势,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交变电动势。
解释楞次定律在发电机中的作用:楞次定律决定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决定了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第四章:楞次定律的实验验证4.1 楞次定律的实验装置介绍楞次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导线、磁铁、电流表等器材,搭建一个闭合回路,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强调实验安全:实验中要注意电流的大小,避免过大的电流对器材造成损坏。
4.2 楞次定律的实验结果介绍楞次定律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当磁铁靠近导体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铁的运动方向有关。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掌握楞次定律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的应用;3.通过练习题的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掌握能力。
二、教学内容1.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2.楞次定律的公式及应用3.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应用4.练习题与答案分析三、教学重点1.了解楞次定律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的应用;2.掌握楞次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应用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2.解题:通过练习题的实际应用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叫做电磁感应吗?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感应。
2.讲解(1)楞次定律的概念:当磁通量Φ发生变化时,磁通量Φ对应的电动势ε也会发生变化,并且变化的方向是使其阻碍原因的变化。
(2)楞次定律的公式:ε=-NΔΦ/Δt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单位为伏特),N为感应线圈的匝数,Δ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为时间的变化量。
(3)楞次定律的应用:①电动机中的应用:电动机是通过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当电流在导线中流动时,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与若干个铜轴扭在一起的转子产生作用力,从而使转子转动起来。
②发电机中的应用:发电机是通过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利用一定的能量,如风能、水能或汽油、煤等化学能,使转动转子的磁场与线圈之间相对运动,从而在线圈内感应出电动势,达到发电的目的。
3.练习题与答案分析(1)若在相邻的磁极间放置一个带导线的直杆,使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符合楞次定律。
当导线向左移动时,打开一个带有负极标志的电源,导线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
答案:B解析:当导线向左运动时,磁通量减小,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使它产生的磁通量增加。
题目中负极电源向右移动导线方向相反,故感应电动势方向为向下。
(2)一个圆形线圈中心处的磁通量可以表示为Φ=0.1cos(ωt)(其中,Φ的单位为Wb,t的单位为s,ω的单位为rad/s),线圈的匝数N=10,如果线圈的长度为0.1m,当线圈的平面与磁通量的方向垂直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值为多少?答案:ε=-10sin(ωt)V解析:根据楞次定律公式,可以得到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为ε=-NΔΦ/Δt。
楞次定律应用-上课用-教案

课题:楞次定律的应用学科:物理授课教师:李授课班级:高二1班一、教材分析1、楞次定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2第四章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它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总结规律。
2、楞次定律第一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得出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学会了如何去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楞次定律的使用步骤、右手定则都没有讲。
学生知道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应用的时候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探究,实验验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要求一定的理论理解应用水平,选择理论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是有益的尝试。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深化结论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并探究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知道了楞次定律的内容,现在要加深理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楞次定律的实例应用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探明“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2)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究,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其他表述内涵和应该方法。
(3)掌握右手定则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体验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理解并掌握右手定则。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实验操作,并确定观察重点,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通过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教案-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物理教案-楞次定律及其应用1. 引言本篇教案旨在对物理概念中的楞次定律进行讲解,并介绍楞次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的重要定律之一,对理解电磁现象及其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原理,并能够应用楞次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 楞次定律的基本内容楞次定律(也称为法拉第定律)是由法国物理学家楞次于1831年发现的。
该定律表明,当一个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3. 楞次定律的表达式楞次定律可以用如下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varepsilon = -\frac{{\Delta\Phi}}{{\Delta t}} \]其中,\[ \varepsilon \] 为感应电动势(单位为伏特),\[ \Delta\Phi \] 为磁通量的变化量(单位为韦伯),\[ \Delta t \] 为磁通量的变化所花费的时间(单位为秒)。
4. 楞次定律的应用4.1. 发电机原理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而发电机利用了楞次定律的原理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中的导体线圈通过旋转磁场中的磁通量变化来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电能的输出。
掌握楞次定律对于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4.2. 电磁感应传感器楞次定律也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技术中。
通过将感应电动势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利用了楞次定律的原理来实现对不同物理量的测量。
4.3.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磁铁也是利用了楞次定律的原理来实现其工作的。
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会在铁芯内产生磁场,同时也会改变磁通量。
根据楞次定律的原理,磁通量的变化将导致感应电动势的产生,进而改变电磁铁的状态,实现吸引或释放物体的目的。
5. 楞次定律的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定律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实验过程:5.1. 实验材料•一个闭合电路(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线圈)•一个恒定磁场源(例如,一个永磁铁)•一个导线•一个示波器(用于观测感应电动势的变化)5.2. 实验步骤1.将闭合电路连接到示波器上,并将示波器调节至合适的测量范围。
教学设计2:4.3楞次定律

3 楞次定律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楞次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为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电磁学部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电磁感应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的综合和扩展,也是学习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学生应会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2.解析: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的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并对定律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探究楞次定律后,通过应用楞次定律进行有关判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顺利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3)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体会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体现我校自主互助学习型课题的理念。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楞次定律”其理论的抽象性和知识的复杂性比前面知识高了一个层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只局限于从“静态场”方面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由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学生要难理解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初步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能力及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3、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此定律所牵
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
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定则和
右手螺旋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确的
感应电流的方向.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
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用计算机
进行形象化演示,将变化过程逐步分解,通过设疑——
突破疑点——理解深化,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教法建议
在复习部分,先让学生明确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
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导体切割情景,让学生顺利地用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马上
在原题的基础上变切割为磁场增强,在此设疑:用这种
方法改变磁通量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还能用右手定则判
断吗?如果不能,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判断呢?使学生
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中去.
在新课教学部分,充分运用学生实验和媒体资源分析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了解规律,所设计的软件紧密联系实验过程,将动态演示和定格演
示相结合,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达到传统教学
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在得到规律之后,为了
突破难点,首先利用软件演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然后重现刚
才学生实验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利用楞次定
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并提供典型例题,通过形
成性练习,使学生会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在对定律的深化部分,将演示实验、学生讨论、软件
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力学和能量守恒的角度
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建议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优化为宗旨,采用计算机模拟动态演示、学生实验讨论、教师讲解的方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软件紧扣
教学目标,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充分突出现代化教学
手段的优势.
楞次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
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
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附表:
动作
原磁场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变化情况
(增大、减小)
感应电流方向
(俯视:顺、逆时针)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向上、向下)
与方向的关系(相同、相反)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进一步分析实验的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
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
“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
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
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
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
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
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
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
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
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
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
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
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
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
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
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
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
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
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
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
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
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
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
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书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内容: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应用:
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确定原磁场方向;
2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